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综合其它 > 玫瑰与青松 > 第132章
  “今晚……你归我。”
  方允脸颊发热,心口却忍不住悸动荡漾。
  下一瞬,赵廷文一把将她横抱起来,大步走入主卧,顺带用脚关上了门。
  小船儿在银缎般的月色中轻轻摇曳。
  柔软腰肢弯作一弧皎洁的新月,其上缀着几瓣悄然绽放的红梅。
  “老婆,我爱你……”赵廷文的低语浸透了动情的沙哑,滚烫地烙在方允的耳际与心尖。
  他垂眸看她,眼底仿佛落进了整片星辰与月光,汹涌的爱意几乎让她沉溺窒息。
  一滴泪珠不受控地自她眼角滑落,却顷刻被他温热的唇瓣衔去,温柔得令人心颤。
  “我也爱你……”
  方允声音发颤,指尖深深陷入他宽厚结实的背脊,留下几道缱绻的细痕,如同某种无声的归属与占有。
  就在她意识漂浮、恍若缺氧的刹那,锁骨下方却传来一阵细微而清晰的刺痛。
  “……怎么咬人?”她皱着眉软声控诉,气息仍未匀定,眼里蒙着湿漉漉的雾。
  赵廷文低笑,胸腔传来震动,薄唇却仍流连在那处微红的肌肤上。
  “太甜了,”他嗓音沉得蛊人,“夫人若心有不平,可以讨回来。”
  “怎么讨……咬回来么?”
  “当然,”他目光深邃,笑意里藏着纵容和更深的危险,“我早说过的,随你处置。”
  ……
  瑞士,日内瓦。
  ‘国际基础设施法治前沿论坛’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
  方允一身剪裁利落的深色西装套裙,长发一丝不苟地束起,露出饱满的额头与一段纤细白皙的脖颈。
  她端坐于中国代表团席间,背脊挺直,神态沉静,专注聆听着台上嘉宾的主旨演讲。
  进入专题研讨环节,方允作为中国立法实践的代表之一,受邀上台发言。
  她从容起身,步伐稳健地走向讲台。
  聚光灯下,她姣好的面容沉静自信,眼神锐利而充满智慧的光芒。
  “女士们,先生们……”她的英文流利标准,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声线沉稳有力。
  发言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所引数据详实、分析透彻。
  她从东方智慧中提炼出“预防优于救济,合作优于对抗”的解决路径,既有理论高度,亦具现实价值。
  短短五分钟的发言,她精准地把握了时间,观点鲜明,语言精炼。
  发言结束,会场内掌声热烈。
  数位国际知名法律学者与资深仲裁员在提问环节与她展开深入交流,她对答从容,引证恰当,展现出新一代法律人才扎实的专业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及不卑不亢的从容气度。
  茶歇时分,不少与会人士主动前来与她交换名片、继续探讨。
  方允应答得体,言谈间既有学者的思辨,又不失官员的沉稳。
  在这国际顶尖的专业舞台上,她正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清晰、明亮、不容忽视。
  而此时国内,赵廷文通过内部渠道,同步收到了会议简报与数张现场影像。
  凝视照片中立于国际讲台中央、自信挥洒的妻子,冷峻的唇角不自觉扬起一道柔软而骄傲的弧度。
  他的允儿,正一步步走向更辽阔的天地,光芒难掩。
  ……
  第144章 皎皎云间月
  瑞士的会议日程紧凑高效,方允如海绵般沉浸其中,全力汲取前沿观点与智慧。
  她每日的重要发言、行程动态,乃至会议间隙的零星掠影,都通过加密渠道第一时间汇集到李湛手中,经他提炼,化作一份份凝练的简报,准时出现在赵廷文堆满文件的案头。
  国内政务繁忙,赵廷文日程密不透风,批阅文件、主持会议、基层调研连轴转。
  然而无论多忙,他总会抽出片刻,专注阅读那份来自日内瓦的简报。
  指尖抚过简报上附加的彩色照片,或是她立于聚光灯下自信陈词的身姿,或是她与知名学者交谈时专注的侧影……
  她的光芒,即便远隔重洋,他也能清晰感知。
  一周时间悄然流逝。
  这晚,赵廷文难得提早结束公务,回到西街别院。
  处理完几份急件后,他抬腕看表,正是瑞士午后,料想她应在会议间隙,便拨通了视频。
  屏幕瞬间亮起,方允明艳的笑脸充盈画面。
  她似乎刚结束一场研讨,背景是会议中心休息区明亮的落地窗,窗外日内瓦湖碧波荡漾,远山如黛。
  “廷文!”她声音轻快雀跃,眼眸亮如星辰,“刚开完会,正想给你发消息呢!”
