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穿越重生 > 嫁给继姐未婚夫 > 嫁给继姐未婚夫 第116节
  他这话说得毫不留情,将好些人的脸面打得啪啪响,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想着这位还是卫国公世子的时候虽瞧着清冷寡言,可也不是那种说话刻薄难听的。怎突然归位入主东宫当了太子殿下,反倒是嘴巴这般毒,丝毫不给人留情面。
  这话心中想想就罢了,哪里能在朝堂上说?
  萧秉之几句话堵住了御史和朝臣的嘴,哪知这还没完,下一刻,他便将有人借着戚氏给崔令胭下百濯香的事情回禀了皇上,并请旨叫锦衣卫严查此事。
  这件事仿若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堂上一时议论纷纷,想着哪个朝臣有这般大的胆子,竟敢这个时候对崔氏动手。崔氏便罢了,她肚子里还怀着皇孙呢。
  若不是朝臣,便是皇上膝下几位皇子或是后宫了。
  气氛一时凝重,连根针掉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清楚。
  太子在早朝时直言此事,多半是心中早有猜想,逼着皇上给他这个新认回来的太子一个交代了。
  皇上若真心想补偿他这个儿子,自然会命锦衣卫严查,且多半不会心存包庇,要不然父子间难免多了一层嫌隙,这自然不是皇上想要看到的。
  谁都不敢打破这份儿寂静。
  半晌之后,皇上开口道:“就依太子的,叫锦衣卫严查,若查出背后之人朕定严惩不贷!”
  第173章 圈禁
  早朝上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来,萧秉之一句崔氏是孤明媒正娶的妻子,既为正室,便是太子正妃,如何入不得东宫?还有暗讽有些朝臣惦记太子正妃的话很快也传遍了整个京城。
  一时间,众人都看清楚了崔氏在这位太子心中的份量,更明白了新入主东宫的太子不是随意能叫人拿捏的。哪怕这位自小不在宫中长大,可到底是中宫
  嫡出,又是先皇后所出,自小被已故淑宁长公主教养长大,无论是心性和手段比起养在宫中的大皇子和二皇子来强的不是一点半点,至于三皇子,毕竟才八岁,朝臣本就没将他列入夺位之争,觉着他年纪小,哪怕前头两个皇兄不争气,那个位子也大抵轮不到他这个幼弟。
  如今太子归位,依着皇上今日在朝堂上的态度,命锦衣卫严查崔氏中了百濯香一事,谁都知道皇上对太子的态度了。
  皇上此举,这明显是在替太子立威。
  一时间,宫中的气氛愈发凝重起来,京城里也人心惶惶,暗中虽也有些不满太子的强势和对朝臣的态度,可也只能在心中想想,不敢表露出半分来,只留着心思看戏,看看锦衣卫会查到哪家头上,甚至,是查到宫中哪位妃嫔,开府出宫的皇子身上。
  淑嫔听到朝堂上的消息,脸色一白差点儿就晕厥过去。
  她满眼不安,心中涌上来说不出的惶恐:“皇上也太过偏心了,崔氏不过晕倒过去,哪里就值当闹出这般大的阵仗,闹得人心惶惶的后宫不宁。”
  这个时候,淑嫔已经顾不上崔氏册封太子妃旨意还未下来就被萧秉之接入东宫,甚至直接住进萧秉之寝殿有多不合祖宗规矩了。她只觉着,锦衣卫若是查到她和则哥儿头上,她和则哥儿这回怕是要完了。
  本想着借着戚氏这个生母暗害崔氏,好叫萧秉之尝一尝痛失爱妻和未出生孩子的痛哭,若能叫萧秉之一蹶不振心性大变,未必不会惹得皇上不满对太子心上不喜,慢慢那点儿歉疚和补偿的心思也就淡了,到时候则哥儿未必没可能坐上那个位子。
  明明算计的好好的,可她万万没想到,崔氏不过晕倒过去,萧秉之这个新入主东宫的太子竟不顾体统直接就回了卫国公府,还带了裴太医,好巧不巧叫裴太医查出戚氏荷包中的百濯香来。
  若非如此,也不会闹得人尽皆知,一发不可收拾。
  淑嫔想着这些,太阳穴突突直跳。
  正当这时,外头传来一阵慌乱的脚步声,紧接着,有宫女面带惶恐进来回禀道:“娘娘,不好了,锦衣卫那边来人了,说是要将娘娘身边几个大宫女带去问话。”
  宫女才刚回禀完,外头就有两个锦衣卫进来,对着淑嫔请了个安示意一眼就叫人将淑嫔身边伺候的大宫女全都带了下去。
  淑嫔满心愤怒有心想拦,可来人一句娘娘可要抗旨不遵,就将她到嘴边的话全都咽了下去,只能眼睁睁看着锦衣卫将几个大宫女带了下去。
  淑嫔脑中一片空白,脚下一软就瘫倒在地上,低低喃喃道:“完了,都完了。”
  严刑逼供下,哪里有问不出来的东西?
