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苗笑了笑,摇头:“就是忽然想起以前的日子了。”
“那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我还记得咱妈为了我和夏禾有一口吃的,去给知青干活,累到晕死了过去。”
夏禾听到这件事,睁大了眼睛,说:“咱们以前过得这么苦的吗?”
夏苗看向他,无奈地笑了笑:“你那会还小呢,等你记事的时候,咱们家都已经过上好日子了。”
她也都还记得夏禾险些没活过那一年。
夏禾又问:“那后来呢?”
夏苗想了想,说:“后来呀,那知青还来找了咱妈,拿着几块饼干过来,让咱妈继续帮忙干活。咱妈不愿意,她还死皮赖脸上了,诬陷咱妈收了她的东西,却不帮忙干活。”
苏窈惊讶道:“这么久的事情了,你那会就四五岁,你竟然还记得?”
夏苗:“那是因为我从小记性就好。”
苏窈闻言,呼吸微微一滞,但随之笑道:“也是,你记性好,所以打小学什么都快。”
沈靳开着车,还是瞄了一眼副驾驶座上的苏窈,随之收回目光,开车朝着自家去。
车子进村时,吸引了村里人的注意。
等车停在家门口后,就有一大群人围观了起来。
桂花的小儿子有福看了一会车后,就跑去跟在夏禾身后,像条胖乎乎的跟屁虫一样,黏在夏禾身后。
夏禾哥哥长,夏禾哥哥短的喊,喊得夏禾很受用,不停地拿出自己的零食投喂他。
家里和往年一样,都是桂花和许娟帮忙打扫好,一回来就可以住,完全不用收拾。
桂花听到苏窈他们回来了,赶忙跑了过来。
一进院子就说:“又买新车了,可真气派!”
苏窈从二楼窗户探出头来,欢快地朝她招手:“快上来,给你带了年货。”
桂花才进屋不久,许娟也跑了过来。
苏窈问她:“你家的卤肉生意做得咋样了?”
许娟:“别提了,镇上都开了好几家了,价格那是一家比一家压得低。”
“虽然我们口碑好,但架不住人家卖得便宜,我们利润也就小了,继续在镇上干也不值当,所以我们打算去市里开一家小饭馆。”
“卤肉散卖,也能和饭一块,能带走,也能堂食。”
苏窈:“这不就是盒饭快餐店么?”
许娟问她:“你觉得有搞头吗?”
苏窈:“我只能说大城市的人,手里钱多,也更舍得吃。”
许娟一拊掌:“那就开对了,我们早就该去市里开店了,还不是因为虎子在镇上待习惯了,一直不舍得走,所以迟迟没搬。”
“这回无论说什么,年后一定要去市里开店了!”
苏窈又看向桂花:“那你的包装袋厂,咋样了?”
桂花:“挺好的呀,听你的话,能吃饱饭。”
桂花包装袋倒卖的生意越做越好,最后干脆去银行贷了款买了一台二手机器开了个小作坊,自己做包装袋。
小作坊一开始就只有夫妻俩,再加上娘家的哥哥嫂子,一共四个人。
刚开始的时候,不熟悉,磕磕绊绊了一年,才慢慢做顺了。
这几年做得好了,工人也有增加到现在的十几个。
有了钱,老房子拆了重建,现在都已经是两层小洋楼了。
也是桂花家重建那会,苏窈请了同一批人,接着把他们家的老房拆了重建,也是建了小两层。
他们家人少,所以屋子就占地一百平,院子留了很大的地方。
等以后她和沈靳回乡养老了,就在院子里种上葡萄,修建一个凉亭和一个游泳池,这样夏天到了,孙辈们也可以回来过暑假。
第208章 正文完结
村里的人听说向东家的回来了,都跑去串门了。
先围观了一圈车子,再进院子。
今年的天不冷,白日里边穿一件长袖,外边一件外套就可以了。
天气暖和,爱热闹的苏窈就在院子摆了几张桌子,弄了点瓜子糖果放在桌面上,和大家伙说说笑笑。
沈靳也没有打扰她们,上楼把床单被褥给铺上。
顺道去帮他们烧了一锅热茶,以便他们聊得口渴时,能喝上一口热茶。
夏禾回来喝水的时候,也被沈靳逮上来收拾他自己和姐姐的屋子。
夏禾嘟囔道:“这不公平,凭啥姐姐就能和妈在下边唠嗑,我就得干活?”
