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在这幅画完成的第一秒,林静松就很喜欢。因为上面的人并不像林静松真实的自己。林静松有些厌恶自己的样貌,他不喜欢照镜子,也不喜欢照相。
  林静松觉得,如果他真的长成这幅画的样子就好了。当郑千玉解释背景的那片绿色时,他说林静松给他的印象就是一片森林。
  “是夜里的森林。”郑千玉补充道。
  尽管林静松未能理解为什么自己是夜里的森林,但这个意象让他感觉很好。
  就像郑千玉教他区分颜料的色彩,他总用一些很美的意象来做比喻,比如一条闪光的、冰凉的河流,一颗正在坠向大地的流星,以及一种强烈的夏日余晖。
  对林静松这种在艺术的门外远远徘徊的人,郑千玉从不觉得他无法涉足其中。像一个魔法师一般,他用一些林静松也能够理解、喜爱的风景去慢慢充盈林静松贫瘠的艺术想象。
  于是林静松也因此开始理解为什么在郑千玉眼里,看上去像是同一种色彩,却拥有千差万别。
  他小心地抚摸这幅画,看到上面油彩涂抹后干涸的纹路。随后,他站起来,手里拿着这幅画,在自己的家中走了一圈,四处环视。
  他举起画框,小心地对比了许久,最后将其挂在窗台旁凸起的墙柱上,离自己的书桌不远。
  那里是背光处,画很小,掩藏在一片令人安心的阴影之中。林静松工作的时候,只要一抬头就能看见它。
  林静松对此感到满意。
  他打开bye,点到那只戴墨镜的雪貂,他准备从下雨天这个角度切入,发起一声问候。
  郑千玉正在和李想通话。
  李想好像正在开车,他对郑千玉说话仍然温柔:
  “bye要在我们这里办一个展览,想邀请一些用户,你有兴趣吗?”
  郑千玉不想再去人多的地方了。他几乎第一秒就想拒绝,李想又道:“我听说他们的开发者会到场,是个挺难得的机会的,你如果有什么改进的意见,都可以直接和他们聊了。”
  郑千玉静了一会儿,不知道想到什么,道:“这个软件挺好的,我……没什么意见。”
  “是吧?我也是觉得很好,才会推荐给你的。”
  “所以。”李想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道:“你会想和我去展览吗?”
  郑千玉对bye的开发者是怀有一些好奇。他没有拂李想的好意,答应了他。
  挂了电话之后,郑千玉走到窗前,雨渐渐停了。他能感觉到外面的光线亮了一些。
  早上被淋湿的日历干了一些,纸张有点皱了。郑千玉把旧的一天撕下,扔进了垃圾桶里。
  第8章
  “我想把它们卖掉。”
  郑千玉对着手机道。他刚交完今天的工作,正在等工作室确认。
  他趴在桌子上,说的话转成文字发了出去,掩藏了语气。
  视障用户在bye收到消息时,即使在聊天界面也会触发提示音,那是一颗水滴落下的声响。
  一般来说,志愿者会尽量和视障用户发语音,方便他们收听。
  郑千玉认识的这个人,从来没有给他发过语音消息,在连线的时候说话也很少。
  不过他发消息的频率可不低,只是都是文字消息。
  郑千玉认为那是因为自己大多数时候也只发文字消息,所以他才会这么做的。
  他应该是个不善表达,心思却很细腻的人。他可以察觉出郑千玉累了、不想继续聊天的时候。
  他同时还是个很坚持的人,因为和一个盲人线上聊天实在乏善可陈。郑千玉的每天没什么新鲜事可分享,有时候礼貌而冷淡,没有表露出要长期维护这段联系的意向。
  但只要他发来消息,郑千玉一定会回复,不管过去多久。
  这个人好像确信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几乎每一天都有对话。
  “为什么?”
  他回复得比平时要慢一下,机械音读出他的消息。
  郑千玉和他说了自己在关窗时发现颜料的事情,顺便说了自己以前画画的经历。
  当然,郑千玉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说得很详细。
  “这些颜料很贵,过期了挺可惜的。”郑千玉道,“不如给需要的人。”
  他们在的城市有很不错的美院,挂出去应该会有学生买。
  “送也可以。”郑千玉笑笑,“几乎全新的,会有人要吧?”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对方回消息的速度比往常要慢很多,仿佛郑千玉出了一个什么难题。
  这一点对郑千玉来说很明显,因为在对方回复之前,他也只能等待。
  良久,他的消息才过来。
  “我可以买吗?”
