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综合其它 > 六十年代随军日常 > 六十年代随军日常 第1节
  《六十年代随军日常》作者:秋天的果实
  简介:
  艾晓晨从2132年穿越到1962年刚丧母的林晓慧身上,来到票证年代随军到疆省的故事,慢慢适应时代特色
  标签:年代 现代言情 穿越
  第1章 未命名草稿
  "啊 ",林晓慧呼的坐起来,摸摸头上的汗,撩起窗帘看天还黑着,又躺下闭着眼想起梦里被电线杆砸死时的恐惧。林晓慧确切地说是穿过来的,来之前叫艾晓晨。末世初显去超市抢购物资时被电线杆砸死的。
  穿过来时是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这一天是林晓慧的母亲沈明玉去世的时间,林晓慧是在葬礼上被林大伯家的林美娟、林三叔家的林国盛联手推倒在墙上后换成她的。
  现在是一九六二年,益县是鲁省的一个小县城,县城不大但工业很是发达。林晓慧的父母就曾在火柴厂上班,父母就她一个孩子,现在所住的房子是她母亲解放前买的,就连当时她爹在火柴厂的工作也是她娘花钱买的。五八年她爹因为抢救国家财产被烧死了,厂里安排她娘顶班。现在在她娘的葬礼上原主被两个崽子推墙上撞的一命呜呼了,然后换成了她。
  等她理好记忆,火柴厂工会周干事问她要不要跟着叔伯生活时,林晓慧说: "不要,我娘说过我爹是入赘的,当时写有断亲文书的。我娘还说我家没有亲戚,只有街坊大娘婶子和厂里的叔叔阿姨可以依靠 "。
  林大伯说: "你爹娘都走了,你个小丫头自己过活怎么行,跟前得有个大人照顾着,让你大哥大嫂搬过来和你做个伴 "。林三叔也赶忙说: "让美云也过来吧!俩丫头做伴 "。 "我娘说过了,我家没有亲戚 "林晓慧边说边朝棺材走去 "我娘还在这儿呢?当年我爹去世时,你们没有一个上门的,是怕我们孤儿寡母的拖累你们。我娘去了,你们一个个的倒是来了,还不是为了我家的房子和工作。当年写断亲文书时你们可都是签字画押了,我们不是一家人更不是亲戚 "。
  周干事说: "既然晓慧不愿意跟你们生活,我们就按照沈明玉同志生前的安排,由我厂来监管林晓慧以后的生活。我认为当年既然已经买断血亲了,现在也没有必要再续了。希望你们以后不要来打扰孩子的生活,若是你们不听劝非要折腾,我会向你们单位领导反映的 "。
  对穿成林晓慧这件事,艾晓晨一直弄不明白当时的她是死了还是没死。若说没死,可电线杆砸向她时的恐惧是刻在心里的。以至于一年多了夜里做梦还是吓醒。若是死了,现在成为林晓慧是怎么一回事,这成了个解不开的疙瘩印在心里。
  听到鸡叫,林晓慧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撕日历牌,送走旧的一天,迎来新的一天。日历牌上清楚印着一九六四年三月一日,一晃到这儿已经一年多了。刚来时原身才十四岁,还在上高中,现在林晓慧已经十六岁了,高中毕业。她没有考大学,已经知道所处年代是六十年代,往后的历史进程多少也知道点,这个时期是小学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考上大学也上不了几年,还是用这两年时间赚点钱吧!
