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乾隆很怕自己这个外行被糊弄,还好有永琏。
  但也不能只指望少数人,朝廷里为了这种新问题争论时,很多老臣都是一脸茫然插不上话。
  不用永琏提,乾隆自己就动了改革科举的念头。但一想到要面临读书人的口诛笔伐,他就开始头疼。
  可自己不改,永琏登基也早晚会改。到时候那些人骂得就是永琏了。
  想到儿子被那些读书人骂昏君暴君,甚至被造谣污蔑,乾隆更难受了,改革科举不能拖,必须在自己在位的时候办好。
  第83章 喜提新车
  改革科举这件事只能循序渐进,乾隆在心里列了个计划,争取十年之内,把这件事搞定。
  永琏还不知道汗阿玛的打算,他没指望通过科举选拔技术人才,只能先从八旗中培养。
  这样不牵扯满汉之争华夷之辩,就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满人接受儒家文化也就一百来年,并不是多么根深蒂固。很多人见到学习制造机器能赚钱,立刻心动了。
  乌尔占今年已经升任川陕制造局的总管大臣,带着几十名工匠去川陕建厂了。
  制造局分局的总管大臣是从二品,相当于侍郎。而永琏这个制造局总管大臣,是从一品。跟内务府总管大臣品阶相同。
  为了这件事,李卫等人还上奏劝阻乾隆,制造局既然隶属于内务府,品阶应该比内务府总管低,怎么能一样呢?
  乾隆的回答是,内务府总管大臣都没不满,你多什么嘴?
  李卫:“……”
  现任内务府总管,允禄,二阿哥的数学师父,还是自家亲戚,大家都知道十六王爷喜欢二阿哥这个小侄孙;傅恒,二阿哥的小舅舅;高斌,要在从前,这位或许愿意多说几句,自从高恒被革职,皇贵妃病逝,这老头就夹着尾巴做人,谨小慎微跟张廷玉不相上下。
  这三人不满也不会说,更何况他们根本不会不满。
  李卫在心里叹气,张廷玉就来劝他,这种事还是别多嘴了。不仅让当今万岁爷不高兴,还会得罪未来的主子爷。
  鄂尔泰在的时候,李卫和张廷玉关系还算可以,鄂尔泰病逝,张廷玉年纪又大了,眼看着这两年就要告老,就有汉臣开始攀附李卫。
  外面又开始传张廷玉和李卫关系不好。
  张廷玉和李卫也不解释,他俩其实私下关系还可以,都是出身豪富,先帝旧臣,俩老头偶尔凑一起回忆先帝时期的事儿,又感叹如今环境变化快。
  傅恒他们讨论的问题,他俩都听不懂。
  李卫也想告老致仕,这辈子能进军机处待几年已经很满足了。
  但是张廷玉和李卫都在考虑,谁能接他们的班,成为下一个汉臣首领。
  朝中德高望重的几名汉臣年纪都大了,干不了几年。张广泗和黄廷桂能力都很强,但仅限于处理地方上的问题。让他们到中枢,未必应付的来。
  二人在汉臣中看了一圈,最后都看好刚被调去担任漕运总督的刘统勋。
  这人曾经当过乾隆的师父,乾隆对他十分敬重。他说话乾隆是能听进去的。
  且看刘统勋在漕运衙门的表现了,如果表现好,李卫就打算保举他。
  现在军机处干活的主要是傅恒和李卫,张廷玉和海望基本不发表什么意见。
  乾隆对这帮老臣的态度很满意,人老了就应该这样,不能抓着权力不放。
  傅恒的表现也很不错,铁路司根据去年京张铁路的收入,规划了新的方案,从西安往河南三门峡修。
  这主要是为了方便从中原往西部运送粮草,无论是未来和准噶尔打仗,还是镇压四川那些土司,或是往藏地运粮,都需要经过西安。
  但是西安往北山太多,现在挖隧道可没那么容易,绕路又太远。就只能先修河南到陕西这一段。
  朝中官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也同意了这个方案。
  接下来就是需要勘察具体路线,准备木料和生铁,召集民夫。有了京张铁路的经验,这回前期准备工作更顺利,预计乾隆十二年春就可以动工。
  陕西和河南的商人虽不如晋商财大气粗,但他们看到了铁路的妙处,都很乐意捐钱。
  两个省的商人一共凑了三十万两。
  可这对修这条铁路的费用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户部还是要出大头,但陕西河南的官员都翘首以盼,户部官员也只能咬牙拿出这笔钱。
  海望就跟永琏嘀咕:“这时候如果能发个几十万上百万的财就好了。”
  永琏道:“制造局前儿造出一辆汽车,比小舅舅那辆漂亮多了,这车不得卖个十几万两?一辆十几万,十辆就是一百万。”
  海望:“……一辆十几万?谁买得起?”