  不到半日功夫,锦衣卫就将供状呈送到了勤政殿。
  紧接着便是一道废黜淑嫔为庶人,将其打入冷宫的旨意。随之而来的,还有二皇子萧则不敬太子,谋害太子妃崔氏和其腹中孩子,皇上下旨将其和后院女眷圈禁宗人府的旨意。
  萧则听到旨意,当即脸色煞白不敢置信,甚至神志有些不正常,竟当着传旨太监的面怨怼圣上,说皇上被太子蛊惑,说皇上偏心,不疼养在身边的儿子,竟只看重一个自小养在外头的萧秉之,甚至疑心萧秉之并非皇上血脉,兴许就是卫国公和淑宁长公主亲子,想要狼子野心谋朝篡位混淆皇室血脉。
  这话虽是在二皇子府内说的,可也将听到的人骇了一跳,传旨的太监更是脸色苍白,怕他说出更不敬圣上,更荒唐的言论,便使了个眼色,叫人将萧则给敲晕了。
  跪在萧则身后的女眷也是个个脸色苍白面露惶恐,最后还是二皇子妃郑穗宁强撑着出面说殿下神志不清,朝着皇宫的方向磕头告罪。
  太监也是知道郑穗宁在二皇子府的处境的,如今见着郑氏这般,脸色稍缓了些,倒是流露出几分同情来。
  只是嫁入皇家为妃本就是如此,起起伏伏,一朝鸡犬升天,一朝被圈禁宗人府,从云端跌落泥里,过得连外头的平头百姓都不如,一辈子不得自由。
  时也命也,只能说郑氏嫁错了人,康寿侯府上错了船。
  比起如今住在东宫的崔氏来,郑氏这个康寿侯府嫡女,确实是少了几分运气。
  不过再不好,应该也好过此时跪在地上,肚子已经隆起,明显有孕在身的崔令徽。
  太监的视线落在崔令徽苍白复杂的脸上,将她脸上的表情全都收入眼中,不同于对郑氏的同情,他看这位太子殿下原先的未婚妻,只觉着这位当初瞧不上殿下,如今落得如此地步,不过是自食苦果罢了,哪怕值当旁人半分同情。
  他们这些阉人虽是去势之人,却也最瞧不上那种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更何况,当初太子殿下不过是中毒,崔令徽这个未婚妻便动了悔婚的心思,不仅叫继妹替嫁,还当了二皇子萧则的侍妾以此羞辱太子殿下。
  种种作为,着实下作不堪,叫人看轻。
  这样品性的女子,原也配不上太子妃的身份,更比不上如今住进东宫的太子妃娘娘半分。
  二皇子萧则和女眷被圈禁宗人府的消息不过半个时辰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宁寿侯府
  翟老夫人看着跪在地上的戚氏,原本脸色就难看得紧,如今听到二皇子萧则被圈禁,孙女儿崔令徽怀着身孕也进了宗人府受罪,当下也只不过是满脸不耐道:“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她之前瞧不上太子殿下,自己闹得这般境地,我这个当祖母的又能如何?”
  “她自己猪油蒙了心不要这桩婚事,不知道给咱们宁寿侯府带来多少麻烦!如今落难,那是她自己活该!我还要怪她不孝不知分寸,白白教养了她一场呢!”
