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等到了肃北城外才发现,连以往陈旧无比的城墙,全都换上了青砖石瓦。
  路上的老百姓也比几年多,他和同乡从马车上下来。
  不禁感叹道:“咱们肃北城什么时候这么好?”
  “换了新太守,而且我们这划分成了王爷的封地。当然越来越好了。”
  “这附近的土匪都被剿灭了,偷偷告诉你们,咱们王爷还将胡人打跑了呢。”
  听着他们左一句右一句的,钱七等人还是半信半疑。
  第284章 跟着姐姐去逃荒25
  他和几个同乡回村里,钱七依稀记得自己的弟弟在他出去跑商那年去当兵了。
  那时候他弟弟在军营的日子也不好过,本以为去了每个月能有100文的月俸。
  他弟弟钱三到手就只有10来文左右,吃的伙食也不行,也不知道现在在做什么了。
  摸了摸兜里的钱袋子,他这几年在外跑商也没有挣上多少钱。
  回到了村里,发现村里的路也好上了不少,走起来都快上不少。
  钱七见到不远处的院子,印象中明明这屋子是他们家的啊!
  院子里铺上了小石子,院外的墙也是新的,还晒着10斤的干肉。
  他们家不至于这么富吧,他站在门外愣了一下,是他走错了吗?
  隔壁家的大婶出来见到他,“哎呀,是钱七吧?好几年没见了。
  怎么不进屋去啊?这是你家啊!”
  朝着院内喊了几句,“钱老头,你家钱七回来了!”
  钱七见到弟弟,还有爹娘出来,拉着说了好些话。
  “三儿,你说的是真的?你每个月的俸禄一文不少,还因为杀了一个胡人,拿到了一两银钱的奖励?”
  钱老头还补充道:“七儿,你在外头多年,是不知道你弟弟今年还领了很多东西回家呢,院子里的肉就是你弟带回来的......你弟还拿钱修了房子呢?
  要我说,你今年去肃北城找活干吧,别去跑商了,有王爷在。
  咱们肃北城肯定是越来越好的。”
  钱七也正有这个意思,在家里坐了一会儿,去村外逛了一下。
  才发现很多家长当兵的福利待遇都很好,搞得他都想去当兵了。
  新年之后,宋启派遣了所有的当兵的都去私庄上收获粮食。
  他那一千亩的地方,种了土豆,红薯,玉米各300亩,100亩的棉花。
  收粮食的人当中也有当初种植的人。
  他们收完了土豆,还要去剥棉花,掰玉米,挖红薯......
  3000余人忙活了好些天才堪堪收完,还一起花了几天称完。
  那个土豆平均一亩地产量就有3000斤,这还不是精心管理的情况下。
  平时浇水施肥,这些都是由那抓回来的800个胡人俘虏负责的。
  但是当那些士兵,听到产量数的时候,还是震惊了。
  这里有300亩地,足足收获了9万斤的土豆和红薯,玉米3万斤,200公斤的棉花。
  “我记得当时种了也就那么点,这些东西怎么长的,这么多?”
  “是啊!我还以为是什么土疙瘩,没想到长这么多。”
  “王爷带的种子真厉害,要是我们村里都种上这种东西,还用得着怕饥荒吗?”
  这几样都是大棚里种的,加上青柠直接用了空间里的肥料,本来就是高产的粮食种子,产量就更加高了,这一千亩地收获可不少。
  但是3000余人每日吃的不少,这些粮食加在一起好好保存的话,应该能吃上好一阵子了,甚至还可以拿出去卖一些。
  宋启留下了大半的粮食作为军粮和来年的种子,还有一部分打算发放到各个村庄。
  各个县的县令统计下有多少可以种植的土地,上报上来,然后到太守府那边领就行。
  这些种子都是让老百姓免费种植的,宋启庄子里一车一车地拉了那么多粮食走。
  很多村民也看到了,加上自家村落有当兵的宣传。
  于是积极去里正那里报名要种子。
  杜大海今天吃到了还有土豆炖猪肉,玉米排骨汤,领了3个大红薯。
  这些东西,他早就听同乡里当三等兵去收粮食的人说过了,产量很高。
  等趁着回家给家里红薯的机会,让他们赶快去村长那领种子。
  “这个叫红薯的味道是真的不错啊!甜滋滋的,你拿了烤红薯吗?”
