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还没等邵明远回答呢,他肚子就叫了,听见肚子里传来的咕咕声,歘一下邵明远耳朵就红了,有些不好意思。
  林颖看他这个样子,觉得还挺好玩的,邵明远这人,一不好意思,脸上是一点反应没有,但是耳朵却特别红。
  “那咱们边走边说?”
  “行。”
  随后在路上林颖道:“今天来找你是有两件事,第一,上次你不是把钢笔给你老师了吗?早上我去那个市场,很幸运的又碰到那人了,他还在卖钢笔,我就又卖了一根,想着你要用,就给你拿过来。”
  邵明远有些惊讶,同时也有一些激动,这种小事林颖都要自己过来一趟,她是不是对自己也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呢?
  她是不是和他一样,也想见到她呢?
  “你这跑一趟多麻烦的,我明天晚上就回去了,到时候你再给我也可以啊!”
  林颖:“我过来是给你带笔,但是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这个,是因为有人给你寄了一封信,邮递员说是急递,让我赶紧送给你,我害怕耽误你的事情,所以就骑着自行车过来了。
  其实不远的,也没费多长时间,不麻烦的,医院离这里才多大点路啊,骑自行车很快就过来了。”
  说到这里,林颖忽然想到一件并不相关的事情,家里的自行车都是她在用,邵明远虽然也要上班,但是都是走路半小时到医院,从来没有骑自行车上班。
  而苏贝贝家里,自行车倒是钟旭用的多一点,苏贝贝想用自行车,还得问她借。平时上班,她都是走路去的。
  苏贝贝在的机械厂比钟旭的厂子要近,其实钟旭完全可以带着苏贝贝绕一点路,带着她去上班的,可他却从来没这样做过。
  邵明远和钟旭相比,果然还是邵明远好一点。
  听到林颖说的话,邵明远有些失望,他接过信,拆开来一看,道:“这信我是写给我老师的,大学时的老师,上次我多方打听,知道了一种手术叫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这种手术,或许可以救的了李大爷。
  这种手术于1960年第一次在外国实施,去年在华国也有了先例,我老师认识做手术的郭教授,我请求他帮我找一些资料,看看适不适合李大爷,或许李大爷就有救了。这封信里装着的就是老师为我找到的资料。”1
  而此时林颖的关注点却在另外一件事上,刚刚病房里吵架的那几个人,有一个同病房的大爷管他们的父亲叫老李头,这个老李头,和李大爷会不会有关系呢?
  “这个李大爷,就是刚刚吵架那几个人的父亲吗?”
  邵明远点了点头:“是,就是他。我之前没见到这个大儿子,还以为他们家里挺好的,结果等大儿子一来,才知道原来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李大爷家里也不是人人都好的。
  他的大儿子,就是刚刚躺子地上耍无赖那个,就特别不赞同做手术,当然最开始的时候他没有像现在这样直接说没钱。
  刚开始的时候他说的是害怕老人年纪大了下不了手术台,也害怕老人手术完之后有后遗症什么的。
  这种手术毕竟在国内还没有几年,手术的危险性比较大,需要的医药费也多,后续的治疗结果也不能保障,后续的维护、护理也是问题。没有人敢给这个保证,我也一样。
  我的老师,也就是科主任,他虽然去学习过,也旁观过,但是真正自己做,却没有过。
  李大爷本来是想做手术的,毕竟李大爷觉得自己还年轻,才五十六岁,起码还有十几年可活,但是他大儿子这么一说,他也比较犹豫,我就说可以再想想。
  后来就是其他几个儿子女儿都知道了,也都支持做手术,只是大儿子一直不支持,坚决反对。
  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在医院吵架了,起先还避着人,现在就直接在走廊吵了,越吵越厉害,最后反正大儿子就是不想出钱。”
  林颖有点好奇:“那老人现在是怎么想的呢?”
