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这简直欺人太甚无法无天臭不要脸!!!
  赵歇被刘旋此举气得不由激情开骂,嗯,在心里,表面上即便脸色再难看,他嘴巴也没动一下。
  所以说刘旋不把赵歇当一回事不是没有道理的。
  ……
  刘旋他们在这边大获全胜,韩信他们那边也凭借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直把赵军杀得节节败退,逼得陈馀不得不鸣金收兵,打算退回赵军大营再做打算。
  然而等陈馀带着剩余的赵军返回赵军大营的时候却傻眼了,因为他们的营寨此时正大门紧闭不说,他们赵军的旗帜还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汉军的赤旗。
  也就是说他们出门一趟,没打赢汉军不说,家还被偷了!!!
  第47章 每亩种出了八百斤的超高产量。
  陈馀承认自己确实是轻敌了,韩信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愚笨,背水列阵确实是兵家大忌,但是他没想到韩信竟然能够以患为利——
  利用河水截断了所有汉军的退路,逼得他们不得不拿出破釜沉舟的胆量和勇气跟他们交手。
  对于汉军而言,前进固然是九死一生,但是后退却是十死无生,所以即便前进只有一丝希望,他们也宁可拼一把。
  面对一帮求生欲望极强的汉军,赵军简直招架不住,尤其是陈馀低估了韩信的兵力,他原以为他顶多有三万人左右,但是谁知道真的打起来的时候他却发现他的兵力远在他猜测之上。
  压根不知道韩信已经向刘邦请求增兵三万的陈馀在这一场仗中与其说是输给了韩信,倒不如说是败给了轻敌又没有事情做足万全准备的自己。
  不过陈馀仅仅只是有些受挫而已,并不惊慌,因为他的二十万军并没有全部败光,只要他们退回赵军大营,那么他们还有翻身的机会。
  就算他之前低估了韩信的兵力,但是经过刚刚那一场仗他也已经摸清楚了,仅凭韩信现在的兵力,只要他们退守营寨,他就不可能赢得了他们。
  此时的陈馀其实是有一点后悔自己当日否决了李左车的计谋的,虽然他仍然觉得他提出来的是诈谋奇计,但是在胜利面前是不是诈谋奇计似乎就变得不太重要了。
  可惜有些机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但是好在李左车还在,陈馀心想,李左车之前既然能够想出那样一个诈谋奇计,那么现在说不定也行。
  但是陈馀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眼见着原本属于他们的营寨现在插满了汉军的赤旗,不止陈馀意识到情况不对劲,就连其他的士兵们也纷纷惊慌失措,本来刚刚那一场仗他们就已经被汉军打得灰头土脸,士气尽失了,唯一的希望就是想着赶紧回到他们的大本营,免得被已经杀红了眼的汉军永远地留在了战场上。
  结果面前的一切可以说是完全摧毁了他们的希望,现在他们是前无进路,后有追兵!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的士兵都萌生了怯意,纷纷选择了溃逃,即便陈馀见状已经当机立断地下令谁要是敢临阵叛逃的话,一律杀无赦。
  只是即便如此,陈馀也阻挡不了底下的士兵们那颗想要当逃兵的心,尤其是见到原本营寨中紧闭的大门从里往外打开,一支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兵鱼贯而出地朝他们疾驰而来,心中的恐惧更是控制不住的不断放大放大。
  “不打了不打了!”
  “我投降,我投降!”
