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综合其它 > 假面 > 第5章
  “你在美商通讯社供职,难道就不知道有的人是‘黄皮白骨 ’{11}。既然黄皮白骨都可以,‘中皮日骨’也是有的。你骂人家是卖国贼,焉知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有问题,觉得自己认的就是亲爹呢?”
  对方笑了,“你这个嘴!哪一天最好天上掉下来个谁收拾你这一片牙尖嘴利才好呢!”她要打他,他佯装挨打,轻声叫着跑开了。
  牙尖嘴利,这她承认,还颇引以为傲。但她并不认为自己刚才发的议论是谑人,她是真心实意地这么想。刘呐鸥她见过,他的《都市风景线》她也读过。实话实说,读完觉得此书从书到作者都沉湎美色,好像这个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是□□,角色的一切想法都是由肉而来、向肉归去,尤其是女性。真的吗?身为女性的自己读来觉得十分不舒服,男人总是把欲望投向女性,同时借助自己牢牢握在手中的话语权把欲望带来的种种福祸也全部归罪于女性,甚至让有些的女性也信了这一套。女人是三从四德束手束脚还是放荡不羁竟然全是男人的规定的!这是她不喜欢他的第一点。
  她不喜欢他的第二点,是那种对欲望的渴求。在她看来,奢靡和放纵就像过度的糖,对欲望的满足当然是必须的,但凡此种种终归过犹不及,人生在世的终极目的应该是追求对自己的灵魂的塑造、智性的提升,而不是纵欲,人不是一团血肉包裹的神经而已。
  上一次和人说起这样的话题,还是在纽约,和当时的女友在一起。那金发碧眼的东方学学者,“占有”着一个真正的东方人,听她说完这套话然后感叹自己有点古希腊化,继而发出爽朗的笑声,笑完了对她说,不,你是东方化。
  东方化。自己在那人眼中就是东方。当东方要回到东方去的时候,那人并不愿意跟随。
  那时她还曾引用郎静山的话,那段“我主张在技巧上,应吸收西方科学文明,使照相不再是件难事;但要谈到艺术视界,无论取景或色调,我都认为应多研究国画中蕴含的旨趣{12}”来阐述自己的艺术理想。她是中国人,她想照出来的照片也应该是中国的,她知道这样做必须回到积贫积弱的祖国,但谁知道现在是这样回来的呢?当初的自己在艺术上是如此热切地想要追求某种精神上更重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享乐与欲望看得并不那么重要,认为自己应当是融于更伟大的事业的。
  那时候的事业是展现中国,现在的事业是保护中国。
  想到这里,她才重新回去读手上这份皱巴巴的报纸。随着字句,她想起自己与刘呐鸥见面的那一次。匆匆一面,只记得此人长得浓眉大眼,算是好看,只是没有什么刚强雄壮之气——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一点而被那些留学西洋的人嫌弃。她自己留学西洋,并不嫌弃留学东洋的人。因为留学东洋,也不见得就非要媚日。但那些留学东洋却没了骨头、偏要媚日的人,的确分外可恨。但她还是要出入中影的制作部,也写了好几篇好报道,倒也不是完全为了接近刘呐鸥——犯不上——只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和“社交空间”。毕竟如果可能,和满映搭上一点关系也是好的。
  这是迟早的事,上海,是中心的中心,前线的前线,任何一个方面都是。
  她往下读,报上把刘被打死的画面写得非常详细,活像要把人家溅出来的血又泼到读者脸上去,惹得她翻过来看了看,确定自己没有错买什么小报。抛开文笔的刻意为之不谈,整个流程还是干净利落的。等,来,击,撤。没有感情,只有纯粹的理性思考,用纯粹的理性思考去判断目标的理性和感情——她最喜欢这些东西了。
  如果还能是冷兵器,那简直是梦想成真。
  只不过杀的是刘呐鸥,也不好说到底是为了什么。她不是事事都知道,也明白不要知道太多最好,何况死的是个汪政府的“九品小官”呢,是自己人杀的和是帮派杀的有什么区别吗?死了就好。
  “这么点小事,还没看完?”刚才的男子又走过来,“喏,拿去。”
  她把报纸放下,看见的是几张纸币,美金{13}。新闻社还是给她面子的。
  见她没立刻伸手,男子笑道:“好家伙,送到眼前都不要,你想要什么?”
  她白他一眼,接过钞票数也不数放进包里,“墨西哥鹰洋!你有吗?”
  “呿!想得倒美!现如今就是拍到了租界里顶大的新闻,也没有鹰洋可拿喽!”
