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他们吃的不过也是每餐几个馒头。
所以宋启刚出发的时候,为了让粮食吃得久一些。
给他们吃的馒头,大家倒是毫无怨气,吃习惯了。
“这有什么好的,你看看前头一等士兵的待遇。
他们的肉可是咱们的2倍呢!”
刘三看了看前头,那些一等的兵,肉确实是比他们多。
不过,能吃上肉就是好事,他满心期待地见到炊事兵给他打的餐食。
炊事兵:“吃不完的浪费,可是要挨罚的。
要是吃不了这么多,可以和我说啊!”
刘三急忙应道:“吃的完的。”
经过一上午的训练,他可是拼劲了全力,这会儿早就饿得饥肠辘辘了。
餐盘里有热乎的三菜一汤,两荤一素,还有一碗米饭和3个大馒头。
这和过年的菜有得一拼了,他坐在餐椅上吃了起来。
“咱们小组可要加紧训练啊!
争取提个等级,一二等兵的月俸和餐食可都比我们的好。”
“是啊!全员都要努力,这菜真好吃,我还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红烧肉。”
“就是,跟着一个好主子,日子才好过。”
“月俸攒一攒,明后年我也能娶上媳妇了。”
.............
他们当中大多是逃荒的流民,参军也是为了活下去。
如今在七皇子手底下又是补发月俸,又是将伙食加强,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宋启和青柠还让人核算了下锦州城剩余的人口。
如今鞑子的首领已经被弄死了,史那翰投诚,还要再观察一阵子。
他们打算将那太守贪污的一部分银钱。
返回给普通的老百姓,当补助金,至于商户之类有钱人就算了。
田和和宋启的亲卫队,负责这件事情。
带了几小队的人,分别到了锦州城附近的城镇还有村子里。
挨家挨户地敲门送钱。
因为是夜晚收回的锦州城,这城中还有些老百姓不知道鞑子已经被杀了。
还活着的人,这家家户户都紧闭着房门,生怕鞑子进来烧杀抢掳。
田和随意地敲了敲一户人家的门,“里面有人吗?不是鞑子,是朝廷的人。”
屋内就剩下一对母女,她们起初听到马匹的声音,以为是鞑子来了。
用家里的各种能堵门的东西将门给堵住了。
“娘,这声音是中原人的,不是鞑子的。我们要不要开门啊!”
月娘搂着女儿躲在床底下,“别出声,谁知道到底是不是鞑子。”
丈夫不在,生怕有什么阴谋,万一开了门。
自己和女儿被鞑子的人奸污可就糟糕了。
田和和其余人连续敲了好几家的门,都无人回应,里面也没有声音。
“侍卫长,这怎么办?也不知道里头有没有人。”
“我都敲了快十几户人家的房门了,都不见开。”
田和皱了皱眉,他当时以为发钱的差事应该很容易完成的。
哪里知道这城中是这种情况,摸了摸胡子,“这样,你们先在街道上大喊说鞑子已经被七皇子赶走了。暂时先这么喊吧。”
近几日,七皇子都在忙着清点鞑子留下的东西。
还没来得及通知这城中的人。
属下的小队骑着马,开始四处大喊:“大家可以出来了,鞑子已经被七皇子赶跑了。”
第269章 跟着姐姐去逃荒10
连续喊了好几次,有些还活着的,好奇的人偷偷从门缝内打量外面。
发现是他们朝廷士兵穿的衣服,这才放心地打开门来。
田和见这办法生效,大喊道:“念及锦州城被鞑子攻破,大家都有所损失。
现在七皇子决定挨家挨户发放补助金,赶紧过来排队登记领取。”
听到可以发钱了,不少人报着试试看的态度排起了长队。
而跟在田和身后的几人,刚被提拔上来的,熟练地拿出了户籍册子进行登记。
月娘和女儿听到了门外的动静,好像不是鞑子来了。
拉开门缝,见大家都出去了,她问了问,也跟着排起了队。
“叫什么?家中几口人?”
“王月娘。”
报好了名字之后,那人便开始翻册子,找到之后,“你叫王月娘。
家中一个女儿,你丈夫怎么没来啊?”
