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这样的反应却并不强烈。
江书鸿心念一动,不由试探道:“他萧家的江山虽牢固,却也因此有许多积重难返的弊病。”
“比方说对武将的打压,娘娘的母家,不也深有体会吗?”
德妃神色一动。
“再如这延续百年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虽已臻至完善,却从未有女子考取官名的通路,娘娘不觉得不对吗?”
德妃眼神一亮。
江书鸿知道自己赌对了。在萧景明身体里时,曾在德妃宫中进行的那段夜间对话,使她有胆子如此一问。
然而德妃神色中的光彩转瞬即逝,她像是又说服了自己:“萧家人未必就做不到。”
“这几个月以来,我看皇上已有锐意改革的意思。”
回忆起皇帝近些时日的作为,德妃的语气又坚定了几分。
“他已愿意放权给边关武将,想必是想法已然扭转;那几项拔除冗杂礼节的新政,也都是行之有效的革故鼎新之举。”
“至于女子考取官名、参政议政,”德妃苦笑一声,“你我都知道吧,不过是一场美梦。他能同意公主去领兵打仗,已是很难得的了。”
江书鸿听到这里,心意已决——左右不过一个死,多一个人知道又能怎样?她可不能接受身死之后,功绩还要被归在萧景明身上。
“那不是他做的,”江书鸿身体向前微倾,定定地直视德妃的眼睛,不愿放过她任何一丝神色的变动,“是我。”
“几个月前的一个午后,小憩醒来时,我已与他交换了灵魂。那几个月的皇帝是我,不是他。”
德妃惊得后退两步,眼睛瞪得浑圆,嘴唇微动,却不知要说什么。
“我去你宫中时,向你抱怨贵妃有孕后脾气不好,你却讥讽我没有怀过孩子,因此不懂她的辛苦,是也不是?”
江书鸿却不等她慢慢反应,便急于相认。
“他正是发现了那段日子是我顶替了他,做出那些举动,才把我打入冷宫,又起了杀心!”
难怪!
德妃心中的许多困惑都有了答案:皇帝近日的举措为何风格大变、萧景明两日前为何在自己这里反复试探过去的事、江书鸿何以因一些站不住脚的理由就要被赐死……
时间太过急迫,容不得德妃再多思索,江书鸿的话有足够的分量,让她在电光火石之间已做出了决定。
她上前两步站定在江书鸿面前,转过身去背对着她:“帮我取下来。”
她的脖间有一道红绳,江书鸿依言解开,见上面坠着一块玉佩。是块羊脂白玉,触手生温,雕着青鸾逐日纹,鸾尾三缕金丝镶嵌,翼羽流转如活物,背面阴刻“持玉如见宗”的篆书。
“这是我方家祖传的信物,持此玉佩,可调我父兄所掌的所有军队。”
德妃把药丸按在江书鸿的手心:“药丸现在就吞,玉佩等我救出你后再交给你,家里那边我也会写信去交代。”
“我在宫里出不去,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了。”
德妃的果决和信任使江书鸿一时有些恍惚,她接过那药丸,正欲寻杯水服下,却听外头已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很重的脚步声,很多人的脚步声,来势汹汹。
严禄平尖细的声音已传了进来:“皇上驾到——”
萧景明的步伐很快,没有给两人留太多的反应时间,只来得及让江书鸿悄声对她耳语一句“去找萧应婳”,再对着自己的脸狠狠删了一巴掌,而后在德妃惊愕的目光里,哀声泣道:“我已到了这样的地步,娘娘您何苦还不饶我!”
边努力向德妃使了眼色,祈祷她能懂自己的意思。
德妃反应很快,一秒就接上了戏:“本宫早就见不得你那副狐媚做派,如今终于叫皇上看清了你的真面目,不趁此时解本宫心头之恨,还要等什么时候?”