  洗漱完,林晓慧梳头,要说来到这儿最满意的就是眼睛和头发了。眼睛不近视,离的远点也不会认错人了。头发又黑又长又厚,真是长都到腰了,想起句诗来: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每次梳头林晓慧都会自夸一遍好头发,爱死了。
  开始做早饭,早饭做玉米糊糊,切点咸菜就是一顿饭。吃完饭后,刷锅洗碗,打扫屋里卫生。就听见隔壁王秀花叫 "晓慧、晓慧 ", "秀花姐我在呢 "林晓慧说 "有事吗 "? "待会我要去供销社买蛤蜊油,你去吗 "?王秀花问林晓慧 "我不去了 "。 "我听说供销社新来一批花布,去看看吧 "!王秀花继续道, "好吧!等太阳上高点我叫你一起去 "林晓慧答应了。
  说完话没有回屋,去杂物间看看,杂物间的角落里放着一只大缸,里面放着粮食,最多的是玉米面,其次是高粱米,最后是白面,还有点黄豆。紧挨着大缸摆着三颗白菜,土豆、萝卜有六七个,红薯还有不少。这些菜是撑不到新菜下来,咸菜缸里的咸菜也不多了,正好去菜店看看有什么菜。
  出来看太阳上来了,回屋封好炉子,每人每月三十斤煤球得省着点烧。穿戴好,虽然阳历三月份了天还是冷的狠。锁好门,走到王秀花家门口,叫出王秀花去供销社。王秀花问: "晓慧你怎么不去考师范,你学习好,不考可惜了 "。 "不考了,我爹娘不在了,家里困难 "林晓慧岔开话题 "秀花姐你要买花布 "。 "去看看,衣服都小了 "王秀花说。林晓慧瞄了一眼,发现王秀花胸部变大了,算算年龄王秀花今年十七岁了,是得打扮打扮了。
  到供销社门口,见进出大多是妇女。王秀花拉着林晓慧往里走,到卖布柜台人还挺多的,这个六尺那个七尺的买。
  王秀花问林晓慧买不买花布,林晓慧摇摇头不买。 "买块吧!你看这花布真好看,天热了做件布拉吉,你穿着保管好看 "王秀花看着布对林晓慧嘀咕着。林晓慧看着花布很是心动,可是想到自己以后赚钱需要本金得节省, "不买了,秀花姐你忘了我还在孝里呢 "?林晓慧笑着说 "秀花姐你做件布拉吉穿吧!那块蓝底白花的布很趁你的 "。王秀花犹豫再三说: "做件布拉吉少说也得一丈布,还是做件上衣吧!以后不穿了给秀娟穿 "。 "好,秀花姐你说了算 "林晓慧笑着说。王秀花买了六尺布,又去买了一个蛤蜊油。林晓慧也买了一个蛤蜊油,又买了一个瓶装的友谊雪花膏用了一张工业券。
  俩人出来,林晓慧说去菜店看看有什么菜,到菜店见里面除了葱姜蒜就是虾酱、干海带、钩杠咸鱼,青菜的没有。
  回家路上,俩人约好明天去西门赶集。到家后,捅开炉子,泡上高粱米。益县这地儿出产农作物种类很多,有麦子、高粱、谷子、红薯、玉米、花生、豆子。可粮食缸里就没有小米的影儿。
  第2章 无标题
  早饭吃稀的不顶饿,这时候就饿的咕咕叫。进卧室拿出怀表看时间十点半了,准备做中午饭。这块怀表是金的,表链是不知什么材质的。林晓慧一般是晚上拿出来上发条,白天基本是不用的,去卧室藏好怀表。
  去杂物间拿出个萝卜,洗净剥下萝卜皮,萝卜切成丝放在盘里。锅里添上水馏两个二合面馒头,馏好馒头再开始炒菜。
  吃过饭,洗好碗筷,用旧日历牌纸写下明天要买的物品,鸡苗、兔子、菜种、皂角、菜干,写好后放在布包里。
