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穿越重生 > 折风骨 > 第34章
  幸亏陶夫人没发现,否则她跟陆珠儿非得挨一顿训不可,黎宛想到这,偷偷躲在被窝里笑出声。
  一旁的阿煦听到娘笑了,也跟着“咯咯咯”地笑起来,差点儿没把黎宛的心给融化了。
  这般波澜不惊地过了近两个月,在黎宛的强烈要求下,她终于回到了之前可以自由走动的时候。
  黎宛感觉出了月子的自己神清气爽,一身的力气没出使。
  《异世真情录》也写完了,阿煦又常常轮不到她照顾,黎宛觉得自己这样下去可不行,非得闲出病来。
  黎宛看着将阿煦抱在手里不肯撒手的陆珠儿,想到自己、陆珠儿,以及周姝三人殊途同归的命运,她的心中生出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
  既然女子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那她为何不像男子一般活着呢?
  第30章 大胆
  黎宛仔细想了想,她有才学、肯实干,自问不比任何一个男子差,男子能做的,她为何不能呢?
  她如今上有爹娘,下有稚子,决计不能像从前那般,随便什么阿猫阿狗就可以决定她的生死、左右她的意志。
  黎宛是一个果决的人,当她脑中有了清晰的计划后,她第一时间就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三人,饭桌上,陶夫人差点没喷出饭来。
  “什么?!你要去科考?这……这哪能行得通?万一被发现了,那可是杀头的大罪!”陶夫人一想到黎宛脑袋落地的恐怖场景,心就狠狠哆嗦了一记。
  傅掌柜倒并未立刻出言反对,反而抚着他花白的胡须若有所思。
  “最近的童试就在本月,且今年圣上开恩,加开了一场秋闱,因而今年参加科考的考生不必等上三年就能参加乡试,时机不可谓不好。”
  “爹,那岂不是连老天爷都站在我这边吗?我必须要参加!”黎宛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小宛,你若参考,有信心吗?”
  说到这个,黎宛有些心虚地摇摇头,她从前在留园无所事事时是读过不少四书五经,甚至到了滚瓜烂熟的地步。但真要她去做文章,恐怕还欠点火候。
  傅掌柜呵呵一笑,“你若信得过我,倒是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陶夫人恼地狠狠用手掌拍了一下傅掌柜的背,“糟老头子,净会煽风点火!”
  黎宛倒是好奇了,“爹,难道你以前中过秀才?”
  陶夫人解释道:“小宛,你或许不知,你爹的祖父,曾经是一代大儒。”
  这下可轮到黎宛惊得筷子都掉地上了。
  “什么?!”
  “你还记得有一年我们二人离了扬州,将书肆托给你照料时,官差在咱们家书肆里搜出一本禁书吗?”
  黎宛自然记得,她还被那本禁书狠狠砸破了眼角呢!
  “难道那本禁书,就是爹的祖父所作?!”黎宛着实没想到这一点,怪不得!她之前还怎么都想不通,傅掌柜为何要私藏禁书。
  “正是。”傅掌柜回忆起往昔,不免感慨良多,“我祖父因不满当时的武皇残害手足,血腥上位,写了诸多文章抨击,不少正义之士跟着站出来,此举惹怒了武皇,武皇下令,将这一批反对党全部坑杀。”
  “我的祖父,就死在那一年的屠杀中。”傅掌柜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黎宛听得瞠目结舌,没想到史书中那些为了大义不顾生死的文人风骨,竟与她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陆珠儿也听得入神,追问道,“那后来呢?”
  “后来,武皇时期便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些被坑杀的文人后代,永世不得参加科考。”
  “所以傅掌柜,你本来也可以去参加科考的,却因为是傅家后人,只能继承家业经营书肆?”想到此,陆珠儿唏嘘不已。
  “其实我倒还好,那时候还小。最苦的是我爹,寒窗苦读了十几年,一朝事变,当官的路就这么被堵死了。他被迫回到扬州经营书肆,一直郁郁不得志,早早就撒手人寰了。”说到这儿,傅掌柜老泪纵横,在场之人无不动容。
  “所以,陶立才跟娘姓,不跟着您姓,对么?”黎宛心中一直以来的疑惑有了答案。
  “不错,万幸当今圣上宽仁,对于武皇时的旧案并不严苛追究,当时与我祖父一道遇害的不少文人后代,到了孙辈这一代,不少也以改姓为契机,参与了科考。只可惜我儿体弱多病,我堂堂傅家,至今却连一举人都不曾有,可惜,可叹啊……”
  “爹,我来当您的儿子!”黎宛踌躇满志,是的,她要继承陶立的身份,继承傅家的遗志,去科考,去当官!
