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综合其它 > 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 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18节
  可没曾想给他这么大的惊喜。
  “可以让我们学校的学生参加,见见世面。”想起当初黎老师给他的回应,常校长忍不住感慨黎老师的“调皮”,你看着《回响的影子》告诉我,是见世面?
  再看来人,不卑不亢,也没有普通学生的局促,常校长认为,这孩子一看就是可以成大事的人。
  放下笔,常校长要好好地和面前的政绩,哦不,是和面前的同学交流。
  第27章 微调
  “全省凡是获得一等奖,并评分超过90分的同学,可以参加决赛。”常校长说,他叫人来办公室可不光为了夸两句,“你的评分是97分,也有参加资格。”
  可不单单是有资格,顾陆的分数是历年来初赛最高分。
  顾陆点头,他对赛事了如指掌,洗耳恭听线下决赛的地址。
  “六月九号举行第二轮的决赛,川渝地区在蓉城实验外国语学校。”常校长停顿片刻,继续道,“黎老师把同学你的家庭情况给我说了说,父母工作比较忙,所以参赛的费用就由我们学校承担。”
  工作忙——说话真委婉,不过车费省了,没想到有这收获,顾陆感谢校长。
  倒不是自己给不起,而是不用自己钱更有性价比。
  “到时黎老师会陪你一起去。”常校长又说。
  顾陆说,“那多麻烦黎老师。”
  “九号是星期六,不影响黎老师上课,更何况一个人去外省,学校肯定是不放心的。”常校长说,随即补充道,“获不获奖没关系,尽全力就行。”
  叶杯本就是针对初高中生的比赛,肯定不能耽误上学时间,特意把线下决赛时间安排在双休日也合情合理。
  “好好准备。”在常校长的这句叮嘱之下,本次谈话结束。
  回去的路上,黎老师告诉顾陆,一等奖的奖状要从首都寄来,所需等待时间稍久。
  这么有仪式感吗?顾陆诧异,他原以为奖状是组委会认证,然后学校自己复印颁奖。
  “顾陆。”黎老师突然语气颇为严肃地喊。
  “什么事,黎老师?”顾陆抬头问。
  “父母的不尽职是一种放弃。”黎老师说,“谁都可以放弃你,但你自己千万不要放弃自己。”
  呃,突如其来的谈心……“我父母都放弃我了”这话是在初二时原身对黎老师说的,没曾想后者是一直记得。
  不过也让当前的顾陆颇为尴尬,不知该如何回应,好在黎老师没继续说,而是话锋一转。
  他说:“我家里有不少藏书,如果你要看什么书,告诉我,我给你带来。”
  三十七中或许以后会建设校图书馆,但至少目前来说影子都没。
  “多谢黎老师,比赛我一定好好写。”顾陆说。
  上高中完成的“八”字,已经写好一撇了,顾陆也庆祝庆祝,下午放了学直奔九宫庙菜市场。
  九宫庙以前是叫九龟庙,传说神仙下凡化作了九只乌龟,民众为其建庙……别问为什么神仙化乌龟,问就是千年王八万年龟,活得久。
  “买半斤五花肉,麻烦帮我切一下,我要煮红烧肉,谢谢。”顾陆在肉摊晃荡,最终挑选了一家。
  “话说这个多少钱?”
  即便两世为人,顾陆依旧不太会讲价,倒不是脸皮不够厚,主要是……说不上来。
  相信很多年轻人爱去超市买菜,有一大原因就是不用讲价,价格是标好的。
  花费了不少小钱钱,购入五花肉、基围虾,本来还想买点牛肉,唯恐自己吃不完浪费,顾陆就暂时放弃。
  “穿越前我点外卖,从来都是眼大肚皮小,点很多吃不完,最后浪费了。”顾陆心里狠狠鄙视自身一番,“现在得到教训了吧!”
