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蜗巢科技派出十名中高级工程师长驻硅谷,配合ac推动力的开发工作,实际占到新能源电动汽车团队的三分之一,不占用ac推动力的人力成本,哪怕徐廷益率领更大规模的团队在国内做很多无偿的配套工作,ac推动力差不多就要将一百万美元烧完了。
ac推动力一直以来也在美国积极寻找新的融资。
不过这段时间风险投资基金,受累纳斯达克,境况比ac推动力窘迫多了。
这个月他们接触到同是汽车工程师出身、又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疯狂爱好者的投资人科伯德;又或者说是科伯德主动找上门来了。
科伯德对这一领域有强烈的投资意愿,但在电动汽车开发方向上,却跟推动力现行路线存在严重的分歧。
科伯德早就注意到丰田在欧美推出的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相当一部分购买者,都是私家车道上停放各种超级跑车的高收入人士与社会名流。
通用已经无限期停止新能源电动汽车开发计划,但之前推出的四千余辆ev-1电动车,主要用户也是具有环保意识的高收入人士与社会名流。
这一人群并非为了少用燃油,才买入普锐斯,成为ev-1用户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更多是这群人表达对环境问题不满情绪,以及想要做改变意愿的一种重要方式。
推动力以星源时代的锂电动力系统对ev-1进行成功的改造,科伯德第一时间就关注到了。
不过,他最初并没有想找推动力合作,而是想组建自己的汽车公司,但与三星、松下等电池厂商接触时,发现这些电池厂商并没有开发锂电动力系统的计划,甚至出于保守,觉得这种行为太过冒险而有意排斥。
碰了几次壁后,科伯德这才回过头来找到ac推动力。
不过,科伯德的投资是有附带条件的:
首先是他希望ac推动力公司放弃低成本电动汽车开发计划,而是瞄准环保意识强的高收入人群与社会名流,将跑车与锂电动力等全新系统结合起来,开发全新的项目。
还有就是他想将新能源汽车开发项目拿出来成立独立的公司。
这么一来,他注入三五百万美元,才能获得足够多的股份;甚至他个人都有强烈的意愿成为新公司的领导者,至少也应该获得联合ceo的职务。
飞一趟硅谷不容易,萧良也是约定在上午,美国的夜晚时分,与科伯德进行第一次视频见面。
科伯德作为电动汽车的爱好者,也很早就有组建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司的创业计划,除了常规的商业考察外,他手下的团队也相应的技术路线预研。
美国汽车工业在开发传统的跑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开发普通电动汽车也有不少公司进行了摸索,还有ev-1这种举世瞩目的案例存在。
而跑车型电动汽车,对高性能加速的要求非常高。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除了需要开发更高性能的电机技术外,还需要引进二级变速箱,确保目前技术水准的异步电机,在低速阶段下也能保证高功率输出。
然而在高压高功率电控系统与变速箱协调之间,做全新的系统性研发,则是整个汽车工业目前还未曾有过的艰巨工作。
对此ac推动力团队内部也出现很大的分歧,并非所有人为了拿到融资,就无原则支持科伯德的激进计划。
蜗巢科技就成了决定性的因素。
除了之前拿出一百万美元注资换得ac推动百分之十的股份外,在锂电动力体系上的先进技术沉淀,以及近半年无微不至的密切配合,也叫ac推动力的团队深刻认识到,背后站着星源时代、鸿盈科技的蜗巢科技,哪怕是扎根于贫穷落后的东方国度,也是勉强能称得上科技巨头的。
萧良知道科伯德提出技术路线,在美国更有成功的可能,而且这将是前期开发项目能在美国持续不断吸引融资的关键。
毕竟现阶段开发一款普通的电动轿车,制造成本也将高达四五万美元,在美国还真不如开发一款销售十到十二万美元之间的跑车型新能源电动汽车,更能吸引公众与投资者的关注,更能吸引第一批敢吃螃蟹的高端用户。
王新在硅谷有机会跟科伯德及他手下的工程师团队进行了直接的接触交流,在他看来,科伯德本身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工程师,王新都有些被折服了,但王新做不了决定。
萧良他心里已经有了选择,但还是将梁棠华、何宏泰、张殷彪等人以及徐廷益的团队召集起来,先是从视频认识一下科伯德,听他阐述主张,然后了解一下ac推动力团队内部到底存在多大的分歧。
关掉视频后,他们再进行内部讨论。
