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李承乾想了想,将自己的几支箭拿出来放到天可汗的箭囊中,然后拍拍手,道:“这就好了!”
  李世民一脸懵:“哪里好了?”
  李承乾笑道:“我们箭上都有标记,我把我的箭给你,等你打了猎物,不就是我打了猎物吗?”
  李世民:“……”
  李世民回头看了眼跟过来的随从,众人有看天的有看地的,就是不看圣人与太子。
  嗯,他们什么都没听到。
  “你倒是聪明啊。”李世民无奈地笑道,“只是没用到正地方!”
  说着话他抽出箭来放回太子的箭囊中,李承乾注意到那其实是他自己的箭,李承乾的箭仍旧留在天可汗的箭囊中。
  李承乾悄悄笑道:“谢阿耶。”
  李世民点点他,笑道:“这回可以走了吧,我叫了人陪着你。”
  李承乾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果然是贞观重臣们家中的嫡子们,虽然离得远些,但很多他看着定然会十分眼熟。
  不管几辈子,在有些事上,天可汗真是永远都不会改变。
  李承乾跟着天可汗催马向前走,他低头看了眼箭囊,不过在有些事情上,他也的确变了,而且,变得不只有他一个人。
  天可汗停下马,让众人见过太子。
  李承乾免了他们的礼,看向人群中的杜荷,他的父亲杜如晦如今还在世,不过这次他没有跟着过来。
  李世民示意李承乾可以带着人走了,他点点头,招呼人跟上,待离得远了,又道:“我不太擅长,你们有熟练的只管自己去,不必跟着我。”
  众人听着这话不由一愣。
  李承乾又道:“圣人那里有我去说,保管不让你们受到责难。”
  杜荷小声道:“殿下,若是家父责怪我们,您也给求情吗?”
  李承乾忍不住笑了笑,道:“原来右仆射在家里脾气这么不好么,我虽不能替你求情,但如果你阿耶罚你,我去求我阿耶罚你阿耶,你看如何?”
  杜荷:“……”
  “殿下说笑了。”杜荷干巴巴道。
  218
  第218章
  ◎打猎之后。◎
  最后众人还是跟在太子身边完成了整个打猎的活动,只是最后清点猎物时这些人眼中都露出些许迷茫来。
  太子有猎了这么多吗?
  ——这就是一个不能探究的秘密了。
  总之,在天可汗的帮助下,李承乾的打猎首秀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颇多赞誉,之后天可汗将自己猎的鹿献给了太上皇。
  李渊自从入主长安,养尊处优成了习惯,便很少踏足猎场,这次看到李世民送来的猎物,倒勾起了他的心事,拉着李承乾说了好些年轻时候的事。
  待宴乐的人群散去后,李渊正在同李承乾说李世民年少时与父亲兄长一同行猎的事,那时候天可汗还是个神采飞扬的小少年。
  李承乾听得津津有味,都没有注意到天可汗本人走了过来。
  李世民站在旁边听了一会儿,直到李渊撑不住扶着近臣的手去休息,他还在原地愣神。
  李承乾看见了他,过去小声道:“阿翁方才还给我讲了雀屏中选的事,阿耶,你听过吗?”
  李世民蓦然回过神来,低声道:“你阿翁未曾讲过,不过我听旁人提起过。”
  李承乾沉默了会儿,这种情况他的确不知道该如何劝,鉴于他与自己的父亲兄弟那些纠葛,李承乾自己心里都还没有过去。
  “承乾……”李世民忽然出声道。
  李承乾看过去,天可汗却不再说话了,他低垂下眼帘,重重地拍了下李承乾的肩膀。
  李承乾看不到他的眼神,只能看到他的表情很是严肃,让人猜不透他究竟在想些什么。
  李世民握住长子的手臂,道:“回去罢。”
  将天可汗送回立政殿,李承乾本打算给母亲问个安就回东宫,不想遇上了稚奴正在闹觉,长孙氏和几个乳母正轮流抱着他哄。
  李世民饮了酒,李承乾身上沾了酒气,他们两个一站在那里,稚奴就哭得更加厉害了。
  “这小子鼻子倒是管用。”见到小儿子,李世民的情绪好了许多,他站远了笑一笑,“罢了,我先去沐浴。”
  李承乾捂住鼻子,道:“我也回去了,不怪稚奴哭,这味道我自己都受不了。”
  “自己嫌弃自己……”李世民摇头笑笑,又叮嘱道,“天色晚了,别再走着回去。”
  李承乾弯腰捏捏腿,道:“我今天也走不动了,而且从明天开始我得歇一歇,这几天高强度运动,我已经到极限了。”
  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让你歇着,到十一月,都许你歇着,如何?”
