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太说了陈德祥瘫倒后,家里发生的种种。
陈锦莹听三太太说,四太太基本上不愿意伺候陈德祥,陈锦龙天天出去鬼混,还在外头找了个女人,玉莲忍不住在家闹。四太太还惯着儿子,责骂儿媳,任由儿子儿媳闹到陈德祥跟前。
都到这种地步了,还要留一半资产给儿子,儿子果然是他爸的命根子。
“然后,他有什么要求吗?希望我回去重开德祥?”陈锦莹问道。
三太太说:“没有没有,他唯一的要求就是,他要是死了,你能回去给他磕个头。他已经明白过来了。”
陈锦莹笑了一声:“只要有一就有二,和我爸在一起,拼的就是谁的心更硬。他口口声声说女人就该嫁人,就该相夫教子,否则老了没儿女,死了连埋的地方都没有。但是我学了厨艺,说不嫁人的时候,他反对过吗?没有。因为我不嫁人,可以做锦龙的替身。对陈家有莫大的好处。”
三太太抬头看着她:“他现在已经想明白了,悔过了。”
“他的悔过,是因为他现在觉得无力回天了。如果我退一步,他就会让我退两步。您现在看着他可怜,他有可怜过你,可怜过我妈吗?我妈临死的时候,我爸逼着我在饭店里做菜,我让阿志去守着我妈,我中途跑了,他到医院质问我,我去医院了,妈就能活过来吗?再说我的亲妈,我亲妈生我的时候,难产,如果立马请大夫,或者送医院,都有可能活命。他把我抱走了,可曾可怜过我亲妈,可曾想过她还有三个小子要养?”陈锦莹问三太太,“三妈,您就算没想过我两个妈,您想过我四姐吗?”
陈锦莹看着她四姐,眼睛盯着她额角,陈锦绣不自觉地摸起了额角,那儿有一道疤痕。那是很多年前,她男人喝醉了酒,撒酒疯,把她推倒,额头撞到桌角上留下的。
三妈有两个女儿,但是两个女儿只读了国中,没学什么手艺,到了年纪就被安排嫁人,全是上嫁,但是一个做人续弦,原配留下的儿女都大了,家里关系复杂,很多时候三姐都是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四姐的婚姻更加糟糕,男人吃喝嫖赌样样行,外头养女人,有孩子,回家还打老婆。
开饭店,顾客三教九流都有,当时两家在台北都算有点势力,也算是给德祥大饭店做了靠山。
不过,这样就势必委屈了两位姐姐,受了气,挨了打,也不会有人给他们撑腰。
“姐姐被姐夫打了,头上包着纱布回到家里,他作为爸爸为姐姐撑腰了吗?他是做和事佬,说,夫妻哪有不吵架的,可那是吵架吗?是姐姐挨打。就是因为三姐和四姐的婚姻,让我知道,我要是结婚了,婚后生活基本上就跟两位姐姐一样。那一年我十五岁,我告诉自己,我要读书学手艺,不让爸爸安排我结婚。”陈锦莹看着三太太,“可笑的是,明明爸爸是用两位姐姐的婚姻换取了利益,三妈您也没得到什么好处,过得日子完全不如那个肚子争气生了儿子的四妈。”
三太太不是不明白,她是没办法,她就是陈德祥给了几个大洋,买回来的姨太太,还只生了两个女儿。她也知道,要是她得了癌,陈德祥肯定不会愿意像治二姐那样给她治病。可又能怎么办呢?她出了陈家,还能去哪儿吃饭?
“三妈,你好好伺候我爸,我爸想到这些,想来他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反正让他手指缝里多漏一些下来,那都是您的养老钱。”陈锦莹看向她四姐,“四姐,姐夫把家业败得也差不多了。他们家早就被台北那些人忘记了。小玉大学快毕业了吧?她学的是商科?”