  第51章
  林颖是觉得, 这家里的不公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儿子嚣张无赖至此,其他几个兄弟姐妹闷不做声忍了这么多年, 肯定是有父母的原因在的。
  或许因为父母偏心, 所以大儿子就养成了习惯, 认为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只要自己哭, 父母就会给自己想要的。
  而其他不被偏爱的孩子却要不断地通过自己的懂事来向父母证明,自己也是有价值的, 以此来祈求父母的关心与爱。
  但是最开始, 肯定是有原因的, 父母也不可能就是毫无理由的就偏心其中一个孩子。
  哪怕是因为最大的孩子出生的时候, 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所有的第一次都给了老大,又或者是因为自古以来重视长子的行为, 也不会纵容大儿子到这种地步。
  邵明远叹了口气:“老人当然是后悔,其实李大爷也和我说过,他当年偏心大儿子是因为大儿子小时候贪玩, 从墙上摔了下来, 摔到了头, 在医院住了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来。
  虽然医生给李大爷说是大概率没事,但是李大爷和他老伴儿总是觉得这摔到头了怎么能没事呢?总是不放心他。
  哪怕之后老二出生, 他听人家说家里老大因为父母对小的太过关注, 忽略了老大,导致子女之间关系不高,也觉得说不能偏心小儿子,要对老大好点, 尽可能一碗水端平。
  但是他本身就关心老大,这下补偿过头,一碗水又没端平,实际上还是偏心老大的。
  而后九岁大的时候,父母一个上班,一个在家看顾老二以及刚刚出生还要被人抱着的老三,没空管他,也觉得这个年级的小男孩一会儿儿不管没什么事。
  这个老大就自己出去玩儿,就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老大又差点被人贩子抱走,李大爷和他老伴儿找了三天三夜,才在火车站找到了,差一点儿子就这么没了。
  从这之后,李大爷和他老伴儿就更是觉得是自己对不起大儿子,因为小的忽视了大的,之后对他更好了。
  随后哪怕是再生了四个,李大爷和老伴儿也都是对老大最好。只是没想到,这样养着,到最后居然是这个老大对父母最不好。”
  林颖也大致明白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因为愧疚,李大爷和老伴儿一直都在给儿子付出,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儿子也习惯了索取,这一下子变成了他们索取,儿子付出,儿子自然不愿意了。
  而其他的孩子觉得,不患寡而患不均,爸妈都能给大哥那么好,为什么就不能对自己这么好呢?
  就算因为孩子天生对父母的孺慕,以及父母养大自己的恩情,孩子很难怨恨父母,就算是对他们不公平,父母老了,仍旧会对父母好,但是对于占尽了便宜的大哥,就很难有好感了。
  尤其那个老二好像和他哥也就差三四岁的样子,小的不知道,一出生就是这样,他可是知道差距的,五六岁大,也已经有了记忆了。
  不知怎的,林颖就想起了前世自己的一个同学,最开始的时候,林颖还以为这个同学特别穷。
  每次看她都是在食堂打一碗米饭,然后挑食堂一块钱的特价菜,点两个素菜,最后再去拿食堂的免费汤,这样两块五就能解决掉一顿午饭。
  特价菜之所以成为特价菜,是有道理的,夏天的土豆丝那都不是炒熟的,而是煮熟的,一点也不脆,蚝油包菜也就是加了点盐,加了点酱油,最后一大锅菜可能就来一点点的耗油,软趴趴的,一点也不好吃。
  所以哪怕便宜,也很少会有人去买,一般的素菜也就两块五,即使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也不会为了省这么三块钱去打特价菜,可就是这样的菜,她吃了三年。
  一个夏天就三件短袖换着穿,穿的领口变形,坠成v字,也不会换,春秋就是劣质的校服外套,冬天的棉衣穿了三年,早就不不暖和了,还在继续穿。
  等到高三时,林颖才知道,这个同学的弟弟就比她低了一级,就在高二,名牌鞋穿着,果子手机拿着,才高中生而已,一身衣服决不下于三千块。
  周末也是和朋友各处去浪,去游泳、冲浪、滑雪,想看演唱会,没抢上门票,加价从黄牛那里买,一下子几千块就出去了,过的十分潇洒。
  等到林颖上了大学,那位同学和她和她上的一所重点大学,至于她弟弟,则是上了个非常普通的本地二本。
  可就算是这样,等到她爸生病手术,他宁可把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女儿叫回去照顾,也不把打车就半个小时的儿子叫回去。
  那个同学生在新时代,长在新时代,怨恨父母,怨恨弟弟,不想休学回家照顾父母,但是父母威胁她,不回去就不给她交学费,她最后还是回去了。
  这个故事的结局最终还是好的,她爸病情发展迅速,一个没抢救过来,死了,她妈在开车去看儿子的时候听到了这个消息,一个没注意,撞树墩子上了,出了车祸,也没了。
  因为两个孩子均已成年,又没有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姑姑婶婶,按法律规定,遗产平分,就这样,林颖的同学拿了一套房子、五十万存款回去上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