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同人 > [红楼同人] 吾皇黛玉 > 第12章
  贾母、凤姐颇感意外,互相对视了一眼。
  凤姐慌忙摇头,表示自己不知情,又埋怨晴雯:“你这丫头竟存了这么大的主意,事先也不与我通气,只怕林丫头那里也一点儿不知。
  你年轻少见识,不知正堂老爷那是只给皇上太子诊脉的,一般皇亲国戚王公大臣想请他看病,都只能去太医院排号等班。正堂无旨不出宫,老死不出京,咱们家哪有那么大体面请他出长差呢。”
  晴雯身子一歪,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得一良医竟是这样艰难。
  贾母见着可怜,叹道:“真是实心眼的好孩子,也真难为她想了。”
  “可怜她孝心诚,不枉老太太往日疼顾她了。老太太还是多赏她几件好东西吧。”凤姐擦了擦眼泪,想到晴雯这回出力,替她省下了至少三千两银子的开销,自然帮她多说几句好话。
  晴雯又俯身磕头,仍旧不要赏赐:“老太太要真想赏我什么,不如准许我陪林姑娘下扬州去。”她一时想不到什么非去不可的理由,心头一热,脱口而出:“我……舍不得她走。”
  “真是痴丫头,林妹妹又不是一去不回,你才从太太那里得了恩典,陪姨妈家的香菱抄经,这会子又要下扬州去,太太只会怪你误事。”
  凤姐也是纳闷,这丫头不要金啊玉啊的,只要个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也和宝兄弟一样痴癫了不成。
  贾母摘了眼镜,沉声道:“这不是什么难事,原是我不许他们胡闹,太太才特叫他们安分守己,你只管跟了林姑娘去,好去好回。让他们在这里费笔费纸,白吃白住已经便宜了,还要人陪呐,让他们自己消罪去!”
  “谢老祖宗恩典!”晴雯感激涕零,慢慢松心了,虽然请不到王君效为林老爷续命,但至少她能在林姑娘最悲伤的时候陪着她。
  贾母赏赐给晴雯的金银钗钏、彩锦丝线陆续搬到西厢的时候,黛玉才知道,晴雯这妮子背着她干了这么一件大事。
  她感动之余又是后怕,幸好她无缘在太妃面前妄言,嗔怪道:“唉,你这丫头做事不经脑,且不说我父亲离京六七载,陛下未有荣恩,而今外祖家在阁中也无人了,你替我开这个口,不是张狂无知是什么。”
  “好姑娘,是我错了。”晴雯又是委屈又是不甘,一个劲儿地抹眼泪。“我只是想林老爷快些好起来,姑娘也少担心虑后的。”
  黛玉心中情愫涌动,将她轻轻拥住,安慰她道:“你对我的心,我知道了。以后但凡有这样的事,你千万不要自作主张,我虽不智,大略还晓些人情事理,你多与我商量,我断不会叫你吃亏犯错的。”
  晴雯默默点头,心下大安。
  这天夜里,贾母辗转半宿,睡得不踏实,虽然晴雯求医的念头太过异想天开,但不失为一条生路。
  林家若再没了林如海,不但林黛玉从此无依无靠,贾府于仕途上也等于断了一臂。她已经老了,撑不了几年,若不为子孙前程铺路,还要这老脸皮子有何用,少不得豁出去碰一碰了。
  翌日清早,宝玉与黛玉来贾母处请安,贾母就拉着黛玉的手说:“我已经写了帖子进宫求觐甄太妃,太妃娘娘祖籍江南,与你也算同乡,若太妃肯见咱们,咱们就一同进宫去。顺便也带晴雯那丫头见见世面。”
  黛玉是何等玲珑心窍之人,听到贾母要带她进宫,便猜到了是让她“缇萦救父”。看来晴雯的一片赤诚,还是打动了老太太。
  “老太太,林妹妹不过两日就要走了,你还拉她到宫里去拜会,我岂不又少一日见她。”宝玉十分不乐意,心里的埋怨就暴露了出来。
  贾母叹息着摇头,这个傻孙子,一点儿都不省事,连个丫头都不如。
  永安殿中,许姑姑接了贾府史太君的帖子和团花摩尼珠的地毯,惊叹不已,忙向甄太妃请示。
  自太上皇后以下,甄太妃就是宫中地位最高的太妃了,圣寿上皇最是宠爱她。
  甄太妃出身江宁织造甄家,年轻时便有江南第一美人之称。她容色昳丽,惊艳绝伦,又在宫中养尊处优,摄生得宜,因而年逾六旬,依旧美丽如昔。
  她平生只一件憾事,不是从五凤门抬进来的中宫皇后,至死不能穿大红。当她看到大红哆罗呢毯时,早被那鲜艳的颜色,精湛的绣工所心折。
