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正皇帝想了想,“哦”了一声。是有这么回事。
原来,四皇子听说五皇子要建大婚的宅院,便跟皇帝提要修个戏台子,待中秋那日接太上皇、太后一起去热闹热闹,以敬孝道。
永正皇帝听后便批准了。如今南北边境皆不定,若是朝中在出乱子,就麻烦了。为了稳住太上皇和旧功勋,永正皇帝连贾元春都娶了。花些银子盖戏楼,他当场就批了。说是五万两,谁知,老四那小子拿着条子去内务府五次,支走了二十五万两。
内务府平时会收支一份账目,便留一份批条。但老四是皇子,尤其是老三被革职后,老四便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继承大统的皇子。老四拿了银子,不交批条,内务府的人哪敢讲。便有了此番,五万两的条子,来回用了五次,取走了二十五万两银子。
好你个老四,以为你父皇不会亲自对内务府的账是不是?
永正皇帝一阵气滞。
顺了一盏茶后,他又想起老五跟老五媳妇儿。大婚的新宅不要,要用老宅,分明是在给朕省银子嘛。又想起老五扎身河道修建的一线,跟工匠们同吃同住。
永正皇帝龙心甚慰,心道,鹿梦啊,你若在天有灵,看到我们的皇儿长大成人,又将娶贤妻,该多欣慰啊。
宸妃的小名叫鹿梦,源自黄庭坚的《杂事七首.其一》“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鹿也,大业为鹿。鱼也,浮影为鱼。
她曾说,鹿也好,鱼也罢,老天给什么,安心接受什么,心就能自在了。
永正皇帝负手望着天边龙鳞一般的云朵,心道,鹿梦,朕非梦鱼,而是真得鹿了。朕得稷儿,大夏未来可期。
第25章 长相思(1)
永正皇帝尊重轩辕承稷和黛玉的意思,保留南苑原先的格局,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建。又重新引入活水,移栽草木。
数月之后,南苑终于成了轩辕承稷记忆中,小时候跟父皇一起来此共渡快乐时光的样子。
南苑竣工之日,又挂上了晋王府的牌匾。轩辕承稷在修河道中有功,赐封晋王。
也是同时,荣国府的大观园也修建好了。这趟修大观园,荣国府是元气大伤也硬着头皮在修。因为跟元春一起省亲的,还有周贵人和吴贵妃。
贾政和王夫人的意思是,贾家即不像吴贵妃家里那般,在城外另建一个省亲别院。但是贾家修的大观园,不能比周贵人差。官中的银子,又转手了些田宅、庄子,加上老太太给的体己,还有放在江南甄家的银子,便把大观园给捯饬出来了。
贾元春看后,满眼垂泪,走的时候万般叮嘱,说“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
轩辕承稷知道,省亲一事,是仅此一次了。原著中,贾元春只省了这一次亲。贾琏还说,若是再来一次,贾家就要精穷精穷的了。
永正皇帝以节俭治国,三位嫔妃省亲百般铺张,他心里也有数,如此劳民伤财之事,就此作罢。包括四皇子要建的戏楼子,也是再也不批了。
上书房的几位公主,得知贾家的这次省亲中,出了好些诗词,又素知黛玉有诗才,便请黛玉将省亲之日的诗编辑成册,好品读一番。
黛玉便将那日的诗词腾写出来,当然落款的作者,都是家中兄弟姐妹的雅称。
黛玉原本想在省亲之夜中大展诗意,但是见宝姐姐很想在元妃面前讨个好,黛玉本就不与她争,只作了一首五言律,便不多作诗了。
说来说去,薛家还是锚着宝二奶奶的位置。梨香院都让给从姑苏买来的十二个小戏子住了,薛家都被另迁去了东北上的一处房舍,仍是不走的。
上述不提也罢,终是别人家的事。
且说上书房的诸人拿到了贾家省亲的诗集,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诗集中,先是迎春的《旷性怡情》,探春的《万象争辉》,惜春的《文章造化》三首。
诸人看完之后皆无言。因为这三首诗,作得平平无奇。
然而,黛玉知道探春是有些诗才的,此番作了无才诗,恐怕是故意而为之。
探春确实在藏拙。她是庶出,母亲赵姨娘成日疯里疯气的,探春想在府里活得好,就必须跟紧王夫人。今日元妃省亲,是元妃在大观园诸景处提笔,大展诗才的时候,探春是不愿去盖元妃的锋芒。此外,探春既不求着进宫,也不指着远在宫里的元妃能对她提供帮助,所以,便出了一首平平无奇的诗。
