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晴微微一笑,没有做声。
三人来到厂房里,只见这是一间规模颇大的厂房,里面密密麻麻摆满了电机,却空无一人。
周晴走上前去,伸手摸了摸最近的一台电机,又放眼看了看,发现这里的电机都是七八成新的。
于是就问:“丁厂长,你这一共有多少台电机?”
“一共五百六十台,哎,都是刚买不久的,可惜,接不到什么订单了,对了,周老板,您是想租呢?还是想买?”
周晴沉吟道:“先租吧,看后续如何,后续如果我能接到订单的话,就买。”
“成!我这厂房,闲着也是闲着!租金的话,你一年给一万就可以了!”丁厂长一脸的爽快。
周晴噗嗤一笑:“丁厂长,你哄我呢?据我所知,一家上千人规模的服装厂,租金一年也不会过万啊!”
见她这样说,丁厂长有些尴尬,他大概是没想到,周晴小小年纪,却不好糊弄。
“那——那依你说,是多少?”他反问周晴。
周晴看了汤厂长一眼。
汤厂长就说:“五千吧,行情都是这个价格!”
丁厂长沉吟道:“可是,我这里工人干部可都是齐全的,随时可以来上班的。”
“现在哪家快要倒闭的工厂,会愁没人上班呢!”汤厂长失笑。
丁厂长长叹一声:“好吧,五千就五千吧,来个痛快的,要不,咱们今天就签合同?”
周晴缓缓道:“不急,过几天我们再来吧!”
见她这样说,丁厂长面露失望之色,只好无奈地说:“那好吧,我恭候两位。”
从凌云服装厂出来之后,周晴笑道:“他这是生怕我们不租他的厂房了么?”
“肯定是的,找接手的人并不容易,尤其你还说后续有可能会买,他自然会眼巴巴地盼望着。”汤厂长笑道。
“那下一步,我们还要干什么?”周晴又问。
“我去帮你注册工厂,注册工厂之后,就等饼干厂的合同,一切都是合同签了以后才可以正式开始,合同不签,一切都没有意义!”
周晴点了点头。
然后,汤厂长就马不停滴地跑这个单位,那个单位,去给她注册工厂。
那些繁琐的流程,因为有汤厂长在,一切都解决得游刃有余。
周晴非常庆幸,自己请了这么个能干的帮手。
她给自己的工厂起了个名字,叫“鸿志”。
从小,她就非常喜欢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现在,她终于有机会,去像鸿鹄一样展翅翱翔了!
工厂注册好以后,她就哪里也不去,专门坐在店里,等着何姐的消息。
好在,何姐并没有让她失望,三天后,一辆饼干厂厂长的专车就停在了她的店门口。
何姐走下车来,进店就说:“走,跟我去饼干厂签合同去!”
周晴喜出望外,都忘了跟白慧交代,就跟着何姐上了车。
一路到了饼干厂,在门口,何姐就下了车。
司机带着周晴进了办公室,只见钱厂长端坐在办公室里,周围还着其他几个中年男女,一看就是厂里的其他领导。
见她来了,钱厂长就笑道:“小周,你上次介绍的那几个服装款式,我们厂的领导班子很满意。”
“谢谢各位领导!”周晴礼貌地道。
“现在,我们厂打算响应政策号召,为我们的职工订做工作服,不知道你们厂多久可以赶制出来。”钱厂长缓缓道。
周晴就问:“不知贵厂要订做多少件?”
钱厂长看了身边一个中年男子一眼。
那男子便道:“我们需要一万五千件!”
周晴在心里暗暗估算着,像凌云服装厂这样的规模,一天生产一千件乃至更多的衣服,是不成问题的,照这样的速度,半个月左右,一万五千件衣服就可以完工。
可是,问题在于,一次性进一万五千件衣服的布料,需要大批资金,自己手里的资金肯定是周转不开的,眼下,只有分批定制,分批收货款,资金才能周转。
想到这里,她不慌不忙地说:“钱厂长,我们厂的订单很多,一时半会,忙不过来,如果不着急的话,我想在三个月内,分三批赶制,不知道可不可以?”
钱厂长又看了身边那几个男女一眼:“小周的这个建议,你们觉得如何?”