  林晓慧拿出纸笔开始写文准备投稿,她来之前就是一个网络写手,只是她那时的写作风格和这时代是格格不入的,看过许多旧报纸才摸清这时代的文脉,以赞扬讴歌革命精神为主。她以妇女为题材写一篇反映妇女同志们在家里上孝敬公婆、下哺育儿女,在厂里加班加点的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文章。计划着三八妇女节前寄出去。
  林晓慧真想再写几句替妇女同志抱屈的话,可不敢写了,明天就这寄出去。
  晌午泡的高粱米,晚上做个高粱米水饭。锅里添上水煮开后倒入高粱米,煮熟后捞出来放在冷水里反复淘洗,清洗到高粱米一粒一粒的就行了。林晓慧把中午留下的萝卜皮切成丝加点酱油、醋拌好,高粱米水饭里加入自家做的大酱,吃着可香了。
  早晨林晓慧还是被鸡叫醒的,拿着痰盂去厕所,这边家里没有厕所都是公厕。回来洗漱后,发现刘海挡眼睛了,找出剪刀,照着镜子比量着剪下去。早饭照常是玉米糊糊吃咸菜,吃过饭洗碗刷锅,把床单、枕套、枕巾、换下的脏衣服泡上。
  听见王秀花隔墙叫她走,林晓慧答应着挎着布包,背着小花篓,锁上门。见王婶、牛婶和王秀花等着她,牛婶问她: "去赶集买啥 ",林晓慧说: "买点菜种、鸡苗 ", "我也抓鸡苗,他王婶你抓鸡苗喂不 "牛婶问王婶, "抓,我们都抓可得让他便宜点 "王婶说。几个人说着话来到集市上,跟着牛婶、王婶看她们买土布,土布黑、白、蓝三种颜色。牛婶和王婶嘀咕,王秀花也和林晓慧嘀咕,早知道就不和她们一起来。牛婶和王婶跟卖土布的讲价,最终卖土布让了一分钱成交,林晓慧看的津津有味。牛婶、王婶买了布带着她俩继续逛,见着卖菜种的林晓慧询问有什么菜种,卖菜种的老大娘说 "有菠菜、茄子、豆角、芸豆、辣椒、黄瓜、南瓜、芹菜都有 ",林晓慧问有没有西红柿、白菜、萝卜、胡萝卜种,老大娘说都有但要下个集才能带来。林晓慧买了些大娘带来的菜种,又买了一分钱两把豆角干。
  在林晓慧买菜种时,牛婶已经和卖鸡蛋的攀谈起来了,牛婶露出想抓鸡苗,问有认识养鸡苗的吗?卖鸡蛋的说 "我婆婆就卖鸡苗,你们要的多,实在价四分五一只。你要不相信,打听打听没有比这更便宜的了 "。牛婶问王婶、林晓慧觉得这价怎么样,林晓慧说 "行,鸡蛋三分钱一只。鸡苗四分五一只,鸡苗孵出来她再喂几天,倒是实在价 "。
  三人报了数,林晓慧买五只母鸡一只公鸡。牛婶买九只母鸡一只公鸡。王婶也买了十只和牛婶一样。定好下个月的第一个集来拿鸡苗,每人拿了一毛钱的定钱。
  林晓慧问王秀花哪里卖皂角,王秀花说不用买,自己知道哪儿有皂角树,我们去摘点就行。跟王婶、牛婶说声待会她们自己回去,王秀花领着林晓慧顺着大集往西下去,经过片坟地,又走了约一里地,看见在水潭边上有三四棵皂角树。黑黑的皂角孤零零在树上挂着,王秀花找了根棍子噼里啪啦的一顿打,皂角啪啦啪啦的掉落下来。林晓慧说 "秀花姐你歇会,等我捡完,换我来打 "。王秀花说 "不用,我打的快,我打完了再歇着 "。两人一打一捡,竟然有大半花篓皂角,轮流背着花篓往家走。
  到家分给王秀花一半皂角,想起来还要去寄稿子,又锁上门去邮局。寄完信后都饿过头了,和点面擀面条吃。吃过饭收拾好,林晓慧把皂角捣成糊状,用砂锅煮开,有白沫时倒进洗衣盆里洗衣服,洗出来的衣服有淡淡的香味。
  衣服洗完,水缸里的水也用完了。晚饭时还得去挑水,这里一天放二次水,中午和晚上。大多数是晚饭时间去挑水,放水时咣咣敲锣,负责放水的是一对老夫妻。水井在一间屋子里,有抽水泵,墙上有电闸,从墙里伸出截管子通外面,里面管子上按了个阀门。放水时,老太太坐在窗户边上等着拧阀门,老大爷在外面敲锣维持秩序。等人来的差不多了就开闸放水,坚决执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号召。
