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综合其它 > 别逼朕登基 > 第36章
  周祈安同卫吉、张彦青骑马来到了峡谷入口,见周权在峡谷两侧都已布下了兵力,两侧山上也安排了哨兵。
  穿过长长的山谷,三人便拉成了横排。
  卫吉道:“土匪还未抓获,进了青州,我们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离开营寨单独活动了。尤其是你,时屹。”说着,卫吉看向了他,“土匪奸诈狡猾,小心为是。”
  周祈安明白卫吉的意思,因为他是周权的弟弟,所以比他们更危险。
  卫吉成熟持重,又比他年长一些,有时叮嘱人的样子,还有几分他大哥的影子。
  他回了句:“知道啦。”
  张彦青又问:“对了,我们今晚是在何处扎寨?”
  周祈安道:“我去问问。”说着,打马向前,追到了大哥身旁问,“哥,我们今晚在哪儿扎寨?”
  周权道:“大军在雁息县外扎了营,我们去找他们合营。”
  青州一共五个县,其中以雁息县为首邑,雁息县也是青州州府所在地。按人口、面积,槐南县应排第二,但因此县与吴国接壤,也成了青州匪患最严重的地区。
  周祈安“哦”了声,见大哥一人在前头很孤单的样子,便又陪在他旁边走了会儿,有一搭没一搭地问:“这儿已经属于青州地界了吧?”
  周权道:“过了这条峡谷就是了。”
  周祈安闲闲地道:“这也太不合理了吧!青州堵上了这条道,想自立为王岂不很容易?简直占尽了地利。应该把青州和凉州相连的这一部分割下来,单独建一个州,让两边互相掣肘才行。”
  相当于房子归你青州,但进出房子的门要交给另一个州来管,免得你青州锁上房门,在里面无法无天了。
  周权听了笑了笑道:“说得不错,很有高见。这是个遗留问题,一直没人解决。”说着,又给弟弟讲了讲当年的故事,也当解解路途的乏闷。
  北国之乱后,义父带兵从南打到北,又从东打到了西。
  那时祈安在长安城,留给了王夫人教养,他则跟在义父身边,目睹了什么叫一寸山河一寸血。
  打到了凉州时,北国残余部队从峡谷逃窜,而他们的兵力、粮草也快竭尽,那一仗算是险胜,义父便只追到了峡谷入口,没有再追。
  此地隔了一道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又离中原甚远——中央自顾不暇时,这一块也成了最先被割舍的地方。
  后来大军班师回朝,国家休养生息,几年后义父再次提出要拿回峡谷以西的那一块国土,朝中大臣都极力反对,认为此地鞭长莫及,管理成本太大,打下来了得不偿失。
  义父执意要打,因为此地是块产马地,又比启州、房州好打。
  他们境内很少有大片草原供他们繁育战马,若要扩充骑兵,便只能从周边部落买马,价格高昂不说,部落也不会把最健硕、最能跑的马卖给他们。
  长此以往,他们骑兵的战斗力只会越来越羸弱,也永远比北国矮一头。
  好在后来青州、沧州打了下来,在两州开办了军营牧场,马匹源源不断地产出,才有了周国如今这一支能与北国抗衡的骑兵。
  只是两州打下来,文官怠于管理,义父也只要两州按时上交马匹,不造反,其余的也一概不管。
  此地会乱,便也只是意料中事。
  当年义父打到了峡谷入口,没再深入,这一片便划入了凉州。后来又打下了峡谷那一头,便把峡谷那头分为了青、沧两个州。
  从版图上看,会看到青、沧两个州面积硕大,一个州快赶上中原五六个州大。
  一来,朝廷划分州府时,除了面积,人口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而此地人口稀少,地广人稀,没必要分为太多州府。
  二来,朝廷也的确没对这片区域太上心。
  周权道:“提议不错,等回了长安,可以写个策论谏言纳策。”
  两人骑马并行在队伍前头,穿过了峡谷,又见一大片荒地。荒地上长满了杂草,绿油油的一大片,可见今年青州连下了几场大雨,干旱的确缓解了许多。
  但都说青州这两年穷得快吃人了,这么大一片荒地,竟无人开垦?