  两人一道笑起来,一边往外走,一边聊着,满口胡说八道带说八卦。走到门口,男子说罢了镜头,忽然道:“你要是真想拿雪亮的‘银元’,《平报》你考不考虑呢?”
  汤玉玮闻言停下脚步,转过来看着他,“罗君强?”
  “是啊。”
  “你也知道他们是什么背景。”
  男子摇摇脑袋,“这年头,什么样的背景都有,何必在乎那个?总之银子可不骗人,比你手上这些——”说着用食指轻轻戳一下她的包,“不知道可靠多少。”
  她也笑,“是哦,金子就更好了。只不过我看他们出的东西,可是不太可靠。银元——”长长地出一口气,“也不能买我的名声啊。”
  男子大笑起来,“你这人——牙尖嘴利!什么样的借口,你都找得出!”
  “可不是?你看看他们,厚厚一沓,只有经济报道是可信的。此外全是给日本人摇旗呐喊的。刘呐鸥刚死,我可不想当第二个。而且,你也不是第一个讲这话的人了,前几天就有一个,让我给他们写东西——”
  “谁?”
  “你管他呢!我没答应,我也是这么说得,还补了一句,我一不会写经济分析——写不来,也不懂,二也不会给日本人帮腔,难道我去写副刊的情色文学吗?上一个这么干的人才刚死!”
  两人笑着告别,她一边走,一边脑子里不着边际地想着战时经济的重要性。其实要分析她也写得出来,尤其是写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肯定写得好,就怕写得太尖刻,引来敌人的刀枪——在这里交待了性命可不划算——又想到战争之中经济只是维持战争,战争本身是摧毁经济的。以前不知道,等到了纽约看到那些照片听到那些故事,才知道在欧洲,一次大战打得多惨烈。经济?民生?文化?都是一片废墟。
  想到平报,就想到那罗君强。也不知道这家伙何时挨刀。但总归人家现在不光是报社的人,更是周佛海的人,周佛海学宋子文搞税警团,此人在列,轻易不好杀的。
  轻易不好杀,也不是不杀,端看有没有用。这个道理她明白。敌人阵营里的人,要首先为我所用,不能为我所用,也要让他当个不自知的死间,实在没用处或罪大恶极,再考虑杀。就算是王天木……
  一旦变成是自己人,那都说不好了。自己人是两回事。
  轻轻摇头,她不再想,横竖这不是她战线里的事,她不想操心。她现在要做的,还是扩大圈子,打入各种各样的组织,把自己的网络铺开,同时保护自己,再考虑怎么活动。但即便如此,她也不考虑平报。不是情色文学写不来,她还是要名声。
  以前在纽约,她也读过这些东西。作为欣赏,作为和东方学学者的女友共同分享的乐趣。说来她也不明白,女友为什么会把这些东西找来给她看,印度的,南亚的,你不是东方学吗,她说,而那金发碧眼的女子只是笑……
  往事无法回味,也最好不要回味。女友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回来,自己现在也想不清楚,到底是爱还是不爱。那真是爱吗?她倒不怀疑真爱会在同性之间发生,但对方毕竟不理解自己,就像对东方充满好奇以至于要去研究、却一直带着外来者的错误视角,用西方人的一切目光去观察着一切、观察自己,没有尊重,又何来的爱与未来呢。
  多天真啊,找一个人,就想着终身。明明都已经人在异国,先进的摩登的纽约,然后黄粱一梦,然后是炮火连天,一张照片,一张船票,香港的一间公寓,是现在,是往事如烟——
  伸手看看手表,下午三点了,得去大光明那里了。遂伸直右手,拦下了一辆黄包车。
  从半小时后抵达大光明电影院,汤玉玮一直忙到夜里,四处转场,不是采访,就是酒会,最后因为临时找不到人、追其去向,竟然是从百乐门出来的。她实在不想去想那么一个白面小生跑到百乐门去消遣是何必,那副左拥右抱的样子,不知道被谁给酿坏了,假以时日,这还得了?她倚在人力车里,脑袋稍稍往肩头一转,就闻到浑身的烟酒气味。她抽烟,虽然少,但是抽,所以虽然不喜欢衣服上的烟味,这份嫌弃也不好说出口——贼喊做贼嘛!而且有时候人家招待她的都是好烟好酒,单说起来,这样轻易地喝到不要钱的顶级白兰地,也不是人人都有的待遇。
  要是能不混在一起,就好了。她一边往公寓电梯走一边这样想,门房问她好,她只是摇摇手。也许门房以为她喝多了,其实没有,但比喝多了还难受,酒还在胃里,人已经头晕脑胀,“长此以往,可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