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同人 > 我的王妃生活[红楼+聊斋] > 第137章
  黛玉忙伸出食指压在她的唇上,嗔道:“快别乱说话,让人听见了可怎么好?”
  她往左右看了看,见迎春和探春手拉着手走在前面,好像并没有听见惜春在说什么,伺候的丫鬟离的也够远。
  黛玉拉着惜春的手,边走边笑道:“今日我回去的时候,你就跟着我去吧。咱俩晚上说说话,等明日我就宫里去了,你喜欢在我那里住就多住几日,不喜欢就叫我娘把你送回来。”
  她是客人,只偶尔来玩一次,待得不如意大不了就直接回家。
  可惜春却是贾家的姑娘,说这话若是叫人听见了,传到贾珍耳朵里,往后的日子怕是更难过。
  还不如把惜春接到自己家去,随便她爱说什么,说够了再回贾家来。
  惜春脸上露出了笑意,仰头看着她点了点头。
  第128章 薛宝钗见林黛玉举行诗会……
  举行诗会的地方在荣庆堂东边的花园,临着东次院,背靠梨香园。
  梨香园在荣国府的东北角,原本是先国公贾代善晚年修养之地。后来贾代善逸一病没了,又做了停灵之所。
  贾母年纪大了,对生死之事越发忌讳,在贾代善的灵柩被送回金陵之后,她就让人封了梨香园,以免睹物思人。
  薛姨妈母子三人来了之后,王夫人要留他们长住,把府里空着的几处院落盘算了一遍,最合适的还是单门独院的梨香园。
  姊妹四个两两并排,说说笑笑走到了花园里的千秋亭里。探春分派小丫头们去请人。
  没过多久,离得最近的薛宝钗先来了,笑着和三春见礼,又问黛玉:“想必这位就是林姑娘了。”
  “小妹林黛玉。”黛玉还了礼,也笑着问,“想来这位就是薛大姑娘了?”
  两人相视片刻,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薛宝钗上前挽住林黛玉的手,仔仔细细打量了她一番,奇道:“我与妹妹分明是头一回相见,怎么觉得有些面善?”
  话音刚落,林黛玉和三春就都笑了起来。
  薛宝钗一脸茫然,不解地问:“你们笑什么?可是我说错了话?”
  探春忍着笑上前,一手拉住一个,请他二位上座,笑着对宝钗说:“刚才宝姐姐说的话,宝玉也曾说过。你们两个都觉得林姐姐面善,也不知究竟是谁和谁心有灵犀?”
  众人本来已忍住了笑,听她这么说,又笑了起来。薛宝钗反应了过来,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我却不知,还有这等事?”薛宝钗看向林黛玉道,“大概林妹妹生得实在是风流标志,任谁见了都忍不住心生欢喜,只恨不能早早相识呢。”
  一句“林妹妹”,自然而然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惜春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一本正经地说:“宝姐姐说得是。”
  众人才止住笑,又被她逗得笑了起来。
  玩笑过一阵,众人在千秋亭落座,就见青色的石桌上摆着一盆紫薇花。
  那花高约三尺,卵状叶子铺陈在下,粉、白、紫三色花朵招摇其上。有的花朵已全开了,有的却还半含半露,虽是同株而生,却是姿态各异。
  探春对黛玉道:“林姐姐,这盆花是宝姐姐养的,离开金陵时也舍不得,仔细养护着带到了京城。也亏得她细心,千里迢迢的带过来,也没让这花有半分折损,没几天就开得这么好了。”
  林黛玉笑道:“爱花惜花之人,从不以侍弄花草为苦。说不得对宝姐姐来说,照顾这盆花,正好缓解旅途寂寞。”
  李纹和李绮都是江南女子,骤然跟着母亲离开家乡,说是来京城探亲,其实他们心里明白,寡母是怕他们在故乡无人撑腰嫁得不好。
  故而带着他们到了京城,以探望大姐姐的名义投奔荣国府,要借荣国府的势,为二人都谋个贵婿。
  这次离乡,很可能永远都回不去了。
  如今看见从家乡来的花卉,当真是百感交集。看着这盆紫薇花,就像是看到了故乡那湿热却格外灿烂的夏日。
  听了黛玉的话,李纹忍不住点了点头,赞同道:“林姑娘说得不错,爱花的人怎么会觉得照顾花苦呢?”
  薛宝钗笑道:“你们快别夸我了,我就实话说了吧,今日这盆紫薇花就是诗题。不拘你们做诗也好,做词也好,填小令也罢,好歹每人做出一两首来。”
  提起作诗,迎春和惜春就有些意兴懒散。
  姐妹二人虽也读书,学的更多的却是四书五经。至于作诗,也只会切合格律,做些应制的颂圣诗,那是应付科举用的,用做姐妹之间的玩乐,未免太过匠气。
  见惜春微微撇了撇嘴没说话,迎春更是一边听众人说话,一边拿针穿茉莉花玩,林黛玉便笑道:“若是不限格律有什么意思?”
