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郭四海三人也打算等房子一收拾好,也搬进来住。
  现在车队的人比之前多了好几个,车子也多了两台,正好给宿舍腾位置。
  而且三人这几个月来,也陆陆续续参加了几场联谊会,都已经摆脱单身汉的身份。
  开始以结婚为前提认真地处对象。
  所以都把布置婚房提上了日程。
  林小梅是几个人当中,除顾晓蕾之外年纪最小的,原本也是最不着急的。
  见大家一下子都解决了人生大事,不免着急。
  可感情这事,缘分不到,着急也没有用。
  85年的春节,顾苏两家都是在沪城过的。
  恒恒和沫沫年纪还太小,火车上人来人往,环境又嘈杂。
  没有人舍得在寒冬腊月带着两个孩子一路折腾回老家。
  即便是对家乡挂念最深的大队长和顾婶也不愿意的。
  苏家人主动提出要来沪团圆。
  大哥大嫂的房子现在也已经收拾好了,趁着这次春节,一家人准备简单收拾下住进去。
  也算是给新家暖一暖房。
  苏景山和林玉珍早已过了退休的年纪,只是现在一时半会还不能完全撩下肩上的担子。
  但是工作内容已经比之前轻松了不少,时间上也更自由。
  两个人打算这次过来多住点时间,好好陪陪女儿和外孙外孙女。
  大哥大嫂其实也开始动了来沪工作定居的念头。
  再过两年,苏南星就要参加高考,若是真的能顺利考到沪城来,说不定一家人也会趁机跟着迁过来。
  过完年,运输车队那边又把旁边的一块地买了下来,扩建了几间房作为仓库。
  现在,几人合伙的运输公司不光是跑车,还会顺带着接些临时仓储和中转的活计。
  运输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
  现在不光是在沪城,今年还在羊城又设了一个中转站点。
  人是顾逍找的,之前经常跑羊城的时候认识的,觉得可靠就把人给挖了过来。
  他们几个合伙人轮流跑羊城的时候去带一带,很快就让两人把那边的生意摸得差不多了。
  其实最主要的任务还是从羊城周边拉建材去鹏城。
  几个建材厂顾逍已经非常熟,每次过去都会做关系。
  只要一个电话过去,就能解决大部分的工作,但是配送,还是要有自己的人和车在当地更放心一些。
  苏清苒三人的先锋翻译公司现在也已经改头换面。
  地方从居民住宅小区换到了正经办公室的办公室,规模比之前大了两倍。
  几年积累下来,公司现在已经有了稳定的客户,翻译业务基本成熟。
  苏清苒平时都不怎么再操心。
  她现在的重心依旧是放在外语培训上。
  现在沪城外语培训的机构基本上一片空白,但是她觉得这生意大有前途可为。
  沪城作为开放前沿的城市,外语的前景自然是不用说的。
  中小学生、出国交流人员、外贸从业人员,需要外语培训的人很多。
  先锋公司之前已经积攒了两年的口碑,现在在沪城也算是小有名气。
  教师也是不愁的,现在每年的毕业生,老带新过来的不少。
  苏清苒给自己列了短中长三个时期的计划。
  短期,要在今年的暑假增开三个外语补习班。
  中期,要在三到五年内,把民办办学的资质申请下来。
  同时还要另外租或买一处单独的房子做教室,不能再像之前打游击战似的,到处借夜校和少年宫的教室。
  同时,她还想自主编写外语学习教材,录制配套的外语学习磁带。
  方便学生们平时在家的时候也能跟着教材和磁带学习。
  长期,也就是十年内,她准备把外语培训学校从沪城延伸到京市和羊城等全国几个大城市,然后再是中小城市。
  必要时可以引入外教,以先锋的名义在全国举办外语演讲比赛和讲座等等。
  目的就是打造自己的外语教育品牌。
  未来的路还能长,不能操之过急。
  依照现在外贸和出国的发展来看,外语培训的黄金时代起码还要等到九十年代才能迎来辉煌。
  她们先锋要做的,就是在大风口来之前,做好全部的准备,打好基础。
  至于鹏城那边。
  两人和黄志强合伙的建筑公司发展得也很不错。
  光是去年一年,两人的分红就有六位数,但是两人都没有要。
  不但没要,还主动向黄志强提议,现在手头宽裕,需要用钱的话可以再投点进去。
  现在建筑公司正是发展阶段,也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
  继罗田村的安置房顺利验收以后,黄志强又靠着人脉在鹏城陆续接到了不少的工程。
  虽然大部分都是很小的工程活计,但是他们稳扎稳打,每次的活都干得极其的漂亮,保质保量,很快也在鹏城那个圈子内小有名气。
  比国营单位灵活报价低,比小型施工队手续正规,管理有序,这就是他们的优势。
  但是苏清苒觉得还远远不够,和那些大型的建筑工程公司来说,他们的差距还很大。
  想要摆脱小型施工队的名号,首先最缺的就是人才。
  项目经理、技术工程师、设计人员等等。
  这些都是要靠钱砸才能请来的,否则为什么别人不去大公司,来他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私企?
