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都市言情 > 我的人生狂跑偏 > 我的人生狂跑偏 第224节
  毕竟国内正大过节的,好不容易放个假,大多数人都想看点爆米花电影享受一下视听盛宴。
  因为柳乘荫之前的良好口碑,哪怕当时是十月的黄金档,各方院线也直接把柳乘荫的排片拉到“犯法的边缘”。
  电影票开始预售的瞬间,前三天的票便都被抢购一空。
  海外就稍微差点,因为国外在这个时候并没有什么节日,但预售的票也买了个七七八八,毕竟,在很早以前柳乘荫就已经打开了海外市场,很多国家的院线都已经引入了他的那几部电影。
  《土海星》全球上映的第一天很快过去了。
  由于某条“因柳乘荫而出现的法律”限制的缘故,《土海星》的票价是柳乘荫所有电影里最贵的,各地影院平均票价为40元。
  除此外,海外的售票价格也不同。
  海外的电影票在各影院的平均售价高达10美元,相当于七十多华元,几乎是华国本土的两倍。
  之所以差这么多,真不是柳乘荫抱着什么“不能便宜外人”的想法的缘故,第一次合作柳乘荫不想那么“霸道”。
  主要是人家国家的消费环境就是这样,柳乘荫定价便宜了反而破坏人家市场。
  然而,这个平均值狠狠拉高了的“罪魁祸首”并非作为当前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灯塔国,而是——岛国!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岛国的电影票常规售价居然高达近两千岛元,相当于一百多华元!
  要知道,岛国的电影院分布密度与华国比起来极其稀有,总共不到四百家!
  如此少的影院,自然也卖不了多少票。
  然而,人家卖的票虽然少,但贵啊!
  一百多华元一张的票,那还是最低级的“常规票”,人家最贵的票价格甚至不低于一些顶流歌手的演唱会。
  当然,就跟岛国的出租车一样,人家贵的同时也会提供非常高质量的观影设施和服务,至于你觉得值不值,那只能说仁者见仁吧…
  靠着高昂的票价,岛国才能靠着与稀少的电影院成为世界第三票仓。
  首日成绩出炉。
  在华国本土,《土海星》首日成绩——6.5亿!
  至于海外市场。
  灯塔国市场首日成绩——2100万美元,相当于近1.5亿华元。
  作为世界第一票仓,之所以成绩不如华国本土,倒也不是因为价值观不同什么的原因,毕竟这是一部只是使用了普世价值观,卖点为特效、脑洞、大场面的商业片,哪来的什么价值观冲突?
  主要是排片的问题。
  虽然柳乘荫成功打开了灯塔国市场,但只是“攻占”了部分,只有一部分院线愿意为柳乘荫提供排片,依旧有很多院系选择了排斥。
  因此,《土海星》在灯塔国的排片并不高,只有8%左右。
  然而,靠着这8%的排片,《土海星》就拿下了本土排片33%所得成绩的近四分之一的成绩,这说明这部电影哪怕在灯塔国也是很有赚头的!
  如此一来,柳乘荫就不用担心了。
  只要口碑不崩。
  相信要不了多久,那些原本排斥这部电影的院线在看到赚头后,自然就会抱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念头纷纷反映柳乘荫的电影。
  然而,崩是不可能崩的。
  柳乘荫有信心。
  事实也是如此。
  这部从梦中抄来的想法,然后又通过【完美观感】将想法呈现出来作品成功征服了观众,电影的口碑不仅没崩,反而好得超乎了大众预料。
  毕竟,靠着“做梦想到的剧本”,柳乘荫在剧情方面的缺陷获得极大的弥补,加上柳乘荫这次又没有为了冲奖而戴着镣铐跳舞,可以全力全开。
  这诸多原因使得他的作品可以说是比以往更好上数倍不止,这种“进步”速度让观众直呼“血赚”,业内直呼“见鬼”。
  除此外。
  接着是岛国市场。
  岛国市场的首日成绩为——11亿岛元,相当于近6600万华元。
  同样也是排片的问题。
  而解决的办法同样也是跟灯塔国一样,等想赚钱的院线方自己“跳反”。
  除了三大票仓外,其他票仓林林总总加起来,换算成华元也有近5000万。
  综上,《土海星》全球首日票房总和为近9.2亿华元!
  第225章 《路过的我是一个兴趣使然的侦探》接踵而至
  随后发展依旧没有给柳乘荫带来意外,正如同柳乘荫所料的那样。
  在看到了市场对《土海星》的反响后,各院线纷纷“跳反”,《土海星》的海外排片迅速上升,没几天就达到了直逼“法律边缘”的拍片比。
  在排片拿下后。
  《土海星》在灯塔国市场的最高日票房立刻达到了可怕1.3亿美元,相当于近9亿华元!
  岛国票房最高单日票房为70亿岛元,相当于4亿多华元!
  再加上其他票仓…
  全球单日总票房最高时,一天里可达到相当于24亿华元的可怕数字!
