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还有带小猫小狗小乌龟的,何阿姨带着家里的小狗发财,蔡阿姨和她的小乌龟“慢慢”,冯叔抱着小猫,小动物总动员一起出动。
  家崽联盟,幼崽军团和动物总动员三大势力齐聚在老年大学大礼堂,让从业十几年的邹老师莫名的有点慌。
  邹老师今天这堂课的核心是亲子之间想法的差异性,及如何互相理解。
  开课之前面对着底下“乱七八糟”的场面,邹老师保持住微笑。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新朋友,老朋友、小狗、小猫、小乌龟们、大家好!”
  “我看哪个朋友坐的最端正?老师奖励他一个小红花贴纸。”
  邹老师十分有亲和力,一句话哄得全场安静坐好,不愧是学过《儿童心理学》的人。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传声筒,谁准备好了?”
  低下的大家笑的开怀,齐声回答:“我准备好了!”
  一岁的“八宝粥”小朋友作为全场最小的学生,在爷爷怀里拍着小手。
  乐乐经常来老年大学,他很少见到比自己还小的小孩,觉得自己作为哥哥要给弟弟做好榜样。
  乐乐端正地坐直身体,双手放在小桌板上,用很小的声音提醒石大爷:“爷爷,坐姿端正!”
  石大爷的瞌睡被惊醒,迷迷糊糊地拍了拍乐乐的脑袋:“你好好听课,爷爷先睡觉了,下课了记得叫我去吃饭。”
  旁边的小王很想问一句,“叔,这对吗?”
  回头一看他已经睡熟的老父亲,小王觉得相比之下,石大爷还是很靠谱的。
  乐乐非常老成地叹一口气,小脸皱成了苦瓜,语重心长地晃了晃弟弟的小手,“弟弟,你长大不要变成我爷爷这样,花花老师说上课要认真听讲。”
  八宝粥小朋友不懂什么是认真听的,他只会抓住乐乐的一只手指,以为哥哥在跟他玩游戏。
  两个小孩的互动逗乐了叔叔阿姨们。
  ……
  传声筒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挑选几组家庭一起来讲台上,由叔叔阿姨们看题目,然后描述给戴着耳机的家崽,家崽需要复述这一句话,用时短且对的字数多的获胜。
  邹老师一宣布规则,叔叔阿姨们都积极举手。
  因为举手的人太多,邹老师只能想办法“劝退”几位。
  “何阿姨,小狗它不会说话,不太适合参加这个游戏,要不咱下一个游戏再参与?”
  何阿姨举着发财的爪子朝邹老师“拜拜”,语气可怜兮兮:“好吧老师,我们发财下个游戏继续来。”
  有听话的,就有不听话的。
  “傅叔,你跟你儿子隔着手机屏幕不太方便,要不你也再等等,后面还有其他的游戏。”
  邹老师劝急得要从座位上跳起来的老傅。
  老傅生气:“儿子,这次是你拖我后腿了。”
  他在让儿子坐飞机飞回来和放弃游戏之间,选择放弃儿子。
  老傅动作麻利地挂掉电话,站起来环顾四周,大喊一声:“各位同学,谁能借我一个崽?我玩完游戏就还你。”
  见过借书借笔借本子的,第一次见借孩子的。
  老傅因为没借到孩子,遗憾退场。
  钟姨母女、钱大爷祖孙,小王和被叫醒的王大爷,以及一带二的小赵家,一共四组家庭参赛。
  钟姨自信满满:“闺女,就咱俩的默契,稳稳拿下这个游戏。”
  蔡云云更自信:“妈妈,咱俩如果没赢,今晚就都别回家了。”
  钱大爷和大宝早已在游戏内多次双排中锻炼出了非凡的默契,两个人都是游戏高手,大宝虽然是个小孩,但也是表达能力过关的一年级小孩。
  王大爷和小王两个人比较佛系,一个是眼睛还没睁开就被迫上场,一个只是想“坑爹”,不想让王大爷过得太安稳。
  一带二的小赵已经燃起来了,他一个人传递,他爸妈两个人听,怎么想都是赢的可能性大。
  大家的构思就很美好。
  当游戏真正开始的时候,一切都乱套了。
  第275章 搞笑的传声筒游戏
  邹老师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
  第一题就出乎众人意料,题目是“古希腊掌管厨艺的神”。
  小赵和蔡云云对视一眼,觉得这局稳了。
  流行用语他们两个天天网上冲浪的年轻人,肯定比小学生钱大宝和码农小王反应得快。
  只是他们能传递出去,对面的叔叔阿姨们却接收不到。
  任凭小赵和蔡云云喊破喉咙,带着耳机的赵叔和钟姨他们听不清,也猜不到。
  “9个字,古希腊掌管厨艺的神!”
