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同人 > [三国同人] 女王在曹魏 > 第16章
  郭柔遂用力前后摇晃,曹丕的眼睛紧盯着参差的竹简,忽然一只竹简跳了几下,猛地跃出笔筒,落在锦被上。
  曹丕忙捡起来,拿起与郭柔一起看了。
  “丽?”郭柔万分疑惑,嘴里道:“《彖》曰: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你所求必能达成。”
  曹丕听了,眼睛大亮,道:“那他小字就叫阿丽,曹阿丽。”
  郭柔才知曹丕在为腹中孩子取名字,又听得“阿丽”二字,撼得心神恍惚,半响才道:“女孩也就罢了,男孩这样取名不妥吧。”
  曹丕从笔筒中抓住一把竹简来让郭柔看,都是些“蕤”“礼”“寿”“平”“犀”“象”“麟”“霖”“衍”之类的字,满意道:“天意选了丽字,为之奈何?”
  郭柔道:“原来你准备了这么多,那就叫他阿丽。不要辜负你的心意。”
  曹丕收起竹简,道:“也不辜负你和老天的好意。”
  郭柔一滞,顿了顿,再三叮咛:“将来若他长大问起名字由来,千万不要提我,我也不敢居功,只说你和老天的功劳。”
  曹丕听了,大笑,将“丽”字竹简单独放在案上,叫人进来服侍洗漱。
  盥洗毕,二人一起吃了早饭。曹丕要走,拿了“丽”字竹简,叮嘱道:“我留下心腹唐牛给你用,多送消息与我,勿吝惜缣帛笔墨。”
  郭柔道:“行军辛苦又危险,我不愿你分心。君姑视我若亲女,但行勿虑。没消息便是好消息。”
  曹丕叹了一声,道:“有消息未必是坏消息,若无消息,我总想着你们的消息,夜里辗转难眠。”郭柔只好点头应了,曹丕的眼睛里都是笑意。
  郭柔送他出门,回到院中,就见侍女们正抱着铺盖包裹和匣子往外走,说:“夫人请娘子过去坐车,咱们今天要离开这儿。”
  郭柔与桃叶一起见了卞夫人,她忙得很,抽空说了话:“我叫玉兰跟着你,先去车上坐了,半个时辰后就出发,省得叫人冲撞了。”
  玉兰与玉莲一样,同为伺候卞夫人的婢女。她捧着漆盒出来,引着郭柔去车上坐着。
  一连走了数日。忽然一日,晴朗的天阴沉下来,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雨就霹雳吧啦地打在车棚上,外面响起了嘈杂的声音。
  郭柔掀起一角车帘,雨滴就迸溅到脸上,外头的士兵里有慌忙披上蓑衣的,有抱头躲雨的,有雨中前后跑来跑去的……
  马车加快了速度,冒雨前进。行了半个时辰,路途泥泞不堪,马蹄打滑,车轮深陷,兵士们不得不伐木铺道行路。
  郭柔听得外面喊了半天号子,然而车子未动分毫,桃叶和玉兰早已下去,便喊人要下去。
  桃叶撑伞,玉兰给郭柔披上蓑衣,戴了斗笠,踩着烂泥乱枝站在一边,大雨将将士们淋得湿透。
  又来了几人,才把车抬出泥坑,桃叶和玉兰将郭柔重新扶上马车。眼生的小将牵着马路过,边走边大声喊道:“前头二三里处有一村落,到那边打火做饭,待雨晴了再走。”
  众人被大雨浇灭得萎靡的精神复又振奋,来了力气,艰难行走了二三里路,果然见雨中显出村舍来。
  然而,丧乱以来,天下城郭多为丘墟,这个村子也是如此,泥墙融化,房屋颓圮,杂草生得一人高,能避风雨者不过一两处。
  探马又报:“往前再走五六里,那个村子有人,已叫他们打火做饭熬热汤了。”
  只得又走,雨渐渐地小了,如无边细丝将众人都网了,冷风一吹,众人只觉寒冷透体,接二连三打起喷嚏。
  不知走了多久,外面的人请下车。桃叶撑伞,郭柔扶着玉兰踩马凳下来,目光不经意扫过兵士的面容,各个形容狼狈,神情疲惫,还有几人面容稚嫩,约莫只有十三四岁,她的心仿佛被什么攥住。
  郭柔由人引着进了一处低矮的屋舍前,里面传来说话声。那人道:“夫人说屋少人多,请娘子暂和杜夫人十公子住一处。”
  郭柔笑说:“君姑安排得当。”玉兰给她去了蓑衣斗笠,郭柔进了东屋,就见榻上坐着一位面如满月秀丽温婉的美妇人,怀里搂着一岁多大的儿子曹林。
  郭柔见礼,杜夫人忙叫起,招来身边坐下,关切问:“外面大雨可淋着了?”
  “没有,”郭柔回道:“杜阿姨可好?”
  杜夫人笑回:“这点小雨不碍事。”
  两人说着话,郭柔瞧见小曹林抬头,正对上那双黑葡萄似的眼睛,不由得笑了,道:“十公子可好?”
