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咱们联大已经准备好初中部、小学部和幼稚园了。”
年年本来不愿意上幼稚园,可经历了这一年的动乱,她也懂事了,知道读书机会的珍贵,前些天自己主动申请要去上幼稚园呢。
“孩子们有书读,郭大哥和秀英嫂子也能轻松些。”
“他们闲不住的,正打算做些干货,好备着后来吃呢。”
家里一切都好,也让巧珍安心。她顺势提出了开学后要住在学校一事。
“我想节约来回的时间,多做些题。”
文薰考虑过后,觉得不妥:“家里离学校也不远,步行不超过10分钟,虽说长年累月可以积少成多节约出不少时间,可是巧珍,你一直那样逼自己,让大脑得不到休息,恐怕会适得其反。”
霞章也劝:“是啊,你住校的话,到时候若遇到什么危险,我们都不好躲在一块儿。秀英嫂子和郭大哥做的干货,难道就没有你的份吗?而且,学习一直是一个要注意劳逸结合的事。大家都在赶时间,可不妨碍大家周末休息。”
夫妻俩一人一句劝,盛情难却,巧珍便又改掉了主意。
很快便是联大开学。
这回,渝城政府还派来了不少记者。当天文薰承担了接待工作,在忙乱之中,她赫然在记者群里发现了一张熟面孔。
是钟宝瑶。
等到活动结束,短发打扮的宝瑶抱着相机,远远地朝她挥着帽子,“文薰——”
见她呼喊着跑过来,文薰也迫不及待地朝她奔了过去。
姐妹二人相见,又是抱又是跳。
“快让我好好看看你。”
今天太阳很大,文薰被阳光晒得眯起了眼睛。
可哪怕这样,宝瑶也仍旧觉得她可爱极了。
她捧着她的脸说:“瘦了,但还是那么漂亮!”
文薰心底里的情绪翻涌,哑着声音回了一句:“你也成熟了好多。”
“别哭。”宝瑶温柔地劝阻她。能再相见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呀!钟宝瑶觉得自己这段时间已经哭够了,她再也不要哭了。她想着,调皮地笑了起来,“快,我要住你家,我要看看你的女儿。她叫华平是不是?真是一个好名字。”
今天是个好日子。不仅孩子们开课上学,文薰也迎来了自己的朋友。
为了迎接,霞章和郭瑞亲自上街买菜,秀英也收拾出客房,让宝瑶睡得舒服。
到了晚上,文薰没有
回卧房,而是和宝瑶躺在一起。
她们谈天说地,说了好多东西,也提到了金陵保卫战中死去的琼玉和宜章。
宝瑶说,琼玉战死,是她自己的选择。
“我们家好几位叔爷爷都死在黄海上,我们钟家没有孬种。”
“我不怕当着你的面说,我觉得,莫宜章便是这样,才不愧是我们钟家的女婿。”
临睡前,宝瑶还给文薰看了琼玉的儿子。
“我特意去渝城看他,我要让他知道,他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
琼玉和宜章的孩子现在是由瑞芬和怀章在抚养。
文薰一直相信着他们夫妻的人品:“大哥大嫂也会告诉他的。”
宝瑶点了点头,她拉着文薰的手,一起进入幸福的梦乡。
钟宝瑶在文薰家住了三天,三天后,她告辞启程。
一大早,文薰送友至火车站。临上车前,宝瑶抱住了文薰,她在她的耳边说:“文薰,我也要上前线,我也要去做战地记者。”
文薰抱着她,吸了一口气,想最后记住她身上的味道,“好,你一定可以的。”
宝瑶也笑了,她用深沉又信任的语气道:“文薰,你好好地,国家等着你们培养更多的,更优秀的人才。”
文薰点头,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
待火车蒸汽一起,文薰站在月台上挥手告别好友。
她远远遥望着,莫名地想起了之前自己在莫华章身上生出的想法。
肉食者的后代,自然是不愿意牺牲的。
可这个时候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蒙自飞行员训练基地的学生,全是有出生的学生。不分什么穷人富人,男人女人,现如今,我们只拥有着保家卫国的人。
文薰返回学校上课的途中,微风拂柳。
同时也拂去了她心头的最后一点阴霾。
微风带来远方的消息,带来远方的故人,也会带来远方的希望。
第二年春天,文薰收到一个包裹,是戴森寄来的一本在英国发行的纪实小说,他在便条上写下:这本书去年就已经出版,我知道昆城信息闭塞,我不忍你错过这样一本好书,所以特意为你寄来。温妮,我知道你一直在寻找救国之路,我想,你应该看看这本书,因为阅读完的我已经和斯诺先生一样,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这本书出自一位美国记者之手,是他实地考察后的采访记录,书的名字叫做《西行漫记》。