  傅掌柜擦了擦眼角的泪,道:“小宛一向是个心智坚决的孩子,你若真的有意,我自当倾囊相授。”
  “爹放心,我必全力以赴!”
  既说定,黎宛便即刻行动起来。
  黎宛记性极好,需要记背的内容她并不犯怵,只是做文章是她的短板,她从未写过八股文,因而但凡是醒着的时间,黎宛不是在做文章,就是在傅掌柜的指点下改文章,日以继夜、笔耕不辍。
  如此过了半月,童试的时间到了。
  这日一大清早,傅掌柜去牵马,陶夫人抱着阿煦,与陆珠儿一道站在门口,为黎宛送行。
  “小宛……不,陶立!出门自己小心些。”陶夫人为黎宛正了正衣襟,心中忐忑不安,生怕黎宛被人认出来。
  换上陶夫人亲手为她缝制的长衫和靴子,黎宛活脱脱是一个清秀书生,因她本就生得清泠泠的,并不怎么显女相。
  被陶夫人的情绪感染,黎宛也有几分紧张,一旁的陆珠儿却盯着黎宛平坦如砥的胸脯,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你笑什么?”黎宛被陆珠儿盯得脸红,捂着胸脯嗔道。
  “我笑你,那几两肉本就可怜,硬生生叫你断了奶后,竟比原先还更寒碜了。”说完陆珠儿哈哈大笑起来。
  黎宛佯装要打陆珠儿,“你敢笑话我!”
  陆珠儿笑得前仰后合,眼泪水都流出来了,“要我说,那束胸简直是多此一举嘛!就算不穿,也是分辨不出来的。”
  黎宛气得要去挠陆珠儿痒痒,两人笑作一团。
  被陆珠儿一闹,黎宛的紧张也烟消云散了。
  再怎么说,她也是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的,无非就是再考一次,并没什么可紧张的。
  黎宛于是翻身跨上玉影,在三人的目送下朝县城去了。
  不知是因一下子见不到自己的娘亲了,还是肚子饿
  了,黎宛走后,一向乖巧的阿煦忽然哇哇地哭起来,陶夫人心疼得不行,赶忙抱在怀里哄。
  正在马上疾驰的黎宛隐约听到了阿煦的哭声,心中涌起一股浓烈的愧疚感。为了参加科考,尽管阿煦才两个半月大,她却不得不提前断了阿煦的口粮,否则一坐就是几个时辰的考场,她不可能蒙混过关。
  阿煦,娘对不住你,但眼前的委屈,都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护住你,阿煦这么暖心的孩子,一定会体谅娘的,对吗?
  到县城后,黎宛用陶立的身份顺利通过了童试前的各项审查。
  一连数月,黎宛奇迹般地顺利地通过了童试、府试和院试,摇身一变,成了百里挑一的陶秀才,傅掌柜等人无不为此精神振奋。
  一连串的考试后,转眼就到了八月,黎宛只身赴杭州府参加秋闱。
  这是实现她目标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难的一道关。
  盛夏的杭州府,酷热难当。一连九日,随着一场又一场的考试筛选,考场中的人越来越少,时不时还有考生因天气炎热、心情紧张而昏倒,被抬出考场,黎宛看着都心头一紧,生怕自个儿也中暑昏过去。
  她掐了掐自己的虎口,深呼吸一口,收起心神。
  她不信,高考都难不倒她,这乡试能难倒她。
  怀着这种心情,黎宛咬牙坚持到了最后一场考试,此时偌大的考场中,只剩下黎宛在内的三百多名考生了。
  看着最后一道考题“边疆战乱,朝廷如何开源节流”,黎宛的思绪莫名地飘远了。
  那个人,应当还在边疆与瓦剌族打仗吧,虽然她这辈子都不愿再与他有任何瓜葛,但是她还是希望战争能够早些结束,大显朝能早日重回安定,还百姓一方太平。
  将思绪收回,黎宛打好腹稿,按照傅掌柜曾指点过的方法,将心中所想一一落笔写下。
  从考场走出来的时候,黎宛头一次觉得外头的空气如此清甜。
  三日后。
  “让让,麻烦让让!”身材单薄的黎宛见缝插针地挤进人缝里,等她好不容易钻到榜前时,脸被挤成了猪肝色,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
  黎宛抚了抚胸口顺气,随后从榜单的第一名开始看,果然没有陶立的名字。
  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都没有。
  她的心一点点往下沉,不会吧,她没考上?
  榜单一共七十人,黎宛一路往下看,一颗心由期待转为怀疑,又由怀疑转为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