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综合其它 > 换嫁小夫郎 > 第117章
  凉风徐徐,卷来阵阵桂花芳香,一家人坐在院中,吃月饼,赏月。
  袁牧进屋取来一件外衫,披在赵景清肩头。
  四目相对,是温情脉脉。
  -----------------------
  作者有话说:感谢宝宝们订阅支持呀![红心][红心][红心]
  第95章
  中秋刚过, 袁老二便急着回乐明村,现如今种大豆在他心中,是仅次于小孙孙的要事。
  袁老二清早吃过饭便套上驴车, 准备出发。
  林翠娥念叨他, “少抽你的叶子烟, 那不是啥好东西,以前说你不听, 现在日子过得好了,少抽烟活久点好享福。”
  “好了,我知道了。”袁老二不耐烦应声,“我现在少抽了。”
  “那最好,”林翠娥继续同他嘀咕, “大哥三弟那儿你帮扶着, 我不说什么, 但你嘴巴紧点, 别啥都说, 啥都应。”
  一母同胞的兄弟, 吵吵闹闹互相帮扶过了几十年,现在自家发达了,免不得多帮扶些, 林翠娥不反对, 但不能大包大揽的帮。
  袁老二颔首, “我拎得清。”
  林翠娥放下心来, 叮嘱他回家后独身一人, 好好照顾自己,目送袁老二驾驴车离开。
  都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实则九个月零几天便足月, 赵景清如今怀胎七个半月,距分娩的时间愈发的近,接生的产婆需得早早联系好。
  林翠娥得了闲,便同周遭住户打听有哪些给夫郞接生的好产婆,邻居们都是热心肠,同她说了好些个人。
  林翠娥多方打听,最后决定去请一个刘姓产婆,她接生多年,手里从未出过岔子,皆父子均安。林翠娥图这好兆头,继而打听刘产婆的住址,带上礼登门拜访。
  与对方敲定此事,又定下接产时间段,林翠娥回程路上步子都变得轻快。
  街道人声鼎沸,林翠娥迈进一家布坊,扯布买棉花,打算给孙孙再做几身小衣裳。
  林翠娥东奔西走,袁牧也不得闲。
  上午,袁牧去梨水凼豆腐坊盯生产。下午,袁牧去青萝里新宅收拾打扫,二进院空荡荡的花坛中移栽入两棵腊梅树,其余空出的位置袁牧没管,打算明年开春再买花草布置。
  转眼进入九月,天愈发凉了,地上落下白霜。
  孕夫体热,赵景清只添了一件夹棉的外衫,并不算多厚实,他穿着将将好。他月份大了,行动不便,不能久坐不能久站,躺久了也不舒服,手脚变得浮肿,前几个月多舒坦,现下就有多难受。
  屋内,烛火摇曳。
  赵景清坐在床上,手里拿着手札翻阅,上面誊写了五页,全是袁牧给孩子起的名字。
  这五页,夫夫两人翻来覆去的看,这个字寓意好,那个字寓意也好……前脚定下的名字,后脚便又推翻,觉得有更好的。
  袁牧端一盆热水进屋,在床边放下木盆,“还在看呢,洗脚了。”
  赵景清放下手札,撑着笨重的身子往床边挪,袁牧搭手,拿软枕垫在他后腰,让他坐得舒服些。
  木盆中热水氤氲,赵景清脚踩下去,暖意融融。
  “选中哪个名字了?”袁牧问,拿起手札随意翻了翻。
  赵景清苦恼,“没定,这个好那个也好,选不出来。”
  袁牧叹气,忽然福至心灵,“要不到时候咱们写下来捏成纸团,让孩子抓阄,他自己选。”
  是个办法,赵景清忍俊不禁,“成,不用我们伤脑筋了。”
  “新宅那边院子大,收拾起来可累,咱们搬进去后,雇两个婆子做活,怎么样?”袁牧问,两人为豆腐坊忙碌,孩子免不得要娘来带,家中那么多事,娘一人分身乏术。
  赵景清思索一会,与袁牧想到一处去,点点头,“可以,娘也能轻松些。”
  现在家里是林翠娥在忙活,到时候搬了新家,他产后坐月子,哪里能忙活得过来,请人能轻省些。赚了钱,何苦事事劳累自己。
  袁牧道:“再请一个奶娘。”
  “嗯。”赵景清颔首,夫郞的身子不似女人,喂养孩子更加困难,请奶娘好,对孩子好,对他也好。
  袁牧俯身伸手探入盆里,水变温了,袁牧蹲下身给景清洗脚,“挑个好日子,就能搬新家了。”
  “明儿翻黄历选日子。”赵景清抬起洗好的脚踩在木盆边上。
  “成。”袁牧拿帕子给景清擦脚,托他上床缩进被窝。
