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穿越重生 > 发家致富考科举 > 第23章
  这头周先生谢过了周老爷,拿着十两银子回家。王氏先是一惊银子怎么这多,又是一喜家里正是缺钱,最后害怕起来,慌忙问丈夫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怎么突然拿了这么多银子回来?自家丈夫一个穷秀才,做什么能一下得了十两银子,如果是不义之财,恐怕惹祸上身。周先生忙将县里周老爷致仕回乡,自己代人写拜帖,蒙周老爷青眼,保举去西北经略大人帐下做幕僚的事情合盘托出。
  王氏一听先是一惊,又是一喜,接着大哭了起来。惊的是实在事出突然;喜的是丈夫一直科举不顺,终于千里马遇伯乐,能一展鸿图之志。但是细想西北离溧水县隔了千山万水,十日后丈夫这一去,一家人何时才能团圆,所以大哭起来。
  周先生看妻子哭泣心里也是伤心不已,五个女儿听到母亲哭泣,都围拢过来,听说父亲要去西北,也一起哭起来。一家人哭做一团,忍不住想着如果经略大人不在西北,就在南直隶省躲好。南直隶省当然也有许多大人需要许多幕僚,但是江南地区历来才子辈出,遍地都是郁郁不得志的秀才、举人,做幕僚的机会根本轮不到应天府溧水县的周正秀才。正因为西北偏远人才难寻,又机缘巧合,才让周先生有了这个机会。
  王氏伤心归伤心,还是开始为丈夫置办起行李。周老爷赠送的十两银子,一部分先还清了布店粮店的欠账,又想起西北寒冷,慌慌忙忙给丈夫做了新棉袄棉鞋。带着五个女儿收拾来收拾去,这也要带那也要带,这也担心那也担心,恨不得把家都搬空给丈夫背在背上带走。
  周先生也舍不得妻子女儿,自己离家千里,下次家人团圆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妻子留在家里,一人照顾五个女儿也是艰难,便想着不如把妻女也都带着去西北。于是把想法给妻子说了,王氏一听连连点头,问五个女儿,也都说愿意跟着父亲。
  主意定下,周先生喜的是不用骨肉分离,愁的是路费不够。虽然蒙周老爷赠了十两银子川资,自己一人去是十分富裕的。先还了家中赊账后,就有些局促了,但也可勉强成行。如果再向周老爷开口,哪怕周老爷仁义豪爽愿意再给一笔钱,自己一旦开口,也难免叫周老爷看轻了。所以打算把家里祖传的几亩薄田卖了筹措路费,好带着全家一起去西北。
  听闻周先生要远行西北,作为好友的谢老秀才自然要来送行,陆氏也准备了些礼物让孙守义随着主人一起送到周家。两位秀才说了些闲话后,周先生便向好友打听最近可有人想买地。谢老秀才忙问:“怎么突然要卖祖产?”
  周先生便说了自己打算带着家眷一同去西北,路费紧张,所以想赶紧卖了田地,不能误了和周老爷的十日之期。
  谢老秀才略一思考便劝阻好友,周家的田地是薄田,又是急卖,十有八九买不上好价,甚至不一定能够去西北的路费。可是周先生实在身无长物,除了卖掉这祖传下来四亩多不到五亩薄田,他实在不知去何处凑到银子。
  谢老秀才见好友实在窘迫,便答应自己来帮周先生卖地,先把卖地所得交给周先生,等找到好买主自己再收下银子。于是两人签下文书,由谢远为周正代卖田地。
  次日谢老秀才便拿来二十两银子给周先生。周先生知道自家田地远远不值二十两银子,最上等田地也不过四五两一亩,自己家田地不过是下等薄田。谢老秀才故意用高价买了自家薄田,本来就是要帮自己一把。
  第25章 有钱的快乐
  当年蒙谢老秀才帮忙周先生才能顺利携妻带女前往西北奔前程,如今得周先生牵线谢凡得了一门好亲事。亲事定下,谢老秀才将周先生祖产物归原主,更是全了两人一番情义。人生在世,多行好事,广结善缘,总是对的。
  又到新一年,县里照例发下告示要开县试,陆平恭今年终于考过了县试,没有辜负自己一番辛苦,也没辜负周先生多年教导。而去年一同参加县试的蒋云却已放弃学业。
  原来他家中早已给他娶妻,刚好他妻子冬日里才生了个儿子。既为人父,总要有些进项才好糊口养家,所以回家随着父兄一同经营家中产业。
  县里放榜后周先生带着陆家兄弟两人到应天府准备府试,和去年一样,三人也借住张家小院里。谢凡和李宁见到陆家兄弟两位同龄伙伴都十分欢喜,见周先生也一道来了不免有些紧张,担心周先生来了大家不好肆意玩耍。
  可是周先生却一改往日严肃古板,反而十分随和。除了给陆家兄弟留下数十道题目,圈点了些功课,其余便不管了。不光由着谢凡和李宁,也任由陆家兄弟去城里玩耍。