  听到锣声传来,林晓慧挑着水桶去挑水,水井屋子前已经排起队来,听着大娘婶子们八卦东家长西家短的,可有意思了。原本艾晓晨是不会挑水的,但是原身会,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已经达到天人合一了。挑了三担水,水缸满了,又去挑了一担准备洗澡。屋里烧的热热的,洗头洗澡,祸祸了一担水。
  睡前还想着明天翻地种菜呢?结果王秀花跑来告诉她,火柴厂放糊火柴盒的活问她干不干,林晓慧想想说 "我不去领了,我一个人干太慢了 "。王秀花也反应过来说 "那行,我走了 "。
  王秀花走后,林晓慧要翻地才发现她家没有锄头,只有一张铁锨,还有个小鏊子。林晓慧看着惊奇,毕竟过去几年光景不好,铁器之类的都去支援生产了,自家用的铁锅还是攒了好久的工业券才买的。扒拉了记忆找到铁锨和鏊子是她娘用红薯换的。
  没有锄头,铁锨凑合着用吧!把西墙根的地面泼湿,等地面浸透再用铁锨挖,挖出一层泼一层水,把西墙根空地全部挖了一遍竟然出了一身汗。
  第3章 无题
  林晓慧家的房子是北屋,是她娘来到益县后购置的。房子也就二十个平方,从中间隔开,东边又隔成一大一小的两个卧室。堂屋靠后墙隔出一个小卧室,当时是爷爷在那儿住,后来爷爷去世,这个房间放箱子之类的家具。她家在西头住,墙外是条马路,白天行人不断,晚上片区有组织的巡逻,倒是很安全。
  院子大,家里人口多的可以加盖房子,她家人口少够住,也没有盖。她爹在世时靠东墙搭建了厨房、杂物间、煤棚子。
  西墙根菜地平整好了,先种下菠菜,别的菜种还不到种的时间。
  到了约定卖种子的日子,林晓慧挎着布包,背上花篓去赶集,她没有叫王秀花一起去,因为王秀花在家里糊火柴盒。
  到了集市上,先去买了菜种,问清楚什么时间种。又去买土布,虽然土布不要票,但是土布不透气,夏天穿很热。可是林晓慧喜欢这种纯手工的织物,便问多少钱一米,卖布大叔说 "小姑娘,一元一米\"。林晓慧说 "大叔一尺便宜二分钱,我买六丈布 "。 "小姑娘,这可要不少钱呢?你要真买,我就一尺便宜二分钱卖给你 "卖布大叔说着看向林晓慧, "大叔,白布和蓝布各三丈 "林晓慧掏出钱来,卖布的赶紧量好剪开,付过钱林晓慧看看也没有什么需要买的,回家了。
  集市上没有卖兔子的,她想养对兔子,不光是馋肉吃,还想卖兔子。不错,林晓慧打算喂养兔子卖钱。兔子繁殖快,草长出来喂草并不需要额外的投资,只要按时去打草就行。
  吃过午饭,又拿出纸笔来写文稿,这次以火柴厂工会为题材写个集体的文,她发现不论何时个人的贡献都离不开集体的支持。因为文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在脑中酝酿很久了,写起来很是顺手,写完后林晓慧又从头看了一遍,修改了几个词语,重新抄写一遍,折起来装进信封里。看时候还早,锁好门,去邮局寄出去。
  文稿寄出去后,她拿着刀去砍了些枯枝,把菜园围起来。开始用水浸泡种子,菜园用水泼湿,预备第二天种。
  一大早起来,洗漱吃饭,打扫完卫生,开始种菜种了,豆角和茄子都种两趟,黄瓜种一趟,西红柿种三趟,再种上五颗南瓜子。种完菜没有别的事忙,就开始捣腾煤棚子,把里面的煤球倒去厨房里,里面清扫干净,里面的破花篓筐可以当鸡窝、兔窝。