  赵廷文端坐于书房宽大座椅中,屏幕的微光柔和了他平日冷峻的轮廓。
  看着她神采飞扬的模样,他唇角自然弯起:
  “嗯,猜到你该有空了。今天怎么样?”
  “特别好!”
  方允的分享欲瞬间被点燃,语速轻快如潺潺溪流:
  “上午的数字法治专题太精彩了!结识了好几位顶尖学者,尤其是剑桥那位教授,观点极其犀利……”
  “下午小组讨论,我分享了‘动态分层防火墙’在新丝路项目中的应用实例,反响特别好……”
  “哦对了,中午论坛安排了湖边午餐,风景美得不像话!我拍了好多照片,待会儿发给你看……”
  她眉飞色舞地讲述着异国的见闻、思想的火花、新识的友人,恨不能将每一处细节、每一份欣喜都实时与他共享。
  屏幕这端,赵廷文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始终专注地流连于她鲜活生动的面庞,安静倾听,不曾打断。
  在她停顿或讲到兴奋处时,他才适时低声回应:
  “这个视角确实独特,抓住了要害。”
  “你的实践分享至关重要,提供了难以替代的东方经验。”
  “景致是不错,但不及人悦目。”
  “多交流是好事,博采众长。”
  他的回应简洁却精准,总能稳稳承接她抛出的每一个话题,那份全然的专注与深刻的理解,透过屏幕无声传递,让她安心沉浸于分享的喜悦中。
  视频持续近一小时,直至方允需赶往下一场活动。
  “我得走啦,你早点休息,不许熬夜。”她对着镜头挥手,眼中满是不舍。
  “好,一切小心。”赵廷文颔首,“等你回来。”
  屏幕暗下,书房重归宁静,只余细微电流声。
  赵廷文并未立刻起身,他在椅中静坐片刻,仿佛仍在回味刚才那照亮书房的笑靥与清音。
  片刻后,他拉开书桌最下方的抽屉。里面静静躺着一本皮质封面已显磨损的私人笔记本。
  他将其取出,翻开。
  内页并非工作纪要,而是密密麻麻、字迹遒劲有力的私人记录。内容细致入微,令人心弦微动:
  某年某月某日,她喜欢每周前往西山马场,驰骋之畅快。
  那年夏日,见她于庭前黄玫瑰丛中笑,已寻访优良花种,待时机成熟移栽别院……
  孕六月,允儿夜寐不安,喜左侧卧,需软枕垫腰……
  孕晚期,允儿喜酸甜小番茄,嘱小厨房常备。
  允儿爱珍珠温润光泽,尤喜南洋珠。
  允儿研读立法草案至深夜,眉宇间神采奕奕,令人心折。
  ……
  点点滴滴,琐碎寻常,却皆关于方允——她的喜恶、习惯、神采、光芒……如涓滴汇流,成此私藏。
  这是独属于赵廷文的方式,将他深沉内敛、不擅宣之于口的爱意,一笔一划,郑重地刻印在时光里。
  他翻开新的一页,执笔落墨。
  窗外是仲夏的夜色,蝉鸣隐约。
  书桌上,一盏暖黄的台灯散发着昏昏的光晕,将他挺拔的身影投在墙上。
  笔尖在纸页上沉稳落下,发出沙沙轻响。
  他写下今天的日期,然后,在记录了她分享的几件日内瓦趣事之后,于页末另起一行,笔走龙蛇,墨迹深透纸背: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于他而言,她便是那云间皎皎明月,清辉遍洒;是那繁茂枝叶中最灼灼耀眼的花朵,光华永驻。
  合上笔记本,轻轻放回抽屉。
  随即起身,缓步走向婴儿房。
  行至门口,正遇上张阿姨轻手轻脚地出来,手里捧着几件待消毒的小衣物。
  “先生。”张阿姨压低声音。
  “刚睡踏实?”赵廷文朝房内望了一眼,声音放得极轻。
  “是,喂完奶,拍了嗝,放了点轻柔的音乐,刚睡着。今天都很乖,哥哥下午睡了快三小时,妹妹醒得久些,盯着床铃咿咿呀呀说了好久‘话’。”
  赵廷文唇角微扬:“辛苦了。”
  “应该的。”张阿姨笑着点头,“孙姐还在清理消毒玩具,我过去搭把手。”
  “好。”
  赵廷文微微颔首,待张阿姨转身离去,才轻轻推开虚掩的房门。
  柔和的夜灯洒下温暖的光晕,笼罩着并排的两张白色小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