  ……
  陈馀拥有二十万大军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现在就不一定了,因为这些赵军一慌起来,队伍瞬间就乱了,出门迎敌的刘旋和追赶上来的韩信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做什么,赵军便发生了人踩人事件。
  混乱中,陈馀带着他的部下趁机逃跑,如果说刚刚他只是有一些后悔自己当日没有同意李左车的提议的话,那么现在他就是万分后悔了。
  只是现在即便把肠子都悔青了也无济于事,陈馀很清楚,现在他们大势已去,想要逃的赵军他控制不住,已经丢了的营寨他也管不了。
  韩信自然不会轻易让陈馀就这么逃掉了,立马命张耳带兵去追击。
  他知道张耳和陈馀两人之间的恩怨,陈馀当日既对张耳背信弃义,又曾将他从他的封地上赶走,不仅如此,他甚至想让刘邦帮他杀了他。
  就奔着两人之间的恩怨,韩信就知道但凡有一丝机会,张耳都会让明年的今天成为陈馀的忌日。
  果然,刘旋他们这边还没有打扫好战场,那边的张耳已经将陈馀斩于马下。
  *
  陈馀和赵歇他们原本手上有二十万大军,但是打了一仗之后,除去已经牺牲的、已经逃跑的士兵之外,剩余的降兵足足有十万。
  韩信和项羽不一样,即便降兵这么多,加起来的人数远在他们之上,韩信也没想过将他们全都坑杀了,而是直接派刘旋和张耳他们两人去安置这些降兵。
  韩信之所以把这件事交给张耳和刘旋两人的理由很简单,一是因为张耳在赵地本就有人脉势力,要不然之前也不可能帮他们打听到那么多消息,所以降兵对张耳并不陌生,甚至说不定是并不抗拒。
  二是因为刘旋也有类似的经验,而且处置起来颇为妥当,既然如此,那么把事情交给他们两人去办那就是再合适不过了。
  刘旋在处置降兵这件事情上面确实有点经验,她始终认为处置降兵要做的第一点就是别让他们吃饱饭。
  一来嘛,省点粮食,二来则是省得他们吃饱了就起了不该起的坏心思了。
  要知道饱暖不仅能够思**,还能起贼心。
  第二点就是让他们别闲着,毕竟人只有在忙碌的时候才不会、也没那个时间胡思乱想。
  于是刘旋向张耳提议:“要不然干脆让这十万降兵下地去吧?”
  张耳愣了一下,然后就听到刘旋说:“现在有不少的粮食正是收成期,也不好让粮食都烂在地里吧?而我们的士兵连续作战好几个月也累了,总不好让他们打完仗又下地去收粮食。”
  “反正井陉口的粮食多半也是那些赵军种下的,现在让他们去收那也算是有始有终了。”
  虽然陈馀他们是得知代国被韩信平定了之后才带兵到井陉口驻守的,但是二十万大军并不是从同一时间才抵达井陉口,事实上早在之前这里就已经有大量的士兵在驻扎了。
  军队的给养需要当然不可能只靠后方运输了,所以以井陉口为中心的地带皆种植了粮食。
  虽然张耳觉得刘旋给出“有始有终”这个理由有点过于牵强,但是他赞成她的提议,毕竟确实不能让粮食烂在地里,而且他们的士兵打了好几个月的仗了,现在再让他们下地干活确实是有点容易累到他们。
  既然如此,那就让十万降兵都通通下地去吧。
  不过张耳要更加深思熟虑一些,他很清楚汉军累,赵军也一样累,所以为了避免他们因为吃不饱还得干农活而产生一肚子的怨气,继而发生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张耳特意派人暗中收买了一些降兵,命他们时不时地向其他的降兵提一提其他人是如何对待降兵的。
  比如说项羽。
  他们落到汉军的手里,也只是吃不饱外加得多干点农活而已,但是好歹能够保住自己的小命,但是如果落到项羽的手里就不一样了,到时候他们说不定跪求项羽给他们一个挨饿和干农活的机会他们都得不到。
  因为项羽确实不要他们挨饿,也不要他们干农活,但是他要他们的命啊。
  俗话说得好,幸福都是比较出来的,跟有可能失去性命相比,只是饿一饿肚子,多干点农活好像确实算得上是很幸运了。
  “……而且我听说刘将军心善,知道我们收割完黍和小豆之后,还得收割栗和大豆,所以现在正忙着给我们改良农具,想让我们更快更轻松地收割粮食。”
  被张耳收买的其中一个叫王山的降兵开口道,“你们说,这么善良的将军上哪儿找去?”
  善良?
  当日亲眼目睹刘旋骑在白龙马上大开杀戒的降兵们突然觉得自己有点不太认识这两个字了,不过当他们真的用上刘旋改良好的推割式的铁镰后,他们突然意识到王山说的好像也没错。
  将短柄的镰刀换成又直又长的铁刃和木制的推杆后,他们收割黍和小豆的时候再也不用弯着腰了,而在刃口处加上了一个编织的竹篓后,仅仅只是增加了一点重量而已,就足以让他们省去了收割后还得继续捡拾掉落在地里的穗头这一步骤。
  “刘将军确实和其他的将军不太一样。”
  “我第一次当降兵,难道除了项王之外,其他的将军对待降兵都这么好的吗?”
  “做梦吧你,真要是那样的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怕打败仗?”
  这还不是因为一旦成了降兵,能不能保住性命暂且先不说,就算真的保住了性命,日子也不好过。
  “照你这么说的话,那王山说刘将军心善真的是说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