她现在很少拍戏,最近播的这部剧比较特别,是一个非常有反转的角色,她才接的。
最近赶上剧播宣传期,加上之前在话剧院的工作,一直拖到现在才有时间来老年大学。
对于上老年大学卓阿姨是有执念的,她本身不是科班出身,只上到初中就辍学了,机缘巧合下被导演看中,十六岁就开始演戏了,见证了国内电视剧几十年的变迁。
卓阿姨一直觉得没有完整的校园生活很遗憾,所以一听说附近有老年大学招生她立马就报名了。
“您找谁呀?”王大鹏例行询问,作为保护叔叔阿姨安全的第一道门槛,他不能轻易放陌生人进来。
“我在这儿上学,前一段时间请假了,今天刚回来。”卓阿姨语气温和地解释。
“你是咱学校的学生?我怎么没见过你?”
几乎全校的叔叔阿姨王大鹏都有个大概印象,这个阿姨他是完全没见过。
“你等着,我打个电话问问。”王大鹏隔着门给卓阿姨递了把椅子。
……
向孟副校长确定了卓阿姨确实是常青树的学生,王大鹏赶忙开门,招呼她进来:“阿姨,你先在这里等一下,孟校长过来带你去班里。”
“麻烦你了。”卓阿姨无意间瞥见王大鹏正在看的剧,跟他搭话:“你觉得这部剧里的继母是好人嘛?”
“前期看起来是个坏人,但是我觉得她会改的,是个挺复杂的人。”王大鹏如实回答。
“说起来你们长得真的很像。”
正巧这时候孟文文过来了,“卓阿姨,你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好来接你。”
孟文文还以为卓阿姨会带家崽或者助理一块过来,没想到她一个人来了。
卓阿姨跟着孟文文走远了,王大鹏才一拍脑门:“这个演员好像就是姓卓。”
……
“卓阿姨,按照你开学的时候报的课程,今天是国画课,我带你去班里。”
孟文文笑道:“这个班可有意思,去了之后不用担心,同学们都很好相处的。”
国画班里有老傅和李叔两个活宝,还有沈阿姨这样的社交达人,不用担心有人融不进班集体。
卓阿姨听她这么说,心里的坎坷消了一半,她以前很少跟同龄人社交,来之前最担心的就是处不好同学关系。
一进门,原本在激烈讨论教室里安静下来。
孟文文在跟黄老师交谈,卓阿姨站在门口等着,思索待会儿怎么自我介绍。
听到有人在说。
“确定是她嘛?”
“我确定!我年年都看,不可能认错的。”
卓阿姨循声望过去,就见吕大爷激动地站起来朝着她喊:“是太后娘娘……”
第261章 韦老师告状
卓阿姨被吕大爷的举动吓了一跳,这同学也太热情了,一声“太后娘娘”喊得她都想掉头走了。
其他人没反应过来吕大爷又在闹哪样,卓阿姨是瞬间就想到了自己演过的角色,古装剧的太后。
她曾经在一部上星古装剧里面演太后,这部剧意外爆火成为经典,找她演太后的也多了。
有一段时间她甚至被称为“太后专业户”,在各个剧组拍各种各样的太后。
她女儿给她看过,网上很多人在她的社交平台上叫“太后娘娘”,现实中还是第一次遇到。
吕大爷用力地眨了眨眼睛,似乎是在确认真假,接着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太后娘娘我终于见到你了,给我个签名吧。”
“什么签名?谁的签名?我也要。”老傅不甘示弱地挤到了吕大爷旁边,有热闹的地方就有他老傅。
有老傅的地方,少不了跟着他凑热闹的李叔。
几个人凑在一块儿嘀嘀咕咕。
“老吕,你为什么喊她太后娘娘?”老傅瞅瞅卓阿姨,又看看吕大爷,好奇道。
“她就是太后娘娘呀,你没看过《宫门深红》、《风华传》嘛?她在里面演太后。”
吕大爷可喜欢看这两部剧了,差不多10年前拍的,他看了二三十遍。
“我知道,她还演过《岁月悠悠》《我们的山花》好多剧。”李叔一拍脑门,也想起来了。
李叔说的这两部剧拍的更早,差不多将近30年了,那时候的卓阿姨火遍大江南北,上节目穿过的衣服能卖到断货。
老傅瞬间就想起来了。
三个人的悄悄话卓阿姨听的一清二楚,听着同学罗列自己的作品,卓阿姨始终带着微笑。
孟文文跟黄老师交待完走之前还不忘问卓阿姨:“卓姨,我妈妈特别喜欢你,我看你演的剧长大的,能不能给我一张签名?”