  郊外的风倒是惬意,正值午后,没有早晚那般冰冷,只是因这百里无人烟的景象,却又稍显荒芜。
  而正坐在马背上慢悠悠地往前踱,便见前方有两人骑着马,快马加鞭迎面而来。
  那两人身穿干练的便服,两手戴着臂鞲,骑马动作熟练,想必是习武之人。
  看神情,像是来找大哥的士兵。
  而等两人又靠近了些,才见两人脸上、身上都沾满了烟灰,看到周权,两人更显急切,扬鞭“驾!”了一声加速跑来,跑到两人面前跳下马,单膝跪地对周权拱手道:“将军!今日凌晨州府衙门失火了,一直烧到了现在!我们今日清晨才得知消息,已经派人前去灭火,只是青州大旱,水源甚远!火势太大,难以扑灭,已经烧到了附近的民宅!”
  听了这消息,在场众人震惊不已,周祈安也难以置信道:“什么?”
  周权问:“知府人呢?”
  那人道:“听知府府上的管家说,知府大人昨日去了府衙一直不曾回来,失火后至今未曾现身,人可能在府衙内,目前生死不明!”说着,低下了头。
  先是钦差遇刺,又是州府衙门失火,知府生死不明?
  朝廷查办的目光像一把烈火,噼里啪啦引爆了这表面平静,却早已暗潮汹涌、危机四伏的青州。
  州府衙门烧了一夜烧到现在,账簿、户籍册、案卷、文书岂不全都没了?
  青州知府再死,他们户部和御史台还查什么?
  麒麟焦躁地踱来踱去,周权控着缰绳思索片刻,转向身后道:“丁沐春,你来带人护送官员和商队,按原计划,日落之前去找前军合营。再派个人骑马回凉州,告诉怀青,让他再调两千人过来。”
  丁沐春应:“是!”
  周权又对另一偏将道:“李青,你带人跟我去雁息县救火。”说着,策马而去。
  周祈安喊了声:“我也去!”便也跟上了大哥。
  在野外奔驰了一会儿,远远便瞧见雁息县方位此刻正浓烟滚滚,一入城门,整个县城更是乌烟瘴气。
  士兵、百姓纷纷提着水桶救火,水从四面八方泼过去,却瞬间被大火吞噬,一点响儿都听不见。
  正往衙门赶去,便见街道边放着几具尸体,上面盖着草席,由几名士兵把手。
  周权勒马停下,问了句:“这是什么人?”
  把守尸体的小将抱拳道:“回将军,上午火势小下去了一些,我们带人冲了进去,发现了这几具尸体。我们冲进去时,知府人吊在梁上,已经殁了。其他人也都是官府中的官员和衙役,也都死了。”
  第38章
  听了这话, 周权也彻底淡定了。
  青州城的水是又深又混,刚刚得知衙门失火,周权便料到后面还会有更多好戏等着他, 果不其然。
  他无暇顾及知府人为何会吊在梁上,是畏罪自尽还是如何?
  现在的首要之务是先灭火。青州气候本就干燥, 若是火势彻底失控, 继续向四周蔓延, 整个雁息县的百姓都要遭殃。
  他对那小将道:“看好尸首,不能让任何人接近。”又问,“这附近最近的水源在哪儿?”
  “在那里, 将军。”说着, 小将指向一个方向。
  “只有这一处水源吗?”
  “根据当地居民所言, 只有这一处水源。”
  周权去看了眼,见河流离衙门甚远,人提着水桶来回一趟起码也要一刻多钟。
  河流水位不高, 好在倒是够宽, 水量是够了。
  衙门附近也有井水,但井水复位太慢, 水量也不够大, 对于这么大的火势,的确只是杯水车薪。百姓还要过日子, 抽干了井水得不偿失。
  县城中用来走水的铜缸, 此刻已全部挪到了火源附近。士兵和百姓正用水桶、水盆从河中取水,跑来倒入铜缸, 再由他人接力从铜缸取水, 泼向衙门。
  只是铜缸太少,水来得也太慢。
  周权叫住一个偏将道:“你带人到雁息县外的前军营寨, 把辎重车、水桶全部调来。”又叫住一个士兵,“你,快马加鞭到凉州城外,去找怀青将军,让他派人把营中的水囊全部送来,越快越好!”
  水囊是用猪膀胱制成的灭火器材,因成本较高,目前只供军队使用。
  人灭火,只能站在火源四周泼水,泼不到火源中央,灭火效率太低。但若是在“水囊”中灌满了水,扎紧口子扔进去,则可以直抵火源中央。水囊掉落后破裂,里面的水炸开,便可达到灭火的效果。
  按照行军规制,他们从长安带来了大量水囊,但此物不着火便用不到,自然不如粮草紧要。
  前几日运往雁息县的辎重皆是粮草和帐篷,水囊则先留在了凉州城外。只是凉州城离此地甚远,一来一回,也不知水囊何时才能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