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综合其它 > 一人成圈,姻缘有二 > 第17章
  事情彻底失控,岁闲稀里糊涂地就卷了进来。
  “你就老老实实地呆在盈城,别乱跑。”
  兰渊离开前帮她圈了一个可以讨到饭吃的地方。
  岁闲点点头站在那里,穿着那件雪青色的小袄,紧攥着那根细棍——这是她混迹魔教几天以来,魔教留给她的所有东西。
  几天后兰渊从巨大的打击中回过一点神,心里突然就想起了这么一个人。
  这里兰渊是呆不成了,至于去找杜循……陈白安的师兄们是断然不可答应的。兰渊想了想,决定去趟盈城。
  兰渊赶了一天的路赶到盈城,路上有个商人带着一家老小赶路,她和他们遇到了一起。那家的小女儿坐在妈妈的怀里,指着摘了面罩喝水的兰渊说:
  “姐姐,你这么好看,为什么要戴面罩啊?”
  那家的夫人赶忙拍掉女儿的手,让她不许指着别人说话,温柔地向兰渊一笑:
  “孩子不懂事,让您见笑了。”
  兰渊也笑了一下,不过是对着那个小女儿。
  兰渊忽然变得很喜欢这样的小孩子,干净的,有话会直说,绝不撒谎隐瞒的孩子。
  这天晚上,有盗贼劫杀这家人。兰渊本来已经走远,根本无需管这件事,可她还是折返回来,把那些盗贼杀掉,只放走了几个侥幸逃走的。
  哭得小脸上全是眼泪的那个小女儿惊魂未定。兰渊在她面前蹲下来,然后看见小女孩忽然咧开嘴笑:
  “我知道了,姐姐戴着面罩,是因为姐姐要杀好多好多的坏人,所以不能让坏人看见姐姐的样子……姐姐好聪明!”
  兰渊在那家人连连的感谢声中,告诉那个小孩:“其实我这个人啊,真的是很笨很笨。”
  等到第二日,兰渊到了盈城。
  其实她只是想顺道去看看那个叫岁闲的姑娘,但是等绕了城一天之后,兰渊有些在意这件事了。
  她没有看到岁闲。
  岁闲看上去是会听她的话,乖乖呆在这里的人,而且那一天,岁闲真的有往这里走。
  于是兰渊开始打听,打听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大,长着一双难得的丹凤眼的姑娘。
  夜里,面摊上的一个老人吸溜完一碗面条后,想起什么似地擦下嘴,扭头对兰渊说:
  “好像见过……但我看到的她,头发和你说的样子不太一样。”
  次日,兰渊知道那头发是怎么不太一样了。
  她在城中的小破庙跟前向乞丐打听的时候,看到一个人迎面走来。
  岁闲还穿着那件雪青色的小袄,握着她的棍子,而她原本梳得齐齐整整的长发,现在被断去一大半,狗啃了似的,后脑勺上飘忽着乍起来的头发,像秋风中颤颤的干草。
  兰渊把她堵在了路上,而让岁闲开心的是,堵她路的人没有抢她的钱,还请了她一碗面吃。两个人坐在路边的面摊跟前,谁也不嫌弃这里不够优雅闲适,都专心地等着老板煮得热热的面。
  岁闲喝掉一大口汤,摸着自己的头发,笑道:“我因为没有饭吃,就打算去出家嘛。”
  “那怎么又回来了?”
  岁闲有些委屈地回想道:
  “有一伙盗贼好像在山下抢人没抢成,居然穷得上来抢尼姑。给我剃头的人跑了,别的尼姑也都跑了,我就,下来了。”
  岁闲倒不介意剃头剃了一半这件事。唯一让她遗憾的是,她仅仅出家半日,还没在佛祖跟前混个脸熟,就这么还了俗。
  还是兰渊有些看不下去,扒拉下来自己的发圈,把她的头发给扎了扎。
  这下,那后脑勺后面飘忽着的干草,变成了直愣愣乍在那里的小辫子,像雀尾巴。
  作者有话说:
  今年是打算把自己摁住安心地写,安心地练,脑洞再奇葩也撑下去(捂脸)谢谢评论和灌溉。
  第22章 多少楼台烟雨中(2)
  兰渊在看着岁闲,岁闲亦在看着她。
  岁闲想,这个人,怎么和之前不太一样了。
  之前她看到的兰渊转身去回击消云门的人,身上溅着血点,眼中溅着刚出来不久的太阳灿然的光,整个人震惊而暴怒,像极了一头负伤嘶吼的小兽。及至后面,虽说兰渊回去时已有些消沉,可看上去最少还有一些生气,不像现在,现在——
  岁闲悄咪咪地看对面的人的眉眼和散落在肩上的发梢,在自己的肚子里搜刮词语。
  她去出家的时候,刚一进庙里,那见了她便合掌闭眼的尼姑庵主持说什么来着?