  红烧肉汤汁浇在大米饭上,那叫一个香,紧接着再塞进嘴里一块肉。
  “猪果然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动物,赞美猪猪!”顾陆一个接一个,吃个不停。
  特别是用自己的钱买的,哪怕厨艺不如顾父,也有滤镜加持。
  “以后不用等着那个不靠谱的父亲回家才能吃肉了。”顾陆又把自己吃得圆鼓鼓的。
  上高中肯定是距离这间房很远的,顾陆想着等上高中,就自己租赁一个房子,顾陆构思着未来,只不过需要更多的钱才能支撑这些安排。
  哦对了,顾陆在回家时不仅仅只是买菜了,还买了一本杂志《岁月推理》。
  毕竟好多天前,他就把《人间椅子》里其中三篇推理故事投给了这本刊物。
  “《故事会》的投稿还要等两天,还有两篇一万多字,还是全部写完再投递。”顾陆吃完饭躺床上,平时他瘫坐的地点是沙发,可惜已报废。
  忘记说了,顾陆把“人间椅子”这篇文章的名,改为了“人类椅子”,因为日语里人间是人类的意思,好比著名的里番《透明人间》,翻译过来就是透明人……
  文抄,顾陆是认真的。
  再如同明智小五郎的处理——如果直接把故事本土化,明智小五郎也直接改成个中国名字张三李四蒂法,貌似都可以,因为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但“明智小五郎”在这世界上消失,顾陆感觉也有点可惜。
  当然更重要的是,乱步的推理小说,许多犯罪是展现日本人的民族性的,直接本土化会生硬。
  若不改,完全照搬也不成,一个中国作者描写一个日本侦探,很是怪异。
  于是他在《d阪坡杀人》里对明智小五郎加了小设定,明智小五郎是和鲁迅先生一样,去日本留学的华人,本名叫伍明智;
  毕业后,深感日本社会更能提供侦探行业的发展,所以就直接留下,入乡随俗的他,顺手取了日本名“明智小五郎”。
  除了以上的微调,甚至顾陆还留下了一点“小习惯”。
  说实话,岁月推理身为国内第一推理刊,价格上限是高于《故事会》,同样下限也低,就有很大的空间,千字60-200元。
  也不知道,能拿到多少报价。
  跟随着顾陆的好奇心,瞧瞧初审——
  《岁月推理》也是半月刊,每个月出两个版本,分别是金版和银版,前者收稿中长篇,后者收稿短篇。
  和故事会不同的是,两个版本的主管单位,甚至编辑部的地址都完全不同。
  前者是岁月编辑部,是岁月杂志社出版位于油城,而后者是短篇小说杂志社位于北国江城,造成这个因素的原因也不复杂。《岁月推理》一开始只是系列丛书,不过因为品牌被读者认可,所以与不同的出版社和单位合作。
  顾陆投的是金版,因此在油城的岁月编辑部审稿。
  “天花板上的散步者,日本的推理故事?”初审编辑韩藏,他个人也是资深的推理迷,当初找这个工作就是为了能看到更多推理小说。
  想法很好,但把爱好当成工作……工作两年的韩藏后悔了,因为投稿来的好多作品狗屁不通。
  如果他只是个读者,可以直接略过,但作为编辑可不行。
  “我来看看……”
  第28章 独树一帜!
  [兴许是患上了某种精神疾病吧,乡田三朗对任何游戏、工作、活动都提不起兴趣。在他看来,这世界简直毫无乐趣可言。
  从学校毕业后至上学期间,他一年下来上课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开篇就挺有意思,这乡田三郎咸鱼到令人发指,甚至是h赌毒都提不起兴致,韩藏皱眉。
  自打柯南道尔开启推理的黄金时代,侦探的形象也从完美英雄,转为有缺陷接地气的“普通人”,可什么事也不做,混吃等死的啃老族也过分了吧?