  她是不能穿大红,但是能把大红踩在脚下。
  “明日就让史太君进宫觐见,我还要见一见这绣作的工匠。”
  第12章
  永安殿恨眸窥玉颜,长乐宫苦泪忆慈亲
  寅正一刻,天还未亮,贾母就起床梳洗,鸳鸯伺候她穿了一身落栗色的哆罗呢圆领大袄,围了衔玉双鞓带。一见黛玉狐裘玉袄素雅矜贵,姿仪卓然。晴雯丫髻金冠红袄蓝裙,娇俏大方,贾母微微颔首,携二人坐车前往宫中。
  宫规礼仪贾母已经亲自教给了二人,如何应答太妃问话,一字一词都商榷琢磨过了,宁少勿多,就简舍繁。
  一路马蹄哒哒,车轮辘辘,贾母在车中闭目养神,晴雯坐在小杌子上给贾母捶腿。黛玉坐在贾母身侧,打开怀中珐琅珍珠怀表看了看时辰,这是宝玉早上硬塞给她的东西,无非提醒她早去早回。
  西洋国进贡的哆罗呢,一匹价值一二百金。公侯贵眷穿在身上是极大的尊容体面,而宫里的哆罗呢却只是拿来垫脚的,这就是权力的次第阶差。
  虽说此次进宫求医,是尽人事听天命。事实上,黛玉如何不知,只有站得越高,权柄越大,能尽的人事就越多,老天才肯为你开路。
  在太和门外等了半个时辰,贾母三人才得甄太妃拨冗接见。
  永安殿内那条团花摩尼哆罗呢毯正铺在太妃的主位之下,足见她是十分喜欢的。
  毯中宝相花与摩尼珠错落相间,寓意福禄寿喜,雨露绵延,又不失圣洁高贵,无与伦比。四隅之花,繁复精密,赏心悦目,莲花清艳灵动,牡丹雍容妩媚,正合了甄太妃浓淡相宜的韵致,可谓绽光夺目,勾魂摄魄。
  晴雯之礼,正送到了甄太妃的心坎上。
  甄太妃见到贾母躬身欲拜,连忙下席搀扶,亲切地道:“老姐姐你我之间还用得着这份虚礼。”
  二人叙过寒温,黛玉与晴雯给太妃磕头。
  “快请起。”甄太妃忙让宫娥将她们扶起,赐座上茶。
  黛玉接过茶盏时,南窗之外好像闪过一双锐眼,戾气横生,让她不由脊背发凉,纤指微颤。
  甄太妃见了黛玉晴雯二人之容貌,一时目露惊艳,不禁感慨道:“我见过的美人不知凡几,偏这一主一仆小小年纪仙姿风逸,灵气逼人,倒像明月携了海珠化生人间,比你们家衔玉而诞的凤凰哥儿还出色呐。”
  贾母连忙陪笑道:“岂敢谬承娘娘嘉奖。”
  “哪里是谬奖,分明的美人坯子,半点不假的。”甄太妃拉着黛玉的手,细细问过年岁、家乡、喜好,黛玉留心答了,甄太妃得知她来自姑苏,更是欢喜,直接将腕上温润欲滴的翡翠手镯套在了她的手上。
  她又问晴雯使用了何种针法技艺、花了多少功夫绣成了这地毯,晴雯也口齿清晰地答了,得到了二百金的赏赐。
  “真真珠玉相生,芙蓉并蒂也不过如此了!”甄太妃啧啧称奇,拉着她们的手舍不得放:“老姐姐不如把她俩放我这儿,陪我住到过年吧。”
  “太妃抬爱,实不应辞。”贾母客套了一句,稳住心神,知道机会就只在自己这一句话上了。“可怜玉儿之父,我婿林如海身染重疾,沉疴难愈,只怕非正堂妙手,不能绝其本根,她明日急要回扬州探父,不能陪侍宫中,还望太妃娘娘慈心鉴原。”
  黛玉不确信身后是否有人轻哼了一声,一时狐疑心起。
  听了贾母的解释,甄太妃这才恍然,她起初原以为贾太君先养废了一个贾元春,困在凤藻宫做了数年无恩无宠的女史。于是想给外孙女入宫承宠铺长路,没曾想是求医来了。
  太医院正堂王君效之名,也是只效力于君王之意,没有帝王之命,谁也差遣不动。
  她思忖半晌,正色道:“我知道老封君的意思了,求医之事我只能代为传达给陛下,至于能不能成,我并不能作保。”
  能递话到宣隆帝耳边已属不易,贾母心头一松,带着黛玉晴雯屈膝伏拜:“无论成与不成,贾家、林家都承娘娘的盛情大恩。”
  宫女忙将她们扶起归座,又上了芙蓉糕、莲花饼等时新小点。
  “我素来崇佛,这团花摩尼纹很合我心意,不知你两个从何处想来?”甄太妃好奇问。
  黛玉看了晴雯一眼,微笑道:“我听闻浮图之慈悲,救生最大1;摩尼之喜舍,扶危最高。太妃娘娘深仁厚泽,志洁行芳,慈悲喜舍自然与团花摩尼纹最相宜。”
  “哎哟哟,你这话只怕没把我捧成到摩诃萨陀了。”太妃开怀大笑,手中撒漫似的,又赏赐了黛玉一顶镶珠嵌宝芙蓉冠,赐了晴雯一副翠玉水滴耳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