要签名的热闹在卓阿姨做完自我介绍之后达到顶峰,还有叔叔阿姨们在窗户外面伸着脖子看。
大家都想一睹初代国民演员的风采。
卓阿姨很高兴这里能遇到这么多认识她的人,他们一起讨论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前的风物人情,追忆往昔。
上课的时候大家还主动借卓阿姨画画的工具。
黄老师看着班里其乐融融的氛围,感动地跟挂在后门上的锦旗对上了眼。
“听说了嘛?咱们学校来了一个大明星。”
这样的话传遍了整个学校。
……
林晴岚此时正忙着解决一场纷争,事件的主人公李叔还在国画班没下课,二胡班韦老师已经杀到办公室“告状”了。
他进门什么也不说,就坐那儿一个劲地叹气,“唉,我真的是老了,不中用了。”
“年纪大了,精力不如从前。”
林晴岚听得心里发毛,韦老师上了年纪,整个人都带着不怒自威的气势,更重要的是他跟她硕士导师认识,林晴岚跟他说话都要小心翼翼。
当时能请韦老师过来,还多亏了她导师牵线搭桥。
真把小老头气到了,过两天韦老师跟她导师下棋又要念叨了。
“叔,你这又是怎么了?想说什么就说。”
韦老师又叹了一口气,“一言难尽啊,一言难尽。”
“一言难尽,咱就多说两句呗。”林晴岚跟着劝。
韦老师突然抓起保温杯里的水,一饮而尽,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我跟你说,那个老李我都不想说他。”
“上次让他拉个《赛马》,他给二胡戴个马头,在那儿给我演戏。”
“我早上让他练新学的《空山鸟语》,他搁那里学鸟叫,我真的要被他气死了。”
“让他下楼去把他儿子叫上来,他把老傅带上来,说老傅是他新认的义子。”
“两个人给我唱双簧,因为谁当爹在我办公室里面辩论,花样一套一套的。”
“用你们年轻人的话说,他这叫……戏精。”
韦老师一肚子的怨气,跟倒豆子一样,说个不停。
“他这样的,我是真教不了。”
韦老师最后再总结到。
“那韦叔,你是想让李叔别学二胡了?”林晴岚问。
“实话实说,他是真没什么音乐天赋,他自己也说学的挺艰难的。”
“我是想着给他找个更适合他的课,至少让他上课不那么痛苦。”
韦老师觉得学二胡浪费了李叔他的天赋。
李老师也闻讯赶过来,跟韦老师促膝长谈。
就“李叔的演技”展开激烈讨论。
李老师也是一肚子苦水:“说起这个我就来气,我爸天天装病,装的可像了,我都被他骗了好几次,他不去当演员可惜了。”
“当演员也不是不可以。”林晴岚看着苦恼的两人提议,“正好有个机会。”
卓阿姨开学的时候听说学校有社团,就问过她能不能跟一个话剧社。
只不过她因为工作原因几个月不在学校,话剧社事情只能搁置了。
现在卓阿姨回来了,话剧社可以继续办起来。
没准将来的某一天真能排出一场大戏。
第262章 话剧剧本大乱炖
韦老师和李老师就“问题老年”李叔,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有促膝长谈的意思。
林晴岚充当倾听者。
聊李叔肯定少不了跟他狼狈为奸的老傅,这两个人在捣乱的时候通常合体出现。
韦老师好不容易逮到机会了,肯定要吐苦水:“还有那个老傅我都不想说他,两个人合起伙来忽悠我。”
“我年纪又没他们大,还不至于老糊涂。”
李老师又当家崽,又当老师,给韦老师扇扇子,试图让他降降火。
韦老师越想越气,“我必须跟你说清楚。”
“我今天让老李下楼叫你上来,想跟你聊两句。”
李老师疑惑,“你让他来叫我了?我都不知道有这事。”
“你肯定不知道。”韦老师摆摆手,“他把老傅拉上来了。”
“不是,这对嘛?”李老师觉得自己的cpu要烧了。
喊家崽不叫他,叫傅叔干什么。
韦老师的下一句话更是让他惊掉了下巴,简直是平地一声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