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就算他们这个厂办不下去了。吕俊有个商务律师的身份,一样能找到好工作。
“那我呢,荷叶,小姨要做什么?”
“小姨,现在厂里的钱都是你在管,你可以学会计,考个会计证。”
董杏花点了点头,又有些犹豫。
“可是小姨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学会吗?”
“当然可以。”徐荷叶十分肯定,“小姨你还不到四十岁,正是一个女人最美好的年龄,此时不学什么时候学?”
第118章 火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 学习进度或快或慢,但大家都能沉得下心来努力。
人生还长着呢,何必非要急于一时?
徐荷叶也把心神全都放到了学习上, 六月七至六月九号中考, 时入四月, 距离中考只剩下短短两个月时间。
她必须全力以赴。
她知道以她现在的水准,考上高中没有问题,但她想拼一把,看她能不能创造一个奇迹。如果外地来的转学生, 能拿到区中考状元,甚至是市中考状元, 那就有意思了。
到四月底, 厂里账面上的资金已经翻了两翻,与此同时, 假领子的售卖速度开始放缓。
是时候了。
徐荷叶让董福运和吕俊不要再接新单子, 等把厂里还没做完的单子发出去后, 就不再做假领子,而是全力生产《公关小姐》同款制服。
这部剧里亮眼的制服很多, 但为了节约成本,徐荷叶决定只做三个款式,分为女款和男款。
女款都是宽肩窄裙的西装套装,但是做了三个颜色, 女主周颖最常穿的亮黄色,以及剧里经常出现的黑色和深蓝色。
男款有两个款式, 当时在港城比较流行的双排钮扣西服,以及内地较为常见的两粒扣西服,同样是两个颜色, 深蓝色和黑色。面料和女款一样,进一步节省面料成本。
董杏花有些不解,徐荷叶怎么突然就要做制服了。
假领子还能用碎布头,用各大纺织厂的尾货面料,但制服不一样,对面料的要求极高。
面料紧实,要有一定厚度,表面光滑,光泽感和质感要好,质地垂顺挺括,且不易皱,上身要有型,适合正式场合。
不过她虽然不理解,但还是一丝不苟地按照徐荷叶的交代安排。
制服面料要求高,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定各大纺织厂的库存尾货。董杏花和董福运跑了几天,也没找到合适的面料。
最后还是决定去她从前上班的纺织厂定料子。
纺织厂虽然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定这么多西装面料,但她定的量大,再加上如今厂里效益不行,接不到单子,且她又是厂里出去的员工,多重因素叠加下,董杏花还是拿到了一个比较优惠的价格。
定好了面料,她又紧接着去定各种小配件。
徐荷叶在面料上的预算高,做出来的西装品质好,铜扣之类的配件自然也不能敷衍。
四月中旬,各种辅料以及定制的面料入库。
董杏花开始组织工人们做制服。
学校里,徐荷叶参加了第二次区中考模拟考。她发挥依然稳定,这次她拿到了全校第一,全区第三的名次。
五月,假领子生产彻底停止,原来人来人往的工厂慢慢沉寂。
工人们生产出来的制服越来越多,却始终没有经销商来拿货,大家开始担心厂里会不会亏本。
厂里流言不断。
董杏花同样焦急,嘴角起了一圈燎泡,但这个时间点是徐荷叶中考的关键时期,她也不敢打搅她。
五月中旬,徐荷叶参加了第三次中考模拟考,也是最后一次模拟考,这次是全市统考。她依然是全校第一,但这次拿到了区第一,市第五的名次。
厂里做好的衣服已经堆不下了,董杏花又在江城服装厂借了一间空厂房,专门用来存放衣服。
王安文下岗了,她把人叫了过来,同样是看库房。
徐荷叶让董福运和吕俊联系他们之前谈下的顾客,告诉大家他们这儿有品质上佳的制服套装,但来定款的人寥寥无几。
董杏花嘴角的燎泡长得更大了,还多了一层黑眼圈。
整个人十分憔悴。
徐荷叶依然不急不忙。
董杏花虽然着急,但依然不敢多问。挣钱重要,但孩子的中考同样很重要。
日子熬啊熬,终于到了六月七号。
六月七号,中考的日子。分校错开考试,徐荷叶分到的考场刚好是庞巧就读的中学,董杏花把徐荷叶接到她家,方便就近照顾。
庞巧同样也是今年的中考,幸运的是她就在本校考试。
六月九号,为期三天的中考终于结束了。
董杏花跟着大松一口气,都顾不上问考得怎么样,徐荷叶刚从学校出来,她就把人带到了工厂,指着那快堆满的厂房道:“荷叶,现在做的制服太多了。”
“小姨,别急,我心里有数。”徐荷叶拍了拍董杏花的手,让董福运继续联系顾客,顾客下不下单不重要,但一定要让大家都知道,他们厂里有制服,是《公关小姐》同款。
《公关小姐》?
什么东西?
央视还没引进这部剧,大家没什么印象,所以来定款的人依然很少。
时间很快来到了七月十号,这一天《公关小姐》在央视首播,一经播放便迅速火遍全国,与此同时迅速掀起了一股制服热。
“想买制服,不要这样的啊,那你想要什么样的?周颖同款?”
“周颖,谁啊?哪个明星吗?”