接下来,便是寡嫂李纨写的《文采风流》。平时珠大嫂一副槁木死灰般的样子,今日作诗便是不同了,她在诗里大写特写“神仙何幸下瑶台”,又是“未许凡人到此来”。黛玉看了只能忍住笑意,珠大嫂子拍元妃的马屁,太明显了,诗里的“神仙”、“未许凡人”,不都在说元妃是神仙吗?当然,珠大嫂子在诗里拍的这些马屁当然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为了她儿子贾兰。黛玉在贾府里,后边不也是被珠大嫂子一口一声的“神仙妹妹”在喊。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再接下来的诗中,拍马屁就更甚了。
七公主奇道:“这位蘅芜君是何方神圣?”她指着诗念着:“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这句,比刚那位稻香老农,还要能。都不惜在诗里贬低自己,来奉承贤德妃了。”
黛玉微笑不语。“稻香老农”是寡嫂李纨,“蘅芜君”是宝姐姐……黛玉正是看了宝姐姐的这首《凝晖钟瑞》,才觉得要收敛自己的锋芒的。宝姐姐在诗里说,她看到元妃娘娘的诗才,自惭形秽,不敢再作诗。为了讨好元妃,宝姐姐把诗者的自持和节操,统统都不要了。
黛玉见此,便只随手写了首小诗作罢。宝姐姐能不能成为宝二奶奶,是她自己的缘份了。黛玉仁至义尽。
接着便是黛玉写的一首小诗,《世外仙源》。写着潇湘妃子所作。南苑后边的湖,叫潇湘湖,她是他的准王妃,这个雅号,很合她。黛玉明着自称妃子了,既能让贾家人敬她些,又能让宝姐姐不那么紧张宝玉之事。
七公主笑着道:“我猜这位潇湘妃子定是没够诗兴。改天我们组诗局,让她写够。”
诸人皆笑。
往后的四首诗,前三首《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都是宝玉所做,最后一首《杏帘在望》是宝玉求黛玉帮他做的。
黛玉怜悯宝玉被父亲贾政的打压和苛责,便将那日所有的诗意,都化作一首《杏帘在望》。
六皇子看完大赞:“这个绛洞花王,有大才!连我这种不懂诗的,看完便感慨万分,你们看最后那两句,“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真是绝了。”
七公主道:“刚刚看潇湘妃子《世外仙源》,便觉是林姑娘。这会儿看《杏帘在望》,觉得这首更像是林姑娘写的。”
六皇子大笑:“绛洞花主,林姑娘怎么可能取这个名字?依我看,这个绛洞花主,是府里的哪位哥儿吧。”
黛玉笑而不语。但见轩辕承稷却是笑着在看她。她想,稷哥哥应该也是看出来了。她悄悄挪开眼睛。心道,当时也是被宝玉表哥求急了,才帮他作诗来着……也不知道稷哥哥会怎么想……
上书房放课后,轩辕承稷将黛玉送往荣国府的路上,两人一路无言。
轩辕承稷当然知道,《杏帘在望》是谁写的。原著里,这首诗,便是林妹妹帮贾宝玉写的。也是元妃省亲时,府里出的诗里面最好的。
现在剧情变了,林妹妹马上要成晋王妃了。但还是帮贾宝玉写了诗。
当然,轩辕承稷是不疑他跟黛玉之间的情谊。不过是帮贾宝玉写首诗嘛,他也不多想。
但是,黛玉却是怕他多心了,因为出上书房后,稷哥哥便不怎么说话了。
其实往日里,轩辕承稷一直话不多,都是静静地听黛玉讲。今日黛玉有心事,是她的话少了。
良久,黛玉先说话了:“稷哥哥猜出《杏帘在望》是我写的是不是?”
轩辕承稷笑着道:“除了吾妻,荣国府里谁还有如此大才?”
黛玉道:“稷哥哥,那首诗确实是我帮宝玉表哥写的。稷哥哥不知,宝玉表哥被舅父逼得很紧,每出一句一词,都被他贬损。
就比如,府里后院墙下有一隙,有一泉,盘旋竹下而出。宝玉表哥提了“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叫妙。可我二舅却直道他是“畜牲、畜牲”。”
轩辕承稷失笑。
黛玉道:“稷哥哥,你没听错,我二舅,就是这么说的。还有,路旁一石碣。宝玉表哥说,柴门临水稻花香,不如叫稻香村。稷哥哥,你猜我舅父说什么?”
轩辕承稷问:“说什么呢?”
黛玉道:“我舅父竟然断喝道,无知的业障!还说宝玉说胡话,在老先生面前卖弄。我二舅母这般说,那是说给外人听的。而我二舅从来都是这般当着众人的面骂宝玉。”
轩辕承稷前世读原著时,只顾着看主要情节了。这些细节,他竟是没有过心的。如今看来,宝玉不上进也好,沉浸脂粉堆也罢,不是没有原因的。有一个处处打压的爹,把情绪耗住了,能指望宝玉有多勤勉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