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古代爱情 > 登云天 > 第330章
  而后,
  夜风转暖,人心亦然。
  【四更】
  第467章 春日宴2
  后来,他们并肩坐在石阶上,天南地北地闲谈,气氛是前所未有的松弛与自在。
  仿佛相识相伴三载,彼此从未有过如此刻般卸下所有心防与重担,只作寻常人在月下闲话的时候。
  南瑾望着夜风中轻轻摇曳的照殿红,忽而轻声问沈晏辞,
  “皇上,若当日姐姐也如我这般,向你提及想要离宫的心愿,你会放她走吗?”
  “不会。”沈晏辞的目光落在脚下灯笼温暖的光晕上,平静地摇了摇头,“知笙与你不同。她是皇后,她与朕一样,肩上都扛着无法推卸的江山之重与宗庙之责。所以,朕不会答允她。”
  他顿了顿,声音更缓,“而知笙,也永远不会向朕提及此事。”
  说话间,偏殿的门“吱呀”一声被轻轻推开。
  宸轩揉着惺忪的睡眼从里面走出来,远远看见沈晏辞和南瑾,打了个哈欠含糊道:
  “父皇,瑾娘娘,你们怎么还没歇下呀?”
  他嘟囔了一句,大约是急着起夜,也不等沈晏辞回答,便迈着小短腿急匆匆朝恭房的方向跑去了。
  沈晏辞看着孩子日渐长大的背影,慨叹道:
  “知笙做出了她的选择,也寻得了她的解脱。而朕如今能为她做的,唯有尽心照顾好宸轩,让她在另一个世界,再无割舍不下的牵挂。”
  南瑾默然颔首。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或许留有无法圆满的遗憾,才算是得了最完满的结局了。
  而沈晏辞,也的确将宸轩照顾得极好。
  宸轩住在朝阳宫,沈晏辞无论政务多么繁忙,每日都会抽出时间陪伴他读书习字,那份用心丝毫不亚于从前知笙在时对宸轩的关怀。
  连荣妃也曾私下对南瑾感慨过,“瞧着皇上这般疼爱宸轩,常睿那孩子都有些吃味了呢。”
  后来这话辗转传到沈晏辞耳中,他并未训斥荣妃,反而让她多带着常睿来朝阳宫玩耍。
  两个孩子作伴倒也热闹,他分身乏术,如此也可两相周全。
  这会儿宸轩解手回来,见沈晏辞和南瑾还坐在庭院絮絮,自个儿的睡意也跑了个精光。
  他神神秘秘地从自己房里抱出一个小木匣,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小沙包,央着沈晏辞和南瑾陪他玩“抓包子”的游戏。
  这是流行于上京城孩童间许久的游戏,即便是南瑾这般出身,幼时也没少和爹娘还有南菀一起玩过。
  见孩子兴致高,他们自然不忍拂了他的意,便陪着宸轩在凉亭的石桌前坐下,一同玩了起来。
  南瑾起初有意相让,却见宸轩手法极为灵活,小沙包被高高抛起,他甚至不用低头去看桌上沙包的位置,就能迅捷地一把抓起四五个,逼得南瑾不得不打起精神认真对待。
  反观沈晏辞,倒是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了。
  他似乎从未接触过这类市井孩童的游戏,小沙包抛起来时,总是顾此失彼,不是只抓得一两个,就是将其他沙包碰落在地。
  如此反复几次,宸轩忍不住咯咯笑起来,
  “父皇羞羞羞!前阵子四叔和五叔陪我玩时都可厉害了!才不像父皇这样,总是掉子儿呢~”
  沈晏辞闻言也不恼,只是含笑摸了摸宸轩的脑袋,眼神里浸润着宠溺的微光。
  这般静静看着,终于温声开口。
  像是在对宸轩说,又像是在透过他,对年少时的自己说:
  “那你可不能嫌弃父皇。父皇日后日日陪着你练习,若是哪天比你抓得还多了,你可不许耍赖哭鼻子。”
  宸轩皱了皱小鼻子,一脸骄傲道:“才不会呢!父皇您瞧,我最多能一把抓五个呢!”