  小曹林含羞地又将脸埋在母亲怀里,杜夫人轻拍着他的后背,对郭柔道:“这孩子腼腆,倒也乖巧,不甚闹人。”
  郭柔问:“他多大了?”
  杜夫人道:“两岁了。”说罢,她瞧着郭柔一笑:“再过一两年,就能领着侄子到处玩耍了。”
  郭柔脸一红,故作不懂,道:“杜阿姨教导得孩子知书达理。”
  正说着,一侍女用托盘端了三碗热汤来,说是卞夫人让众人喝了驱寒。
  郭柔在杜夫人处喝了热汤,便告辞回到西屋歇息,草草将就了饭菜,与玉兰桃叶在屋内说话,到了晚上,三人挤着一起睡了。
  外面雨滴树梢,淅淅沥沥地仍然在下,一直下到了次日上午方晴。士兵们忙收整行囊,准备出发。
  秋雨连绵。众人到黎阳时,已经是十月了,天气渐渐冷起来。郭柔与女眷在后方安定下来。
  唐牛送来曹丕的信,郭柔展开一看,原来是他于来往黎阳途中做了两首诗,请她品鉴一二。
  郭柔不由得读出声:“
  其一
  朝发邺城,夕宿韩陵。
  霖雨载涂,舆人困穷。
  载驰载驱,沐雨栉风。
  舍我高殿,何为泥中。
  在昔周武,爰暨公旦。
  载主而征,救民涂炭。
  彼此一时,唯天所赞。
  我独何人,能不靖乱。
  ……”
  她念了几遍,心中触动,思及来时见闻,铺开缣帛,提笔回道:“
  北上以来,淫雨霏霏,连日不开,烂泥拦道,寒风摧人,或有毙命于路者,使人愀然。
  途中偶见几人,面容稚嫩,未及舞象,便上战场,牵动慈母肚肠。
  更兼丧乱以来,天下城郭丘墟,中原不料残破至此,肺腑酸楚,凄然恻然,敢问苍天,人间何日再太平?
  天柱折,地维绝,神州萧条,生灵涂炭,哀民多艰,思劝天公降人才,解黎庶倒悬之危。
  君言:我独何人,能不靖乱。莫非其人乎?信然也。”
  郭柔停下笔,想了想,又继续往下写。写罢,装入囊中,交给了唐牛。
  郭柔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她轻轻抚摸着肚子,笑道:“你阿翁胸中也有一腔慷慨的英雄气概呢。”
  作者有话说:
  1.《彖》曰……牛吉也。--《周易》
  2.朝发……能不靖乱。-《黎阳作》曹丕。
  第16章
  郭柔和曹丕以书信沟通,或报平安、或唱和诗文、或论政治得失……虽然人离得远,但心更近了。
  忽一日,曹丕骑马回来,郭柔惊问其故。他笑说:“年前无战事,父亲让我回来。”
  原来曹操应袁谭之降,北渡黄河,先夺了他麾下新降的吕旷、吕祥两员大将,便退军屯守黎阳,坐观袁谭袁尚兄弟厮杀消耗兵力,等待时机。
  故而一时半刻没有战事,曹丕便请示曹操,要回后方探望,曹操允了。
  郭柔上来要为他脱铠甲,曹丕忙道:“你不要动,我自己来。”
  说着,自个脱了,将铠甲头盔挂在架子上,又道:“我去见母亲,去去就回来。”
  曹丕回来后,就见案上摆满了果馔蜜饮,郭柔执壶斟酒,笑说:“外面冷,先喝杯热酒。”
  曹丕接过来吃了,又被郭柔劝着吃了些肴馔,身心畅美,靠在凭几上,洋洋得意道:“冀州迟则一年,快则半年,就归曹氏了。”
  郭柔笑着叹息:“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倘若袁术袁绍兄弟中有一人具司空之才,天下也不会残破成这个样子。
  人无才,又不自知,且兄弟阋墙,殷鉴不远,袁谭袁尚又起攻伐,非苍天灭他,乃自取灭亡。”
  曹丕嗤笑一声,道:“袁尚那边还想着先把袁谭灭了。”
  郭柔道:“不说他们了,天这么冷,军中艰苦,你可受得?”
  曹丕挪过来,揽着郭柔道:“习惯了。我看呀,天下不太平,我是不会闲的。他有闹你吗?”
  郭柔拉着他的手放到小腹上,揶揄道:“你摸摸他现在会不会动?”
  说着,郭柔自己就笑起来了,曹丕也跟着笑,二人耳鬓厮磨。“我们谁也不用取笑谁,五十步笑百步。”曹丕道。
  郭柔闻言,低低地笑起来,两人说着亲密的话。
  曹丕在后方留下来。郭柔从那日摇签取名得了灵感,与曹丕在竹简上各写了问题,或经文笺注、或掌故旧事、或典章制度、或政治得失、或天文算数、或音律乐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