  黄志强认真听取了苏清苒的意见,打算分两步走。
  一步就是高薪去请那些真正懂行又有经验的技术人员。
  第二步就是同时从羊城大学建筑系和土木工程系招人。
  前期挣不挣钱的不重要,先摆脱了公司小型施工队的身份再说。
  经过几个月的努(砸)力(钱),初见成效。
  他们现在唯一缺的,就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没想到,机会来得会这么及时这么顺利。
  这天,苏清苒和顾逍在家的时候接到了黄志强的电话。
  说是有个姓宋的港商准备在罗田村外围附近盖一处四星级的酒店。
  由港商投资,作为项目的总包方,承接酒店建设工程。
  施工环节分包给他们和黄志强合作的宏基建筑。
  第496章 港城来的骗子?
  黄志强说的眉飞色舞。
  苏清苒和顾逍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人会不会是被骗了?
  他们宏基建筑虽然资质齐全,人才也开始多了起来,但是毕竟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私人企业公司。
  在当下几大国营公司的团团包围下,实在是没什么硬实力。
  为什么港商这么顺利地找上他们谈合作?而且恰好就在他们需要一次机会的时候?
  顾逍和苏清苒当场就算了一笔账。
  这个四星级的大酒店,光是客房就有近三百间,再加上餐厅、会客厅等等。
  建设工期起码就需要三四年,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更是不用提了。
  这其中要考虑的问题也有很多。
  酒店的设计方案、需要垫付的材料采购和工人成本就是重中之重。
  结果这家港商倒是搞笑,人家已经找专业的设计公司出了设计图纸,不需要他们再做设计。
  而且答应分阶段定期支付工程款,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什么需要他们垫资的。
  越听就越像是骗子,而且是替他们公司量身定做的那种!
  两人当即就决定飞一趟鹏城,亲自过去见一见那个叫宋浩明的港商。
  黄志强却笑道:“不用来,弟妹现在不是不方便走不开嘛。
  人家宋先生说了,这个月刚好要去一趟沪城,到时候去的时候再和你们联系,你们正好可以当面面谈。”
  两人只以为对方是不敢让他们过去鹏城,害怕和黄志强碰面后就拆穿了他们的诡计。
  所以这才选择分头行动,各个击破。
  “行,就让他们过来沪城,正好我们也想听听,他们到底想怎么个合作法?”
  “对了,黄大哥你来不来?”
  黄志强呵呵笑道:“我就不过去了,鹏城这边实在走不开,每天都要亲自去工地上盯着才放心。
  对了,这个月是两个孩子的周岁吧?我买了点礼物寄过去了,过两天应该就到了。”
  恒恒和沫沫的确很快就要满一周岁了。
  这几天,家里人都在商量着要怎么给两个孩子庆祝。
  去年这个时候,全家人都受了不少惊吓,苏清苒更是在鬼门关走了两趟。
  后来满月和百日的时候,因为觉得孩子小,也不适合太热闹,就一家人在一起简单吃了个饭。
  现在孩子一岁,刚刚学会走路。
  也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姑姑姨姨这些。
  其他一些简单的叠词也开始往外蹦,正是对外界好奇、喜欢热闹的时候。
  全家便商量着在一块热闹下,好好给两个小家伙过个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