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使将他们带进厅堂,大长公主正坐在主位上,微笑着看着他们。齐贺,苏桃向大长公主拜贺。
苏桃还没有提醒云姐儿,云姐儿已经对着大长公主磕头,随后背起了岁节贺词。
大长公主笑着点头,看着玉雪可爱的小孙女甚是满意。
她拿出一个小荷包,里面装着一大把小金豆子。
吴三爷在宫里没有回来,云姐儿又向坐在旁边慈善地望着她笑的陆娴磕头拜贺。
陆娴脸上的微笑变得怪异,笑着带着一丝欣慰,感动。
她慌忙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递了过去。
公主府门前,有来亲自拜贺的,也有过来送刺束的,他们也不能逗留太长时间。
齐贺起身告辞的时候,他大姐姐陆娴多有不舍,不舍得云姐儿这么早就回去。
第257章 召回
齐家没有给家人做生辰的规矩,按着以往,朗哥儿过了周岁,往后也同大家一样,生辰这日赵氏给煮个鸡蛋滚滚灾便行了。
谁知,初二这日一大早,陆家各房都就让人送了各种贺礼过来。
元日万国来朝,陆家的郎君们都抽不开身,女眷们迎来送往地接待来家中拜贺的各家夫人,着实也抽不开身。
陆家老夫人让小厮传话,等过了人日,让齐家都去陆家赴宴,两家人再好好的吃个饭。
陆家来给朗哥儿送生辰贺礼的刚走,大长公主也使人给朗哥儿送来了贺礼。
这两家的一通作为,着实让京中官宦人家迷茫了,不知道齐家怎么进入了大长公主的姻亲圈子。
齐家倒是没有想这些,自家做了一桌席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闹非凡。
赵氏看着满桌的佳肴和围坐在桌边而坐的,儿子儿媳,侄儿侄媳妇,还有娇俏的姐儿,胖嘟嘟的哥儿,心中感到无比幸福。
家中儿孙满堂,还有小厮女使可以使唤,这日子真是千金不换的好。
赵氏笑意盈盈,招呼其他人赶紧吃饭。
“翠丫这手艺越来越好了,这一盘就是京中酒肆客人常点的盘兔吧?你们都尝尝。”
众人言笑晏晏,品尝美食。
翠丫的手艺果然日益好了,做的菜式丰盛,口味馨香。
朗哥儿坐在一旁,瞪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他虽然还小,但已经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欢乐氛围。·
饭后,齐家上下聚在一起闲聊,话题自然从朗哥儿的生辰,聊到了家中其他人的生辰。
杏儿说:“听说京中人家做生辰宴,都广邀亲朋,一起吃饭玩耍;还听说他们会请戏班来唱戏助兴。”
杏儿笑望着赵氏,“二伯,二伯母今岁生辰也请个戏班热闹热闹吧。”
赵氏开心大笑,“咱们五郎刚做官,倒是不必过于张扬,只要家人团聚一堂,就已经足够了。”
杏儿知道说什么会让赵氏开心,便捡了好听的说给她听,“还是二伯母豁达通透。”
桃源庄子上只留了红叶看家,齐三郎跟杏儿过了初二就回庄子上去了。
跟往年一样,苏桃跟齐贺带着云姐儿跟朗哥儿,初四这日去了杏林巷。
两孩子向姥爷姥姥拜了贺,苏青山跟冯氏掏出来个装着金梅花的小荷包递给了两人。
苏青山跟齐贺聊天的时候,说今岁想去北国那边的榷场采买些皮子回来卖。
齐贺眉头轻蹙,觉着不是太可行。
百年前,中原王朝的一个皇帝为了争夺皇位,勾结北国,以挨着北国的十几州地作为筹码求来了他们的援兵。
可从此之后也给中原王朝留下了大患,北国得了中原的一大块水草丰盛的福地,他们养马种植,国力日渐强盛。
时时都信誓旦旦地想要攻打中原。
韩家在北疆守边,也牺牲了许多人才勉强守住。韩大将军的父亲,叔父,还有他的两个兄弟都死于北国将领之手。
十年前韩大将军出走,韩家的小辈又经历了一场恶战,加上允许北国三年来朝贡一次,才勉强维持北疆的安稳。
他们来朝贡,大胤总以数倍的金银回赐,说起来,朝贡不过是周边国家来大胤要钱。
大胤算是拿着丰厚的金银布匹来买边关的安宁。
可是最近几年,北国那边又不安稳了,他们想出兵中原的野心蠢蠢欲动。
朝堂上有主和派也有主战派。
苏青山问齐贺是个什么想法,齐贺道:“或许只有圣上御驾亲征,大胜一场才能挫一挫北国的锐气。”
“北疆十几州,还能拿回来吗?”