  郑千玉没想到他会这么说。
  毕竟看对方的表现,他仿佛是个和艺术无缘的人。
  当然,这也只是郑千玉单方面的判断了。
  “你也画画吗?”郑千玉问道。
  “嗯。”
  “哦……”听到这个,郑千玉提起了精神,他对同样是画画的人一向有亲近的好感,因为他们能更容易理解彼此的思想。
  郑千玉以前很喜欢和朋友聊喜欢的画家,他们的生平经历,在怎样的境遇下画出什么作品。
  现在,出于一些强烈但无用的自尊,郑千玉基本上不联系他们了。他换了手机和所有社交账号,现在只有家人和少数人能联系到他。
  “很好啊。”郑千玉道,“不过你是学油画吗?我这些是油画颜料,我还有一些刮刀……”
  等郑千玉把消息发出去,才发现自己忘记转成文字了。
  他小小地倒吸了口气,点到自己发出去的语音消息,播放了一遍。
  里面的郑千玉声音很轻快,像发生了什么好事一样。
  郑千玉觉得,那语气听上去显得过于热情,过于殷勤。
  他很少向别人坦露出类似的情绪,好像他不该快乐,要保持静默和消极,才符合当前的境遇。
  算了。郑千玉心想。
  反正他只是网友。
  反正这也不是第一次了。
  林静松收到郑千玉发来的语音消息。他点开来听,千玉的声音在耳机里仍然显得不真实,有种磨砂质感。
  他的语气有些雀跃,但依旧显得平和,其中的关心让林静松不自觉莞尔。
  可惜千玉很少发语音,这样的时刻并不多。
  林静松很想多听他的声音,体察他更多的情绪。
  反复播放几遍之后,林静松点开录屏键,把他的语音录了下来,存到一个单开的相册里。
  因为服务器的问题,bye的语音消息留存是有期限的,如果不存下来,消息很快就会过期。
  做完这件事后,他回复千玉的消息:
  “嗯,我是学油画的。”
  林静松面不改色地打字,一边拿起平板,打开上面的软件,搜索“油画入门”。
  郑千玉的消息恢复成文字:
  “你上次说你是自由职业,原来你是画家吗?”
  林静松斟酌了一下,觉得装这么大不现实,很快就会被看穿。他一边划动平板,浏览上面的画室,一边打字:
  “不是,我是业余的,刚刚入门。”
  郑千玉回复得很干脆:那我把颜料送给你吧,正好你需要。
  林静松:不,要给你钱的。
  郑千玉:放在我手头已经没用了。
  郑千玉:何况你帮我这么多。
  “我只是想那么做。”
  林静松抿着嘴打字。他选好了几个画室,把它们点进收藏,准备今天联系老师。
  这时,他收到同事发来的展览信息。对方问及林静松是否在bye的展台参与互动,要收集照片信息订做工作证。
  林静松认为到时候转转旁听即可,只要了通用的参展证。
  同事告诉他到时候进场馆领取就好。于是林静松点开日历,把那一天的日程标注在上面。
  他的日程标得很密集,每天都有一项叫做“千玉”的日程。这个事项具体要做什么,林静松没有什么严谨的计划,大概是每天联系,确认郑千玉就在离他很近的地方。
  偶尔有几天,郑千玉迟到第二天才有反应,日程没有完成,就只能遗憾地留在那里了。
  林静松写好日程,回到郑千玉的界面,准备再接再厉。
  郑千玉最后没有拗过对方要付钱。他说了一个很低的价格,对方则很一板一眼地说:“你刚才说过,很贵。”
  对于这个人,郑千玉有些哭笑不得。好像说话不知如何拐弯,显得有些硬邦邦的,有种不怎么和人打交道的生疏。
  “我只是想那么做。”
  然而机械音读出这样的话没有任何违和感,好像他本该就是如此。
  也是,没有规定人一定要是什么样子。
  让郑千玉在意的是,这个人给他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就这样,以转让颜料为由,郑千玉加上了他的微信。
  和郑千玉想象中的一样,对方的信息干净得近乎空白。没有发任何朋友圈,没有签名,id叫fo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