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综合其它 > 喜相逢 > 第40章
  其实她从来不觉得冬季去海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住好一阵子是什么舒服的事,大概她家里没有患真实或心理的风湿的人——再说了,海南那么潮湿,怕湿的人难道不应该去吐鲁番?
  值班不宜做新的工作,适宜胡乱学习。她时不时看着拐弯抹角地解析如何与公家打交道的文章(实话实说,太绕弯子了,不是在读是在猜),又时不时走神、然后想起前几天和祁越聊天的内容、前前几天和祁越聊天的内容、还有前前前几天和祁越聊天的内容。
  年底年初这一阵太忙了,她们没有一丝空闲见面。祁越忙的那些规格高、重要人物多、需求和内容都更多的事情就不说了;她,没完没了准备上报的材料,又没完没了地检查,在没完没了地指导新一年的种种计划怎么写。有时候觉得自己来这家创业公司都是给被孵化企业上课的,那她出去挣钱不好吗?培训班——
  呸。前阵子有事去祁越他们酒店,祁越出差了不说,在哪里遇见一个职业教辅机构(卖课的,甭管什么课,反正给社畜上的都算),那个场地,还没过年,堪比过年,红绸红板红围巾红椅套,生生把大红色从庄重热烈穿成了剧烈地俗气。
  扑面而来,幕天席地,颜色太浓会不会容易给人幻觉?“使人进入一种奇怪的氛围里、容易相信他们的鬼话?”
  她只是路过,和一位领导(照祁越看都不叫官)一起来踩场地,说看明年的活动要不要在这里办(她心里腹诽,最好的地方了不在这儿在哪里!),就被会场轰隆隆的从音响里喷发而出的吼声吓一大跳。内容“刺激”大脑,声音“刺激”耳膜,她只恨自己的大脑皮层不光滑,不能无视这些刺激,于是给祁越吐槽。
  祁越发来好几个笑哭的表情,“哈哈哈哈哈,《意志的胜利》!”
  太好笑所以她只能说,把这种烂七八糟的机构拿去和纳粹比,“太看不起戈培尔了!”
  祁越说那倒是,“‘不准无聊’!”
  啊,没有祁越她该多无聊啊。为什么什么事情都可以和祁越聊到一起?即何以祁越便是不懂也总有兴趣?
  “我总是有兴趣,总是有很大的兴趣。”
  其实她期待过年的,至少期待和父母在一起、重新当小孩,也期待带着父母欣赏自己现在生活的城市,感受自己现在的生活,让他们感受自己的“长大成人”,以及等等春节应该发生的好事。
  她和父母在一起,从不觉得压迫痛苦,亲子关系一向好得不得了。她回望自己长大成人这一路,在与别人相比,偶尔会好奇,自己如何摊到这样好的父母?宽容,培养她的聪明,给予她爱,给予她信心和能力。回想起来,有时候是父母给予了自己机会去摔打和实现,让自己在后来遇见某些挑战的时候,即便父母在那一刻也没有信心,自己却顽强地坚持下去、并最终成功了。
  父母也不知道他们在自己成长中做出的贡献,他们只是爱她,只是言传身教。他们是大学教授,但不自诩书香门第,也没有书呆子气,反而豪放自然、更接近于接地气的老百姓。
  谁还不是个普通老百姓?她父亲从来不觉得自己在阶层上有什么好自外于什么人的,只是按照喜好,不与某些人往来罢了。
  尊重,不认同,共享同一片天空。毕竟夜眠三尺、日食三餐。
  所以越是长大,她也就越喜欢自己的父母,不是单纯作为女儿,更是作为人。
  但她也期待、现在是十万分地期待,过完年,等祁越旅游归来,见到她,拥抱她,说很多话。也许还可以,让彼此更进一步。
  让她进吧,她想了,至少为了每一个不可重来的永恒与那短暂时光里的内啡肽。
  妈妈的微信来了,除了问她啥时候回来,就是说做了什么好吃的,哎呀,好饿……
  那边,祁越也好饿。然而只来得及随便扒拉了两口吃的。过年她当然是不忙的,而且也打算和妈妈一起去新加坡,看看十余年未见的漂亮城市、一两个故人和大奖赛。但是年前她就忙了,她要为之前的大会收尾、当没有任何人有空去照顾那些被她“召唤”来的小朋友的工钱和安好时,她要去。
  后来她没再负责这件事之后,听说也有搞得不好的时候。管理还为出校门的小朋友的队伍,和管理古时候的军队一样,靠的是所谓“恩威并施”,管他们的行为要严格、务必站在规则这一边,照顾他们的权益、则务必要站在他们那一边。她管小孩一直坚持着这样的原则,日渐获得了诚实可靠的名声。大型会议,无论参加者还是服务者都人多口杂,时间长,规矩多,每一步都麻烦,每一步都不能出问题。她总是第一个开工,提前两个月去招募,也总是最后一个收工,一面多方善后、统计考勤、反复核对后造册、提起发钱的流程、开始签字、同步评优,一面再次打电话给中间转手代发的劳务公司,心说咱们平时都一路体面过来了,请你这次也给我体面!