  “我中午要吃西红柿?”赵叔试探着说出答案。
  “老赵,你到底能不能行?”跟他一组一块答题的李阿姨怀疑道:“这都什么题目呀?听着也不像正确答案。”
  另一边的钟姨她们进度也不乐观,卡在了前三个字。
  “前三个字是是古希腊!”
  “什么古娜拉?”钟姨一头雾水。
  脑子飞速运转,突然灵光闪过,一拍脑门,“古娜拉黑暗之神,变身!”
  “幸好我看过动画片。”钟姨觉得十拿九稳。
  “不是小魔仙,是掌管厨艺的神。”
  “什么神?”
  “厨艺的神。”
  这两组还在努力地猜答案。
  钱大爷他们家是听力不好。
  大宝是知道这个梗,也能把字读对,但是钱大爷耳背,他听不清。
  全程都是:“什么?你再说一遍,声音大点,我听不到。”
  把大宝急得跺脚,恨不得把钱大爷的耳机摘了,面对面跟他说。
  最后一组王大爷和小王十分的平和,他们一开始就选择摆烂。
  王大爷两手一摊,大喇喇道:“儿子,我晚上想吃烤鸭。”
  “你怎么又吃烤鸭?你看我长得像不像?烤鸭。”
  小王叹气,一面无奈地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背对着观众席给他下单。
  小王怎么不算有求必应呢?
  四组在台上“努力”半天,小赵家集三人之力,快其他三组一步猜出答案。
  才第一题,大家敏锐地发现这个游戏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邹老师笑而不语,宣布家崽和叔叔阿姨们交换位置。
  这一次叔叔阿姨传递,家崽们来猜。
  第二题的题目是:“早起三光,迟起三慌。”
  这是一句俗语,意思是早晨起得早许多事都办得妥当,起得迟许多事都办得忙乱。
  题目一出来,有人猜到了邹老师的用意。
  家崽们拿到的题目是网络用语,叔叔阿姨们拿的是不经常用的俗语,双方的沟通有信息差。
  这道题的情况比上个题好一点。
  赵叔和李阿姨一个人念前半句,一个人念后半句,在小赵面前循环念叨。
  小赵全神贯注地辨别爸妈的口型,手指按住太阳穴,“爸妈,你俩说慢点儿。”
  “很简单,我以前叫你起床老说这句话。”赵叔胸有成竹。
  小赵听清了,说到叫起床,赵叔和李阿姨的方式各不相同。
  赵叔会在他耳边一直念叨,声波击攻。
  李阿姨更直接,把窗帘拉开,窗户打开,让冷风攻击。
  小赵回忆完打了个寒颤,快速想到答案,并且脱口而出。
  紧随其后的是耳朵管用的大宝。
  大宝小朋友没用几年的耳朵很灵敏,虽然耳机里放着音乐,但不妨碍他听清钱大爷的喊话。
  钱大爷只说了一遍,大宝就能完整地复述下来,简直是人形外挂。
  钟姨和蔡云云一个比一个着急,争着要自己先说。
  “妈,你等一下,你先听我说的对不对?”
  钟姨摆摆手,不听,“先别说话,你听我说。”
  两个人说不到一块儿去,急得快吵起来了。
  跟他们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王大爷。
  他们是一点也不着急,继续摆烂。
  两轮游戏过后,除了王大爷他们,其他组都口干舌燥。
  ……
  邹老师做总结,“首先要给参与游戏的所有人点赞。”
  “传声筒游戏本质上就是沟通。大家都完成了沟通的过程,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大家沟通的效果。”
  “第一个题明显是孩子们了解更多,孩子们再把这个信息传递给父母过程中产生了障碍。”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障碍呢?因为我们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双方的信息不对等,没有做到双向的沟通。”
  “第二题也是同样的问题,父母们更了解这个题,双方在这个题上也有一定的信息差。”
  “由此可以我们可以总结,沟通是一个平等、双向的过程,需要我们信息对等。”
  “在与家人的沟通中,也要心平气和的互通信息,才能建立交流的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