苏青山也比较关心这个问题,北边,西北能养马的圣地都在其他国家手中,大胤没有好的养马场,自然也养不出日行千里的千里马。
不管是打仗,还是出行,都需要高价从周边国家去买。若是他们不卖,他们便没有好马可用。
齐贺手中捏着茶盏,思虑了一瞬,轻叹一声,“一州一府都不容易要回来,若是圣上有御驾亲征的意思,倒是可以先一点儿一点儿打回来。可是战争劳民伤财,保守派的人一定不会同意。朝中执宰,正副枢相之间定有一番争论。”
苏青山也叹气,作为有血性的大胤人民,他自然是希望能拿回失地。可是战争残酷,国库里的银子不知道能支撑多久。
苏青山道:“若是开战,咱们也同上次一样捐些银子吧?”
齐贺道:“倒也不是银子的问题,圣上御驾亲征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此战能不能赢?若是能赢要拿回多少失地?若是不赢,两国形势是保持现状?还是会变得更糟糕?
若是北国打进关内,朝廷该何去何从?是死战?还是南下?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若是不分析清楚形势,没有十成的把握,圣上或许不会做出决定。”
如今边境呈剑拔弩张之势,北国还派了使臣过来朝贡?
苏青山依着商人普通的想法也能想到,这次北国那边来人怕是不能老实了。
苏青山都能想到的事情,朝中的那些读书人当然也能想到。一早就安排好接待的鸿胪寺,务必小心谨慎。
还没有到人日,齐贺这边便被圣上召回来身边。这次招待北国使臣,也算是三年来比较重要的一件事。
圣上召齐贺回身边的意思很明白,这是要让他多见识见识。
北国这边来的使臣里有他们的一位小公主,大胤得到的消息,这位小公主将要去西迪与西迪的王世子联姻。
对大胤来说,自是不喜北国跟西迪走得太近,北国让这位将要成为西迪王世子妃的小公主跟着使臣来大胤便有些道不明的意味。
最近,不只北国不安稳,西迪那边也频繁挑事,许多大臣认为,不久的将来大胤怕是必有一战。
西迪小国,地形复杂,倒是不用大张旗鼓地去打他们。若是大胤这次对兵强马壮的北国能一举大胜的话,同样能震慑西迪。
这个岁节京中暗潮涌动,仿佛暴风雨前的平静。
第258章 不如比试比试
天下形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现在是大胤主大,周边国家都向大胤朝贺。
除了一些西南边境的小国家真心臣服外,能对大胤有所威胁的便是北国。
为了维持现今的这个和平状态,大胤是宁愿花些银子也不愿意引起争端,国民安稳,国富民强,才能延绵国祚。
大胤不愿挑起争端,只要北国安安稳稳地拿银子不挑事,这天下便能太太平平地延绵百年。
可是北国貌似不是这样想的,过来一段安稳日子,他们兵强马壮后,掠夺的野蛮心性就难以隐藏。
此时北国跟西迪联姻,说出来不就是两国要联盟。
大胤每年回赐给小国的金银不过是大胤一年经济的百中之二三。大胤富裕在北国跟西迪这般豺狼眼中便如一块儿大肥肉,盯着吃不动嘴里难受。
北国的素寒公主不过十六七岁,首次来到大胤,大胤京城是她想象不到的繁华。
路上行走的皆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这样的国家怎么能抵挡得住他们北国雄壮的男儿。
这一次北国来使,领头的人乃是北国昌国王肖雁山的嫡长子肖达。
肖雁山作为北国赫赫有名的猛将,曾让大胤军队吃尽苦头,韩大将军的两位兄弟都命丧其手。
因此,肖达此番入京,态度甚是嚣张跋扈。
在紫宸殿圣上举行的宴会中,肖达更是口出狂言:“圣上的朝堂中皆是文弱书生,根本没有能抵挡北国百万雄师的武将!”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但肖达却不以为意,反而得意洋洋。
此时,有一名文官站出来,吟诗一首,其中暗讽北国人粗俗野蛮。
可惜这首诗太过隐晦,肖达等人未能领会其中深意,还以为这位文官在夸赞自己。
于是,肖达哈哈大笑,对那名文官表示赞赏,并赏赐了一些珠宝。
然而,其他大臣们却听明白了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不禁暗自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