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古代爱情 > 非富即贵 > 第162章
  皇帝并非世家出身,实打实的泥腿子,说话不会拐弯抹角,这些年时不时便把朝廷的一群官员吓得趴在地上呼救,“陛下饶命。”
  可他压根儿就没想要对方的命。
  知道自己嗓门粗,听起来很吓人,皇帝便收了收,“不用怕,朕不会吃人。”
  至于这位钱家七娘子的品行和为人,这几个月,沈家小公子见他一回说一回,他耳朵都听起了茧子。
  钱家七娘子姿容绝色,京城小娘子无一能比,且头脑聪慧,善良温柔,贤良淑德。
  横竖钱家七娘子就没有缺点,配他的外甥绰绰有余。
  皇帝心里犹如明镜,他还能不知道沈澈这番破费口舌,是被谁授的意?
  从宋允执进来的那一刻,皇帝便察觉到他面上多了一抹以往从未有过的人间烟火味,谁都年轻过,皇帝知道他这是逢了春。
  等两人落座后,皇帝才终于看清传说中的钱家七娘子是何模样。
  容貌确实不错,与他的外甥很登对,郎才女貌,极为养眼。
  本事,也不小。
  宋允执和大理寺递回来的折子他都看了,此女为朝廷所做的桩桩贡献,他已知情,颇为欣赏。
  尤其是得知当年前来京城支援朝廷抗敌的钱家大爷,不仅没有得到该有的赏赐,还被平昌王谋害后,皇帝心中很内疚,翻案的当日皇帝便下了一道圣旨,赐予钱老夫人上品诰命夫人的荣誉。
  钱家大爷的赏赐弥补了,钱家七娘子本人还没有。
  黄海与登州两条海峡线,若是让朝廷的人马前去,单是与朴家便能打上一年半载。
  第121章
  钱家的七娘子,说服了朴家大公子,让其归顺朝廷,解决了一大隐患,此为功劳之一。
  其二,胆识过人,借着胡人想要分一杯羹的心理,与朴家一道设计,追赶胡人长驱而入,朝廷的兵马,直接杀上了胡人的领土,占领了辰州。
  此地归入大虞,便是插在胡人心头上的一根刺,想要拔出来,可没那么容易了。
  此番功劳他的外甥边都没沾,由长公主做主全交给了钱七娘子,目的为何,皇帝心里有数。
  钱家商户出身,想要在京城立足,便得先提升其身份。
  永安侯府乃书香门第,他那外甥更是刚正不阿,任何事情都凭自己本事挣来,不受他的半分偏袒,自然也不会平白无故来自己跟前,替她媳妇一家求一个功名。
  先立下功劳便不一样了。
  不需要他们开口求,皇帝也会主动给。
  运河开通后,扬州的海盐即将运往大虞各地,届时扬州便会成为大虞的第一大商业之都,盐税也将成为大虞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所需官员众多,如宋允执在折子中所说,钱家世代为盐商,对盐市颇为了解,比京城调配过去的官员,更懂得如何生产。
  皇帝封给了钱铜父亲,钱家二爷钱闵江一个五品的职位,入盐监司,担任扬州两大盐场的盐监官。
  至于钱铜本人,钱铜主动谢绝了赏赐。
  钱家一下子得了两个官职,一个乃三品诰命夫人,一个乃五品盐监官,对于刚起步的商户来说,足够了。
  再多,她便承受不起。
  她什么也不要,但皇帝不能不给,待长公主领她去见皇后时,皇帝便问了宋允执,“她有没有什么想要的?”
  有。
  从床上爬起来,便对他交代好了。
  他从未私下里求过皇帝人情,本不打算干涉皇帝的想法,但想起她三番两次的交代,知道自己若是不说,回去难以交代,便道:“他有一位义兄。”
  皇帝见他斟酌了这半天,颇为难开口,好奇道:“她这位义兄,是个了不得的人才?”