  当菜园里的菜冒出来时,她写的第一篇文发表并寄来稿费五元。她一直想写篇长的文稿,可是没有好的故事素材。
  等菠菜可以摘一小把吃时,第二篇文章的稿费也来了七元钱。林晓慧算来算去觉得最需要的还是钱。
  王秀明跑来说 "晓慧姐,明天要去粮站买粮,别忘带粮本、粮票、油票、油瓶还有钱 "。一样一样的掰着手指说 "要不晓慧姐你再学一遍,我听听你别拉下了 "。林晓慧认真的说了一遍, "晓慧姐,你忘东忘西的病好了,以后不会忘事了 "王秀明大声的说 "晓慧姐不傻了,晓慧姐好了 "。街坊们都出来问这是怎么了,王秀明说 "晓慧姐不傻了,好了 ",街坊们都笑着说知道了。
  林晓慧怔愣下,慢慢放松下来,那里是忘东忘西的病呀,刚来到票证年代,所有生活起居要适应,除了上学、回家不敢和任何人深度交往,害怕露出与这时代不符的话语、习惯,被人当做坏分子抓起来。
  熟悉了这年代的变革和发展,可林晓慧始终游离在外围不参与任何事,只想低调赚钱,做个隐形有钱人。
  早晨临出门前,检查了一遍布包里的票本没有漏掉的,从煤棚子里推出独轮车,面袋、油瓶挂在独轮车把上。锁上门叫出王秀花,王秀花拿着面袋、油瓶,挎着布包说 "我们快走,我妈打发秀娟、秀明去排队了 "。
  她俩一路快走,到粮站门前队伍已经排的老长了。 "大姐、晓慧姐,这里这里 "王秀明举着手大叫,林晓慧和王秀花赶紧上前换下他俩。林晓慧从布包里掏出个布袋来递给王秀明说 "给你和秀娟的\"。王秀明接过打开说 "晓慧姐,俺不要,怎么能要你的饼呢 "?这是林晓慧昨晚烙的小酥饼,每个茶碗口般大小,给王秀明包了五块。林晓慧笑着说 "拿着吧!这是我感谢你和秀娟早起排队的谢礼,不要我生气了 "。王秀花说 "还不谢谢你晓慧姐 "。王秀明高兴的包起来说 "回家我们一起吃,我和二姐去看车子 "。
  队伍越排越长,大娘婶子们又开始东家长、西家短的拉起来了。这个大娘说 "你们听说了没有,后街老孟家儿媳妇走了,年纪轻轻的撇下两个孩子 "。那个说 "怎么就走了,不是怀着身子么 "?\"谁说不是,听说是滑了一跤,孩子倒是生下来了,可她没救过来去了 "。 "孟家小子也不知道回得来不 "。 "嗨,部队上的事,哪儿说回来就回来,可惜小媳妇是个福薄的 "。大娘婶子们七嘴八舌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开门了,买粮队伍安静下来,进去拿着瘪面袋,出来提着粮食。一出一进,轮到林晓慧她们买完粮打完油出来,队伍还老长。粮食上车,油瓶王秀花提着,林晓慧推着独轮车,她们四个往回走。王秀花说\"晓慧,总是让你推车,要不是我推不来,咱俩换着推你也轻快些 "。王秀明说 "大姐,可不要了,你忘了你推车把自己推进烂泥塘的事了 "。说完四个人哈哈大笑。
  说也奇怪,王秀花做饭菜、鞋袜,包括撂棒槌,都做的非常好。让她锄地、挑水、推车她不会。她不是不学,怪就怪在这里,挑水一次夜里发烧,锄地崩坏锄头,推车掉进泥塘里,王婶也歇了让她干力气活的心思。
  林晓慧家里就她一个孩子,人人觉得她很娇气,可她除了不会撂棒槌,别的她都会些。
  四人打趣着王秀花,到家门口王秀花姐弟提下粮食回家。林晓慧把独轮车推进行棚子里,提着粮食放进杂物间大缸里。
  第4章 写文章