虽说在产品开发领域,梁棠华、何宏泰、张殷彪等人,要比纯科研出身的王驰骛、周怀钧等人更有话语权,有更开阔的视野,但对于至少十年往后才有可能形成产业规模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应该进行怎样的技术路线选择,还是看不明白,不敢胡乱发表意见。
讨论来讨论去,大家还是觉得应该尊重ac团队自身的决定。
大家都认识到,哪怕在欧美,想成功开发一款商用电动汽车,也离不开加利福尼亚州及美国联邦政府的政策支持,而将来无论是想在美国本土引进更先进、更复杂的汽车及电气、电子技术,又或者引进更为庞大的研发及建厂资金,蜗巢科技都不适合站出来充当主导者。
“科伯德的出现,ac推动力团队出现分歧,会不会分化出两条技术路线出来?”梁棠华在会议结束后,突然想到一种可能,在前往工业园食堂的路上,拽住萧良讨论起来。
“从通用汽车开发ev-1项目开始,美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研发的主流观念,就是尽可能做出普通人交通出行经济上能承受的电动汽车,但技术的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萧良感慨说道。
“是啊,既然短时间内不能将制造成本降下来,科伯德的思路可以说是另辟蹊径,搞不好更有成功的可能。”张殷彪说道。
“你们思维挺活跃的啊,刚才在会议室怎么都鸦雀无声?”萧良问道。
“电动汽车十年之后能不能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率先形成产业规模,希望都很渺茫,更不要说在中国了,”张殷彪很老实的说道,“说实话,这些问题以前真没有花工夫仔细去琢磨过,今天在会议室里一时想到一些事,没有时间去认真推敲,说话自然要保守一些,省得日后被‘啪啪’打脸。”
“……”梁棠华也是哈哈一笑,表示张殷彪所说,也是他的想法。
前世特斯拉到零八年才交付第一辆纯电动跑车,却确实是到一三年往后才形成一定的产能规模。
以此为基础,很显然大家都误以为国内想要进入新能源电动汽车时代,会比欧美晚得多。
哪怕新能源电动汽车,未来可能是锂电池最大规模的应用场景,但张殷彪也好,梁棠华也好,都以为那是一个极遥远的未来,也就难会有所懈怠。
梁棠华都可以说是锂电行业最杰出的管理者了,他都有所懈怠,要是没有萧良亦步亦趋的亲自盯着,怎么行?
萧良与梁棠华、张殷彪走进工业园区八号员工食堂,看到林杰、袁可飞在朝他招手,打了饭菜走过去坐下,问道:“你们怎么今天也在工业园?你是过来找何宏泰,还是谁,我上午就跟何宏泰在一起开会,没听见他说啊?”
“可飞是过来找你的,我现在进出工业园方便,就将他带进来了。”林杰说道。
“什么事情,电话里不能说,还要在食堂这里逮我?”萧良好奇的问道。
“鸿盈科技能不能调度点产能给我们?”袁可飞说道。
“哦,朱鹮手机第一季度爆单很厉害?”萧良问道,“我有关注到你们年后在央视新闻联播之后黄金时段播出的广告,非常出色,但你们的销售情况,还没有来得及打听。”
“第一季度销售朱鹮手机大概能突破两百万部,库存都有些告急了。”袁可飞说道。
“嗬,这么厉害啊,比去年同期翻两倍了吧?”张殷彪啧啧叫奇道,“岂不是说你们再加把力,今年手机销量都能突破一千万部了?那你们的产能扩张,就算下个月能提前完成,也确实是不够用啊!”
“是啊,我们最乐观估计,能翻一倍就谢天谢地了,而且还预测会在今年下半年才会实现翻倍,没想到我们预估大错,”
袁可飞“恼烦”的说道,
“我们的产能,加上再有两个月就能投入的新厂区产能,都已经安排出去了,接下来除了我们在现有条件下挖掘更大的产能空间外,也只能向同行求援了!”
袁可飞没有通过电话说这事,萧良猜测郑仲湘、袁可飞他们之前多半就没有想找这边求援。
很可能是袁可飞今天有什么事在东洲,恰好遇到也在东洲的林杰,受林杰怂恿,才临时决定跑过来当面找他的。
“我们也挤不出太多的产能,每年为你们提供十万八万部手机的代工,还是没问题的。”萧良说道。
萧良还是要留出足够的产能空间,但袁可飞都求上门来了,多少也要意思一下……
第869章 晚宴
虽说鸿盈科技不做终端市场,但对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保持密切关注,是基本功课。
张殷彪他们其实早就关注到朱鹮手机今年第一季度,在央视标王时段投播广告后,出现的现象级销量爆增情况,也预测了星视通讯电子能将这一增涨趋势稳定住,今年销量突破千万部,产值突破一百五十亿,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样的业绩可不是简单的好,而是好到叫人面目全非的嫉妒。
萧良创办宿云生物、南亭集团,总产值突破一百五十亿,前后花了多少时间?