  不过,凡事都有起落的时候,经过了一时的兴盛后,《土海星》终究要开始走向了下坡。
  上映二十天后,《土海星》的票房增长速度开始开始出现了明显的颓势…
  嗯,华国日票房已经只剩下一个多亿华元。
  全球单日票房也降低到了相当于五亿左右…
  非常颓势。
  然而,这个“颓势”是对比《土海星》得来的,即使已经处于“颓势”下,《土海星》的票房增长依旧稳稳压制着所有同期。
  上映二十天,《土海星》的国内票房就已经达到了45亿,超越了上一部电影《追梦》一个月才堪堪到达的40亿,破了自己的月票房记录,同时国内的记录。
  另外,行内许多人预测接下来等《土海星》一个月的上映期满的时候,《土海星》的票房有望突破60亿。
  要知道,《追梦》在延期结束后,下映时的最终票房是56亿。
  如此一来,《土海星》还能在一个月里顺便破一下总票房记录。
  然而,这还不是终点,现如今院线方已经开始找柳乘荫商量密钥延期,延长上映时间的事情了,《土海星》最终会将国内的记录狠狠抬高一大截!
  就在《土海星》步入“颓势”,十月份也即将结束的时候,这时,柳乘荫的又一部新电影接踵而来。
  第二部电影是一部名为《路过的我是一個兴趣使然的侦探》的探案片,简称《路侦》。
  由于柳乘荫的电影一直以来的卖点基本都是音乐和特效,剧情、逻辑方面一直没什么体现,而现如今,柳乘荫突然整个对剧情、逻辑方面有着一定要求的探案片…
  虽说之前网络上也传出过官方实锤的消息,说柳乘荫帮警方破过案。
  但大众只知道柳乘荫破了“那一次”的案子而已,并不知道柳乘荫随后又帮两个市警局清理掉了“库存”,加上柳乘荫特意让警方不要声张,所以他的“神探”之名并没有被大众所得知。
  在没有“神探”加持的情况下,大众不出意外地对这部电影不太看好,就连粉丝也对其不太有信心。
  最终,《路侦》这部电影的首日票房不太理想,只有五千多万。
  另外一提,这个成绩还是《路侦》这部电影占据着15%这么多的排片量的情况下所得到的。
  按理说,这种情况下应该会有人跳出来嘲讽一句“江郎才尽”或者“翻车”什么的。
  然而,没有。
  因为,柳乘荫上一次“翻车”的电影首日票房更是只有三千多万,然而那部最终却破了国内的票房记录,那部电影就是《追梦》!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在他们看来,柳乘荫这是在“憋着坏”呢!
  很快,果然,不出意外的,“转折”出现了。
  无数影评人、侦探迷,乃至一些真正从事与刑侦调查事业的专业人员都发布评论对《路侦》在推理手法和案件剧情的内容给予了肯定。
  不仅如此,就连一些原本不爱看探案片,只是想支持一下柳乘荫而买票的粉丝在看过电影后感到十分惊喜,然后真心实意地给出了好评。
  原因有两点:
  第一,喜剧化!
  之前说过,为了某些原因,柳乘荫将《路侦》的剧情进行了一番喜剧化,在保留探案时推理的严谨和脑洞的同时,将一些现实中一些不好公开的“真相”和一些比较墨迹、难熬,影响剧情节奏片段用喜剧手法略过,使得这部电影成功绕开了审核。
  同时,喜剧化也增加电影观赏性,如此一来,哪怕不喜欢看探案片的人也能从喜剧部分的内容中得到满足。
  在被喜剧片段抓住眼球后,观众大概率又会被喜剧片段带入到剧情中,从而不知不觉中欣赏起探案部分的内容来…
  第二,特效!
  《路侦》与其他的探案片不同,别的探案片在推理时通常都是主角不断地说话,然后对周围的人问话,言语之间,画面时不时闪回过去的某些片段,以此标注关键点。
  而柳乘荫这里不同。
  在《路侦》的主角开始思考后,画面会瞬间变换,变换成柳乘荫用cg技术所制作出来的主角思考时脑海中的世界。观众可以直接通过画面以及主角的“心声”直观地了解到主角从收集线索,然后通过已知线索推出更多线索,然后利用这些线索编织出犯人作案是的画面,最终确认证据和凶手的全部脑回路。
  在脑海的世界里,主角仿佛神灵,一个念头就能创造出一个世界,挥一挥手,又是天翻地覆…
  懂推理的人会通过这种直观的表现手法很快了解到电影主角脑回路的强大。
  然而,即使是不懂推理的人也会感觉这种画面十分炫酷,饱享视觉盛宴。
  经过三天的发酵后,《路侦》起了!
  一周后,《路侦》在国内日票房达到顶峰——4.1亿!
  虽然这个数字只有《土海星》最高时的一半多一点,但要知道,《土海星》可是完全的商业片,面对的大众,声、光、画面、脑洞拉满。
  相比之下,《路侦》的题材相对小众一些。
  另外就是票价的问题,《路侦》的票价比《土海星》便宜一些,国内常规票的平均价格为35元,比《土海星》便宜5元。
  还算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