  戚氏听着翟老夫人这话,脸色愈发白了几分,身子有些颤抖。
  她如何听不出,婆母这是见她彻底得罪了胭丫头,被人利用差点儿害了胭丫头和她腹中的孩子,叫宁寿侯府和胭丫头这个太子妃离了心,还在太子萧秉之那里有了罪过,彻底没了日后沾光的念想,恨不得当日嫁进卫国公府的是崔令徽呢。
  起码,若是崔令徽,怎么也不会和侯府离了心,无论如何都会念着娘家,想着要侯府这个倚仗的。
  只是事已至此,婆母不敢怨怼胭丫头这个太子妃,只能话中有话,将心中的不满说给她这个儿媳听了。
  屋子里一时气氛凝重,回话的婆子听着老夫人这般无情的话,也不知该说什么。
  大姑娘崔令徽自小在府里长大,也是得过老夫人疼爱的,哪怕再有过错,如今落得个跟着二皇子萧则被圈禁宗人府的下场,老夫人这个当祖母哪怕帮不上忙出不了力,多少也要怜惜担心几分,哪里能像老夫人这般心狠,半点儿难过都没有呢。
  不仅如此,还说出这些话来。
  怪不得太子妃娘娘不喜侯府这些亲人,这侯府上上下下也不知怎么了,原本也好好的,可这些年是一点儿人情味儿都没了。
  都说天家无情,可天家的日子不是她们这些下人能瞧见的,可侯府这样的高门大族,这般无情,长辈不像长辈晚辈不像晚辈,也着实是叫人唏嘘,也不知别家是不是如此。
  婆子心中唏嘘感慨,却也不敢表露出半分来,见着老夫人无话吩咐,便恭敬退了出去。
  翟老夫人瞧着瞧着戚氏不满,才要发作一番,外头又有丫鬟回禀,说是吴老夫人和詹氏带着二姑奶奶上门了,这会儿正往樨澜院这边来呢。
  翟老夫人一听这事儿,心里哪里猜不出这是戚家知道了胭丫头中毒一事,甚至知道此事牵扯到了戚氏,这才急急忙忙来了府里。
  她心中又是烦躁又是觉着可笑,戚家还想着攀附胭丫头这个太子妃,真是痴心妄想,他们宁寿侯府这个正经的娘家都沾不上半点儿光,在胭丫头眼里没有半点儿份量呢,更别说戚家了。
  吴老夫人带着詹氏和音丫头上门,不过是两家大眼瞪小眼,谁也没个法子。
  毕竟,如今胭丫头又不是在卫国公府养病,而是在东宫,哪里是他们轻易想见就能见着的。
  才出了戚氏被人利用差点儿害了胭丫头和她腹中孩子的事情,这个时候哪怕是侯府借着探望太子妃娘娘的借口想要递牌子进宫,也是没那个脸,想想也知道不会得见的。
  与其闹个没脸,叫京城里上上下下看了笑话,还不如什么都不做。
  想到太子萧秉之直接就将昏倒的胭丫头带进东宫,如今叫她们不得见,求都求不到胭丫头面前,翟老夫人只觉着萧秉之心思深沉,只怕是早就算到了,想要胭丫头落个清净,不想胭丫头这个太子妃和宁寿侯府这个娘家有半分牵扯呢。
  第174章 生产
  崔令胭醒过来时,全身无力,一睁眼就听到碧柔满是欢喜的声音。
  “娘娘您总算是醒了,担心死奴婢了。”
  强撑着身子坐起身来,她才知道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淑嫔被打入冷宫,萧则被圈禁,郑穗宁和崔令徽这些女眷都被圈禁宗人府,宫里头一下子就变天了,前朝后宫都闹了好大一场。
  听着碧柔说完这些,崔令胭一阵恍惚。
  瞧着她的脸色,又见她迟迟不说话,碧柔劝道:“娘娘养好身子才是正经,无需理会外头的人。这回夫人差点儿害了娘娘和腹中孩子的性命,想来也是没脸叫人递牌子进宫的。如今娘娘住在东宫,有殿下护着,谁也不敢叫娘娘受半分委屈了。”
  正说着话,外头就传来一阵脚步声,殿门被推开,崔令胭看去,不多时内室的帘子被打起,崔令胭就见着身着一身金丝龙纹常服的萧秉之从外头进来。
  见着面前愈发显出几分威严气势的人,崔令胭只觉着他又清减了一些,眼下也有些疲色,叫她有些心疼。
