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穿越重生 > 穿越做纨绔[科举] > 第175章
  皇后暗示过。
  要不然一劳永逸,让太子直接登基?
  只是不管纪雨还是纪霆,都当做没听懂她的暗示。
  纪
  雨心道。
  等太子登基,那不就是下一个皇帝。
  皇上会玩制衡,臣子为何不能。
  再说。
  她三哥哥五哥哥要做的事,都是对朝局有利的。
  在纪霆还未说话时,纪雨那边竟然已经料理好此事。
  皇后再也没有提起。
  这让纪霆吃惊之余,齐宜书倒是不诧异,她已经准备好的去越池府了
  纪霆离开京城时。
  纪雨甚至跟他保证:“三哥哥,你们尽管去做就好。朝中有我。”
  她不会看着皇上或者太子等人阻碍三哥哥他们办差。
  更不会看着他们肆意妄为,欺辱大伯等人。
  她自幼学圣人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
  皇上太子等人,就要以身作则,否则就不能被称为圣人。
  如今她正好在这位置上,便要督促他们才是。
  纪霆心里默默赞了句。
  这样一来,对他要做的事,确实是有利。
  虽不知这样的状态能持续多久。
  但他一定会尽自己所能。
  找到良种,让更多人从温饱里解放出来。
  才有精力做更多的事。
  做好准备之后。
  原本的从九品翰林待诏,直接成为正四品的知府。
  不日便要去越池府上任。
  这地方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
  但纪霆过去,只有一个目的。
  找到稻子良种,让粮食增产。
  这一次,再也没有人口称纨绔。
  因为大家都知道,纪霆想做到的事,就一定能做到。
  他们家起起伏伏多次。
  哪一次不是为百姓做事。
  而这一次,他一定也会成功的。
  之前跟着他的王县丞,刘主簿,贺捕头等人。
  在纪霆做翰林待诏时就没有离开。
  现在去做知府,必然同往。
  不少人都说他们三人好眼光,那种艰难的时候都没走。
  如今能跟着去做知府的副手,确实是他们应得的了。
  可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
  他们这次出发,为的不是自己。
  为的是粮种。
  更好的粮种。
  第107章 第107章正文完结
  纪霆离开京城那天,不少人都过来送行。
  等他离开之后,很多人发现一件事。
  京城,怎么不热闹了。
  不是说集市不够繁华,也不是说人不够多。
  就是不够热闹了。
  纪霆一回来,就引得各方骚动。
  现在他走,似乎又恢复平常。
  没办法,他走到哪都引人注目。
  朝中也恢复了平静。
  主要是皇上在养病,没有那么多幺蛾子。
  太子是个极听劝的。
  好处是听劝,不好的地方,那就太听劝了,似乎谁说的话他都听。
  但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侧妃纪雨。
  有人说,太子有扶正纪雨的意思。
  毕竟她为人聪慧,又颇有贤能。
  还是皇后觉得她家世不够好。
  单看纪家,纪伯章在户部为官,户部右侍郎,乃至入阁指日可待。
  下面的纪霆年仅二十三,已经去越池府做知府。
  再有纪风也是颇有手腕,在外面做官做的很是不错。
  那再往下的七妹纪晴,书画本事堪称一绝,她相公是探花郎,做事有些狠辣,还好也有底线。
  再往上数,纪家二姐夫文元青,考上进士之后,正式接手自家书院。
  听说,跟纪霆商议过后,单开了一门工科。
  也算力排众议。
  说是听纪霆的肯定没错。
  这样的家世其实已经不错了。
  皇后那样说,颇有些吹毛求疵的意思。
  暗地里有消息说,她想推自己娘家的女孩做正妃。
  但一来二去的事,这事僵持下来。
  纪雨没被扶正,她娘家女孩也没过来。
  毕竟太子眼里只有纪雨一个人。
  此事在纪霆做知府第二年的时候,迎来转机。
  纪霆齐宜书夫妇两个,终于在广泛寻找之后,发现一种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稻子。
  美中不足的是,这稻子暂时之间在越池府内广泛种植。
  想要推广到南正国其他地方,还需要额外培育。
