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敞的儿子孙子不见记载,但他的曾孙杨震在东汉大放异彩。杨震的儿子杨秉、孙子杨赐以及曾孙杨彪,也都相继担任过太尉,因此弘农杨氏被世人赞誉为四世太尉、东京名族,其家族声望达到了鼎盛。像我们熟知的三国时期的杨修、西晋司马炎的两位皇后杨艳杨芷,都是杨震的后人。
但辉煌也就到此为止了。西晋乱成那个样子的导火索固然是贾南风,但杨艳他们一家子也没好到哪里去,因此西晋那些人不待见他们。衣冠南渡的时候杨氏又晚了一步,没有赶上分一杯羹,在各种斗争中被杀害大半,家族就此渐渐没落。】
普通百姓听到这里或许已经头晕了,但是对《氏族志》有过研究的人确实心里门儿清。尤其是武承嗣,现在可算得上是整个武家的领头人。
他在自家院中边听边思量,没一会儿武三思便跑了进来:阿兄,咱们不进宫么?
武承嗣闻言哂笑一声:现在进宫又能做什么,那群老臣在班房值守,肯定早到了太后面前。
可武三思伸手小心翼翼的指了指天,面上仍然犹疑不定。
武承嗣也沉默一瞬,才开口道:不急,先听听看。
【而留下北朝的这些族人也没啥大发展,为了生存开始弃文从武。北魏时期代代都出各种官员,而且是以武官为主。发展到西魏北周时期,弘农杨氏就很丝滑的融入了西魏八柱国发展出来的关陇军事集团。尤其是杨坚建立隋朝之后,弘农杨氏又一次站在了巅峰。
不过呢,根据近现代一些学者的考据,北朝这些武官都不是真正的杨敞杨震的后人,是伪托汉魏旧门弘农杨氏,以自抬身价。不过这不重要,就像李渊到底是不是出身赵郡李氏还两说呢。重要的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他们信这个就足够了。弘农杨氏就是当世大族,名号足够唬人。况且这位杨氏夫人还是正儿八经的前隋宗室,父亲为遂宁公杨达,伯父更是大名鼎鼎的观王杨雄。】
这就是明着说太后母家的世家是攀附造假的了。而且这不仅仅是牵扯到太后,更是说了前隋皇室和本朝皇室,真是天幕敢说他们都不敢听。
【因此武士彠这桩婚姻相当划算。续娶的杨氏夫人只比他小两岁,当时已经四十四了。由于史料缺失,因此我们不知杨氏是因为信佛一直未嫁还是寡居在家,但两人成婚后,杨氏以高龄连生三个女儿,身体素质可见一斑。】
【但是武士彠的身体不大行,在武则天十二岁那年就去世了。当时武士彠的官职为荆州都督,一家人都居住在荆州。家里除了杨氏带着武则天三姐妹,还有原配夫人留下的两个儿子,以及其他堂支亲属。当时,武则天的这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联合几个堂兄一起欺负她们母女四个,杨氏夫人一气之下离家,带着女儿们从荆州回到长安生活。】
武三思叹息一声,怎么到了现在还要被翻旧账,太后不会想起他们父亲的前尘往事又发怒了吧?
