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嫔惴惴不安的看着昭武帝,陛下不会被气疯了吧?但也不至于啊,她说的事虽然大,但也没有很大吧?毕竟之前陛下还清扫了一次世族留在宫中的探子呢,但为什么陛下听说此事居然还笑开了……
昭武帝回过神,“你说。”
安嫔收起心中的不安,继续道:“……这便是从那宫女处搜到的财物,作为花洒宫女,她显然是不能够有这样的银钱的,且,臣妾查过了,并没有哪位妹妹给这宫女赐赏过。”
“所以,依你调查,是谁给了这宫女财物?”
一时间,安嫔很想脱口而出秦王,自家尚儿比秦王还大几岁,结果秦王不仅已经封王,而且还被特许参政议政,如此圣宠,若秦王不倒,陛下的眼中便看不到尚儿。
可,理智阻止了安嫔。一来,秦王确实没做过这件事,以陛下对秦王的看重,任何事一旦牵扯到了秦王,那么,一定会大查彻查,就算是事发地的蚂蚁窝都要翻个过。二来,此番报复魏郡王,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也不知还有没有,不能顾此失彼。
魏郡王前不久让母族失去了提前准备了好几个月的万寿节寿礼,导致尚儿最后只能送些孤本之类的,一点都得不到陛下的眼神,让他们谋划的想要用寿礼夺得陛下注意的计划彻底失败,这怎么能让安嫔不恨?
看秦王就知道,圣宠是多么重要了……弱龄封王,特例参政议政,还有种种……魏郡王可恨!若不是他,自家尚儿早就能用万寿节的寿礼夺得陛下的一两分关注,进而渐渐唤起陛下的父爱了。
安嫔想到这,坚定了,她犹犹豫豫,但又很笃定:“臣,臣妾查到的,是,是魏郡王。”
“而且,臣妾在一开始审讯的时候,这宫女并不愿意说,且,臣妾在宫女发现了这个。”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昭武帝看着苏禾递上来的手帕,气笑了。
安嫔被昭武帝没什么情绪的注视着,她有些心慌,“陛,陛下?”
昭武帝:“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小的这就去调查此事的真假。”
在安嫔退下后,苏禾立马道,牵扯到魏郡王和后宫宫女,这不是小事,一则,皇宫中的女子,若陛下不明赐,其实都算是帝王的,二则,魏郡王此事,若是真的,那便犯了两大罪——勾搭陛下的人,秽乱宫闱,以及在皇宫中安插探子,是要盯着谁?昭武帝吗?
这件件都是重罪,所以,马虎不得,更要查清真相。
但,令苏禾愕然的是,“不必了,安嫔没这个胆子用这件事污蔑皇子。”
看样子,陛下竟是查都不打算查,就直接相信了安嫔的话?
固然安嫔没这个胆子,但,若是陛下重视的话,最起码也会查验一番,确保没冤枉人……苏禾默默退下,看着昭武帝更改圣旨,陛下是厌了魏郡王。
其实,因为昭武帝没给过康郡王他们任何感情,甚至他们一出生就是昭武帝的算计,所以出于某种微妙的情绪,昭武帝给康郡王他们的结局是,不插手朝政,以郡王爵享富贵。
而做了诸多事情的顾画,他的结局也不过是,杖责三十,剥夺爵位,终生幽禁府中。
但,魏郡王的手实在伸的太长了,不说对陈郡王的算计,就单说算计他,还有这个顾丛嘉必经之路上的花洒宫女……
所以,就有了如此场景——不少人在请求陛下收回成命,对魏郡王的处罚。
魏郡王犯的错是大逆不道,不识大体,为争储位害死璃国公主,影响两国邦交,在万寿节前夕害死人,给君父找晦气,算计君父,勾搭后宫宫女,秽乱宫闱……是,这些是需要重重责罚的。
按理说,这些罪名一下来,还有陛下让苏禾扔下来的证据,他们不该为魏郡王求情的,但,听听陛下对魏郡王的处置——杖责五十,贬为庶人,流放通州。
这已经不是重重处罚魏郡王的范畴了,这是奔着要魏郡王的命去的……寻常杖责五十,最起码也要去半条命,好好休养才能康复如初,但陛下将魏郡王贬为庶人了,也就是,魏郡王因罪贬谪,是得不到好医药和郎中的,然后带着伤去往通州……不用怀疑,再强壮的身体也经不住这么遭啊。
一串处罚下来,魏郡王绝对是活不下来的。
陛下可以因为盛怒下这种旨意,但他们不能不求请,万一,陛下以后再想起这个被他处罚致死的儿子,再想起他们没劝阻,他们也要倒霉,而且,这种圣旨,若传于后世,陛下也难免会被说刻薄……万万不可啊。
昭武帝:“朕心意已决,诸位爱卿不必劝朕。”
魏郡王,不,现在应该是庶人的顾画愣愣的,一切都完了。
他当初不是失了智非要挑破储位之争的潜规则,他只是想,他做了那么多,但他挑破这一切,算得上有野心且会为野心付诸行动,这样,作为帝王,昭武帝哪怕厌恶他的手段,也应该会为此有些欣赏他……为君者,最忌讳无能,而不是恶毒。
但,昭武帝告诉他,他不会因此而欣赏,他只会有纯粹的厌恶。
陈郡王也被惊到了,显然,他当初也像是失了智般与顾庶人争吵,也是抱着同顾庶人同样的想法,但,现在看来……陈郡王庆幸,他也为储位做了很多事,但好歹没胆大包天算计到昭武帝头上。
顾庶人愣愣的,眼神扫过自己的兄弟,康郡王,陈郡王,赵王,雍郡王,楚郡王,还有,秦王。
突然崩溃,顾庶人恨道:“父皇,至高无上的皇帝,其实让我查到苏氏银矿案的那张纸是你安排好的吧?”
