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有个大小毛病,都知道解决之法。
不止是他们知道,纪大人更是明白。
庄稼种的好,庄子里也就和谐。
等第一批种子预定出去之后,这处庄子,可以说其乐融融。
跟外面的世界,完全两个模样。
有些庄户出门之后,很快就会回来。
州城也乱的不成,到处是流言蜚语。
还是他们庄子里安静祥和。
更别说,大家都期待收庄稼啊!
今年的产量,肯定超过他们的想象,到时候来买种子的人,也会极多的。
就是有一个问题。
怎么让大家知道,他们庄子的庄稼种的好呢。
很快,他们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因为门北县的今年的粮食产量已经出来。
门北县县令看着县里粮食产量,几乎都要疯了。
开什么玩笑。
一亩麦子能产三百六十斤?!
在普遍二百多斤的朔州。
你们均产三百六?!
纪大人以前怎么不说啊!
如果是他的话,早就广而告之了!
说起来,门北县出了六个武进士的事,已经是一个大功。
现在这个粮食产量,更会让他青云直上。
可他又深知,这不是他的功劳。
全都是上一任纪知县,也就是纪霆留下来的。
纪霆怎么就那么低调啊!
外面说什么,他都不信了。
这样的官员要不是好官,那谁还是啊。
门北县县令思索再三,赶紧把他们县里的粮食产量报上去。
不仅如此,还把他们当地产量极高的事,告诉自己同僚好友。
一经宣传之后,整个朔州都知道,门北县的粮食产量有多惊人了。
不对啊。
这个县令难道有什么好办法?
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本地粮产提高这么多?
朔州有些知道实情的官吏,低声道:“不要再说了。”
为什么不说?
他们还要去取取经,看看怎么提高粮食产量啊。
有些人实在看不下去,只好说了实话:“那新县令,去年十月份到的门北县,这第一年,粮食产量就这么高,真是他做的?”
“你若有心,就去查查前几年的产量再说。”
等查出来之后,不少人沉默了。
自宝泽十三年开始,门北县粮食产量,税收,每年都在逐步增加。
尤其是十四,十五。
也就是去年跟前年,数字一年比一年好看。
但为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啊?
难道因为,门北县化肥作坊的事?!
其他人不知情就算了。
他们当官的还不知道,这是京城内斗,波及到纪霆吗。
他们知州,为何一直不吭声啊。
不少人意识到问题。
纪霆这般政绩,却一直无人知晓。
只怕是有人刻意为之。
很快,赵知州两个儿子,都在国子监读书的消息,悄然泄露。
这可不是纪霆做的。
谁在官场上没几个政敌啊。
对方肯定看准时机,赶紧拖赵知州下水。
不过让赵知州好受一点的是。
整个朔州,对他的事并不关心。
只好奇门北县的产量,为什么那么高。
他们也想要啊。
哪个种地的,不想要高产的粮食?
那门北县的县令也是个有意思的。
直接给大家指路。
朔州州城农司主事纪霆!
想要高产的粮食,问他吧。
自己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事实上,等这些人去找纪霆的时候。
纪霆所在的庄子,已经挤满前来拜见的客人。
不管是为了任地百姓,还是为自己,为家族。
都有人络绎不绝的客人前来求见。
他们都想要高产的粮食。
求求纪大人教我们!
也有人想起来。
这几年里,纪霆是不是都在研究怎么种地,怎么培育粮食种子?
之前还有人笑话他呢。
现在终于知道。
人家知道自己忙些什么。
等他们再知道,纪霆这个庄子的粮食产量之后,就变得更加疯狂。
一亩地,均产三百九十斤!
抵得上普通田地两亩地的产量了!
如果他们学会了纪霆的本事。
那全家不愁吃喝了吧?!
这么想着,朔州所有农户都坐不住了。
对了,纪大人不是农司的吗。
求求他把这个部门重新组建起来,教他们种地吧!
更有大批粮商跑过来。
想要提前购买他们这的粮食,必然能作为好粮种出售。
与之相比朔州州衙门,则冷冷清清。
纪霆作为他们州衙门的官员,难道不应该跟他们先打个招呼吗?
怎么都去找纪霆了。
可这事不用细想,大家都就知道怎么回事。
纪霆这般本事,如果知州想要为他澄清,简直轻而易举。
冷落他这一两年,必然是收了其他人的好处。
这种情况下,谁还去找知州啊。
直接去找纪霆,才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这个产量。
堪称横空出世。
别说朔州了。
但凡种麦子的地方,都会为之震惊。
“纪霆,纪家,又要起势了。”
消息传到同样种麦子的京城一带。
朝廷里面,正吵的跟斗鸡眼一般。
听到朔州纪霆的消息时,全都傻眼了。
尤其是纪伯章跟齐大人。
作为极力反对皇上修行宫的两人,已经做好被流放的准备。
可现在纪霆那边的粮食产量一出来。
所有人都闭嘴了。
包括他们两个。
皇上那边的人更是沉默。
纪伯章的儿子,齐大人的女婿
,辛辛苦苦种出高产的粮食。
他们还要把这两人流放了?
别说朝臣们同不同意。
也要看天底下的百姓同不同意。
皇上虽然认为自己功绩了得,却又不敢逆着天下百姓。
纪霆。
怎么又是纪霆。
当初一起做事的时候,皇上只觉得纪霆好用。
如今却颇觉得厌恶了。
皇宫乃至朝廷上一片安静。
现在争吵好像没什么意义了。
吵的再厉害,人家也是种出亩产超高的粮食,看那样子,有推广的方法。
现在治他两个爹的罪。
是绝不可能的。
此时的纪家。
纪伯章跟齐大人在看纪雨的来信。
纪雨为大皇子侧妃,不好随意出门,但托人送信过来。
说大皇子准备去太庙为皇上寿辰祈福。
差不多去个半年时间,到时候他们会一起过去,让家里不用担心。
这意思很明显。
大皇子向皇上服软,说是去祈福,其实就是把自己软禁起来。
而且一待就是半年时间,好打消皇上的顾虑。
同时,也算是为纪大人他们求情。
大家各退一步,结束这场争端。
这主意似乎是纪雨的手笔。
以退为进,平息风波。
对大皇子来说,他也还年轻,对比一时的软禁,还是这些臣子的忠心最重要。
估计也谁也没想到。
皇上这次震怒,会以这种方法结束。
纪霆远在朔州,却依旧左右京城的动向。
所以他这两年的低调,其实是装的?
他早就想好,要用举世罕见的粮种,让皇上退一步?
如果是这样的话。
那他也太可怕了。
反正大皇子带着侧妃离京那日,还在看纪霆的信件。
以退为进。
暂时蛰伏。
大皇子握住纪雨的手,同母后告别。
皇后看着他们二人,开口道:“放心吧,其他人翻不出什么风浪。”
等时机成熟,她一定会让儿子儿媳回来的。
此时的纪霆,已经在教周围百姓种地了。
虽说这农司只有他跟他手下这些官吏。
但依旧把事情做的井井有条。
活脱脱把农庄变成农司。
而过来学习的农户们,越看越震惊。
怪不得人家种地厉害呢。
这方法总结的多好啊。
还有纪大人培育种子的方法,都在免费教导。
这份恩情,是他们这辈子下辈子都还不清的。
但纪霆不让他们以命相报,只道:“回去好好耕种即可,咱们各司其职,南正国方会更好。”
各司其职。
这话听到皇上耳朵里,又是另一番滋味。
可这粮食的产量,让他也只能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