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如今把屎盆子扣我头上,也不出去打听打听,我昭阳什么时候受过这气。”
  也不知他跟谁学的,明明是矜贵无比的贵族,吵起架来就像泼妇骂街,唾沫星子横飞。
  昭阳还留了长指甲,景桓一个不注意,眼尾被挠花,沁出血珠。
  昭阳掐腰大骂:“臭不要脸的,老牛吃嫩草,让你勾搭我闺女。”
  哦豁,众人本来准备劝架,一听这话止住脚步。
  互相对视一眼,眼中燃烧着八卦之火。
  一个用眼神说道“景氏家主老当益壮啊,人老心不老,居然想勾搭小年轻”。
  一个用眼神回复“男人至死是少年,再说了,昭家姑娘就没不漂亮的,怪不得景家主后院失火”。
  第237章 人生寂寞如雪
  “可我记得昭阳的闺女都出嫁了啊。”
  “偷情?更刺激了。”
  “做出这种事,以后景家主见到昭令尹,是不是得唤一声岳父?”
  “岂不是低人一等。”
  “为了美人,这些都不重要。各论各的呗,你喊我一声兄弟,我唤你一声岳丈。”
  “真会玩。”
  “贵圈真乱。”
  “红颜祸水。”
  “水……到渠成?”
  “成王败寇。”
  “寇不可玩。”
  “玩火自焚。”
  ……
  神经病啊。
  正在打架的昭阳和景桓同时停下来,这群族人是不是有病。
  看他俩打架不拉不劝不说,还搁一边说八卦,开始还知道背人,说到后面就差拿个大喇叭全世界嚷嚷。
  说就说呗,最后玩起成语接龙的游戏。
  能不能尊重一下他俩。
  烦死了。
  昭阳景桓对视一眼,景桓默默开口:“焚琴煮鹤?”
  昭阳还没来得及接,新的主角上场。
  屈臼突然暴起,摔爵怒吼:“闭嘴,统统闭嘴。”
  “好一场雀鼠之戏,昭氏卖国,景氏莽夫,屈氏……满门枯骨,只配填沟壑!”
  他痛苦的看向楚王:“大王,您可还记得先王丹阳之恨?秦人割我祖陵,屠我子弟,今日兵败,难道还要跪献社稷吗?”
  楚王揽着他的手,眼睛充血,说出的话好似刀扎:“屈臼……寡人只有你了,只有你了。
  昔日你叔祖屈原投江明志,你为何不投?为何不投?
  你投了,楚魂便能归兮,便能退秦师兮。”
  屈臼:……你小子恩将仇报啊,没看昭氏景氏不想理你,故意说些花边新闻转移话题。
  他好不容易将话题拉回正轨,商议如何退敌一事,你却让我投江。
  屈臼很想掀开负刍的脑壳看看,里面是不是全是水。
  这场朝会以一种荒诞的方式结束。
  吵架的、互相骂娘的、八卦的、玩成语接龙的,还有求屈臼赴死的。
  比元稹的私生活都乱。
  说起元稹你可能没听过,说起他的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你应该知晓。
  元稹才华横溢,与白居易并称“元白”。
  年轻时遇到远亲少女崔莺莺,俩人私定终生。
  后赴京考试,为了仕途另娶高门女韦丛,说崔莺莺是“尤物”“妖孽”,为自己开脱。
  那句千古名句便是为韦丛写的。
  值得一提的是,跟韦丛婚姻存续期间,他与多名女子有染。
  其中便有著名才女薛涛,那一年元稹31岁,薛涛42岁。
  他任越州刺史时,迷恋已婚歌姬刘采春,公然与其同居七年。
  这还是生平几段著名情感纠葛,不著名的……不好说。
  吵了大概半个时辰,最后以屈臼抱着头喊痛,晕厥作为结束。
  屈臼刚被族人抬出宫,便幽幽睁眼,表示他已经好了。
  可怜的楚王还在念叨“究竟谁投江才能让东皇满意,大发神威,逼秦人退军呢”。
  没人能给他主意。
  咸阳宫。
  项燕战死,楚军大败的消息传来,乐的嬴政多吃三大盘饺子。
  大朝会上。
  儒家学者又跳出来蹦跶。
  “大王,《春秋》无义战,秦以虎狼之兵伐楚,非吊民伐罪,实为兼并贪暴!”