“你那么想要清扫世族,怎么可能会让我们这种世族出身的登上储位?”
“可惜,时到今日,我才明白。”
顾庶人终于明白了,他是这样几乎致死的处罚,他还是皇帝亲子,但,他的母族居然能没事?
又在看到少了不少眼熟面孔的覃氏官员后,他悟了。
正是因为昭武帝从来没想过让他们任何一个世族出身的皇子登上储位,让世族做大,所以,不论他怎么表露出他有能力有野心,昭武帝都不会为此欣赏他,只会为此厌恶,甚至,顾庶人恶意的想,哪怕他们这些世族出身的皇子不干什么,恐怕他的好君父也会动手让他们去厮杀。
昭武帝打了个手势,立马有人就要将顾庶人给拖下去,顾庶人恶意的看着顾丛嘉,这个昭武帝最宠爱的孩子,他道:“顾丛嘉,若是你的母族林氏没有昏了头陷害皇后,你以为你又会比我们好到哪里去吗?”
“都会是陛下砍向世族的刀!”
顾庶人被拖下去,最后一句大声嘶吼着。
虽然顾庶人下去了,但,朝堂一片寂静,气氛古怪的很,他说的那些,根本不敢深思,苏氏怎么倒的,是顾庶人弹劾银矿案,这里面还牵连了程氏。
而现在,顾庶人下场已定,他的母族则覃氏大义灭亲……这,其他人隐晦的目光扫向刑部尚书,或许是因为猜到了当初苏氏案子的隐秘,所以,那么果决的大义灭亲,砍掉覃氏大部分势力。
不仅朝堂上世族官员们的面色古怪,就连康郡王他们的脸色也奇怪的很……顾庶人的话到底可不可信?
遗憾的是,无人敢问昭武帝这个问题。
其他人的眼神瞄向顾丛嘉,但,顾丛嘉面色如常,仿佛根本没受顾庶人的话影响。
不是,你都不好奇一下吗?康郡王他们看见顾丛嘉如此,都有些无力,不是,你才六岁啊,怎么可以这么平静。
顾丛嘉:……首先,现实是他就是很受宠,其次,顾庶人半瓶子水就别挑拨了,林氏跟皇后因果关系根本就是倒的,应该说是皇后带走了林氏,他也属于差点被带走的……因为他身上有林氏的血脉,从皇后哪里遗传的……
第132章 第132章立储(19)
所以,顾庶人的话对顾丛嘉来说,攻击力为零,也勾不起顾丛嘉的好奇心——若是林氏不昏了头陷害皇后,他真的会是昭武帝的刀吗?这种去质问昭武帝的话,顾丛嘉会觉得自己脑子生锈了。
而在满朝文武看来,秦王如何圣宠,但态度却平静的不去问,以此类推,谁也没敢去问昭武帝,事实真的如顾庶人说的如此吗?
看着满朝文武不一的面色,昭武帝头一次在朝堂上好心情的勾起了唇,他说:“秦王。”
顾丛嘉出列,跪在明德殿的中央。
看着这动作,其他人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好像有些不太对劲……但,昭武帝如此端肃,其他人也不敢大声喧哗。
于是,在明德殿,在这个不是朝会的召集下,在满朝文武的见证下,昭武帝开口:“朕之九子丛嘉,敏而好学,仁孝温恭,德性纯良。尝于太学策论,闳中肆外,深得卿士称叹;至于抚恤下民,亦能体察疾苦,有明君之资。今立其为皇太子,居东宫以养德,承大统以继业。”
“储君册封大典择吉日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