文薰不负戴森的推荐仔细翻书品鉴,看完之后,她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如果需要找中国的未来,那么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文薰读过《宣言》,可,让她真真正正认识到延安政府,还是在她读完这本书之后。
此时此刻,文薰迫切地想要把这本书分享给霞章。
可学校里,霞章和汤博容先生又同别人吵起来了。
西南联大的学风和教育理念延续了当初北大的风格,以自由为主。这里不禁锢思想,还支持先生、学生们表达思想。年初,渝城政府钻漏子,想派专员过来开课向学生们宣传主义,却被卫校长拒绝:
“如果你们的主义好,不用特意,学校里会有老师主动宣传。”
卫校长真的没有说错,联大校园里确实有先生在真诚地宣传渝城政府的主义。
可这种行为,却遭到了汤博容先生的反对。
“你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我当然也可以反对你的想法,我想,在我们联大,言论是自由的。”
“既然如此,我总结了以下三点反驳之处。”
汤博容先生一直在反对——以前是金陵政府,现在是渝城政府的理念。不是他认为这种主义不好,不能救国,他也知道这种主义成功过,中华民国的建立便是这种主义结出的果实。可,时代已经变了!
“孙先生已经死了,你们口中所谓的主义,再也不能为国为公为民了!”
“你看看如今后方百姓的生活,看看市场上的物价,看看总统夫人那一家子!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到的只有一个钱字!”
在这方面,霞章也跟汤先生持相同态度。
“如果渝城政府能救中国,他们在32年的时候就不会向日本人低头,37年事变更不会因为宁某人的犹豫不决落得如此难看的结果!姓宁的空长着个头,躯壳里却藏了一颗鼠胆,他连对日本人开战都不敢,有什么资格获得人民的推崇!”
联大是自由的,自由得宁总统明明知道莫霞章和汤博容天天在学生面前指着他的鼻子骂都没有办法。
霞章如此义愤填膺,可并不代表他有底气。
他否认了渝城政府的统治,可能救中国的路到底在哪里?
他一直在寻找,他寻找了好多年。
他曾经盼望着人民自治,可人民自治只能用于和平年代。现在全世界都已经开战,他认为中国需要的是一支坚定的,有纪律的,有毅力的,能够为人民服务的军队。
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军队?
历史上没有,现实也没有。
所以哪怕是经常跟人吵架,吵完后,霞章心里留住的也只有一阵空虚。
文薰当然知道霞章的苦恼,她在严肃考虑之后,把戴森寄来的书放在了他的书桌上。
如果霞章需要一个结果,或许这本书里有答案。
霞章拿到这本书之后翻阅了整整一个星期,他用他的好记性,简直要把每一个字符记在心里。这一个星期之后,他找到文薰,用迷茫的,颤抖的语气问:“我们真的可以获得胜利吗?”
他其实已经在心里拥有答案了,可是他根本不敢想。
文薰握住他的手,无比坚定地告诉他,“一定可以的。霞章,你也看到了,我们拥有着一支打不倒,不放弃,且是从农民中走出来的子弟兵队伍。他们是人民的军队,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中国人民。”
此时,一颗红星,在二人心中升起。
亦如这本书,后来的翻译版本叫做《红星照耀中国》。
-----------------------
作者有话说:正文到此就结束了,接下来,是文薰和霞章作为联大教授的坚守,因为看到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希望,他们得以乐观地带着中国必胜的心态坚守。
再往后文薰和霞章的经历的在新中国生活的岁月,会由番外,通过女儿年年——也就是朗华平的视角展现。
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也是一段功勋卓著的岁月,是属于文薰和霞章的岁月,感兴趣的小天使可以继续点击,不感兴趣也没关系,番外不占订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