  宋允执没瞒着皇帝,与他道:“此人身份有些特殊。”
  “怎么个特殊法?”皇帝与他说话,总觉得他慢,习惯抢话。
  宋允执便道:“此人本乃定国公府,定国公的长子。”
  皇帝一怔。
  定国公府真假小公爷的事,从扬州传到了京城,传得人尽皆知。
  国公夫人回到国公府的当日,娘家便来了人,不知道是娘家人把她勒死的,还是她自缢的,当夜脖子上缠着一条白凌,悬在了屋梁上。
  定国公把自己关在屋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自己还把人叫进宫里劝说了一回。
  当年他与一帮子兄弟从蜀州杀出来,大多数人都战死在了祸乱之中,所剩之人一只手掌都能数得清,定国公便是其中之一。
  那份并肩作战,患难与共的兄弟情尚记在心头,皇帝不忍见他这般消沉下去。但看他那模样,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没个一年半载怕是走不出来。
  都知道他是在内疚。
  自己养了别人的种养了二十多年,最后还把亲儿子给害死了,换谁,谁不糟心。
  如今宋允执却告诉他,那小公爷还活着,成了钱七娘子的义兄,到底怎么回事?关起门来,皇帝也想多知道一些臣子的私生活,招呼宋允执道:“你好好与朕说。”
  宋允执没有隐瞒,把国公府小公爷如何假死,骗过了国公爷的眼,又是如何去了海峡线立下了汗马功劳之事,一五一十地与皇帝说了。
  皇帝听完一阵愕然,“如此说来,定国公尚且还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活着?”
  宋允执点头:“不知。”
  皇帝长呼出一口气,问道:“他当真不想回国公府?宁愿认钱家祖宗?”
  宋允执再次点头。
  皇帝又是一声长叹,养儿女难,他比谁都能体会到定国公的那份心情,可既然他儿子心中有结,不愿意认他,就算自己是皇帝,也无法去强求。
  认不认祖宗是另外一回事,但若是定国公知道人还活着,活着也能有一份念想。
  最好把人从扬州弄来京城。
  皇帝问宋允执:“你媳妇的意思是打算为他求一个职位?”
  宋允执忽略了他在蜀州时所用的称呼,不太自在地清咳了一声,应道:“钱铜想替他另立门户,以钱家姓氏,另起一本族谱。”
  另立门户...
  这位钱娘子倒是个有想法的人,只要他还在世人面前露面,国公府世子假死之事,迟早会被曝出来。
  另立门户,他将来的成就钱家不占他半分便宜,届时国公府也找不到钱家头上。
  这个请求,皇帝没有拒绝的理由,且正好合了他的意,当下便应允了宋允执,“这事朕应下来了,即刻拟旨宣他进宫受封,往后便留在京城。”
  ——
  今年因钱铜的到来,永安侯府的春节过得比往年要热闹。
  长公主大手一挥,买了一车的烟花,带着家中的一众老小,去了汴河上放。每年春节前来此处放烟花的世家不少,一为图喜庆,二为借此瞧亲。
  永安侯府的宋世子已经成了亲,没得瞧了,但还有一个小郡主。
  长公主不太喜欢与那一群妇人都费口舌,把人拉到了汴河旁,与宋允昭交代道:“你尽管看,看上了谁与我说一声便是。”
  之后,便找了个借口与侯爷一道离去,安静地去过二人生活。
  宋允执也顾不上宋允昭,钱铜头一回来京城,忙着为她介绍京城里好玩的好吃的,人在半路便下了马车...
  最后放烟花的便只剩下了宋允昭和老夫人。
  老夫人看着长公主潇洒离去的背影,当面不敢说,等人走了便与宋允昭叨叨道:“说她是甩手掌柜,她还当真什么都不管了,有她这般当母亲的?”
  宋允昭不应,轻轻碰了碰了她手,“祖母,看烟花。”
  一场烟花还未放完,两人身边便来了客人。
  一名贵妇领着一位相貌堂堂的公子前来与两人打招呼,“听说老夫人带小郡主也来放烟花,晚辈便来凑个热闹,还望没打扰到老夫人...”
  “出来看烟花,不就为图个热闹,谈何打扰....”老夫人与那贵妇热情地寒暄,把看人的机会留给了宋允昭。
  不知道她看了没有,等人走后,老夫人问她:“怎么样?”
  宋允昭点头:“还行。”
  过了一阵又来了一个,再送走后,老夫人又问:“这个呢?”
  宋允昭依旧点头,“还行。”
  连续见了四个,这个行那个也行,老夫人算是看出来了,她挑不出个所以然来,放弃了,“我先来挑吧,挑完了,再容你见个面,若是合了眼缘,待过了元宵后,便把亲事先定下来。”
  宋允昭知道自己早晚得嫁人,她也在努力地去瞧,想找个自己喜欢的,可无论对方身份多显赫,长得有多好看,心底始终觉得少了些什么。
  见祖母没再打算逼她相看,宋允昭暗自松了一口气。
  ——
  日子很快,宋允昭陪着嫂嫂逛了几回街,春节的热闹还未褪去,元宵便来了。
  但这一日老夫人没能定成亲,长公主不在家,又陪钱铜去了一趟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