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袁氏?王氏?
姬昭道:“谢卿如何看今夜之事?如何看待春和堂的厉鬼?”
当皇帝说到厉鬼二字时,有一道晦涩视线向谢廷玉飘来。
谢廷玉抬眸,与姬怜视线交汇的那一刹那,两人又心照不宣地移开目光。
“禀陛下,臣以为,此事蹊跷非常,待臣查验后定能寻得端倪。”
姬昭拍案而起,“三天,朕只允你三天,不论是什么真鬼假魅,通通给朕碾作齑粉。”语毕,皇帝拂袖,阔步离去。
皇帝一走,底下的人便也战战兢兢地陆续散去。
谢廷玉也并未停留,同谢鹤澜说现下就去春和堂查看。眼下宫禁闹鬼、人心惶惶,谢鹤澜自然不放心谢廷玉单独前往,指派了几位金吾卫随护。
殿外原本趴着的那几位宫人,如今正互相搀扶着爬起来,其中一个双眼紧闭,脸色苍白,口角渗血,口中塞着一大团的布巾。
谢廷玉叉手行礼,“廷玉行事不谨,累及诸位受此无妄之灾。”
宫人们膝盖打着颤地又跪下去,“大人无需自责,奴不敢。”
谢廷玉看向仍昏迷不醒的那人:“这是打得晕过去了吗?要不我请……”
宫人们一拦,踌躇半晌才道:“大人有所不知,她是被吓晕过去了。”
几位当即和盘托出。原来今晚的起因是此人亲眼撞见红衣厉鬼手提脑袋,顿时惊恐大叫、神志恍惚,却仍不顾她人阻拦,一路狂奔进蓬莱殿,吵醒了已入寝的皇帝和贵君,随后便晕了过去。
人是晕了,但挨的打没少。
谢廷玉问:“那无头尸呢?”
宫人面面相觑,皆摇头:“陛下方才发话让搜寻整座皇宫,许天亮才能知晓。这些夜晚,流言虽起,本想告知大人,但是此事奴几个毕竟没有亲眼所见,只是听她人所议,便只能作罢。”
谢廷玉颔首,往殿外走去。
一抹长身玉立的身影正在廊下候着。月色如水,将那人的青色袍角镀上一层清辉。
“夜深了,殿下不回婆娑阁内歇息?”谢廷玉走上前去,“还是在等我?”
姬怜平静如水的眸子看向谢廷玉,“确实是在等你。我想随你一道去春和堂。”
绛珠提着宫灯在一旁引路,朱红宫墙上倒影出两个交叠的身影。
两人一路无言,一同来到春和堂殿门下。
进去的人太多,反而可能会破坏痕迹。谢廷玉只是让金吾卫留在殿门口等待。
谢廷玉接过宫灯,先踏进门槛一步,姬怜紧跟在后。
有两条相连的、很长的暗红色印痕从殿门口一直延伸至内室。
里头昏暗无比,原本贴在窗棂和朱漆立柱上的符箓早已脱落,黄纸散落一地,以及杂乱无章的鲜红色点点痕迹,这里一滩,那里一滩。
即使有宫灯的照映下,初看之下也依然是觉得阴森。
“是血?”
有一阵温软的气息打在谢廷玉的耳边。她借着宫灯前倾的光细看片刻,“可能是。”
谢廷玉细细勘查过去,姬怜亦步亦趋地跟着她,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细枝末节,甚至时不时低声提醒:“你看,地上有些零零散散的白色小点。”
这番细心程度,谢廷玉都觉得匪夷所思。
谢廷玉突然将宫灯拎到姬怜面前,暖光照着他莹白如玉的脸庞,“殿下比我还细心,是不忍三日之后我因捉鬼不力而遭到陛下斥责吗?”
姬怜将宫灯推开半尺,语调清冷,“你被训与我有何关系?若真要说,我倒想亲眼看着你挨三十廷杖,好治治你这一张烂嘴。”
话音未落,头顶突然传来“啪”的一声脆响。
姬怜只觉有硬物擦过肩头,面容骤然失色,下意识就往后退了半步,手已朝谢廷玉衣袖抓去。
谢廷玉反应极快,一把扣住姬怜的手指,用力将人拽到身侧。
咕噜噜。
一节竹筒在地上滚动数圈,最终抵着墙角而停下。
姬怜见此物,心底一松,这才觉察到掌心传来的丝丝凉意。
他忽的想起几日前午后梦中,他手中握着一块凉玉的触感,竟与此刻相触的感觉莫名相似。待惊觉自己正与谢廷玉牵手时,他又像被烫到般猛地甩开手。
谢廷玉的注意力全在竹筒上。
她将竹筒打开,一闻,里头有股轻微的臭味。她将宫灯递给姬怜,只从筒内倒出一点白色粉末于指尖,轻轻摩擦间,一股灼痛感骤然传来。
谢廷玉拿出帕子将手指擦拭干净。
这就和姬怜之前所说的地上白色小点,掌事官口中幽蓝光对上了。
姬怜见状,疑惑又好奇,不由分说地将谢廷玉手中的竹筒拿走。他刚要掀开筒盖,谢廷玉便伸手按住他的手腕:“殿下还是别碰这些为好。”
“这些白色的粉末是什么?”