  永琏笑道:“您放心,肯定有人买,现在已经有两个人来跟我预定了。”
  能这么有钱还敢这样花钱的,肯定不是普通官员。海望就猜测,“是庄亲王?”
  永琏点头,“您再猜猜另一个。”
  海望:“不是果亲王就是諴亲王。”这俩人家底都很厚,十几万银子应该拿得出来。
  “十七叔公家虽然有钱,但他现在一心想着给六叔攒钱,并不会随便花。二十四叔公还不知道我们制造出了新车。”永琏道。
  “那肯定是和亲王。”海望道。
  永琏笑,“汗阿玛说了,让制造局给五叔造一辆,不收他的钱。”他见海望猜不到,就公布答案,“是十四叔公。”
  海望震惊,十四爷只是个贝勒,哪儿来
  这么多钱?
  永琏道:“汗阿玛说,他家底厚,愿意给钱我们就收着。”
  允禵虽然爵位低,但当年也是炙手可热的抚远大将军,孝敬他的人不少,还有九哥放在自己这儿的几万两银子。后来他被圈禁,家产却没充公。
  乱七八糟算下来也有几十万两,这么多钱放在家里,允禵不安心。他又不好直接交给皇上,那样必然牵扯出之前夺嫡的事儿。
  他最近整顿宗学得罪了不少宗室,就怕这些人翻旧账,那日进宫汇报改革宗学的事儿,正好乾隆去试车,他就跟着去看了看。当场灵机一动,就想借着买车的由头把这钱花了。
  乾隆立刻就同意了,还交代制造局,给允禵造一辆好看的。
  乾隆现在有了御用汽车,却没什么机会用。就这么一辆车,出宫目标太大,侍卫们不好保护。他岂不成了活靶子?
  乾隆于是让人开着车带自己和太后等人在圆明园内遛弯儿。
  “有了汽车,双轮车岂不是要被淘汰了?”钮伦坐在车上,兴奋过后又有些担心。
  永琏笑道:“你这话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意思了,哪儿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买得起汽车的?”
  钮伦想了想,“也是,汽车的成本在这摆着,就算产量上去了,也不会便宜到哪儿去。”
  乾隆看向女儿,“等你日后出嫁,朕给你送一辆汽车做嫁妆好不好?”
  钮伦闻言,高兴得不得了,可惜车上不能跪下谢恩。只能抱住汗阿玛手臂撒娇。
  乾隆不仅答应给钮伦送一辆,过两天又说要给费雅也送一辆,还有他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兄弟……好叔叔允禧,也得有一辆。
  永琏看着汗阿玛加进来的一串订单,忍不住抱怨,“一分钱没赚,先花出去几十万两。”
  制造局属于内务府,用的都是内帑的银子。
  乾隆瞪了眼儿子,“别小气,又不是花你的钱。”
  他说完又觉得自己这话也不对,内帑的钱早晚是这小子的钱。怪不得他心疼呢。
  但那是以后的事儿,现在内帑的银子还是自己做主。“钮伦和费雅的可以往后放,先把你二十一叔公和你五叔的车造出来,这俩人开着车出去溜一圈,肯定有更多人来找你买车。”
  弘昼在宗室内的人员好,允禧在文人中有一定影响力。他俩确实可以帮着带带货。
  永琏于是答应下来。
  与此同时还要给汗阿玛的侍卫造几辆车,这样汗阿玛才好坐汽车出宫。
  傅恒的汽车这两年也不怎么开了,一来是蒸汽机时不时就坏,二来是他开车上朝太惹眼,容易遭人嫉妒。
  还是低调一点,和大家一样坐马车吧。
  夏天的时候,弘昼、允禧、允禄和允禵都陆续提车。
  制造局会专门派一名司机,允禄他们还得给这名司机付工钱。
  弘昼和允禧白得一辆车,自然乐意掏这点工钱。允禵、允禄则觉得十万两都花了,也不在乎这点钱。
  当司机只需要了解蒸汽车的原理,认识表盘上的数字,对京城的道路熟悉。
  有些人就敏锐地发现,司机会和管家、车夫一样,成为和主子较为亲近的人。
  但永琏不同意从王府门下包衣中选,这样司机就和车夫差不多。他坚持要让制造局指派,至少在汽车还没普及的时候,要制造局指派,一是这时候的汽车容易出故障,操作起来也有一定难度,不了解原理的人很容易操作失误,出现安全问题。二也是永琏想逐渐让雇佣关系取代主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