  儒家认为战争必须符合仁义,比如商汤伐桀、武王伐纣,而秦灭楚纯属霸权扩张,违背王道。
  “是啊大王,发六十万甲士,千里转粮,民疲于道路,饿殍载道,此非仁君所为。”
  “且楚为周室封国,秦灭同姓,毁先王之制,是为无道!”
  “大王,武力征服无法长久,应该以礼乐教化怀柔远人才是。”
  “大王,民间流传一句歌谣——秦人弓,楚人泪,六国毕,四海沸。战争应该是仁慈的,不该滥杀无辜。”
  ……
  这群人絮絮叨叨,都给嬴政气乐了。
  身子前倾, 眯着眼睛看向说话者:“寡人是不是给你脸了?”
  儒生:“啊?大王的脸好端端长着,没有给我啊。”
  嬴政没忍住笑出声。
  儒家学者一看,还以为大王同意他们的说法,谏的更加起劲。
  淳于越想,人活一生,要么求名,要么得利。
  这可是千载留名的机会,他不能错过。
  视线四处搜寻,没看到手持平底锅的女子,心中松口气,上前一步道:“大王,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单纯依靠武力或许会重蹈夏桀、商纣覆辙。
  臣以为,可将楚国作为藩属国,并不一定非要灭掉。若大王恃强灭之,恐失天下人心!”
  嬴政正准备让人把他拖下去,赏几个嘴巴子就好了,省的夷宁不再老唱反调。
  忽然想起儿媳说过的抡语,眼睛一眯有了主意。
  “淳于仆射啊,你也是苦读圣贤书之人,身为圣人接班人,怎能忘记他曾说的一句话。寡人这么做,也是因先贤教导啊。”
  淳于越有点懵,大王主动发起战争,是圣人指使的吗?
  他忘记哪句话,自己怎地不知。
  跟个愣头青似的问:“大王说的哪句话?”
  嬴政:“君子不重则不威。”
  这句话是孔子对君子修养的核心要求之一。
  淳于越喃喃自语:“君子若不自重,其言行易流于轻浮或虚伪,难以建立稳定的影响力。”
  这跟大王伐楚有何关系?
  他问出心中疑惑,嬴政“啧啧”两声,表情嘲讽:“寡人开始怀疑,你的博士之名徒有虚名,连这句话都不知。”
  “君子不重则不威,圣人都说了,动手就要下重手,不然树立不了威信!”
  淳于越:啊?圣人原来是这个意思么?
  这该死的诡辩论,他想起被那个女人支配的恐惧。
  再看眼大王,怎么感觉俩人越来越像?
  淳于越默默后退,不再针对伐楚一事发表意见。
  嬴政诧异的看了他一眼,这小子怎么回事?才交手一个回合就认输。
  啧,玩不起。
  没意思。
  他都听儿媳说了,扶苏接触抡语好几天后,才慢慢改变心中想法。
  以前觉得好大儿容易被带歪,人家说什么都信。
  现在看来,淳于越才是笨蛋,连交手都不敢。
  嬴政抬头望向屋顶:“人生寂寞如雪啊。”
  很快他就不寂寞了,伏生上前一步,唾沫星子横飞,都喷到茅焦脸上。
  第238章 楚国灭
  “大王,楚非蛮夷也。自鬻熊佐文王,至屈原作《离骚》,楚之文明冠绝南方。
  若大王灭其国而毁其史,则《三坟》《五典》之遗,钟仪之乐,谁复传之?
  臣请大王伐楚之日,令军士勿焚楚宫典籍,仿周人存殷礼故事。
  如此,天下士人必感大王存文之德!”
  淳于越诧异的看眼伏生,觉得这老小子变聪明了啊。
  不谈军事政治,专注文化保护。
  这么说总没错了吧,大王肯定找不到抨击的点。
  伏生说完做了跟淳于越一样的动作,目光四处搜寻,没发现那个身影,安心许多。
  自扶苏公子娶亲,蒙大人开始上朝后,儒生群体屡屡受挫。
  打也打不过,说也说不过,熬的头都秃了,终于把人熬走。
  现在,就是他们大展拳脚、劝诫大王施以仁政的好时机。
  听完伏生的话,嬴政频频点头:“你说的很对。”
  伏生眼中盛满得意,他就知道大王是通情达理之人,没小人在身边,肯定接受他的劝诫。
  却听嬴政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啊。”
  伏生附和:“大王言之有理。”
  “你也觉得寡人说的对?”
  伏生细细思索这句话,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大王这么说,肯定把自己当成君子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