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群士兵中有人疑惑道,“一二三……九,十,十一,十一个人!这里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十一个人?”
“她们看样子不像是采药的百姓,好像有些面熟……”
最后一个字模糊在了空气中,轻渺得像是千里之外传来的一道叹息,周围陷入了沉寂。
没有听到声音的柳玄觉得古怪,再睁眼时,被眼前的景象吓得半天都说不出话。
她失声问道:“这是哪里?!”
她身边有人疑惑:“我们不是在山上吗?怎么突然出现在这里?”
眼前是与她们肩膀一样高的茅草,穿过飞扬的白絮,能看见不远处有一条宽阔的大道。
道上马蹄声阵阵,有行人发现了茅草丛中的她们,路过时好奇地投来打量的视线。
柳玄低声喃喃道,“我们离开了那个地方?”听不出她是否惊讶,也听不出语气中是悲是喜。
众人也不知道现在该做出什么表情,逃离了那个地方,对她们来说是一件喜事。
可是她们实在开心不起来:自己的身份有被察觉到吗?出来的那个洞有被发现吗?还有最后一刻落在她们耳中的声音……是那么的令人头皮发麻。
在茫然中,太阳拨开茅草,笑盈盈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我刚刚问了路,神奇的是,那些人竟说这里是京城郊外,还恰好是你们原本就要来的地方,想必那赵王注定要亡在你们几人的身上。”
千钧一发之际,是九湘让那个洞恢复如初,且让柳玄等人消失在那些人眼前。生怕又出什么意外,九湘干脆将她们直接挪到了京城。
云微也诧异道,“看来一切都是天意。”
让云微装出惊讶的样子实在有些为难她,九湘眼底映着细碎的笑意,幸好柳玄等人沉浸在惊讶中,没有察觉到云微语气中的别扭。
“京城?”
“怎么会……”
众人彼此交换着视线,惊疑不定之下,不约而同地看向柳玄。
柳玄看向太阳,又看向云微,最后收回视线,半垂着眼,旁人看不出她在想些什么。
半晌后,她出声道, “我们眼下面临的最坏的结果,无非是赵王得知我们已经逃走,但我们现在赶回去也来不及了,不如我们趁赵王还没来得对我们家人动手时,完成原先的计划。”
“你们呢?”
如此同时,皇宫中。
皇帝半眯着眼睛,“你说吴儿仁那个老匹夫的墓被盗了?盗他墓穴的人还是一个女人?”
自己的父亲被皇帝骂老匹夫,吴虞脸上没有露出半分不快。
“回陛下,是的。”
“真是盗的好啊。”
皇帝睁开藏着精光的双眼,坐直身体,接过吴虞念过的信又看了一遍,眼底兴趣盎然,“真好奇这个名为太阳的女人是什么样,朕想好好奖赏她。”
“信上说她已经逃往洋州和京城方向,陛下若是想见她,臣一定把她带到陛下面前。”吴虞一如既往地低着头,恭恭敬敬道。
大多数时候的吴虞都会低着头,在陛下面前是这样,是为了表现自己对陛下的尊重,唯一一次在陛下面前抬起头,是提出将父亲交由她处理之时。
在同僚面前亦是如此,是为了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能够沾血的刀,外表不能引人注意。
在陛下有需要时,她会像毒蛇遇见食物一样唰地抬起头,眯起锐利的眼,趁敌人不备时将毒液喷射出去。
——朝中上下,谁也不敢招惹这个不起眼的臣子。
“算了,”皇帝摆摆手,将手上的信随手扔到一边, “只是一个有些胆气的女人罢了,朕不是非见不可,不必费这个力气。”
吴虞低眉称是,随即又呈上一份图纸,“陛下,今日白云山的匠人来报,他们已按照陛下要求,将先皇的陵墓修建妥当。而先皇遗体已在观德殿停放五年,是时候寻一个良辰吉日,让先皇入殡。”
不管二人生前如何争斗,谁又死在谁手上,新帝和先皇毕竟是血肉相连的亲姊妹,又是皇帝之尊,不能随便埋葬,于是命人将先皇遗体安置在观德殿中,亲手为兄长绘出陵墓结构,广征工匠。
整整花费了五年时间,才将陵墓修成。
百姓提起这件事时,都道陛下慈悲为怀。
其中真正原因是什么,也只有吴虞这些亲近的人知情。
“钦天监可算出良辰吉日?”