  李承乾眼珠转了转,笑道:“都到十一月了,离过年那么近,不如将假期推迟到年后。”
  李世民摆摆手,笑道,“不许再谈条件了,再说下去,明日我就给你选新的老师。”
  李承乾立刻闭嘴了,形势比人强,他不得不屈服。
  但就算他现在屈服了,也只能缓一时,太子不能总是没有老师,李承乾尚且年少,还是需要几个好老师来装点门面的。
  对于给太子选老师这件事,李世民是非常谨慎的,除了学问名声外,还得考虑太子的意见。毕竟有孔颖达的前车之鉴,不让太子喜欢的老师,他可不会乖乖听人讲学。
  磨了一个月后,李承乾有了新的意见,他说道:“这样吧,你给他们安排官职,但不要给他们任务,就当作太子有老师不就好了?”
  李世民无奈道:“什么叫当作?难道普天下就没有一个人能做一个让你喜欢的老师了?”
  李承乾道:“托孔颖达的福,我对大部分老师都有ptsd。”
  李世民困惑道:“什么提低?承乾,这又是什么意思?”
  “就是我不想要老师,我宁愿一天十二个时辰都跟着你学习,老师,还是算了吧。”李承乾抓了抓头发,烦躁道。
  李世民想了想,认同道:“也行,你跟着我听政议事,不只我是你的老师,群臣都是你的老师。”
  “不是……我随口说的,这也能当真吗?”李承乾目瞪口呆。
  李世民笑了笑,道:“不然你就得至少有一个老师,有些事阿耶也没办法,承乾,二选一,你选哪一个?”
  李承乾:“……”
  ……
  贞观五年正月开朝后,朝臣们发现太子跟随圣人的时间更久了,除了大朝会时,其余的时间里,只要圣人在,太子就在。
  贞观朝的大臣们显然不知道什么叫做实践课,他们只认为既之前的破突厥后,圣人让太子接触到的朝政更加多了。
  有人认为太子这个年纪应该先读书,搞懂了圣人道理,再来参与朝政,圣人就将太子所写的每日总结拿给他们看。
  ——这是李世民给李承乾布置的作业,每天他都得写这么一份。
  ——麻烦归麻烦,累归累,但很有用处,因此李承乾写得非常心甘情愿。
  众人看过后便不再有意见,太子有许多真知灼见,看着的确不像少年人的见识,只是有一点……
  圣人写了一手好字,朝中的臣子们就算不是什么书法大家,但字都让人说不出一个差字,可太子这手字……实在太差了!
  李世民听到朝臣们委婉的劝告,太子该练一练字后,他顿时就是痛苦面具,有苦说不出。
  起初,李世民也以为长子的字的确不好,他也想着得教他练练字,毕竟以李承乾的身份,很需要一手好字,然而……
  在立政殿李承乾的很多手稿中,李世民曾经意外发现了一张十分漂亮的字,凭借对书法多年的研究,通过笔触以及握笔的力道和习惯,李世民可以确定这张纸绝对是李承乾写的。
  因此,李世民总算是知道了长子有时候为何会烧掉自己写完字的纸,这是在故意遮掩自己真正的字迹呢!
  只不过,李承乾为何如此做,李世民还不明白。
  但让太子练字,显然是非常之没有必要了,因为不论私底下练到多好,拿到人前的字,永远是让人看了眼睛就疼的。
  看圣人面有难色,朝臣们以为这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也就不劝了,总之……太子能写字就成嘛,只要以后他不给人赐他的墨宝,也不让他的墨宝传于后世,字难看,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想想去年秋天的粮食产量和逐渐普及开来的棉花,以及新优化的灌钢法,还有等等等等,朝臣们看太子时便十分宽容大度了。
  不过这一切跟李承乾关系都不大,他虽然日日跟在天可汗身边,但与朝臣们的交流还是零。
  李映怀疑他想效仿明朝的万历和嘉靖,将来也当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
  李承乾翻了个白眼,道:“那也得我先当了皇帝,没影的事别提。”
  “那提个有影的,还挺要紧的这事,听说大臣们上奏你爹,请他封禅了?”李映好奇道,“你爹答应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