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霍小宝说了句:“我也不一定能考上呢,现在想这些还早嘛。”
然后大家都沉默了,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霍行他们赶路也累了,等大家一起拜了月亮之后,就吩咐他们去睡觉,李红英把雪团抱起来,雪团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祖母。”
“今晚跟祖母睡好不好?”
雪团抱着李红英想了好一会儿,点了点头:“但是祖母,你的点心就要分我一块。”
李红英笑了出来:“好,给你,祖母的都给你。”
他们祖孙两个回房间睡觉去了,苗应在收拾灶房,又去看了一眼他们带回来的马车,摸了摸马的鬃毛:“路上辛苦吗?”
霍行从他身后抱住他:“我没做什么事情,镖局里的婶子在好好照顾他们,小霖也是,做得很多,我没做什么。”
苗应回过头抱住他:“那你也辛苦了。”
霍行笑了起来:“那你在家也辛苦了,带雪团,还要开店,还要照顾娘。”
“行了。”苗应拍了拍他的背,“回去吧,晚上的风吹着还挺凉。”
家里的动物这几年多了起来,苗应就在这边搭了个棚子,给馒头住,窝头住在另外一边。
他们关上了院门,熄灭了院子里所有的灯,回到了房间里。
霍行虽然赶了几天的车,但他一点都不累。
他按着苗应没有怎么换过动作,一个多月的思念让两个人的血液都有些沸腾。
苗应第二天没能起床,雪团本来每天都会在苗应的身上蹦一蹦,今天却被霍行一早带出了门,跟馒头和窝头一起往山上去了。
霍行一直记得苗应的话,要带着孩子多接触自然,所以他愿意带着雪团多爬爬山。
“雪团,那边就有咱们家的小木屋。”他们到了山上一片稍微平坦一点的空地上,又指了那一边,“雪团,那边是太祖母。”
霍行没有带他过去,李红英曾经说过小孩子的魂还不稳,不能上庙,不能去坟边。
他们在这边远远地磕了个头,随后太阳出来了,霍行让两条狗去山上跑一跑,自己带着雪团回了家。
中午的时候灵之回来了,他们每年都是这样,八月十五在家里,十六就会过来。
“我还以为他们回不来。”灵之下车看着热热闹闹的院子,“没想到他们都回来了。”
生生一下马车就找到雪团,雪团也牵着他的手到了房间里给拿点心,霍行买回来的点心盒子里面的东西分成了好几份:“这是你的,生生。”
生生个子小,手也小,捧着一堆点心有些手足无措,还是灵之进来,帮他把点心用帕子包起来,又看着两个孩子一起玩。
付灵佑在问霍小宝一些考学的细节,又听他们说了说去若明书院上学的事情,付灵佑表示如果能去若明书院上学,那一定是要去的。
霍小宝有些不好意思:“我其实挺没把握的。”
“我认识你们一个夫子,他说你学得好,学得扎实,即使今年不行,过两年也一定可以。”
霍小宝挠头:“是哪位夫子啊?”
“程夫子。”
霍小宝的面色变了变,他在书院里可从没听到程夫子夸过他一句呢!
付灵佑笑了笑:“他一向不在学生面前夸人,怕你们骄傲。”
“不夸就算了。”霍小宝撇嘴,“他说我写字像鸡扒,念书像念经。”
“别的不说啊,念书像念经一样确实是。”苗应出来笑他。
没过一会儿,灵之把苗应拉回房间里:“小应,我有东西要给你。”
苗应看着他:“什么?”
灵之从怀里拿出一张契书:“还记得我成亲之前,你给我的契书吗?你说那是我的底气。”
苗应把契书展开,看着上面的繁体字,连拼带凑地认出了这是一间县城里的铺子,他连忙递回去:“你这是做什么?”