  “拿了哦,我吃一个,留2个回家给我媳妇吃,这个土豆真的好吃。”
  “玉米的也好吃,甜滋滋的,听炊事兵说土豆,红薯什么的还能做好多好吃的呢。”
  食堂内大家都在讨论这几种新粮食的吃法。
  杜大海刚也吃过了,烤的红薯甜滋滋的,味道真的香甜。
  他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食物。
  回到家里,还没等到他催促家里人去领种子。
  就见到家里摆着一堆红薯和土豆和玉米种子了。
  “爹,你赶紧尝尝这个烤红薯。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去领种子了?”
  杜老头接过红薯,掰开分给家里人好几半,自己尝了尝。
  香甜的软糯的口感,“这东西味道是真好。王爷私庄上收了那么多粮食,你当大家眼瞎啊!我去领的时候,里正家都排了好长的队伍了。
  听说到时候有专门的人来每个村里教咱们怎么种。
  我空了好几亩地来种这个的。”
  听儿子说在军营里吃到的用这几种粮食做的菜,“看来这几样东西,随便做做都好吃。咱们家再多种上一些才好。”
  像杜大海家里这种决定的人还很多。
  春耕还没开始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打算多少种这几样东西。
  收获了棉花,不久之后,青柠和宋启建的棉花厂也开始招工了。
  优先招收军人家属,限女性,但是也要挑手脚麻利,针线活好的。
  一旦被选上,每个月的银钱都是800文。
  而棉花厂的管理人员一部分是在之前打胡人的时候,受伤的士兵。
  王勇就是在上次战役中,伤了一只眼睛的,军医诊断他已经不能上战场了。
  当时他可绝望了,以为这辈子就要完了,没想到王爷安排他去读书,学习。
  说他们这些受伤的人,都会安排好的。
  他跟着认真学了一阵子的算术,在考试的时候考到了第一。
  就将他分到了这边当算账先生,一个月的银钱也有1两多,比他当兵的时候只多不少。
  王爷体恤他们这些受伤的士兵的事情也传了出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期待王爷能够招新兵了。
  杜大海的大嫂如今也被选上了去棉花厂当女工,棉花厂的还包午食。
  她有了这个工作之后,感觉日子都越来越有奔头了,以往只能在家里做做饭洗洗衣服。
  现在只是坐在那缝缝东西,一个月也能有银钱进来。
  同村的人知道她被选到棉花厂,不知道有多羡慕她。
  棉花厂制成的第一批的棉大衣,优先发到了一等亲卫兵的手里。
  这些长款的棉服背面绣着一等亲卫兵的字眼,如果是小队的组长,还有额外的袖章。
  穿在身上不知道有多暖和,比之前他们那身打补丁旧军服好多了。
  休沐的时候,杜大海都穿着军服,这对于他而言更像是一种身份上的象征。
  偶尔在街上见到一样衣服的同僚,还会互相打个招呼问好。
  肃北城老百姓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宋启和青柠却愁的是边境线上的大片荒地。
  第285章 跟着姐姐去逃荒26
  那片荒地因为之前有胡人的侵扰,好些老百姓都搬得远远的,就算是最近的村落的人来种,来回也要半天时间,实在是麻烦。
  而要是专门派人去荒地种,又暂时抽不出那么多人手,毕竟宋启自己的庄子还要人继续种植。
  这日,看守城门的人发现,外面有大批的流民过来。
  赶紧将消息汇报给宋启,青柠一听,“这来的正好,可以先将他们安置到那里。”
  宋启见她那么高兴,嘴角也不自觉地上扬,眼眸中满是笑意,“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是流民,咱们还是要先观察观察。”
  这些流民正是之前宋启来肃北城路上遇到的那批人。
  那时候他们是想寻求庇佑,见宋启手底下的兵吃得好,也想参军来着,但是那时候不招新兵。
  之后也打听到宋启这些人要去肃北城,就放弃了。
  辗转流浪到了其他的地方,那些稍微好点的城的太守都不欢迎流民,将他们强行驱赶走。
  生怕流民身上带着瘟疫,传染给自己城里的老百姓。
  传到朝廷的话,他们的官位可就不保了。
  再一个是他们也没有办法安置这么多的流民。
  这些流民只能从一个城跑到另一个城,勉强能收下的城,也只有青壮年的男人。
  安排他们去苦役力的,那些活也根本就不是人干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