月娘有些局促不安,“他去山林里打猎了,也不知道有没有遇上鞑子。”
登记的人看了一眼,“活人一人补贴500文,死人是一人300文。
你丈夫没有跟着一起来,你看看要领还是不要领。
要领活人份的,必须要人过来。”
见她有些犹豫,“暂时给你1两银子了,过几天你丈夫回来叫他再过来领一次。
要是没有回来,你自己过来领一次吧。”
月娘呆呆的点了点头,直到旁边的打算盘的人,给了她一两银子。
女儿拉了拉她的衣服,她才清醒,“娘,这可是一两银子啊!够我们家吃一年了。”
月娘左右看看,将一两银钱藏好,“你爹不知道去哪了,要是能回来就好了。
希望不是被鞑子.......”
比起其他的人,家破人亡,她们一家还算好
就算是她丈夫不回来,有这一两银钱在,好歹能活一阵子,再慢慢找一些营生,勉强也能过下去。
不远处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月娘!”
这人不正是自己的丈夫吗?
灰头土脸的二狗子紧紧抱着月娘,“月娘,太好了,你和孩子还好好的。
我去打猎,回来有人才说........”
女儿打断了他的话,扯着他的衣服,急忙道:“爹爹,别说废话了,快去排队领钱啊!”
还没来及诉说重聚之情的二狗子,被迫去排队了。
二狗子见前头排着的人都领到了钱,还觉得惊讶。
刚好有自己认识的人,问:“朝廷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
年年加赋税,拉人服徭役,还会在赶走鞑子之后发钱。
“哪里是什么朝廷发钱,是七皇子的人,前几日深夜将鞑子清理干净之后。
心善,给在咱们普通的老百姓补贴。女娃也有钱。”
二狗子:“七皇子?咱也不认识,总之给咱们发钱的就是好人。”
附近村子里幸存的人,都不知道有多感谢七皇子。
他们的粮食什么的,被鞑子的兵抢光了,七皇子给的补贴,无疑是雪中送炭。
十来天,宋启和青柠将太守府的那些宝贝通过一些渠道卖光了。
这些钱刚好够分给活着的老百姓。
而他们也到了离开锦州城的时候了。
在走之前,宋启特意进行了一次士兵的等级考试。
有一些3等的士兵,升为了2等,也有厉害的直接升成了1等。
也有部分懈怠的一等士兵,降级成了23等。
刘三总算是升成了2等士兵,伙食和待遇都要比三等的好上一些。
心想着下次再努努力,成为一等士兵就好了。
临走之前,宋启才将那封信,送到了皇城。
他和青柠启程去边塞,好多老百姓都出来在城门外,送别他们。
“哎,要是咱们锦州城是七皇子管理就好了。”
“冲他愿意给我们发钱,就知道他定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子。”
“就是啊!这种好人,偏偏要被皇帝送到边塞去。”
“听说七皇子带的那些地方军,待遇都是顶顶好的。
我一个远方表哥就在里头,他每日的餐食肉,米饭,馒头都管饱。
而且月俸从来没有被贪污过,实打实地到自己手里。
要是不会他们不招新兵,我都想跟着去了。”
总之,宋启的这个举动,无疑是赢得很多老百姓的心。
等他们已经到了离锦州城30里开外的地方,皇城的人才接到了信件。
七皇子的送的信件,又不是边塞八百里加急的,自然没有那么受重视。
皇帝宋文世这日坐在皇椅上,早朝一贯是大皇子和太子党的人在争辩。
他人到中年,不得不羡慕这些人的活力,听得有些想打瞌睡了。
外头的太监突然报,“七皇子的信件来了,说锦州城的鞑子已经被他杀光了。”
这句话,让刚才还争得面红耳赤的太子和大皇子,瞬间停了下来。
包括皇帝本人,都微微愣了一下,“快呈上来,我看看。”
脑中想了半天,才想起七皇子这人,不是前些日子被自己封为纯亲王。
封地在边塞去了吗?怎么会和锦州扯到一起。
待看完了信,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
此时底下的文武百官都在等皇帝说信的内容。
这病弱的七皇子怎么可能打败鞑子呢?
就他带的那1000个3等的地方军,就算是皇城上禁军和鞑子打,也讨不到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