“这是哥哥赚的钱,准确地来说,是因为你才赚到的钱。”灵之说,“当时哥哥给你的太少了,他心里也一直过意不去,所以我们买了这个铺子要给你。”
“我不要。”苗应拒绝得很坚决,“我还是比较喜欢自己赚钱。”
“你不收的话。”灵之把契书拿回来,“我就找人去帮你开这个铺子,赚的钱都给你。”
“不是,灵之。”苗应有些无奈。
“不能你什么都帮我做了,我给你做点什么事不行吧?”灵之站起来,“你不要,这个就是我给雪团的,以后这就是雪团的嫁妆。”
“这你总管不了我了吧。”
第129章
最终铺子苗应还是收下了,炸串是个赚钱的生意,苗应也不会跟钱过不去,毕竟还有一大家子要养。
霍小宝考完试之后又回了书院继续上学,苗应又带着雪团和小霖往县城的铺子上去看,付灵佑办事不用他们操心,只需要准备好食材就能开张的。
灵之陪在他的身边:“你跟小霖两个人太累了,所以我给你配了两个人,这都是哥哥身边最信得过的人,身契都在哥哥那里,你们有空可以过来看看,没空也可以把店交给他们。”
“谢谢你灵之。”苗应把雪团放下来,让他在在铺子里跑,这间铺子比他们扩建后的店面要小一些,零星能摆下两三张桌子,供人歇脚。
灶台橱柜都已经准备好,后面还有个很小的院子,也能堆很多食材,尽善尽美。
“我只是希望你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灵之说,“不要因为钱,阻挡了你的脚步。”
苗应抱了抱他,随后雪团也过来,抱住灵之的腿,灵之弯腰把他抱起来:“去小叔叔家里跟生生玩好不好?
雪团摇头,他不是很喜欢去灵之的家里,虽然那里很大,很多好玩的好吃的,但他去了就不自在,总是蹑手蹑脚,觉得拘束,他还是更喜欢在院子里,村子里玩。
“好吧。”灵之刮了刮他的脸蛋,“下次去庄子上玩行吧?”
雪团就朝他笑,笑得灵之想把所有东西都给他。
他们县城的铺子开张得很快,可算是让县城的食客开心了,从苗应生完孩子之后,他就没怎么再去县城摆摊,只是隔几天去送一次土豆片。
不过铺子开张之后苗应也不是常去,都把生意交给了灵之安排给他的人,还有小霖,上回小霖说他想要做生意,所以他让小霖去了县城,让小霖自己去摊子上卖东西,也算是提前锻炼他。
晚上他跟霍行谈心,霍行说孩子长大了总要离开家的,他们也照顾不了一辈子,与其担心他们,不如锻炼他们。
苗应更多的时间都在陪着雪团长大,想给孩子更多的陪伴,也想多陪陪李红英,祖母去世还是给了苗应很大的触动,兄弟姐妹在慢慢长大,该让他们自己去拼搏,长辈在慢慢变老,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
两个铺子的收入已经够他们一家人生活得很好,还有霍行的榨油坊,随着这几年油菜籽的种植量的增加,他们榨油坊的生意也很稳定。
娘家那边也是一样,种菜籽赚到钱了,就都愿意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所以现在肉卖得也很好,他嫂子的席面生意现在是家里的大头,在附近的村子里的名声都是响当当的,谁家嫁闺女哥儿,要是能请到郑娘子的席面,婆家娘家的面上都是有光的。
苗应为了支持郑彩儿的事业,捡起了自己很久没有用来画画的笔,给郑彩儿画了一本菜谱出来。
郑彩儿如获至宝,还跟苗应开玩笑说要把这菜谱当传家宝一样传下去。
在家里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的时候,苗应就会赶着牛车,带着雪团到处去转转,如果走得远,他就不会带雪团,只是自己出门。他知道现在车马慢,很多东西流通起来也很慢,所以他想在周遭走走,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发现。
就像之前的淀粉,离他们村子不太远,但就是硬生生地没有被广泛地用起来,所以苗应相信,即使是很多小村子,也应该都有每个村子不一样的特产。
起初霍行是不太容易他出门的,但又想起苗应说过的,他也是个男人,所以只是千叮咛万嘱咐地要他小心,只要在霍行有空的时候,他也会陪着苗应一起出门。
雪团跟着他们出门,每次都很开心。
霍小宝的科举成绩来得很突然,天气凉下来之后苗应就没有再出门,也把雪团留在家里,自己去了县城看铺子的生意,因为农闲了,人们的经济条件也好了起来,就很愿意满足一下口腹之欲,店里的生意也很好。
镇上的铺子也是一样,客流量都很固定,倒是一笔很稳定的进项收入,这几年赚的钱也多了,苗应把每一份钱都是做了规划的,给霍小宝存,给小霖存,给雪团存,还有也给自己存。
这天苗应准备出门去铺子里的时候,村口突然很热闹,雪团从来不会错过这样的热闹,让祖母带着他去看,他们还没走多远,就看见迎面而来的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