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么难吃的东西,能做得那么好吃。小娘子的手艺真真是好。”
二麻子找到了一处小溪,“别说了,快过来打水。
你们看那有那么多韭菜,咱们赶紧摘一些回去。”
二麻子等人将韭菜,小葱洗干净,带回去了。
青柠见他们拿过来,“你们不错啊!还摘了这么多韭菜。
那晚上就吃韭菜馅饼吧。”
二麻子笑了笑,“吃什么,您决定就好,反正都好吃。”
青柠吩咐他们将水烧一烧,等温了之后,拿温水和面团。
醒发的这段时间将韭菜剁碎。
将十来个鸡蛋打散,在热锅凉油,下蛋液。
迅速炒炒,用锅铲馋碎,备用。
鸡蛋碎配上韭菜,加点盐,胡椒粉调一调味。
馅料调好之后,面也发好了,光滑的一大团。
她的手上抹上一点油,防止沾手,随意揪一小团出来。
在粘板上铺平,青柠几乎能保证自己揪出来的面团重量差不多。
在面皮里裹上馅料,按照包包子的手法,裹成一个球状。
口要揪好,防止到时候煎的时候,馅料露出来。
裹好馅料的面团,白乎乎的一个团子,看着就格外的可爱。
大铁锅一口可以煎5个,将白面团子按一按,中小火慢慢煎。
等差不多的时候,翻面,调一下位置。
饼子烙得差不多有50个左右。
韭菜饼子被煎得两面金黄,在柴火的映照下。
两面晶莹,还能瞧见里面翠绿的韭菜。
这味道就香,张三等人目光像钉子一样盯在了那饼子上。
青柠要开始做面疙瘩汤了。
用鸡蛋液将面粉一点点和好,搅出来的面疙瘩特别有嚼劲。
锅内热油炒香小葱和小蒜,倒入热水,等水沸腾。
揪一点面疙瘩,撒均匀一些,慢慢煮,加入几个打散的鸡蛋液。
最后再撒一点野菜进去,加点盐,胡椒粉调味。
要是有西红柿就更好了,能有点酸味,可惜这个时代还没有西红柿。
“好了,晚食已经做好了,现在开始排队吧。”
青柠给每人舀了一碗面疙瘩汤,配上三个韭菜饼。
张三依旧是第一个领到的,他迫不及待地咬开了韭菜饼。
他从来没想到原来韭菜做的东西这么好吃。
以往热水加盐煮,那味道别说有多冲了。
这韭菜饼就不同。
皮薄馅大,内里的韭菜鸡蛋香气扑鼻,和煎得有些酥的饼皮一起吃。
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咸香味十足。
配上一勺热腾腾的疙瘩汤,这汤金黄的蛋配上翠绿的野菜。
这里头的面疙瘩软滑劲道。
一口下去,浑身都是暖暖的。
正巧,宋启也拖着一些竹子和茅草,回来了。
“启,快过来吃饭了。”青柠赶过去,接过他手里的茅草。
因着她是厨子,宋家的人也一人得了2个韭菜和一碗疙瘩汤。
宋柔和宋路已经开始吃了起来。
青柠将宋启的那份留好,两人坐在一起吃。
坐的位置和他们隔了一道的那些囚犯。
见他们这些人大快朵颐,眼里都是羡慕。
可惜,那些军爷发给他们都是一些硬邦邦的锅巴。
二麻子难得分了半个韭菜饼给那个犯人。
“这饼真好吃。”
“是吧,所以本大爷收了你家的钱,还是很良心的吧。”
那人疯狂点头,他老爹的钱没白花。
宋家人也吃光了,还剩下10来个韭菜饼,小半碗的疙瘩汤。
便由张三来分了。
青柠和宋启正在起竹篾,到时候好编成大斗笠。
她干这种活,也很熟练,只见那松散的茅草,在她手中飞舞。
二麻子有些好奇,“宋家的小娘子,你在编什么啊?”