  袁牧端起木盆出去,隔了会儿再回来,自己也洗漱好了,他上床搂着侧躺的景清。孕期有林翠娥准备饭食,赵景清没胖太多,但相较之前,可谓是珠圆玉润,抱着软乎乎的,手习惯性摸上景清腹部,袁牧满足喟叹,真好啊。
  次日,袁牧得了闲便去雇人,精挑细选后,挑了两个三十来岁的妇人,瞧着都是老实好相与的,其中一个更是有一手好厨艺。
  至于奶娘,不是想找便能立即找到的,袁牧托了人去寻,又让林翠娥与邻居走动时多打听,在景清生产前找到即可。
  袁牧翻看黄历,定下搬新家的日子——九月十三,宜入宅。
  他特意骑马回乐明村,同袁老二打招呼,又邀请爷奶、大伯、三叔、袁月、许常英和易大洪等人,请他们来暖房。
  九月十三眨眼便到,一家子热热闹闹乔迁新居,祭灶王。
  赵景清送礼拜访左邻右舍,住在这儿的人家算不得大富大贵,只是小富,没大户人家那么多规矩。虽不知对方品性如何,但短暂寒暄,赵景清觉得都是好沟通的。双方认了个脸熟,约定日后常走动。
  袁牧领着大家看新家,爷奶和叔伯们围着他,有问他房屋占地多大、价钱多少、屋内家具……等等,袁牧如实答了。
  两老人见孙辈出息,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袁老大、袁老三羡慕不已,连连感叹袁老二命好,有这么个能干的儿子,娶了个会赚钱的夫郎。
  几个堂兄弟心中想法不一,都是同辈的,袁牧一人跑出老远,垫起脚都瞧不见他身影,说不羡慕嫉妒是假,可又能如何?可惜他们没这能力,也没那么好的运气。
  不管心里怎么想,他们面上皆是高高兴兴,相处和谐。
  在看过新家后,袁牧请大家转道前去酒楼,为招待亲朋好友,他在酒楼定了三桌酒菜。
  席间,袁牧、袁老二和林翠娥招呼大家吃喝,赵景清身子重,先行入座。
  与他同桌的是几位堂嫂、堂夫郎和阿叔,以及袁星和不胜酒力躲过来的周茂之。赵景清眸光微动,心里起了兴味,不时留意二人。
  堂嫂、堂夫郎待赵景清更显热切,赵景清与他们处得少,关系虽不亲近,但也没甚矛盾,对方有心交好,赵景清也不拂他们面子,与他们闲话家常。
  许常英见状感慨良多,景清日子过得美满,他高兴。
  周茂之坐在他身旁,视线不经意落在袁星身上,离了山阳镇,阴霾散去,他瞧着和从前一样。高兴了笑得两眼弯弯,被人调侃急了就气鼓鼓的瞪人,灵动又活泼。
  而袁星,亦在偷偷看向周茂之。
  来了清河县,袁星如鱼入海,林翠娥出去买菜,他要跟着走一遭,赵景清出去散步,他也跟着一起散步,短短时间便将城西摸熟。最初他去买东西,会叫上林翠娥陪他,次数多了,认识得人多了,他自己一人也没甚好怕的。
  袁星不亦乐乎,心下没甚牵挂。
  再见周茂之,袁星忘却的心动杀了个回马枪,又不由自主关注他,看见他便内心雀跃。
  再是不开窍的人,此时亦明白自己的心思。
  袁星看一眼,挪开视线,看一眼,再挪开,胸腔内心跳如鼓擂。
  被他注视之人,正襟危坐,脊背越来越僵硬。
  猝不及防四目相对,袁星愣了下,受惊似的垂下头。
  许常英余光瞥见,注意到他不自然的动作,顺着他的方向扫了一圈,只见自家儿子似绷紧的弦,脸颊耳朵泛红。
  咦……许常英目光不动声色在袁星和周茂之两人间来回,明悟了。
  许常英未多言,只不动声色观察两少年。
  待寻了独处的时间,许常英笑眯眯同周茂之道:“茂之,你过了年十七,到相看的年岁了,可有喜欢的哥儿,我和你爹寻媒婆上门说媒。”
  周茂之转瞬明了,不甚好意思,“阿爹,你知道了?”
  许常英轻笑,“我寻机会探探袁家的口风?”
  周茂之:“……嗯。”
  许常英与林翠娥处得来,两人交好,想探林翠娥的口风,轻而易举。
  林翠娥在袁星亲事上是个敏锐的,许常英才提个话头,她便察觉到他的意图,“常英,你是为你儿子问的吧?”
  “是啊,”许常英也不藏着掖着,“你觉得我儿子咋样?”
  林翠娥暗暗思量,回想几次见到周茂之时对方的言行举止,回想景清提到周茂之时说的事儿……是个好孩子,还救了星儿,林翠娥对周茂之印象挺好,“这孩子我是喜欢的,但我喜欢不成,得星儿喜欢,我回头问问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