“呃……我猜,可能是燃烧人骨而制成。”
姬怜脸色大变,几乎是弹开般将竹筒塞回谢廷玉怀里。
“也有可能是猪骨,或是其他什么动物的骨殖。”谢廷玉不紧不慢地补充后半句。
谢廷玉拿回宫灯,带着姬怜又把有白色小点的地砖走一遍。这些细碎的白点大多聚集在窗棂与立柱的交界处。
谢廷玉走到窗柩边。
由于此处宫殿经久未缮,窗上本就布满虫蛀小孔,唯有一个孔洞边缘平整异常。她将竹筒斜斜抵上那个孔洞——筒口与孔缘严丝合缝。
原来如此。
谢廷玉心中了然,将竹筒收入怀中。
“如何?”
“如殿下所想,确实不是鬼,而是人为。”
隐在袖中的手指下意识蜷缩,被人说中心事的姬怜垂眸避开她的目光,“你怎么就断定我觉得是有人在暗中捣鬼?”
“总不至于是殿下与我下棋下出了情分,所以才这般……”
姬怜忍无可忍地打断她,“你少自作多情了。”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而道:“这春和堂之前是由我父亲居住。”喉结轻动,声音陡然低下去,“自他…去后,这宫室便再无人居住,渐渐荒芜。”
……那剖心而死的良人原来是……
“我不能容许有人在他故去后,还假借厉鬼之名,往他身上泼莫须有的脏水。”
室内一阵静寂。
姬怜垂下眼睑,脸上染上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哀戚以及悲痛,不一会,竟然有晶莹剔透的泪水自眼角流出。
谢廷玉见状,将帕子递过去,温柔款款地说:“那这个人挺可恨的,不仅想要拉我下水,还想要毁坏良人的名声,实在是可恶。”
姬怜接过帕子,欲擦的手一顿,目光骤然凝在帕角:“你这帕子是不是刚拿去擦你指尖上的白色粉末?”
“啊……这个……”
一想到谢廷玉说过那粉末可能是人骨烧成的灰,姬怜顿时头皮发麻,指尖猛地缩回来,嫌恶地将帕子扔回她怀中,耳尖因恼羞泛起薄红:“你也很可恶,这时候还要戏弄我。”
“哎……我冤枉,这次还真的不是。我这么好的一个人。殿下,你走慢点…”
作者有话说:
----------------------
已更。这篇不是那种捉鬼的,只单纯是个小剧情而已~
也不知道是不是进步了,总感觉写第二本的时候,没有写第一本的那种很晦涩的感觉。
————
现在的怜怜:最讨厌你这张烂嘴tt
第11章
姬怜本欲跟着谢廷玉前往相邻的宫殿一起探查,谢廷玉却以“更深露重,殿下不如先回婆娑阁歇息”为由相劝。他对此不赞同,甚至是觉得三日捉拿罪魁祸首为限颇是紧凑。
姬怜蹙眉,“谢廷玉,你可知你如今骑虎难下。”
谢廷玉点头。
姬怜接着道,“就算你有谢大司徒撑腰,若是三日一过,你没有捕捉到端倪,你也不必在皇帝面前有任何露脸的机会了。”
谢廷玉小鸡啄米似地点头,“我懂我懂,你先别急。”
“什么我急?我才不是替你急。”
姬怜牙关轻咬,见谢廷玉一脸好似听进去,却不为所动的平淡神情,很莫名地一股闷火团在他的胸腔处不上不下,心里只感慨,为何此人总能三言两语拨动他的情绪。
谢廷玉解释,“夜深露凉,殿下想必也是睡梦中被匆匆吵醒。殿下不如回去歇息,待到天明,我们再一同查探。”
听到‘我们一同再查探’,姬怜面色稍霁,待回过神来,一想自己为什么要因为这几个字而心绪浮动时,登时朝谢廷玉的方向看去,但也只能看到一身素袍溶于浓浓夜色中。
谢廷玉乘坐马车回到长好院时,院内灯火通明,一干侍奴立在阶下,其中包括韦风华。
“不知是何事需要急招少主人到皇宫内?”韦风华趋前一步问。
“唔…三言两语说不清,但确实算得上急事一枚。”
韦风华一脸关切,“可需要主君写信告知司徒大人?家主在朝中多年,学生众多,可助少主人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