“蓑衣和斗笠,怕明日下雨,赶路用的。”
二麻子点了点头,他们这些押解的人都是有油纸伞的。
倒是不太能看得上这些东西。
二麻子又和其他的兄弟一样凑到了张三跟前。
哄他再多给自己一些韭菜饼。
宋启喝完了药之后,青柠打了个哈欠。
“青柠,你要是困的话,我来就好。”
虽然他编这个有些慢,但是看青柠这么累,他也心疼。
“不用了,很快就好了。还剩下最后一件了。”
等青柠编制完最后一件,雨又开始下起来了。
大家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入眠。
等第二日清晨,还是在下小雨,张三已经将众人喊醒了。
青柠将蓑衣和斗笠分下去,她是按每个人的身高做的。
宋路也乖乖戴好,大小正合适。
小推车表面用两层的油布盖好,里面都是一些衣物,不能被雨打湿。
他坐在小推车上,抱着小侄女。
昨夜下了半宿的雨,山上的泥土很湿,天气也格外的阴冷。
山路不好走,要是不小心容易打滑,可就麻烦了。
宋烟搀扶着芸娘,生怕她娘摔倒。
亏得是有蓑衣和斗笠,她们身上的衣物还是干的,都没有淋到多少雨。
雨天里,连马车都走得不快。
张三赶路的进度也慢了一些。
就这样走过了2个月,来到了冬季,离岭南之地只剩下十余里路了。
第290章 被流放的将军小娇妻14
这阵子,青柠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用山上的野木耳或者河里的鱼做好吃的。
她做的菜色香味俱全,就算是回到京城也难得吃到。
张三还有他的小弟,走了这么久,难得没有掉什么肉。
精气神还十足,对于那些囚犯也没有过去押送的时候那么凶狠。
他们每每对于青柠做的饭,都十分期待。
宋家女眷也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难过。
宋启的伤势在路上已经好了很多。
青柠做的饭菜比过去将军府上的厨子还好吃。
宋路是一点没瘦,还因为不挑食,脸色红润了不少。
靠近岭南的地界,冬天倒也没有那么冷。
不像是北方那边的气温那般的低。
青柠穿着厚袄子,披上蓑衣防风。
完全够,宋家其他的人也是如此。
二麻子感叹道:“老大,咱们这次走路很顺!
估摸着还有几天就能到岭南的地界了。”
张三驾着马车:“是啊!我记得去年这时候,离岭南还远着呢?
大冬天冻得慌啊!”
脑袋往后看了看,“多亏了宋家的小娘子,她做菜的手艺好,咱们赶路都更有奔头了。
走得也快,你看后头的那些刑犯,给喂得也没瘦多少。”
以往那些炒面粉还有锅巴,哪有天天发给他们的理。
这不是他们这些押送的人有了更好吃的。
嫌弃那些炒面粉放着也是占马车的位置。
于是就一天1次的发下去给他们吃。
二麻子叹了叹气,“头儿,可惜,咱们回去的时候,就吃不到这么好吃的了。”
连带着张三也觉得遗憾,“小娘子不是教了你几道简单的吗?
到时候就靠你了,二麻子。”
“头儿,我那手艺比起小娘子的可是差得远。”
“哎,算了,总比之前做的好吃就行。”
张三强行安慰自己一波。
陆陆续续走了几天,总算是到了岭南的地界了。
山中的树叶已经大片的变黄凋谢,植被的种类很丰富。
附近还挺荒芜的,也没有见到多少农田。
那些囚犯有的被拉去开垦荒地,有的被拉去军队服役了。
岭南也有一些城镇比如陵口镇,山羽镇,永安镇。
青柠现在到的是陵口镇,街道上来往的人没有京城那么多。
但也有一些粮铺,布庄,大街上还有些叫卖的摆摊子的。
只是没有京城那般繁华。
宋家的这些单纯的流放人员和张三一起找到一家客栈休整。
这家客栈叫来福客栈,规模不大,里面的座椅什么的还算是干净。
住客栈的话,就要钱,这一路她算是摸清了。
她婆婆芸娘还有姑姐几个都没有私藏银子或者首饰之类的。
她们太老实了,想到有人要搜查,就没有偷拿,怕获罪。
青柠也算是钻了空子,亏得她在临走前敲了德公侯府一笔。
张三帮她们登记了一下,这个朝代对于外来人口住店要求还蛮严格的。
“客人,是住房还是吃饭呢?”
张三:“给我来一间通铺吧。”
正好等他的几个手下回来能一起住。
那小二态度还算是不错,“好嘞。”
对面的可是官爷,他们也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