  说着,便认真地给沈晏辞演示起来。
  父子相处一派欢欣。
  只是无人知晓,
  这样最寻常不过的哄孩子的游戏,
  这一生,都不曾有人陪沈晏辞玩过。
  待哄了孩子睡下,已近三更天。
  沈晏辞亲送南瑾出了朝阳宫,
  赶着夜深露重,又特意吩咐宫人将自己的御辇抬来,让南瑾乘着回去。
  至宫门前,沈晏辞对南瑾道:“朕会尽快安排妥当。这段时间,你可多与荣妃、嘉妃她们聚聚。出了这宫门,日后若再想相见,便不知是何年月了。”
  是说她们。
  也是说他们。
  南瑾颔首应下,旋而向后退了一步,整理着衣襟双膝跪地,冲沈晏辞端端正正地行了三拜大礼,轻声道:
  “臣妾南瑾......拜别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沈晏辞笑了笑,“免礼平身。”
  而后,他亲手将南瑾扶了起来,打趣道:“此一拜,日后在朕面前,便只得自称‘民女’了。”
  待瞧着御辇缓缓行至近前,沈晏辞打了个哈欠,只道自己困乏,便不送南瑾回宫,转身往殿内走去。
  却在即将迈入朱红殿门的一刹那,听得身后有人似乎忘却了所有宫规礼法,大声唤出了他的名字。
  “沈晏辞!”
  沈晏辞脚步猛地顿住,身形有一瞬的僵硬与恍惚。
  有多久了?
  他已经有多久,没有从旁人口中听见过自己的名字了?
  这天下人人都毕恭毕敬地称他为“皇上”、“万岁爷”,
  便是从前亲密如知笙,私下里也只唤他“阿辞”。
  这样的日子,久到连他自己都快要忘记了,
  他不仅仅是皇帝,
  他还是沈晏辞。
  他缓缓回身,看见南瑾就站在门前宫灯晕黄的光影下,正冲着他笑,
  “做你的妃子,或许有许多身不由己的遗憾。但我相信能做你的百姓,一定是这世间最值得骄傲喜乐的事!”
  她语气郑重,眼神真挚。
  像是在和一个相交多年的老友,道一声寻常的别。
  沈晏辞闻言,先是微微一怔,旋而笑得自得,应道:
  “好。那便愿你永远能因身为大懿的子民而骄傲。也永远能顺从本心,一世平安,喜乐。”
  这日后来,
  随南瑾乘着御辇而去,朝阳宫彻底沉寂下来。
  如同过去无数个日夜一样,
  重重宫阙,寂寂复寂寂,唯有更漏声长。
  沈晏辞独坐龙椅之上,抬手翻开了方才南瑾带来的那本名册。
  写着南瑾名字的第一页,被画上了一道溢墨的叉。
  于是他看着那墨迹,无声笑了。
  东方既白。
  其实这世上能真正登于云天之上的,从来都只有他一人。
  而当四面巍峨的朱墙,被越来越亮的晨光投射出光影朝他倾轧而来时,
  这朱墙里困着的,仿佛从头到尾,也只有他一个人。
  第468章 春日宴3
  等待离宫的这些日子里,南瑾依旧如常有条不紊地打理着六宫事宜。
  只是许多具体事务,她开始以力有不逮为由,逐渐分摊给了嘉妃与荣妃协同处理。
  而她得了空闲,便常常带着永馨去往朝阳宫。
  有时也并不说什么,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几个孩子玩耍,或是静静地陪伴着批阅奏折的沈晏辞。
  这期间沈晏辞对待永馨的态度,总是格外清淡疏离。
  往往南瑾带着永馨去上四五回,他才肯偶尔抱一抱女儿。
  永馨一点点长大,正是记忆尚且混沌模糊的年纪。
  南瑾心中明白,沈晏辞这般刻意保持距离,是不想让孩子在长大后,对父亲存有过于清晰的记忆与依恋。
  他是在为孩子打算,
  所以疏远,才是亲近。
  而南瑾也并没有打算瞒着永馨,
  她想:等永馨稍微大些,她会告诉永馨她的身世。告诉她,她的父亲是怎样一个值得全天下人都引以为傲的明君。
  这之后,
  无论永馨是选择回宫做回沈晏辞的公主,还是选择留在民间继续做她的公主,
  她都全然尊重孩子的选择。
  这般平静中暗涌着别离的日子,悠悠荡过去大半个月。
  到了七月初,李德全私下来找南瑾,对她说:
  “贵妃娘娘,皇上已为您安排妥了一切。启程的日子定在了七月初六。那日恰是秀女入宫选秀之日,宫内往来车马人员繁杂,不易引人察觉。
  您自上京通惠河码头启程,行水路,经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而后入境江南,直抵苏州。
  此行路途遥远,约莫需一月光景。皇上已在苏州为您备好了宅邸,并有侍卫暗中护佑您与公主的周全。不过他们绝不会打扰您的日常生活,您可安心。”
  南瑾静静听完,“有劳皇上费心安排。”
  略一沉吟又问:“那宫里这边,该如何说法?”
  李德全脸上堆着惯常的笑意,低声道:“娘娘不必忧心,宫里头......什么也不必说。皇上的意思是,对外,瑾贵妃与永馨公主仍旧好端端地在宫里住着。这等后宫事宜,无人敢随意揣测,更无人能传出宫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