  家里的菜已经没有了,明天得去集市那边挖点野菜。第二天吃过早饭,林晓慧背着小花篓筐往西走,去上次打皂角的地儿看有没有野菜。因为那边有个水潭,估计着应该有野菜。走到集市顺着向西下去,经过那片坟地,很快就看到水潭,水潭边上真有荠菜。林晓慧其实认识的野菜就四种,荠菜、婆婆丁、马齿苋、面条菜,挑自己认识的野菜挖,围着水潭挖一圈,也不过小半筐野菜。往回走吧!经过那片坟地,林晓慧见也有荠菜,再挖点,又贴边挖了不少荠菜,够了不挖了,直起身见有大半筐荠菜。走了,回去分给王婶家一半,自家留一半,吃完再去挖。
  把荠菜焯水,泡在凉水里。中午吃凉拌荠菜,拌玉米疙瘩吃。吃过饭,开始和泥用破筐做鸡窝,要是她爹还在这些事都是她爹干,她娘啥都不会干,做个饭也是做个一言难尽。林晓慧五岁就开始学着做饭菜,七岁时她娘就由着她做了。等她爹走了,她娘除了去买粮,家里别的活都由林晓慧挑起。
  用泥把破筐固定住,做了两个鸡窝。靠东墙放着两个破筐当兔窝,这俩不固定了。换下衣服泡上,开始洗衣服,衣服洗完晾上。听见敲锣声,先去挑水,排着队听闲呱,搜索着素材。
  挑满水,先洗澡再做饭吃,吃过饭洗碗刷锅后开始写文稿了。
  琢磨着听来的素材,写篇儿童读物,后世有很多的儿童读物,写个类似风格的儿童作品是可行的。故事内容围绕一个叫汪成功的熊孩子不愿意去上学,整天打鸡撵狗、调皮捣蛋,欺负同学等一系列的事,后来被冤深感绝望,发展到离家出走要去京市找领袖伸冤而险些被拐卖的故事。
  自己因为有写作功底在,又可以参照后世的一些内容写成符合当代人民的阅读观。林晓慧准备写个连载,当下开始写起来。每天就在写文、浇菜中度过。
  来到约定去抓鸡苗的日子了,王秀花提前一天就跟林晓慧讲了第二天去抓鸡苗。吃过早饭,牛婶、王婶加上林晓慧和王秀花四个人去集市。林晓慧挎着篮子听王秀花讲糊火柴盒的事,王秀花姐弟三人加上王婶利用空闲时间一天糊一千个火柴盒,真不少了。 "秀花姐你还撂棒槌吗 "?林晓慧问王秀花 "撂啊!我白天撂棒槌,晚上糊盒子 "。听着王秀花的回答,林晓慧不自禁的说 "秀花姐你好能干,以后谁娶你谁有福了 "。 "要死了,这话也是你小丫头片子能说的,不过呢这句话我爱听 "。王秀花说着和林晓慧对视一眼,两人同时笑出声来。
  牛婶和王婶在前面听着俩人笑声,不禁感叹她们赶上好时候了。走到集市卖鸡蛋的地儿,那个大婶和她婆婆已经在哪儿等着了。大婶的箩筐里都是小鸡苗,揭开盖在上面的布,露出毛绒绒的小鸡苗,只只都可爱。牛婶和王婶抓着看公母,林晓慧不懂看,请卖鸡苗的老太太帮着抓。告诉老太太五只母鸡一只公鸡,就见老太太随手抓了两把说是母鸡,又抓了一只说是公鸡,都放在篮子里,又给撒上点小米。牛婶和王婶也挑好了,付了剩余的钱,没敢耽搁立马往回走。
  把小鸡苗放在鸡窝里,家里没有小米,林晓慧煮高粱米给自己和小鸡吃,院里添了六只小生命,显得生动起来。还得买对兔子,不知道哪儿有卖的。
  天气开始暖和起来了,林晓慧加紧的写起文稿来,等到了四月中旬文稿写完。从头到尾看一遍保证没有不合时宜的话,装入信封去邮局寄出去。这次投稿是魔都的一家少儿读物,隐约记得这家报刊成立的很早,有位很着名的领袖题写书名。选它也是因为当时的少儿读物稀少,希望自己的写作能力能得到这个时代的认可。
  稿件寄出去了,又空闲下来了,什么时候才能有兔子。