  不过这篇小说的文字很有意思,就好像这句,“二十五岁的他即使成天把自杀的念头挂在嘴边,依旧无法豁出去终结生命,于是便苟延残喘至今。”感觉有不少人被戳中,冲着文字韩藏也要认真对待。
  “好吧我想多了,原来这乡田三郎是凶手?”韩藏心里明白了,以凶手的视角开篇还挺有意思。
  书中的侦探是乡田三郎的朋友,华人留学生明智小五郎(伍明智),说是朋友,但按照故事中的描述,明智更像是把乡田三郎当成研究素材,因为感觉乡田的心理状态很有趣。
  与此同时,乡田和明智的聊天中,似乎找到了人生的乐趣,正是在咖啡馆与之闲聊时,听到明智口中的悬疑的犯罪案件。
  更准确说是,激活了他骨子里作恶基因。
  买了众多有关犯罪的书籍,全部看完,热血沸腾的。
  不过乡田也就在心里幻想,不敢实操,看了越多犯罪书籍,越知晓再完美的犯罪也会留下漏洞。乡田不想活,可也不想面对亲戚们失望的目光。
  就跟互联网调侃的那样,被车撞一定要在失去意识前清空手机浏览记录差不多……我可以死,但不能社死。
  “入魔了,这人只差一个推手就会一发不可收拾。”韩藏喃喃,这是他作为审稿编辑的习惯。
  普通人看书,越精彩越有趣都是迫不及待地快速扫文,即便要夸奖什么,也需看完再说。
  正如同责任编辑韩藏想的那样,乡田开始“模仿犯罪”,譬如假装小偷跟在人身后这种……但没多久,模仿犯已满足不了他。
  犯罪的“刺激”是因为具有风险,假装意味着没犯罪,没风险。
  很快,韩藏想的“推手”出现,搬入新居所锁口丘馆(才修建好的建筑),一次偶然,乡田推开了天花板,发现了另一件能够激起他乐趣的事,偷窥!
  天花板上的散步者,点题了。至此,每天在天花板上偷看锁口丘馆的所有租户的生活,成了他每天最期待的事。
  肆无忌惮地偷看,上班族、学生、投机者还有大学的棒球选手,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监控别人的生活,这是悬疑电影经典的题材。”韩藏说,“我倒是知道为什么要选择日本背景了,首先主角通过天花板的缝隙偷看人生活,岛国地震频发,所以即便是城市也基本是木质建筑,天花板有缝隙,所以能偷窥。”
  相对应,若是国内天花板——又不是城中村,都是高楼大厦,连一层建筑都少,更何况木质建筑。
  “并且国内是没有私家侦探的,这职业不合法。”韩藏笑了笑。身为责编,他经常和作者聊天,国内侦探只能是副业,主职可以是法医、律师、公安等任何职业。
  有一次,乡田惯例地在天花板上散步,发现了天花板有一块是松动的,取下后,瞧见的是张大嘴打呼噜的牙医学院的学生远藤。
  乡田决定杀死远藤,[他跟远藤不仅没有深仇大恨,相识也未满半个月。由于两人刚好在同一天搬进锁口丘馆,因此曾相互拜访过,除此之外,并没有更深的往来。]
  硬要找出点不满,或许就是乡田不喜欢远藤的样貌,心生杀机,仅仅只是恰好有机会杀人,又恰逢两人没恩怨纠葛不会被怀疑。
  两万字的中短篇,韩藏没一会儿就看完了,即便是用认真对待的审稿态度,也很快。
  “这篇推理小说好奇怪,主角明智……”韩藏不知道如何形容,“他真的是那种…很少见的那种。”
  阅览推理小说众多的韩藏愣是找不到词汇来形容,小说一开始就是凶手视角,杀人以及犯罪过程都交代清楚。唯一的“小”问题是,乡田三郎切实是完美犯罪,没留下任何罪证。
  因此明智压根没和其他侦探一样找线索和证据,攻心为上。
  主动出言让乡田带自己去案发地,以及模仿乡田,也在天花板上当散步者。
  “诈凶手是推理小说最容易出现的毒点啊,经常有许多推理小说上的谜题,粪坑的解答,结局是依靠侦探抓凶手话语的漏洞。”韩藏能说出二三十本有类似的剧情,他突然话锋一转,“但为什么这篇故事毫无毒感,反倒是很流畅?”
  韩藏经过研究,总结了三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