陈锦绣不知道五妹为什么会提起女儿,但说起女儿,陈锦绣骄傲地说:“嗯!刚刚毕业,就进了星光百货做人事部门。”
她嫁过去就生了这么一个女儿,男人就出去养了女人,生了儿子。好在女儿很争气,从小成绩就好,大学毕业就进了台北的星光百货做人事专员。
“你回去跟小玉说一下,星光是鸿安集团控股的百货公司,我来想办法,让她派遣到港城鸿安学习。她来了港城,你借着这个机会,跟家里说不放心女儿一个人在陌生城市,来港城照顾女儿。你过来之后,我帮你安排律师,跟姐夫提出离婚,你自己千万不要出面,所有流程全部让律师去操作。一定要在我爸死之前,把婚离了。你们祖孙三个,拿着我爸的那些遗产,也能过日子。你要是不和姐夫离婚,这些遗产迟早会被他逼出来,不是他挥霍完,就是给了那个女人。”陈锦莹夹了一只虾,边剥边说,“三妈,三姐吃了那些苦,虽然三姐夫死的时候遗产拿到不多。但是,她好歹现在是媳妇熬成婆了,儿子结婚了,孙子也有了。四姐母女还在狼窝里。”
三太太是被陈德祥逼着来港城,劝陈锦莹,却没想到反过来被陈锦莹劝。
“你们俩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小玉考虑。她到谈婚论嫁年纪了。你们确定小玉不会被四姐夫卖个好价钱?”
自己可以死,但是女儿像花朵一样,刚刚绽放呢!陈锦绣怎么舍得女儿走自己的老路。她看向三太太:“妈,我觉得锦莹说得有道理。”
“三妈,你回去告诉我爸,我不会回去的。如果他认为我姓陈,必须回去。我也可以改姓董,跟哥哥们一个姓。他的钱,哪怕是他要补我薪水,我都不要了,更何况是遗产。”
陈锦莹的这番话,让母女俩目瞪口呆。
这时,侍应生端了鱼汤面进来。陈锦莹为母女俩分了鱼汤面,她说:“这样才能断了我爸的念想。同样四姐,你也要断得干净,否则小玉就是另外一个你我,你愿意让小玉像你一样蹉跎一生,或者像我这样浪费十八年青春吗?”
陈锦绣明白她的话,要不是为了二妈,锦莹这样有本事有心机的人,早就离开台湾了。
陈锦绣郑重地点头。
第306章 崔慧仪的孩子
陈锦莹和三太太母女吃过饭,送两人回酒店。
她自己去管理公司办公室,岳宁为了方便,把贸易公司搬到了宝华楼管理公司楼上。
现在正值暑期,岳宁不是在宝华楼就是在贸易公司。
陈锦莹走进贸易公司,大办公室里电话声此起彼伏。看见她进来,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叫道:“陈大厨,找宁宁吗?”
“对。”
“她在开会,您可能需要等一等。”
岳宁正在办公室核对最近替内地进口设备的进度。他们原本计划做内地产品出口生意,实际上内地进口生意反而更多。
内地的大部分设备,不是解放前的旧货,就是苏联援助时期的产品,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巨大。
国门打开后,企业争相更新设备,但实际操作谈何容易。
上辈子有这么一个案例:中国想要引进第一条汽车生产线,先去美国找通用谈,通用开价过高;转而去德国找奔驰合作,却发现德国路上跑得最多的不是奔驰,而是大众。商务团打听后决定去狼堡找大众,最终成就了大众集团在中国三四十年的辉煌。
商业案例课上,大家为这样的机缘巧合会心一笑。
现实中,岳宁真切感受到企业对外缺乏基本了解,短短时间内已经踩过不少坑。
正因如此,在自己操作和委托联众操作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委托联众进行前期商业调查、中期沟通细节和谈判、后期项目进度跟催。
这些项目一个个找上门来。现在正值暑期,岳宁和大家整理了项目进度后分派任务,趁着大家有时间,需要出差去厂商实地考察、跟催的,就派人下去。
会议室门打开,办公室文员lily姐说:“宁宁,陈大厨来了,在你办公室里。”
岳宁推门进去,陈锦莹正在喝咖啡。岳宁放下文件:“姐姐,她们来找你做什么?”