  为什么急于发钱,急于每一步都完全照顾到位?因为马上过年,欠债主的钱不还都未必过得去这个年,欠短工的钱,还是不是人啊?
  她心里有的是一种很朴素的价值观,即便实际而言真正要拖也可以、后续造成的影响也不过影响她在这一行的小小名声、名声的些微部分,大不了换个地方,但她不愿意,不能够,因为这不仁义。
  看着群里一个个地回复已收到、感谢她,她也不再理会,开始奔向下一个战场:新年红包。
  她其实最害怕这种事情叠加,但偏偏今年就是叠加了:一边要发小朋友们的钱,一手出去二三十万,倒还事小,一边要给除夕夜晚上上班的员工准备现金奖励,一手几万,加上要一起发放的年度表彰,从银行回来,包里似沉非沉,十几万现金!
  她喜欢钱,这年头,谁说不喜欢,那就是假斯文!就像看见美女说不喜欢一样,是假道学!真君子为什么不能喜欢钱、喜欢美女?
  但她不喜欢纸币。哪怕从银行拿出来全是新的,数和发的时候全用财务的点钞机,她还是不喜欢,下班回去上身的衣服都要换掉,因为袖口脏了,手机要用酒精消毒个七八遍,也不抵偿那种心理上无端感受到的肮脏。
  所有现金,全得本人签收。她理解财务的苦心和对审计的恐惧,但依然反感自己要打印一堆纸、要催促负责同事来领钱、要催促他们交给本人签收再还她表,不能代签,明天除夕董事长要是去走基层,记得配合发空无一物的空包。
  记得啊!!!
  再三嘱咐,内心咆哮,出一点问题都是重来,折磨的还是她。
  年底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麻烦,今年还要安排员工食堂的庆祝活动,还要视频连线——她想了想嘛办是可以办的,没啥问题,但是就是觉得特别装逼。哦,显得大家在一起过年乐呵乐呵,视频连线,当自己春晚啊?大家各自安安静静过个年,让除夕也在这里上班的员工能舒舒服服吃完、安安静静过完,第二天回家去,不好吗?陪你这玩儿?
  她刚才站在食堂看那超高清大尺寸电视到位,装饰到位,然后调试设备,确定大家在视频里看上去都是正常的唇红齿白,没有其他奇怪的样子,因为到时候她不在这里,领导在这里,她可不想对先进技术一无所知的一群中老年到时候操作不了又解决不了问题、还给自己打电话。
  复杂问题她乐意解决,完全没问题,她会由衷生起一种责任感。但是这一类可谓弱智的“为什么我在视频里不好看”的问题她真的不想管,也觉得人不该在乎(尽管又能理解为什么有人在乎,懂得和认同是两回事),只想高喊,leave me alone!
  刨除这一切,她每年过年前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总是看着自己的同事、心生感动。一则,服务行业,无论是否公共,都是在万家灯火的时候牺牲了自己的团圆、成就了他人的美好,爱岗敬业,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中国人这种“大过年的”一团和气的互相关爱,又特别能在春节期间营造暖意融融的氛围。每一个可以去过年的人都想把自己的快乐和爱分给那些一时不能的人,这是纯粹的爱,纯粹的人与人的温情。
  她讨厌死了一切形式主义,但如果那些不能回家的同事都能因此觉得快乐,她也觉得快乐。让她把这一切做好吧,为他们做好,顺顺利利,喜气洋洋,让他们回忆起这短暂的连线包饺子的几十分钟、甚至把饺子吃到嘴里的时候,都有许多快乐可说、都有许多企业对他们的关怀和人情味可夸耀。
  如果能由衷地觉得——
  几位同事迎面走来,和她问好,她和对方拜年问候,对方回以问候和感谢,问她去干嘛了,怎么还不下班回家。
  去装饰,她说,随便说了两句事情的来历。
  对方笑,感谢她辛苦,“谢谢你啊!”
  她知道自己部门的其他同事很少得到感谢,导致有时自己会成为部门的代表。这里面有岗位和工作职能的区别以及问题,也有别的,比如人的差异。她不怪别人,只是庆幸自己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