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这一天,并没有他和那些女人单独相处的时候。
“王爷说了,”
闻青檀私下里给他解释道,“王妃是男妃,自然不同一般,王妃是与王爷一字并肩,并非独独主持内宅之人,那些规矩,在王妃这里统统不用——”
沈商凌:“……”
一字并肩?
“一字并肩,这四个字……”
闻青檀有点感叹地看向沈商凌,“王爷怕是费尽心思才找出这四个字来,王爷真是对你用情至深呐。”
沈商凌眉尖一挑,眸底迅速窜起一抹笑意:“马马虎虎,马马虎虎。”
闻青檀:“……”
呵呵。
等冬至一过,陆骁便要再回边军营。
在他离开之前,终于被他磨的沈商凌松了嘴,给他吃饱了一回。
次日一早吃饱餍足的陆骁便直奔北界,沈商凌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
“公子?”
日上三竿的时候,宋酒小心在外面叫了一声。
沈商凌有点意外。
一般情形下,宋酒和小七不会打扰他“睡懒觉”,他醒了不叫人,这两人不会进屋子的,也不会随意叫醒他。
“什么事?”
沈商凌一开口就觉得嗓子不行了。
他身上也酸疼无比,之所以没用恢复,是他真有点怵头,那几分钟的翻了几倍的刺激。今日不想动,就懒在床榻上没用恢复。
“公子,”
宋酒小心回道,“安州那边过来几位读书人,说是想拜会王妃——”
“哪里?”
沈商凌一愣。
“安州,安王那边,”
宋酒忙道,“这几位读书人,听说之前是在安州,不知为了什么,忽而来到了咱们罘州,还要拜会王妃——”
沈商凌顿了顿。
安州啊……来罘州的路上,他拿药治好了那位安王世子,从安王那里买了不少粮食的那个安州。
安州的读书人,他略一忖度想到了什么,不由勾起了唇角。
“等我半个时辰,”
沈商凌道,“再去官署请了闻大人过来——”
第112章 不想换地方了。
等宋酒应了离开, 沈商凌深吸一口气,立刻恢复自己的身体。
几分钟的时间,他在被子里差点被折腾地拧成麻花, 紧咬着牙都压制不住齿缝里透出来的那种声音……
“公子?”
候在门口的小七都听见了, 语气中带着震惊和困惑。
王爷没在啊。
王妃这是……怎么了?
“没事, ”
等恢复完, 沈商凌抹了一下额上的细汗,心里把陆骁又骂了一顿,这才爬起来掩饰道, “我嗓子不舒服,练习一下发声。”
小七:“……”
虽然不懂是什么但感觉公子很厉害。
沈商凌起来飞快洗漱好,小七给他端来了早膳。
“昨日的功课你做了?”
他一边吃一边问了一声。
小七识一点字,但本身文化不行,加上这孩子才十六七岁, 别人眼里这孩子是个卑微小使小太监的,但在他眼里, 上高中的年纪,既然在他身边了, 怎么能不读书呢?
就连宋酒, 他都在闲暇时给布置功课,学一点数学,教他们看一些书, 跟着他,就要多长些出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道理他明白,就尽自己所能帮一下。
“回公子,做了, ”
小七忙道,“二十道题,都做完了。”
“拿过来我看看。”
沈商凌一边吃一边又道,“把宋酒的也拿来,我一块检查。”
小七紧张地应了一声,连忙过去拿了两个小册子过来,这是沈商凌给他们两个做的“作业本”。
“公子,都在这里了……”
拿过来后忐忑递给沈商凌,小七脸上更加紧张,生怕自己做错太多。
公子肯让他和宋酒,用纸张做题,还亲自教他们……虽然做错了公子也不会罚,但是,公子会皱眉。
公子一皱眉他就觉得自己罪该万死:
哪有这么好的主子。
能吃饱穿暖不说,还亲自教他们,他和宋酒屋里都有一块黑板,还能私下练字练题……打死都想不到啊。
这要自己再不出息些,怎么对得起公子的栽培?