星源时代发展是要更为迅猛一些,但也是去年才坐稳全球锂电龙头的宝座,产值才突破一百五十亿。
星视通讯电子倘若真能在创办的第四个年头,成功突破一百五十亿产值,可能比星源时代还略有不如,但也称得上商业奇迹了。
新荣公司组建接手现代电子的海外运营权以来,就重点开发中国大陆的手机市场,而现代电子的手机产品,无论是技术、产品设计,还是品牌,起点都要比星视通讯电子高得多,但今年第一季度在国内的销量,却仅有星视通讯电子的一半。
星视通讯电子最初的预期,是一季度销量能破九十万部,全年销量突破四百万部,就算大获全胜。
而实际爆单出来的业绩远超预期,也使得星视电讯的市值春节前后就迅速回升到千亿之上。
星视电讯的市值之所以没有继续反弹,主要还是大东电报局迫于自身的财务危机,迫不及待的进行大规模的减持,压制了股价的进一步反弹。
在新一轮的定向增发后,星视的总股本扩大到二十亿股,但大东电报局持有19%的股份,要在接下来一年半时间里减持干净,对股价的压制是极其恐怖的,特别是星视有造假的劣迹在前,没有哪个大资金,敢接这么大的盘;连郑家自己都不接,只能靠市场一点点的消化。
这些情况,张殷彪他们之前大体跟萧良汇报过,只是暂时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报告递交上去。
此时见萧良说不太了解朱鹮手机今年第一季度的具体销量,张殷彪还以为他是不想袁可飞在他面前有炫耀的机会。
不过,萧良随后又很爽快答应鸿盈科技每个月给星视通讯电子代工生产十万部手机,他又有些迷糊了:
萧老板是真对朱鹮手机第一季度的具体销量没有什么猜想,是真不太关心,不是有意阴阳袁可飞啊?
而说到星视通讯电子的产能建设,在去年受到鸿盈科技工业园建设成果的刺激之后,郑仲湘就推动星视董事会最终同意往星视通讯电子的研发、工厂建设追加了二十亿投资。
其目标就是到今年八月份之前,包括老厂增扩建在内,总计形成达到一千两百部(台)的年产能规模,以及容纳两万名员工入住的综合生活区。
虽然星视的新工厂紧赶慢赶,下个月底就能提前竣工投产,但产能爬坡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
还有就是星视通讯电子也承接了不少代工订单,不可能随随便便毁约。
突如其来的销量爆单,星视也是措手不及,迫使他们只能从外部寻找援助,来填补产能缺口。
对星视这种临时性的,等星视自身产能建设提升上来就会随时取消的订单,其他oem大厂是不屑承接的;更何况星视未来在oem领域,还跟大家存在直接的竞争。
大厂里,有谁会希望星视好过啊?
好在秣陵、东洲这两年随着上游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的日益完善,好几家印刷电路板或类似的电子公司,也采购成套的smt生产线,发展oem业务。
鸿盈科技工业园二期工程明明去年十月下旬就已经竣工投产了,偏偏萧良压住产能爬坡的速度,导致有相当一部分中低端订单,流入东洲、秣陵这两年新冒出来的oem工厂,客观上也在加速这些oem厂商的成长。
也就是说,星视想要找oem代工厂,填补一时的产能缺口,在江省是没有问题的,只要稍稍提高代工价格就行。
不过,品控肯定不要指望有鸿盈这样的大厂稳定。
虽然萧良答应每个月给星视腾出十万部的产能,还远远没有鸿盈科技工业园二期工程建成后的极限,但袁可飞也不能说不满足。
毕竟照朱鹮电子目前的爆单销量来算,萧良也差不多是答应替他们分担15%的生产压力了。
袁可飞这时候也坦诚的说郑仲湘与长实集团高级董事黄永峰两人,今天已经到了东洲,准备参与明天正式召开的狮山湾经济发展论坛。
他想着倘若萧良这两天有时间,双方可以专门碰个头,具体商讨一下合作的细节。
“狮山湾经济发展论坛,市里也有邀请我,但很不巧我明后天都有工作安排,我都跟唐市长请假了,”萧良说道,“代工的事,你找何宏泰也行,直接让张殷彪帮你们落实也行。郑先生、黄董那边,只能等下次有机会,我再请他们喝酒了!”
狮山湾经济发展论坛,是九七年钟云峰将罗智林赶走之后,又想借狮山深水港建设为自己造势,将东洲市每年的招商引资大会融合进来搞的主题招商活动。
不过,钟云峰搞的第一届,就被萧良狠狠搞了一下,甚至令原计划全程列席的省长刘学俭、省委常委姚洋被迫放弃行程。
之后虽然每年都会搞一届狮山湾经济发展论坛,声势都很大,但哪怕萧良与钟云峰关系彻底缓和过来,也从来都没有公开出席过相应的活动。
今年是柳轶群与唐继华搭班子之后第一次搞的论坛,照例也是给萧良发了邀请函,萧良也是照例婉拒。
当然了,除了许建强、何雪晴、朱玮兴、顾培军等人会照例捧场外,罗智林这次也将代表省里、带着他爸萧长华过来列席论坛,算是离开东洲后第一次重回东洲公开露面。
另外,还有苏利文、熊玉琼夫妇、崔梦韩、郑贞雅夫妇以及朱鸿召、朱璐等一系列重量级嘉宾列席;郑仲湘、黄永峰都不能算最重量级的。
萧良不参加,说到底也不是意气用事,他也不可能对地方经济产业发展不尽心,纯粹就是人懒,不想三四天时间都浪费在这象征意义更强的官方活动上。
袁可飞只是笑笑,他还以为萧良这次会出席狮山湾论坛呢,毕竟罗智林、萧长华都参加了,但人家愣是不参加,他能说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