  周先生平日里并不拘束四位年轻人,陆家兄弟却也没有外出游玩,整日里都只在房中用功读书。相比之下,谢凡和李宁反而显得自由散漫了,他们本想着陆家兄弟来了四人作伴,也找些乐子。
  现在见陆家兄弟一本正经,两人也只好把平日散漫都收敛了起来。
  等到陆家兄弟考完府试,出来都把文章默了出来,一齐叫周先生看了。周先生读了连连点头,说两人都能取中童生。
  尤其夸奖了陆平恭,连说他学问长进许多。过几日放榜,兄弟两人果然都中了。
  本来周先生预备着先带陆家兄弟回溧水家中,陆平友却坚持留在张家小院,对周先生说:“此处清净方便读书,回家反而诸事繁杂教人分心。”
  陆平恭向来对哥哥言听计从,此时也随声附和,要留在城里。周先生很尊重陆平友意见,也不勉强,遣人去陆家送信请示陆有富。
  过了几日陆有富便派人送了家什日用并着衣服文具来,装了满满一船,不光有陆家兄弟和周先生三人的,连带着也给谢凡和李宁预备了。
  陆家人还另给周先生了些银子,麻烦他再多照看陆家兄弟一阵,直到两人参加院试。又说等陆家兄弟取中秀才,再回家里摆酒庆祝,请几人吃席。
  谢凡和李宁本来见到陆家兄弟过于正经,平日里也不怎么玩耍,都觉得有些别扭,不喜两人长住。但是现在都得了陆家东西,心中小小别扭也就消弭于无形了。
  陆家兄弟为着院试更是勤勉,每天五更便起床读书,整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谢凡和李宁两人也只好勉力用功。小院五人之中,反倒是周先生最空闲自在,每日无事去城中游览。
  终于到了院试,陆家兄弟也蒙齐大人面试取中进学了。过了几日发下成绩,兄弟两人都是溧水县二十名出头,应去溧水县学。
  陆家兄弟两人欢喜自不必提,谢凡和李宁终于也松了口气。谢凡暗喜:“终于不用处于peer pressure之下被迫卷了,我要躺平!”
  陆家兄弟连忙写信将喜讯报给家中,陆有富果然大摆宴席,又请张家人、周先生、谢凡、李宁和众位亲朋好友一道参加。
  周先生是陆家兄弟授业恩师,陆有富送特地送了二十两银子礼金,用红纸方方正正包好,另有一套簇新衣服鞋帽。周先生也不推辞,欢欢喜喜收了。
  上次陆平友婚宴办得就十分热闹,此次陆家两位少爷取中秀才,热闹喜庆自然不在话下。
  两位新秀才大早起来,穿戴襕衫儒巾、头上簪花、身披红罗。陆平友和陆平恭两人都是翩翩少年,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更是英气勃勃,神情活现。
  兄弟两人都骑着高头大马,前有乐人鼓手引导,后有亲朋好友陪同。一路吹吹打打,绕着陆家走了三四里地,好不风光。
  到了家中,亲友簇拥,两位少年先拜过天地,又拜陆家先祖排位、陆有富和陆才明两人,再拜了授业先生周正,最后又与众位亲朋好友行礼。
  亲戚朋友们自然是一番恭维祝贺,陆家上上下下,皆是喜气洋洋。接着摆上酒席,流水似的好酒好肉,众人吃得满嘴流油。
  酒过三巡,又请南戏班子唱了几折戏。热热闹闹,主宾尽欢,直到傍晚方歇。
  谢凡也在亲友同窗之列,大早起来看热闹,稍喝了两盅酒,又敞开肚皮吃肉,吃饱喝足再听戏。纵然十分欢乐,谢凡也不禁想起去年此时,自己取中秀才,也就是几人吃了一桌好菜。
  又想起上一世,自己考上三川大学,家里也只是买了些好菜,父母下厨做了一顿好吃的庆祝。
  自己同班有个富二代同学成绩没他好,只考上了三川大学的独立学院。但同学爸爸是做工程的大老板,在全市最好的酒店摆了十桌,请了众多亲戚朋友,还有全班同学,各科老师,声势浩大。
  想到这里,哪怕两世为人,拢共活了四十来岁的谢凡,内心也不禁有些酸溜溜,默默感叹:“同样都是中了秀才,虽然陆家兄弟长得是比我和李宁帅一点,但是我们俩上岸时候还年轻点儿呢,还是一次就考过的。
  家庭条件果然胜过个人条件,有钱就是好啊。这一点还真是古今相同。”
  但是转念一想,这一世陆家虽然富裕,陆平友和陆平恭的父亲陆才明常年在外经商,母亲又早早去了。家庭情况和自己上一世的富二代同学何其相似。富二代同学的爸爸早年忙于生意,应酬多又难免逢场作戏,时不时花擦擦,他妈妈受不了,就和他父亲离婚,然后去了外省,再没回过本地。同学老爸生意忙得飞起,基本不着家,连家长会都十有八九是同学爷爷,甚至他家保姆来开的,哪怕高考前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