  不等崔令胭开口,萧秉之就上前将人揽在自己怀中。
  碧柔很有眼色退了下去,心中高兴殿下对娘娘的这份儿记挂和在乎。
  “没事了,是孤一时不查,竟叫人差点儿害了你和孩子。”
  崔令胭心中也是一阵后怕,听着这话更是酸涩,下意识紧紧搂住了他的后背。
  “不怪殿下,谁能想到会有人借着......”崔令胭不想提及戚氏,也不想过问如今她住进东宫,宁寿侯府会是个什么情况。
  萧秉之知道她的心思,轻轻叹了口气,将人搂紧了些:“戚氏差点儿害了你和孩子,往后你这太子妃就和侯府远着些,皇嗣为重,又有孤在,旁人也不敢挑你的错处。”
  崔令胭才刚点头,外头就传来一阵脚步声,有宫女进来回禀,说是皇上册封太子妃的旨意下来了,顾忌太子妃娘娘身子,不必跪接。
  这份儿恩典足以叫后宫众人知道皇上对太子萧秉之的看重,再加上如今淑嫔和二皇子萧则的下场,前朝后宫都不会因着萧秉之自小在卫国公府长大而有什么轻慢或是异议,皇上如此态度不管是心存后悔还是补偿,对于萧秉之和崔令胭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萧秉之叫人将圣旨收了起来,吩咐碧柔她们伺候崔令胭梳洗一番,崔令胭出来时,御膳房就送来了清淡可口的膳食。
  用过膳后,崔令胭有了些精神,只是到底有着身孕容易困乏,陪着萧秉之说了会儿话就有些困了,萧秉之陪着她进了内室躺下歇息,见她呼吸平稳睡着了,这才去了书房处理宫务。
  东宫的日子过得平静安宁,因着淑嫔和萧则的下场,还有册封崔氏为太子妃的旨意,众人对东宫更敬畏几分,愈发看清了皇上因着已故先皇后心中对于这位太子殿下有多少在乎,几个皇子加起来只怕都比不上太子殿下的一根手指头。
  皇上这般在乎先皇后,当初又何必那般糊涂,将新人接进宫呢?这么些年下来,白白折腾了一场,先皇后去了,皇上伤神伤心,太子殿下也自小在卫国公府长大,如今淑嫔和二皇子又是那个下场,真是何苦来哉。
  崔令胭身子好了一些,就依着礼数乘坐轿撵去给太后请了安。
  太后本就对她很是喜欢,如今知道了萧秉之真正的身份是自己嫡亲的孙儿,虽惋惜女儿膝下没个孩子,可到底心里头还是高兴更多一些,所以见着崔令胭这个孙媳妇的时候对她更亲近了几分。
  继后和二公主也来给太后请安,母女二人在宫中本就低调丝毫不张扬,也不想着拿捏崔令胭,如今见着太后对崔令胭这个新进宫的太子妃如此态度,愈发想着彼此相处好,免得将人给得罪了。
  好在继后和二公主过去和萧秉之虽没多少亲近,可也从未给人使过绊子将人得罪了了,如今萧秉之当了太子,二人只要多往太后宫里走动,讨好太后,哪怕看在太后的面子上,萧秉之总能给她母女一份体面。
  从慈宁宫出来,继后对着二公主道:“如今宫里头变天了,你多和太子妃亲近亲近,太子看重太子妃,往后这后宫也是要在崔氏手中的。”
  二公主点头应下:“女儿知道轻重,哪里会将人得罪了,自然是要好好相处的。”
  “太子自小不在宫中长大,想要有些情分,也只能借着崔氏了。”
  继后点了点头,携着女儿的手往前走去,一边走一边低声道:“母后早就想好了,等日后太子登基,母后就出宫常住皇恩寺礼佛,看在母后如此识趣的份儿上,太子也能对你这个妹妹宽厚一些。”
  二公主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想到这些年母后在宫中的处境,到底是没有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