周晴暗暗观察着众人的神色。
像这种大型的国企,一般都是一把手说了算,所谓的工作服,早一天迟一天穿也没啥,因为根本没有规定非要穿工作服。
钱厂长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底下人一定会揣摩到,一定会有人充当这个马前卒的。
果然,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女子就说:“厂长,正好,我们厂里的闲散资金也不是太宽裕,就分批定制吧,分三次付款,我们财务方面也没什么压力!”
钱厂长满意地点了点头:“成,小周啊,那我们就把合同给签了吧。”
按捺住心里的激动,周晴点了点头。
一边的秘书将合同摊开在周晴面前。
上面的营业额一栏,赫然写着“”二百四十万”以及“分三次”的字眼,周晴仔细看了又看,然后,在合同上珍重地签了字,盖了自己工厂的公章。
拿着合同,出了饼干厂,周晴一刻也没有耽误,而是直接奔去找了汤厂长。
将合同拿到手里,仔细看着,汤厂长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周晴,真有你的!你很快就要成为百万富翁了!”
周晴抹了一把脸上的汗:“这还哪跟哪啊,八字还没有一撇呢!赶紧的,我们两一起,叫个出租车,去把凌云服装厂给租下来吧!”
第118章 开工 邱超的消息
汤厂长不愧是个经验老到的企业家。
他首先就联系了以前在东风服装厂的时候经常合作的布料厂家, 进到了物美价廉的布料。
其次,他就提议周晴,聘请原来的丁厂长为厂长助理, 把凌云服装厂原本的五百多名工人全部召集回来上班。
“丁厂长最了解她们,她们也最服从丁厂长的管理。”汤厂长这样对周晴解释。
周晴深觉有理,于是就放手让汤厂长去做。
一个星期以后, 鸿志服装厂就正式开工了。
没有剪彩,也没有亲朋祝贺,周晴才不搞那些东西, 她要的是效率。
生平第一次办工厂, 虽然有汤厂长这样经验丰富的老手帮忙,可是,她自己也是忙得一口水都没空喝。
在此之前, 她根本没想到,开个工厂会这么忙这么累。
老板坐在办公室里, 看起来很轻松, 可实际上, 无论是生产还是质量把关, 无论是采购还是财务还是食堂, 各个环节都得盯着, 一点也不能放松。
比如,厂里派那辆小货车去附近的县城拉布料, 谁知半路上,车子坏掉了。
这个问题如果不立刻解决,就会耽误车间的生产。
连汤厂长都急得团团转。
最后,还是周晴联系到了何姐,让何姐找关系, 借用了饼干厂的货车,才把货物拉了回来。
就这,也耽误了两三个小时,没办法,周晴只好安排车间的工人们加班。
这一加班,食堂里又得多做一顿饭。
周晴就亲自去食堂督促,这一督促不要紧,她居然发现,食堂里的菜卫生有问题。
这要不是她及时发现,这些菜被工人吃到肚子里,晚上回家拉了肚子,又得耽误生产,说不定她这个做板的还要承担责任。
上辈子,经常听见身边有开公司做生意发财的。
这时候,往往就会有人感慨说:“有多大的收益,就要承担多大的风险!”
那个时候,周晴还以为这是别人嫉妒的酸言酸语。
现在,她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看起来,她圆满完成了合同,将一万五千件衣服交付给饼干厂,自己就成为了百万富翁。
可是,她没有想到,制作这一万五千件衣服的过程,就好比红军走完那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太痛苦太煎熬了。
除了要应付突发意外事件之外,她还要紧把质量关。
任何一个环节,都少不了自己的参与。
工人加班到深夜的时候,自己是不能走的。
有些衣服工序质量不合格的时候,是要赶通宵改的。、
当然,她可以自己在办公室里关上门睡觉。
可是,换了谁,谁又能睡得着?
创业的艰难与痛苦,在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周晴全体会到了。
这中间,还要经历几台电机同时坏掉,紧急维修的情况。
更有突然停电的情况。
那天下午,厂里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突然停电了。
厂房太大,光线本来就昏暗,没有电棒的话,有些视力不怎么好的工人们根本无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