  林晓慧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兔子的消息了,这个消息是花婶家的花全告诉她的。花全来告诉她说 "晓慧姐,俺知道哪里有兔子卖 "。 "真的,太好了,你给买一对兔子,我给你二分钱的跑腿钱,不过不要亲戚兔子 ",林晓慧高兴的对花全说。花全问 "多少钱买 "。林晓慧想想说 "七毛钱一对儿 "。花全自信的说 "行,俺今晚给你带回来 "。
  晚上放学回来,果然给带回来一对灰兔子。林晓慧给他七毛钱二分钱,花全却说 "花了六毛钱,给六毛二分钱就行了 "。林晓慧对这孩子刮目相看,说道 "谢谢你了 "。花全扭捏着说 "俺想吃你给王秀明的那个饼,行不行 "。林晓慧说 "行,必须答应,今晚来不及了。明早做,中午你就能吃着了 "。花全答应着跑走了。
  林晓慧把兔子放在兔窝里,给兔子喂了点菠菜,从明天开始就打草喂兔子了。
  早起,和面烙小酥饼,等烙好小酥饼看时间已经九点半了。林晓慧她们这条巷子里住着六户,从西边开始林晓慧家、王婶、牛婶、花婶、王大娘家、李老太家。除了花婶家,其余四家每家给三块,花婶家给六块。花婶笑眯眯的说 "晓慧见外了,送这些干啥 "。林晓慧说 "不是什么值钱物儿,尝个新鲜吧 "!花婶留林晓慧说会话,林晓慧表示吃过饭要去打草喂兔子,花婶让林晓慧以后来玩。
  吃过中午饭,背着花篓去西门那边打草。草长很快,林晓慧用菜刀割草,有荠菜、婆婆丁捎带着挖,装满花篓筐背着回家。想着过两个月再买对兔子,二对兔子轮换繁殖数量大,可没有打听到哪里有私下交易的,还得打听清楚了,要不不敢大量繁殖兔子。
  到家把草倒在地上摊开晾晒,清理了鸡粪和兔屎,把粪便都埋在菜园里,上好的肥料不用白瞎了。
  烧水洗澡,换下衣服泡在木盆里。和点二合面擀面条吃,煮开后加入拔的菠菜,就着婆婆丁蘸酱吃。
  吃饱喝足了,把草收起来。开始洗衣服,衣服洗完晾上,准备睡觉。
  第5章 赚钱
  因为没有什么事,林晓慧起床七点多了。洗漱后,梳头时见发梢发黄开叉,知道是营养跟不上,找出剪刀在头发上比划剪了三指,好不容易有一头黑长直发舍不得多剪。
  中午得去挑水,现在吃水不花钱,记得好像明年起就实行买水了。
  喂过兔子和小鸡,清理完的粪便堆放在东墙根角落里。拿上麻袋锁上门,去木工厂买下角料,特意挑长点的、比手指稍粗的木条,又装些刨花碎木头,过秤五斤。林晓慧掏出木柴票来让过秤的同志写上斤数、钱数,去会计那儿交钱。上面已经写过一次也是买了五斤木柴。木柴供应票是十公斤,像她一次用不完可以分次使用。
  回家开始打菜架子,把木条斜插进土里一根一根交叉用麻线绑起来。南瓜秧也插上根木条,让它可劲的爬。
  挑回水来,吃过饭收拾好碗筷,推上独轮车,上面一边放一个花篓带上菜刀,锁门出发。还是去西门那边打草,这次直接去那片坟地,可能是坟地都忌讳没有来打草的,这片草长得很茂盛。
  林晓慧到了后戴上自己做的手套,拿着刀开始割起草来 ,两筐草割完太阳还没下山,看样子天还早着呢?把菜刀放在筐里,背起一筐草往上走去。因为这里是个下坡路,推车向下走很容易,向上走单靠林晓慧自己推车她上不去,所以她只能先把装满草的花篓背上去,两筐草都背上去再下来推独轮车。
  推着草急急的往回走,不敢松劲。回到家天擦黑了,把草倒在地上摊开晾着。鸡上窝,捧了一把高粱米用擀面杖敲碎放在鸡食盆里。往兔窝里扔进去半干草,不管了爱吃不吃。 "累死我了 "林晓慧发出声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