陈锦莹简略说明情况,拿出一张纸递给岳宁:“这是我外甥女的基本情况。不离开台北,不离开那个家,她们祖孙三人都没好日子过。虽然我三妈也没给过我们母女多少帮助,但我物伤其类。”
岳宁看了纸上的基本信息,说:“小事一桩,更何况是成大的毕业生,还是靠着实习留在星光的,也是人才。”
“谢了。”
岳宁笑着说:“我已经把房子钥匙给吴哥了。姐姐,莫要错过良辰啊!”
陈锦莹无奈地捏了捏岳宁的脸:“你个小坏蛋。”
岳宁收好纸条,到四点多离开办公室,前往乔园。
慧仪姐姐怀孕了,最近害喜严重,特别爱吃酸辣口味。乔家佣人做的酸辣菜里,南洋风味的叻沙或冬阴功最好,但天天吃也腻了。岳宁打算给她做顿酸菜鱼。
岳宁的车子驶入乔园,大黑和小乐一起蹿过来。
她摸了摸狗头,跟花王伯伯打招呼后进了家门,看见芳姨:“芳姨,姐姐回来了没有?”
“大少奶奶下午两点就到家了,应该在睡觉吧?”芳姨回答。
“醒了,醒了!”崔慧仪从楼上下来。
岳宁问:“今天好些了吗?”
“吐了吃,吃了再吐。我姐说她也这样,我就说她怎么就能生一个又一个,还想再生一个。”崔慧仪耸耸肩。
乔老太太走出来:“等你生了,小娃娃软软的,香香的,又淘气又可爱,你就会想再生一个了。”
“好吧!好吧!我现在就想马上把他生出来。”崔慧仪低头看着平坦的肚子。
“熬过这个月就好了。”乔老太太搂住崔慧仪,“抱抱大宝贝,希望肚里的小宝贝别闹了。”
“我去给你做酸菜鱼。”
崔慧仪跟着两人进厨房。菜都是岳宁让人送来的:做酸菜鱼的黄翅鱼,孕妇这时候嘴巴最刁,岳宁特意不用河鱼,改用肉质细腻的黄翅鱼;乔爷爷爱吃的老鼠斑;大姨妈爱吃的咖喱牛腩已经炖到一半,过来再加咖喱再炖一会儿就好。
岳宁系上围裙,将黄翅鱼两面的鱼肉剔下,鱼头、鱼尾、鱼骨剁碎后用油煎熬汤。
崔慧仪一闻到油烟就干呕起来,老太太连忙让她出去。
佣人搬来椅子,崔慧仪坐在外面,跟岳宁聊起生意上的事。立德上个月销售额再次突破新高,股价也创新高,崔慧仪的身家已高达两个多亿港元。
这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港城堪称奇迹,然而与世界范围内的富人来比,还是差了许多,这时世界首富身家一百二十亿美元,港城首富不过三十多亿港币。两亿多港元的身家,这个年纪,无论男女,都能排到港城第一。
“我这算什么?我这是承接了我外公的家业。你才叫厉害,下个月宁小厨上市,身家破亿肯定没问题。你这才是真白手起家。”崔慧仪说完,啃起酸李子。
岳宁笑道:“接我出山村的是我爷爷和乔君贤。就凭乔君贤接我这件事,就已经为我打开了进入港城你们这个圈子的通路。再加上莫伯伯和大妈妈的关系,乔爷爷和蔡家阿公都把我当小辈。我要资金有资金,要人脉有人脉。这叫白手起家?算起来,跟你一样也是富二代创业而已。”
“人家恨不得说自己无依无靠、白手起家,你倒好。纵然有你爷爷和咱们家的关系,还有小姨夫。可我跟你结缘,跟他们都没关系吧?你还非说自己不是白手起家。你要这么说,港城那几个富豪,有几个是真白手起家的?”崔慧仪撇撇嘴,“最近那位拿地很凶的,天天吹嘘自己白手起家……”
岳宁上辈子就讨厌听那些靠岳家起家的富豪吹嘘白手起家的经历,尤其是富贵之后,恨不能完全抹去妻子那边的支持痕迹。
她可是经历过真正白手起家的艰辛,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这辈子虽然有上辈子的知识和能力积累,还有人脉资源,但她哪儿能算白手起家?