【这也是武则天命运转动的开始。】
【两年后,也就是贞观十一年,李世民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很难说李世民当时是个什么想法,因为当时长孙皇后刚去世不久也有可能是听说了功臣遗孀的遭遇给她们一点后路吧。总之,武则天正式开始了她的宫廷生涯。】
【武则天的真实姓名叫什么已经不可考,这是相当遗憾的一件事。她初入宫的时候,李世民给她赐名媚娘,这也是我们后来称武媚娘的由来。从这个赐名上也可以看出,武则天的长相应该是相当妩媚漂亮的。但李世民转头应该就给忘了,因为这个才人她一当就是十二年,一直到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新帝继位。】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武媚娘作为嫔妃,是要去侍疾的,应该就是在这段时间和身为太子的李治有了暧昧的情愫。老爹床前勾搭小妈的戏码固然刺激,但肯定不会像有些影视作品描绘的那么夸张,直接就干柴烈火了哈。因为李治这时候是很在意自己的表现,要立大孝子人设的。】
上官婉儿记录到这里,笔顿了一下。
当年为了太后先帝嫔妃这个身份,薨逝的高宗皇帝没少遮掩。给出的理由就是:武昭仪乃先帝所赐,走了程序,合乎人伦的。
虽然也是骗骗无知百姓吧,但有个说法总比没有好。
【李世民去世后,武媚娘作为无子妃嫔,要去感业寺出家。但是四年后,她就王者归来了。原因很简单,后宫争宠。】
【当时后宫最受宠的是萧淑妃,这让王皇后受到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她想让武媚娘来分宠,再设法将自己抚养的皇长子李忠成为太子,地位就能稳固。于是,作为前朝妃嫔的武媚娘,就这样续起长发,低调回宫了。】
【武媚娘这一回宫,那和李治算是真正的干柴烈火,恩爱无双,让整个后宫都开始守活寡了。而且李治发现武媚娘不仅是人长得漂亮有才情,还有谋略,能够成为自己的政治助力,于是,李治开始了自己的政治谋划。】
【前面说过,初唐时期世家门阀的社会影响力还是很高的,就算老爹李世民在世时一力弹压,削弱他们的政治影响力,但几百年的惯性还是不能消息。就拿李治自己的后宫来说,王皇后和萧淑妃都是鼎鼎大名的世家出身。而武媚娘不一样,即使武士彠娶了杨氏,武家的根基依旧太浅,更何况现在她们母子现在还闹翻了。有点地位,却不高,更不是世家,简直太适合当他的皇后了。】
【而这就涉及到了武则天身上的另一个谜团,就是她的长女安定思公主之死。这件事情在《旧唐书》和《唐会要》上,只记载了公主的暴卒,并未言明其死因。而《新唐书》跟《资治通鉴》上则是写得比较详细。大概的故事大家也应该都知道,就是说永徽五年时,武则天产下了自己的长女,但是公主出生一个月的时候,王皇后来看望公主,离开之后武则天趁着没人把公主掐死了,又盖上被子掩饰。等到李治来的时候,武则天引导李治去看公主,发现了女儿已经死了。侍从说皇后刚来过,李治就勃然大怒,认定了是王皇后杀死了公主,因此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
一派胡言!武则天轻声呵斥,院中所有人都屏气颔首,不敢多说一个字。
而狄仁杰等大臣心里则是五味杂陈。
这《新唐书》一听就是史书,必是大唐灭亡后新朝所写。虽说没有真正千秋万代的王朝,可如此蒸蒸日上的时刻,听到这种话,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但是由于《资治通鉴》在关于武则天的描述中有许多地方并没有很严谨,所以在研究武则天时会出现很多争议,导致很多地方不知道该不该采信。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公主可能生下来身体就不太好,所以武则天并没有狠心到真的会掐死自己的女儿,而是和李治一起合谋利用了公主的死,来达成&废王立武&这件事。而李治的人设是白切黑的那种,毕竟汉文帝算是他的偶像,所以他想要借助&废王立武&这个契机来收拢皇权,限制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的权势。
从这个时候开始,武则天就正式成为了政治上的盟友。在得到开国功臣李勣的表态支持后,李治终于成功地以&阴毒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囚于别院。他们的父母兄弟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同时又将反对最激烈的宰相褚遂良贬到外地,终于成功册立武则天为皇后。】
【好了,下期我们就说一说二圣临朝时期的武则天。】
第91章 武则天3
贞观殿中,武则天正在跟大臣们商议国事。自从上次天幕出现后,着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毕竟天幕说的明白:武皇。
前朝那些有权势的皇太后的,不论是如前汉的吕雉那般上了帝王本纪的,还是如前魏文明太后一般主导太和改制的。都担不起一个皇字。
难道想到那种有些荒谬的可能性,所有人都不敢说话。
偏偏执掌朝纲的那一位行事如常,心深似海,所有人也就跟着装的若无其事,对天幕曾经的出现三缄其口。
正在此时,天上又开始振雷轰轰。武则天心头一紧,面上却不慌不忙的放下奏疏,笑对阶下的大臣道:仙子又来了,咱们出去听听吧。
【欢迎来到武则天系列的第二期,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由于李治武则天这两口子实在太爱改年号,那么为了防止大家时间错乱,听的云里雾里,所以咱们这次主要用公元纪年来表明时间。】
公元纪年?
武则天问:各位可曾听过是什么这是什么历法?
众大臣摇头以对,武三思上前道:太后,臣听着仙子的语气,怕是这些话主要是讲给其他仙众的,不过因太后圣母降生,仙人才开恩泽,让我等凡人沾光。因此,这公元纪年应该是天上的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