萧景明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
他在外头就听见了里面的巴掌声,脑海中闪过的念头是打得好,也解了朕的心头之恨。
然而在看到江书鸿脸上的巴掌印的那一刻,手上的动作却是冲上前去,一把抓住了德妃又要扇下去的手。
不仅江书鸿眸中闪过一丝讶异,萧景明自己都有些愣住了。
也许是这么些年总怜她护她的惯性,使他的动作比脑子更快。萧景明不由对自己有些懊恼,转念一想,左右也是将死之人。
罢了,罢了。
毕竟当过自己的女人,自己可以折辱于她、施虐于她,别人却不能。
他沉声令德妃退下。
这样的场合,德妃再是不舍,也不敢造次,只得一步三回头地出了门。在萧景明看来,她眼中饱含的担忧,是在后悔刚刚那一幕叫皇上瞧见,留下了善妒泼辣的印象。
江书鸿正对着门口,却能更分明地看出,德妃的忧心全是对着自己的。
于是她粲然一笑。
在生命的最后时候,让这个女子知道了那些事全是自己所为,与萧景明无关,收获了她这样的善意与担忧,江书鸿赚到了。
还把方家的势力拉拢给了萧应婳,想必能使她更轻松一些,她江书鸿这条命的最后一刻也赚到了。
萧景明对着这样灿烂的一个笑,却平白生出了一股毛骨悚然之感。
他扭头示意严禄平上前来宣读圣旨,试图从这样的仪式中,寻求往日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安心感。
然而严禄平一路读下来,江书鸿的表情却没有什么变动,甚至眼神都有些心不在焉,像是在想着其他事。
萧景明没有从她身上找到任何大仇得报或是把政敌踩在脚下的快感。
直至接过鸩酒,江书鸿的眉眼里都是含笑的。她高高举起酒杯,对着萧景明一敬,便欲仰头饮下。
外头却传来一声疾呼:“皇上,边疆急报——”
“左骁卫大将军反了!”
【作者有话说】
为庆祝入v,献上万字大肥猪一章[加油]
老师们我周四上夹子了!但感觉文案和前三章都不太留得住人,有没有什么建议呀[可怜]
第40章 谈判
◎那我够不够格和你谈呢,皇上?◎
左骁卫大将军、北疆三镇节度使,正是江书鸿的嫡亲兄长,江书祺。
宫人战战兢兢地带上了那传信之人。
“我们将军派末将来告与皇帝,北疆大军已整装待发,若闻江家女儿死讯,不日就到达京城。若留他妹妹性命、放她出宫,让江家上下平安离开京城,或愿考虑和谈!”
江书鸿的惊愕不比萧景明少。
按照她的布置,哥哥应该在北疆养精蓄锐,等候萧应婳起兵时再起势,形成南北包夹合力。
怎么这时候就反了?
是萧应婳与江书祺商议后,有了其他安排?还是单单为了营救自己而来的?
可是算起来,距离自己事发被打入冷宫,拢共不过不到十日。萧应婳从京城出发南下,离北疆越来越远,送信也理应需要更久,何况宫中的消息传到她那里也需要一段时间,哪里来得及通知哥哥?更别提商议出对策。
可若不是萧应婳,谁又有这样的手腕和立场,说服哥哥飞速做了决定,又在短短十日之内,北疆和京城之间完成这一趟来回?
江书鸿不得而知,刚刚到达东海三镇的萧应婳也毫不知情。只有江书祺知道,是沈皇后的手笔。
因沈皇后背靠沈家,所能动用的人手更为精锐,因此消息虽迟了萧应婳一两日发出,两封信却是先后脚送到江书祺手里的。
萧应婳的信件已使他久久未能平复,好不容易接受了妹妹身上发生的这一系列离奇故事,又展开了沈皇后的信。
“令妹事发,已被皇帝褫夺封号、打入冷宫,另下旨令尊停职待参,江府上下被严加看守,将军即刻卸职返京,兵符印信缴还兵部。
“圣旨不日送达,本宫只能提前几日报与将军知晓。事已至此,今候旨亦死,举大计亦死,同样是死,何不一搏?”
“令妹有夺天下之志、成大事之谋,兄长岂会是蓬蒿之辈?她于小女有再造之恩,本宫不忍看她就此殒命,我沈家愿邀将军一同成事,先保令妹无虞!”
江书祺“蹭”一下站起,刚刚的震惊还未完全褪去,新的焦急之色已跃上眉头。
若说助公主起兵,哪怕有妹妹相劝,他也需要犹豫许久;然而如今江家垂危,妹妹处境堪忧,他还有什么可顾虑的?
在这苦寒之地浴血数年,纵有报国之志,不也有守护家人平安、庇佑妹妹在宫中顺遂的私心吗?
若家人安危都守不住,他要这大将军的军衔有什么用?
江书祺一边开始号令军心、点兵点将,一边加急送信去京城。
“骑马去,以最快速度!跑死一匹马就再换一匹!快!”
才有了如今冷宫里的对峙。
“好,”萧景明惊怒非常,面色难看到了极点,近乎语无伦次,“好一个江家!朕就知道,朕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