“不是?周颖不是明星,是电视剧《公关小姐》的女主角,她穿的那套黄色制服特别好看。我想买她那样的。”
“《公关小姐》?好耳熟的名字,在哪儿听过呢。”
“老板你没看过这部剧吗?央视播的,特别好看。”
“啊,我想起来了。前几天卖假领子的那个小伙子给我打了电话,说他们厂里有制服,是《公关小姐》同款,问我要不要订。”
“真的吗?老板那你现在能不能订,你订了我马上买。”
“你别急,我现在就给那小伙子打电话。”老板找出电话本,着急的翻了翻,终于翻到了董福运留的厂座机号码。
他拿着电话本,拨打过去。然而等了许久,电话那头依然显示占线。
而这样的现象,在扈城以及周边的许多城市都在发生。
另一边重荷服装厂电话不停。
“喂,要订制服?好的,好的,需要订多少呢?李老板,我们的制服用料都是很好的,两百套起批,每套六十五元。”
“当然,当然,定的多肯定更便宜。如果您能一次性订五百套,我可以做主每套少五元。”
“五元不少了,您想想,一套制服你们随便翻两番都好卖,挣钱的肯定还是你们啊。”
“哦哦,您先订两百套啊。好好,我这就把您的地址和电话写下来,我们这边可以帮寄。等你们打款了,我就让人把货拖到火车站,通过火车发过去。”
徐荷叶放下话筒,便对身边的人道:“庞巧,苏市,王老板,定两百套,打款账号是……。”
话音还没落地,电话铃声再次响起。徐荷叶拿起电话,熟练地应付顾客的抱怨:“抱歉,余老板,让您久等了,实在是订货的人实在太多了。”
“对对,您要订五百套?好好,我给您优惠。五百套,优惠五元,每套六十元。总货款是三万。您放心,待会儿我们核实后,马上给您发货。”
“款式?我们做了三个款式。女款宽肩窄裙,有三个颜色,黄色、黑色和深蓝色。男款有两种款式,港城那边喜欢的双排钮扣西服,以及咱们内地喜欢的两粒扣西服。颜色啊,除了黄色,其他和女款一样,都是深蓝色和黑色。”
“男款女款价格一样,都是六十五一套。两百套起批,可以每种款式都挑一些。码数的话,有三个码,s、m和l码。”
这个时候的人身材普遍苗条修长,极少有胖人,所以徐荷叶只让工厂做了三个码,且m码做的最多。
“老板,库存不多了,如果要订的话,尽快打款哦。我们这边会帮您预留一天,明天下午银行下班前还是没有看到打款,我们只能把款发给其他顾客了。”
“哦哦,好。”徐荷叶看向其他人,“表妹,记一下,锡城服装批发中心,钱老板,定两百套,货款一万三。他要女款黄色、深蓝色,分别是s码20件,m码数30件,l码20件。男款,两种款式都要,三个码各要10件。”
“好,我记下来。”庞巧点了点头,写完,她对段杰道:“段杰哥,我这本复写本记满了,接下来由你记录。我先把订单撕下来,拿到库房那边出货。”
段杰点了点头,“放心吧。”
“行。”庞巧把复写本上白色那张复印纸撕下来,拿给董杏花,“妈,这是新订单。您交给王叔叔,让他带人把货挑出来。”
“好。”董杏花很快拿着一沓订单找到王安文,“老王,这些都是新订单。你先把货挑出来,写上地址和收货人名字,放在一边。”
回头去银行,确认顾客打款了,就把这些货拖到火车站发出去。
庞巧把订单交给母亲后,找了个新的复写本,回到办公室给表姐帮忙登记。打电话的人太多了,光段杰一个人根本来不及记录。
经过车间时,就看到小舅舅他们带着一群供货商走了进来,太忙了,电话根本打不通。很多来自扈城,甚至还有周边近些城市的零售商还是选择亲自跑过来当面订货。
订货的人太多了,厂里根本忙不过来,所以才把她也叫过来帮忙。
庞巧不由得一笑。
这下母亲总算能睡个好觉了。
第119章 白干
徐荷叶提前两个月留下的钩子, 终于在此时迎来了大爆发。
接连不断的电话,接到最后,光是听到电话铃声响起人就已经麻木了。
“表姐, 喝点水。”庞巧插着空给徐荷叶倒了杯温水, 一刻不停地接电话, 回话,她的嗓子都说哑了。
“好,谢谢。”徐荷叶接过水杯,喝了一口, 沁凉的水从干痒的喉咙划过,瞬间舒服了许多。
徐荷叶大口大口喝水, 直到把一整杯水喝完才将水杯放下, 她伸出手:“把记录订单的本子给我,我看下厂里还有多少现货。”
“好。”庞巧拿过一个作业本, 递给徐荷叶。上头记满了数字, 但写得很简单, 全是,+200, +500,+300……这种。
这是徐荷叶要求的,方便后期统计现货。
两百件,加五百件, 就是八百件,一千一, 一千三,一千八……徐荷叶速度很快,几个呼吸间就把一页纸上记录的数字总值算了出来, 总共卖出去了六千八百多件。
她拿笔在末尾写了个总数,然后翻到第二页。第二页记录的数字只有第一页一半,加起来卖出去了两千九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