  但这代表了希望啊。
  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稻子,绝对能解决很多地方的吃饭问题。
  为此,纪雨还特意向太子请求,若这稻子真的推广开了,实在应该免除一部分田税才是。
  此话一出。
  纪雨在民间的名声自不用说。
  太子听到高产稻种的消息,便喜不自胜,直接答应下来。
  甚至直接道:“若是这稻子真的成了,必然立你为妃,母后这次肯定没话说。”
  纪雨笑笑,手里的奏章却并未放下,认真批复了才道:“位置而已,并不重要,只要我们心意相合即可。
  而她三哥哥纪霆这边,正在稻田里干活呢。
  培育稻种的过程极为枯燥。
  即使如纪霆这样的天才,都没有一丝捷径可走。
  对于这件事,纪霆也没有走捷径的想法。
  他把找到的稻种依次分类,召来天底下所有懂种植的农人,读书人。
  甚至请到一个古老的世族。
  那族人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祖上有人写过农书。
  纪霆亲自过去,请他们出山,请他们培育良种。
  听说他们一直避世,若不是纪霆几次三番说服,根本不可能出来的。
  纪霆去的第一日,就被他们田园间的果树吸引,那味道实在太好了。
  可见这家人的本事。
  那一个山谷,都是人家几百上千年的积累。
  能请他们出来,纪霆花了大心思。
  有人问这家人,为什么会同意出山。
  那家人斟酌许久,也没说出实情。
  因为纪霆说,南正国虽地大物博,可外面还有很多优秀的农作物。
  你们难道不想看看?
  纪霆描绘的农作物,什么土豆玉米红薯。
  一根秧苗,就能养活一家人。
  听起来像是在夸口。
  可纪霆说的实在详细,再加上这多年的学习,纪霆对农业知识的掌握并不亚于其他人。
  按照他说的那种东西,好像真的存在。
  只要他们出山,纪霆就会帮忙寻找。
  并交给他们培养。
  以后必然名垂青史。
  名垂青史,他们倒不是很在乎。
  能拿到丰富多样的植物,倒是真心喜欢。
  纪霆所说的东西,肯定是海外的主粮。
  要说如今的航运虽跟那边有往来。
  但想要拿到,还是很艰难的。
  就像他们不允许茶叶出口一样,那些地方也对这些秧苗严防死守。
  这种情况下,除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之外,再无其他办法。
  多多派船过去,总有一条船能把农作物拿回来。
  纪霆不敢耽误一刻,毕竟能做事的时机千载难逢。
  谁知道京城那边会不会出幺蛾子。
  趁着无事发生时,他能做多少是多少。
  这点,纪霆夫妇额外感谢六妹纪雨。
  京城那边的事情,几乎都是她在周旋。
  想让两个老父亲周旋这些
  关系,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纪雨处理政务,实在给他们争取了太多机会。
  一直到宝泽十九年,也就是纪霆来当越池府当知府的第三年。
  培育好几年的稻种,终于可以分发到各地了。
  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这些稻种几乎按需定制。
  等到宝泽二十年种植的时候,一年两熟三熟的稻子让当地农人都有些不适应。
  长的太快太好。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梦里才能出现的场景。
  当然,其中也有捣乱的人。
  想要找机会陷害纪霆。
  皇上也想找机会重新掌权。
  可这件事,只让太子更加依赖纪雨,甚至纪家人。
  毕竟纪家所有人做的事,都没有私心。
  任谁见了,都挑不出错处。
  太子只会更加信任纪家。
  纪霆叹口气,多亏有家人在,否则他在外面的事情,绝对没有现在那般顺利。
  而稻子良种种下去,只是个开始。
  不到四个月,这稻子竟然直接收获了。
  根据各地百姓的反馈。
  口感自然不如正常的稻子。
  但产量高,种植周期短,足以弥补口感的问题。
  多数人只求吃饱,口感这种事,并不在大家的考虑范围。
  稻子一经推广,直接改变很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