沈靳暼了眼他:“你小时候,你姐可没少照顾你,你现在长大了,不得照顾回去?”
夏禾忽然就没法反驳。
虽然有些记忆模糊了,但也还记得很小的时候,爸妈在忙,都是姐姐带他的。
他洗不动衣服的时候,也是姐姐帮他洗的。
回想到这些,他说:“那我先去收拾我姐的房间。”
夏禾收拾完他姐姐的屋子,才去收拾自己的屋子。
一转身,就看到他爸倚靠在门口看着他,把他给吓了一跳。
“爸,你干嘛呢?”
沈靳:“看看你有没有敷衍了事。”
夏禾生气了:“我才不会,从小你和娘就教过我,做事要么认真做,要么就不做,我才不会敷衍。”
沈靳眼里噙笑:“对,你没有敷衍,收拾得很认真,那今晚你和我洗碗。”
夏禾:“那你先和我道歉,谁让你怀疑我的。”
沈靳:“对不起,误会你了。”
难怪夏苗喜欢逗她弟弟,也确实挺有意思的。
夏禾:“那行吧,晚上我自己来洗碗,不用你和我一块。”
沈靳笑了笑:“去收拾自己的屋子吧,赶紧收拾完,去玩。”
夏禾点头,忙回去收拾屋子了。
他得赶紧收拾完,去找小伙伴们玩。
楼下的茶话会,在下午五点散了,夏苗帮忙扫地收拾。
沈靳从外头回来,道:“今晚不做饭了,去大队长家吃。”
刚回来的夏禾正庆幸不用洗碗的时候,沈靳转头就和他说:“年夜饭后的碗,你来洗。”
夏禾:……
苏窈憋了笑,然后道:“行,我把送大队长的酒,还有给玉兰婶子的东西都拿上。”
拿上了东西,他们一块出门。
路上遇上老夏头和夏老太俩,他们笑眯眯地打招呼:“老四,老四媳妇,出门呢?”
沈靳点了点头,没有什么交谈就走了。
看着他们走了,夏老太气恼道:“他是我们的儿子,还是他夏有河和玉兰的儿子?!”
老夏头道:“得了得了,我们以前怎么对老四一家的,都心知肚明,现在每个月都有二十块钱的养老钱,知足吧。别闹到最后,连二十块钱的养老钱都没了。”
说着就背着手走了。
*
一家四口到了大队长家,菜才刚刚端上桌。
大队长家的传芳虽说已经嫁出去了,但在这几年也添了八口人。
这兄弟三人的孩子都已经有五个了。
人一多,就开了三张桌子,两张大桌,一张小桌。
男人喝酒的一桌,女人聊天的一桌,小孩又做一桌。
夏禾端着碗,呆滞地望着面前五个从六岁到两岁的孩子。
他想不明白,他都快十三岁了,为什么也坐在小孩这一桌?
五岁的妹妹:“禾子哥哥,我要吃虾。”
四岁的弟弟:“我也要吃虾,”
四岁的妹妹:“我也要!”
两岁的弟弟:“虾!”
夏禾放下了碗,认命地剥起了虾。
不仅要和小孩一桌,还得照顾他们……
两鬓已经灰白的大队长喝了口酒,感叹道:“就前十年,我压根就不敢想还能有今天大鱼大肉,还有酒的好日子。”
沈靳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没准以后不止吃穿上边不愁了,就是大家伙都能骑上自行车,或是开上小轿车。”
一旁的志兴道:“前边的我信,可最后这一条夸张了。这小轿车多贵呀,得不吃不喝多久才能买得上一辆。”
苏窈听到这话,应道:“话可不是这么说的,以前大家伙能想到今天能住上楼房,能吃上大鱼大肉?”
大家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么一回事。
早十年前,别人要说这话,只觉得肯定是在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