“回陛下,三日后便是。”
“让礼部的人着手相关事宜,三日后出殡。”
“是。”
出了皇宫,吴虞坐上马车,缓缓吐出一口气,她吩咐侍卫, “若是抓住了那个名为太阳的人,第一时间把人交给我,谁都不能碰她。”
做臣子难,做陛下的近臣更难。
她需要揣摩圣心,在陛下面前体现自己的价值,才能更好的在这个朝堂上活下去。
侍卫低头称是。
随即她道,“大人,属下今早得到消息,太阳昨日出现在洋州城外,赵王为其父新迁的坟附近。”
太阳此人行踪诡异,查探的人经常会追踪到一团乱麻,这消息是她们好不容易得到的。
王清莞丞相在世时创造了一种密语,每一样女子常接触的东西,都被她赋予了新的含义。
绣花针是刀。
长裙是铠甲。
《妇德》代表经史子集,若指具体哪一本时,就会出现相关字眼。
……
王丞相过世后,掌管密语的人成了吴虞,经过吴虞的增补,密语如今发展得十分完备,它是皇帝手中最大的情报来源,从不担心消息会泄露出去。
太阳的消息,便是加密过后,由海东青第一时间传入京城的。
吴虞半眯的眼睛突然睁开,里面流露出奇特的光彩,“你说她出现在先赵王的墓穴附近?”
侍卫道:“是。”
“继续查探,若有她的下一步动向,迅速传信给我。”
吴虞的身体随着马车摇晃着,半晌后紧皱的眉头缓缓松开,她想到了一个让此人自投罗网的方法。
第112章 太阳(十八)
京城太阳等人根本进不去。
见周围小摊贩对此毫无抱怨, 似乎早已料到,太阳觉得好奇,抓住一个行人问道,“这位大姐,你知道这是发生什么事儿了吗?怎么不让人通行。”
行人打量着太阳的衣服,“你们是从外边来的吧?今早啊皇宫有消息传出来, 说是两日后先皇出殡, 咱们皇帝也要从这里经过, 为了防止意外, 就提前几天戒严了,只能出不能进。”
太阳听得一头雾水,“先皇不是已经死了五年了吗?怎么还没入殡?”
“呸呸呸, ”行人看了眼左右, 发现没有引起注意才放下心来,“那可是皇帝,说‘死’是要被问罪的,是驾崩。”
“还不是咱们陛下不愿跟亲人分开, 这才把先皇遗体停在宫中五年,比以前任何一个皇帝停的时间都要长。如今时间太长了, 不合礼制, 这才下葬的。”
“你们到时候好好看看, 入殡当天热闹着呢。”
太阳连连应和, “这倒是我们赶了个巧, 居然能遇到这样的好事。”
待行人走后, 太阳长叹一口气, 神色担忧。
道路无法通行, 太阳和柳玄商议之后, 暂时在京城外面找了个酒馆歇脚,等众人各回各房间后,打探消息回来的九湘才道,“看来大家计划的事情,要往后挪一挪了。”
“皇帝出殡的前三天,所有官员都得放下手中公务,去宫中为皇帝守灵。就算柳玄她们现在能进城,要么被守卫劝走,要么被临时关押在大牢里,等这件事过去后再审理。”
云微道,“这时间未免也太不凑巧了。”
计划被打乱,三人面上没有慌乱之色,她们在赵王墓室上开的洞口,已经被九湘堵得严严实实,看不出丝毫被挖掘过的迹象,赵王至今也不知道柳玄等人逃出了墓室。
九湘想了想,又道,“我在来时,听说赵王正在前往京城的路上,先皇出殡,他们这些距离近的皇亲国戚无论如何也要到场。这样看来,就算洋州那边得到柳玄她们逃走的消息,赵王也无法第一时间得知,若是柳玄她们得知这个消息,应该会很安心。”
柳玄等人不知内情,得知她们暂时无法告御状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直到太阳将赵王正在赶往京城的事情告知以后,九人才如九湘说的那般勉强保持平静,心底仍在焦急着。
这件事一日不处理,她们就一日安不下心。
私下太阳问九湘,“或许可以在出殡当日,让她们当街告御状?如此一来,赵王一事肯定会引起女帝的重视。”
“这个方法很冒险,或许我们见不到皇帝的面就被侍卫赶走。”云微反对,“但比起通过府衙将消息传递给皇帝,这个方法又比较靠谱。赵王毕竟是皇亲国戚,府衙会把我们的消息递到御前吗?万一……他们是赵王的人岂不是羊入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