“创业难,守业也难。不管是不是白手起家,你们俩已经是港城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了。”乔启明走进来,身后跟着乔君慎。
“爷爷。”
“爷爷,君慎哥哥。”
崔慧仪和岳宁先后问好。乔君慎手搭在妻子肩上,低头问:“今天感觉怎么样?”
“不好不坏。”崔慧仪太想念没怀孕时吃什么都香的感觉了,就希望一夜之间宝宝长大,让她能快点生了就好了。
乔启明看看正在做菜的岳宁,又看向崔慧仪:“慧仪啊!我和君慎今天去墓地看你外公外婆和妈妈了,告诉他们你怀孕的好消息。”
“啊?”崔慧仪愣了一下,眼眶有些湿润,“他们肯定会高兴的。”
“我跟你外公说,慧仪像极了他,把立德经营得比他那时候还好,孩子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乔启明说。
崔慧仪含着泪笑了:“爷爷,那不一样。外公那时候多难啊,而且他在抗战时捐款,在港城沦陷时拿出存在英资银行里的钱全部买粮食救港城的人。他不仅是做生意,更是一生立德。我没有胜过他,他是我的榜样。”
当年港城沦陷时,日本在东南亚战场战线拉得过长,搜刮走港城八成储备粮用于军需。
日本占领港城前,这里有一百六十万人口,大部分储备粮已被抽走。原本港城的粮食很大一部分来自同属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盟军为阻止日军补给,禁止印度再向港城出口粮食。
港城陷入粮荒,当时一袋白糖能换一栋唐楼,马路上饿死的尸体甚至被割肉充饥。
崔慧仪的大姨夫余嘉鸿父母当时在印度加尔各答避难。项立德辗转联系到余嘉鸿的父亲余修礼,通过他的关系买到一些粮食。英国人要求这些粮食必须用于缓解港城人道主义危机。
项立德联合港城华商领袖与日本人谈判。
日本人规定:销售粮食所得必须是军需券。
当时日本人用军需券兑换港币,英国人承认港币与英镑的兑换,日本人再用港币兑换英镑购买物资。
项立德购粮用的是存在海外英资银行的钱,卖粮换来军需券。虽然早有准备,算规避了风险,最终还是把半生积蓄全拿了出来。
“是啊!所以我跟他说,慧仪肚子里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叫项承善,继承你外公的善良德行。”乔启明看着她说。
崔慧仪眼泪一下子涌出来。她敬仰外公,也以外公为榜样,但是嫁给乔君慎,乔君慎是长子长孙,她怎敢提这样的要求?没想到爷爷主动提出。
“爷爷……”
乔君慎拿出手帕给她擦泪:“孕妇不能哭。”
崔慧仪的眼泪更止不住了。
“是君贤提醒了我。”乔启明看着岳宁,“宁宁的命是她爸爸拿命换来的,而且她的手艺和德行也传承自父亲,该传承下去。我就想你外公也该有传承。”
正在烧菜的岳宁听见这话,其实跟乔君贤讨论孩子随母姓,没想过给爸爸和爷爷传承姓,她就是在说起,嫁人以后冠夫姓,引申到生孩子随谁,是跟乔君贤探讨港城这个地方兼容了封建和开放两种割裂的观念。纯粹就是认为,她不愿意婚后冠夫姓,孩子可以随母姓,她要孩子的冠姓权。
他回来跟他爷爷说了?虽然他借口是要继承她爸爸的德行,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但是能让他爷爷这样理解也很好。
还帮慧仪姐姐争取到孩子随外公姓,这真是意外之喜。
说实话,乔爷爷这代人能接受长孙不随自己姓,实在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