  薛宝钗正要说话,就见林黛玉给她打眼色,顺着黛玉的目光看到了迎春和惜春,她立刻恍然大悟,闭着嘴把话咽了下去。
  也是她一时糊涂了,对于精于诗词的人来说,不限格律更好发挥,也更容易做出脍炙人口的名篇。
  可对不爱诗词的人来说,依照格律来写,相对来说更容易些。
  见薛宝钗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林黛玉微微一笑,起身拿着笔,饱蘸浓墨,在洒金花笺上一挥而就。
  写完之后她搁下笔,笑道:“今日若非外祖母接我过来玩,我就要应了怀嘉郡主的帖子,到随顾园赏荷去了。
  不过我人虽没去,郡主却命人送了几个诗题,并限韵一起给了我。咱们今日索性就借借郡主的光,就用郡主限的韵,写荷花题目吧。”
  众人都凑过去看,见纸上只写了限“门”字韵,并不见题目。
  探春便问:“林姐姐,郡主出的题呢?”
  林黛玉道:“今日出席郡主赏荷会的,不是我在尚书房的同窗,就是京城里出了名的几位才女。他们每次参加盛会,都会把作下的诗词汇集成册,刊印出来,或自己收藏赏玩,或送给相熟的人。咱们自己写着玩儿的,就别和他们撞题了吧。”
  在场众人没一个傻子,都听明白了她的意思。
  薛宝钗道:“那咱们就自己拟几个题。林妹妹,劳烦你把郡主拟的题写出来,好歹咱们别撞了。”
  林黛玉便另拿了一张纸,把佩瑶拟的几个题写了出来。
  就在这时,贾琏房中伺候的丰儿走了过来,身后跟着个小丫头提着食盒。
  迎春问道:“你们奶奶呢?说好了替我们坐庄,怎么这时候还没来?”
  丰儿一面吩咐小丫头把食盒里的东西摆出来,一面回话:“我们奶奶正在大奶奶房里,两人一起说话呢。她说自己也不擅长作诗,干脆就不来献丑了,叫我送几样熟食来给姑娘们下酒。”
  王家主支这一代只有王仁一个男丁,却十分不成器。自从王熙凤做了郡主的伴读之后,王子腾便下定决心要培养王熙凤,当然不会放王熙凤嫁出去。
  他在和嫡支出了五服的旁支里,选出了一个性情温和绵软的儿郎,与王熙凤做了赘婿。去岁王熙凤已生下一个女孩,因是七月初七生的,乳名就叫巧姐。
  虽有“同姓不婚”的规矩,但若是给女儿招赘,很多大家族都更加倾向于找出了五服的同族。
  不管血脉怎样远,大家毕竟是一个祖宗,家产和人脉都比便宜了外人强。
  再说贾琏这边,这一世他生母健在,自然不会让他娶王家的女儿。
  如今这位琏二奶奶,乃是张家世交的女儿宋芳菲。
  宋家也是书香门第,宋芳菲自幼跟着父母学了一肚子经世致用的学问。本朝和前朝名家做的八股文,她肚子里记了有七八百篇。家族历代中举之人的策论,更是不知道读了多少。
  她又精通律法,各朝律例会典不说倒背如流,也是记得滚瓜烂熟。
  只是有一样,她对诗词歌赋等玩乐之学不怎么精通。她平日里喜欢的是破题作文,和同学经典的迎春很能说到一起去,与喜欢诗词的探春就不大能聊了。
  不过,她自己不喜欢做诗,却并不反对别人作诗取乐。
  得知几个小姑子和亲戚家的几个女孩子要结诗社,她更是当场就拿出了二十两银子交给迎春,叫她领着姐妹们好生玩耍一日。
  迎春问了探春,得知做一次诗社五两银子就尽够了,就先拿出五两给探春,叫她做诗社的总负责人。
  “咱们的诗社也不只做一次,剩下这些就在我这里存着,下次再结社时,就不必再麻烦二嫂子了。”
  至于另一个挂名的李纨,她是个带儿的寡妇,谁也不会真要她出钱。
  只是她娘家两个妹妹都要参加,她却真的一点表示都没有,不免叫李纹和李绮姐妹心里犯嘀咕,私底下和自己的母亲说她太抠门了些。
  李婶娘笑着捏了捏小女儿的脸颊,嗔道:“快别说这话了。这府里是个什么样,你们这几天也见识了。
  底下的奴才都生了一双富贵眼,做主子的若没有银钱打赏,说是寸步难行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