  对了,那尼姑说她是丢魂落魄之人。
  此刻看来,明明丢了魂和魄的人是她眼前这个人才对吧,她的魂魄可齐全着呢。
  岁闲看一眼兰渊吃一口面条,好像兰渊是下饭用的佐料似的,等她看得久了,那对面的人就拧起秀气的眉,朝她抬起下巴。
  赶在兰渊说什么之前,岁闲及时地转移话题。
  好在,这时候那小方木桌上,突然滴了雨。
  岁闲看着桌上的雨渍,在老板的“哎呦”声中抢先开口:“你看,下雨了。”
  下雨了。
  兰渊坐在那儿,望了眼街上因雨而或举伞或躲避的行人,然后按着她的剑起身:“那就走吧。”
  “好,”岁闲抓紧时间地喝了一口面汤,“那我们去哪儿?”
  “我们?我不和你一起走。”
  “那你要去哪里啊?”岁闲脱口而出地问她。
  这将兰渊给问住了。她在这城里没有交好的人,而她有的几个江湖朋友,又都和林萧关系很好。此时,她有些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该找谁了。
  见她一副回答不出来的样子,岁闲就一面拿她的钱付账,一面自作主张地道:
  “我也不知道我要去哪儿。这样吧,咱俩一起。两个都没有路的人,也许一起走着走着,就能找到地儿了。”
  为了征求兰渊的意见,岁闲还特意歪下脑袋,对她询问地道:“嗯?”
  “……嗯,好。”
  兰渊回应的时候,嘴唇极微弱地一张一合,好像这唇瓣已经很累很累,累到没有力气动一下发出音节一般。
  她们在盈城中继续地走着。兰渊走着走着,想起这里因有着魔教的人在管,向来被林萧所忌惮。也就是说,林萧现在要真是想拿她怎样,怕是不能立刻做到的。
  想到这里兰渊便仰起头,想要苦笑。当初和岁闲分开之际,她随口说了句“盈城”,此时想来,恐怕她当时的潜意识里已经在给自己找一条退路,一个被自己的门主背叛后,能找个地方先蛰伏的地方。
  对了,在她那时所设想的退路里,是没有的杜循的吧。
  兰渊没想到杜循会被牵扯进这件事里,她以为杜循还会要去陈白安那里,她则要在面临背叛后一边逃命一边报复回去。
  她们两个,是根本不会出现在彼此余生里的人吧?
  杜循应该是不会再出现在兰渊的余生里的人,而她为了兰渊做出了服毒的举动。
  矛盾。拆不开的乱麻。
  兰渊深深地闭了一下眼睛,待她睁开眼,有细微的水珠沾上她的眼睫,然后斜着的雨丝在她眼前铺展开来,将盈城高高矮矮的房屋网进最后一场春雨中。
  她站住了。
  前面的岁闲走了几步,发现自己弄丢了兰渊,就回过头叫她,叫不动了就过来拉她,还说:“我知道我们该去哪里了。”
  两个都没有路的人,七拐八拐地,当真找到了接下来要去的地方。
  岁闲邀请兰渊去她藏身的破庙,岁闲说,我好歹做过尼姑,可以求那里供奉的观音安定你的心神。
  破庙离这里倒是很近,岁闲凭着印象找到这里,拐进小巷子里,就看见破庙屋顶上按着飞起的檐角的一只小石狮子。
  岁闲率先跑进去,就跟回了自己的家一样。等兰渊进去了,就看见在正对着院门的那间屋子里,高大的观音像前跪着个岁闲。
  “你不是还俗了吗?”
  “还俗了也可以拜啊,这世上拜观音的又不都是和尚。”
  语毕,岁闲想起了什么似的,两手抓着她膝下跪着的那个蒲团,如临大敌地看着走近的兰渊:
  “先说好了啊,拜观音可以,但是我们不能一起拜。我听那些乞丐说了,这尊观音邪门着呢,一次只能容得下一个人拜她。”
  为了印证自己的话,岁闲把那个蒲团展示给她看,说这庙里就一个蒲团,证明了每次只能有一个人拜观音。
  对此,兰渊指出她在找岁闲的时候,好像看到有个乞丐拿了一个看上去和这个一模一样的东西在当枕头用,这玩意儿应该是本来有两个,被偷了一个而已。接着,兰渊往前一走,作势要拜。
  岁闲赶紧把蒲团让给了她。
  一是她怕那个传说,二是她觉得,现在最需要拜观音的人是兰渊。
  也许是因为起得太急,在兰渊跪下后,岁闲一个趔趄,也跪在了地上。
  这下,两个人一齐跪在了观音像的面前,虽然岁闲跪得歪歪扭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