沈商凌飞快溜一眼,还行。
小七竟然就错了一道,倒是宋酒,又错了三道。
不过宋酒和小七难度不一样,毕竟小七才刚开始学……越提升,面对的挑战就越大,宋酒一开始错的也少,后来题难了,动不动就错几道了。
沈商凌夸了小七几句,小七登时激动地俊秀的脸蛋都红的不行。
“错题再修订,”
将文册放回桌上后,沈商凌道,“回头再给我看。”
穿过来后,他竟然能过一把当老师的瘾,最重要的是,学生还都挺乖。
吃完饭,收拾好后,沈商凌难得对着铜镜照了照。
这回要见的是士子,这时代的读书人,尤其这大殷的大多数士子,有一种他不太好形容的那种劲……
就有点装,有点特别讲究精致的那种感觉。
就比如,会敷粉,喜华服,然后在公开场合动辄就一顿之乎者也地狂放输出,颇有点哗众取宠的意思。
但有意思的是,还不能只看这些浮夸的外在追求,去贬低这些古代士子,因为这些人中,很多也是有真才实学的,也有品性端正的……
比如宋智。
一想到宋智,沈商凌对着镜子略略一顿:
这位老朋友,好久没见到了。
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见面,再共事。
等到他过去王府正厅,一眼就看到,屋内几位或坐或站的士人打扮的人,正对着那边墙上挂着的书画作品指点谈论着什么。
这时,闻青檀也赶了过来。
那几位士子一见他们,立刻过来见礼。
见礼的同时,几人视线又飞快在沈商凌身上打量过,眼底都有些好奇和疑惑。
他们几人,是没见过沈商凌的。
这位西陵名士的名头,他们倒是听说过,本来一介西陵名士先给人做了男妾又成了王妃的事,他们也只是猎奇谈论。
只是上回这位王妃,去罘州途中,经过安州时,不止给安王献了奇药,救了安王世子,竟然还送了安王一些书籍。
就是这些书籍,一开始安王还不以为然,后来听闻整个安王府都传疯了,还有人抄出来……
他们这几人,就是看了抄出来的那些书籍,才被震撼到了。
《西游记》他们一拿到手就疯狂传抄,分人分章地传抄,在最短的时间内,大家几乎都赏阅到了这本奇著。
结果,谁知安王这里,竟然只有上半部!
下半部呢?
他们看完都急地脑心挠肺的,一度怀疑是安王府的人故意藏着。
后来安王府赌咒发誓真没有,他们这些士子才真的信了。
余下的那些书籍,也是一本本叫人爱不释手,放在枕边书架侧,累了拿起一本看一会,真觉得,这辈子都没有过这般兴味。
比起来这些书里的东西,外面市井间流传的、寺里和尚讲的那些俗变、变文什么的,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两者的差距,简直是云泥之别!
反复赏阅过这些书籍后,他们开始心心念念着下半部的《西游记》。
且,定北王王妃能有这些书籍送给安王,是不是代表,王妃手里的书籍更多,更全?是不是就有《西游记》下半部?
或者别的神妙之书?
一旦想到这一点,他们就恨不得能立刻从罘州找回更多的书。
只是罘州艰难,听闻十村有八村都荒着,去了那里,一路上不知得多坎坷,且还有半路被抢的风险……
就算到了罘州,听闻定北王又是个暴戾性子,读书人在他面前,略说的一句不合他意,这定北王便拿鞭子抽人。
甚至动不动就将人砍得人头落地。
敢去罘州,得有莫大的勇气。
他们这几个士子,就是难得为了好书不惧生死的人,就有莫大的勇气。
商量之后,便结伴前行。
临行前,还跟在安州的朋友郑重道别,几乎是怀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心情到了罘州。
其实他们几个也不是莽夫,也是读书人里心眼明亮的一些人:
一来,他们觉得,陆骁若是真厌恶文士,那沈商凌怎么可能做他王妃?
二来,安王这人太过谨慎,谨慎虽好,但太过了便缩手缩脚,于乱世中,谋大事怎能惜身?安王,不像是乱世之雄主。
第三,明慈大师和聂天师,竟然都在罘州。
这几点,就让他们有心亲自过来瞧一瞧。
小心些行事,不惹恼陆骁,他们自认为还能苟住一条命,拿不到书,觉得罘州不可留,他们便再回安州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