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一步一步来,肯定不可能一时急于的求成。
  正统十六年。
  冬。
  皇太后还是没能熬过去。
  在这一个年的腊月时。
  皇太后薨。
  皇太后的过逝,对于后宫而言,就是翻开新的一页。
  可谓是压在玉荣头顶的一座山,那是倒了。
  玉荣的感情是复杂的。
  对于皇太后她要感谢。
  可对于武家的感观,玉荣又不是那么喜欢,可以说讨厌。
  现在呢。
  她却要多一个武家女做儿媳。
  皇太后薨,这是国丧。
  皇帝都罢朝三日,以示哀思。
  皇太后的身后事,更是隆重。
  当然,也因为皇太后的薨逝,来年的皇家大选,这是推迟了一年。
  正统十六年过去。
  正统十七年来到。
  因为国丧。
  这一年,皇帝的万寿节没大办。
  玉荣的千秋节亦是如此。
  这一年。
  玉荣多是安份的尽了她的皇后本份。
  她不多添了什么麻烦。
  她只是等待了她的果实。
  倒是东宫的太子越发的顺风顺水。
  似乎一切的好事,都是向着东宫而去。
  三皇子司马贤很有压力的。
  若是以往,他会跟四弟谈心。
  可四弟指婚后。
  这一兄弟间的感情总感觉着,似乎出现了一丝的隔核。
  倒是四皇子、五皇子两个在夺嫡上,那是避之的皇子。
  这两人走到了一起。
  那是当一对逍遥皇子。
  四皇子司马礼的态度,就是做一个安静的皇子。
  他的一辈子就是一个富贵闲人。
  五皇子司马逸纯粹是陶气。
  那是爱玩的性子。
  正统十七年。
  秋。
  九月十五日。
  这一天是皇长孙的拭儿礼。
  因为国孝中。所以,依然没大办。
  东宫,太子妃瞧着简陋的试儿礼。
  她心中自然是为儿子委屈的。
  可是,没法子,这在国丧中。
  一切得从简。
  倒是皇帝在今日,给皇长孙赐了名。
  司马治。
  这一个名字赐了。
  也正式给皇孙上了皇家的玉碟。这便是正紧的大皇孙。
  东宫。
  太子妃搂了儿子。
  她是心疼了自家的孩子。
  这可谓是她的心肝宝贝。
  怎么疼,都是觉得疼的怕少了。
  这太子妃的做派,直惹得陈良娣、安良娣二人的羡慕。
  至于嫉妒?
  这二人还不敢。
  这可是皇孙辈的独苗苗。
  多少人在盯紧了。
  陈良娣、安良娣可不傻。
  她俩膝下无嗣。这要争,也是赶紧的早点为皇家开枝散叶,早点有亲骨肉。
  若不然,一切就是一场空。
  等着秋过,冬来。
  等着腊月时,国孝过了。
  此时,也是近了年节。
  一年又是要翻过一页。
  临了新春。
  皇家为了除旧迎新,也是非常的喜庆气氛。
  坤宁宫。
  玉荣这儿在忙碌了,关于年节里的皇家宫宴。
  以及皇家祭祖。
  这些事情,可都不能马虎的。
  好在,都是年年如此。
  这习惯了,也便是没觉得真累人。
  等着正统十七年一过。
  迎来了正统十八年。
  春。
  万寿节一过。
  玉荣的千秋节,就是小小的办一场,很是简单的。
  倒底玉荣的意思,还是今年会大选。
  这大选要紧。
  她的千秋节,真没必要铺张过了。
  毕竟,皇太后的国丧刚过,一切从简的好。
  皇帝没反驳,玉荣就当默认。
  等着春来。
  大选时。
  朝堂上,吹起了一阵风。
  今年的春祭,玉荣依然是亚祭。
  这里面就是有人不满意。
  原来太子没成年时。
  皇后出头,这有皇帝撑腰,自然可以。
  现在,太子观政,皇长孙都入了皇家玉碟。
  可谓是储君乃国本,这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如何亚祭是皇后?
  应当更为太子才成。
  这等风声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