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么一卖关子,主持人问:“为什么?”
“因为在港城可以吃到味道更好的赛熊掌,我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去吃熊掌?”
看到这里,陈德祥摇了摇头:“熊掌自古就被誉为八珍,更是满汉全席首位大菜,鲁菜大厨不会料理熊掌,就算不得顶级大厨。说牛蹄胜过熊掌,就过了。没有膻味的熊掌丰腴之味,哪里是牛蹄可以比的?”
“那会不会日本的那个厨子,做熊掌的本事,不如锦莹?”三太太问。
“肯定是,当年我做熊掌在北平说第二,无人敢称第一,锦莹……”
陈德祥说不下去了,当年他本不愿意把这个本事教给女儿,奈何儿子学不会,只能教给女儿。女儿把他的手艺全学了去,他是希望她撑起德祥,最终女儿等老二一走,立马离开台北,去了宝华楼。
电视里评分出来,虽然锦华的这道素红烧肉,色香味都好,但是在陈锦莹的白扒赛熊掌面前,还是略逊一筹,陈锦莹领总体已经领先,只剩下一道羹汤,一道主食,张大厨很难超越了。
本以为就是这样的比分差距结束比赛,汤品阶段,陈锦莹做了一道传承了上千年的洛阳燕菜。
屏幕上,吴志海从冰箱里拿出冷冻过的冬瓜丝,陈锦莹将冰冻的冬瓜丝放入水里化开,开始介绍这道菜的来历。
“相传武则天称帝时,洛阳长出三尺高的白萝卜,御厨以萝卜切丝制汤,形似燕窝,故得名'燕菜'。”她边讲边把冬瓜丝攥干水分,放进碗里。
“但是我记得做洛阳燕菜,萝卜丝需要九蒸九晒,方才能入味。”金先生说道。
陈锦莹在挤干水分的冬瓜丝里加入高汤,让冬瓜丝舒展。
“确实有这个说法,陆大厨认为萝卜丝经过蒸晒之后,萝卜的风味过重了。所以陆大厨用味淡的冬瓜做。他在上一届比赛中用冬瓜丝做了素燕窝,他认为还是有缺点,冬瓜没有经过蒸晒,水分过多,冬瓜味道冲淡了高汤的味道。宁宁建议我们把冬瓜丝放进冰箱冷冻,冷冻之后冬瓜里的水分结成冰晶,再化开,就能得到多孔的冬瓜丝。原理可能跟东北的冻豆腐有点像,就能吸收更多高汤,还保持新鲜冬瓜的味道。”
等冬瓜丝吸了大部分汤汁之后,陈锦莹再拌入淀粉,把冬瓜丝放入蒸箱去蒸。
十来分钟后,这冬瓜丝果然如燕窝一般晶莹剔透,她取带盖汤碗,将冬瓜丝铺在底部,用火腿、鸡蛋皮、牛肉,红萝卜,帝王蟹腿肉和黄瓜切成的丝依次码在冬瓜丝上面,盖住冬瓜丝。
最上面陈锦莹用鸡蛋皮做了一朵黄花红蕊的牡丹花。
吴志海已经烧开了高汤,他过来将高汤缓缓倒入汤碗里,陈锦莹说:“这道菜听我二哥说,曾经被用来招待加拿大总理。”
张大厨那里没那么精彩,只是把灶台上的火给关了,但是揭开锅盖的一瞬间,屏幕里立刻有观众叫起来:“好香啊!”
他用勺子撇去锅里的油脂,直接举手:“南京文武鸭汤,上菜。”
镜头对准汤锅,一锅汤里半只白鸭,半只烤鸭。
“论吃鸭子,南京人并不比北京人差,甚至更喜欢吃。”杨裕合介绍,“南京的烤鸭向北,成了北京的烤鸭,向南成了广式烧鸭。北京的鸭架汤,用猛火炖煮,用烤鸭鸭架炖出乳白的浓汤,文武鸭汤则是新鲜的鸭子和烤鸭,寓意白脸文官,红脸武官,用小火慢炖四个小时,炖出一锅鸭汤来。”电视里评委介绍。
这道菜,陈锦莹的洛阳燕菜工序复杂,而且调味也更胜一筹,分数进一步拉开,陈锦莹已经锁定本届厨王。
但是最后一道主食,两家依旧用心,上海锦华做了常熟蕈油面,这碗面本就有素中之王的称号,陈锦莹做了一份海肠捞饭,张大厨吃的时候,连连叫:“鲜掉眉毛了。”
这场收官之战就在一荤一素的鲜美滋味中结束。
当金色的厨王奖杯递到陈锦莹手中时,她的指尖微微颤抖。
她举起奖杯,看向岳宁声音:“感谢宁宁,也谢谢宝华楼的每一位伙伴,来宝华楼交流的的同行们。还有远在台湾……”
她提起台湾,陈德祥心骤然收紧,只见屏幕里的陈锦莹说:“我的妈妈,是她鼓励我一定要学好本事。还有曾经和我一起共事的德祥大饭店的同仁们,以及我的食客们,我远在北京的哥哥们。”
陈德祥脸色沉了下来:“是我教了她,是我一点一点教她做菜,她宁愿感谢董家那三个小子,也不愿意提我一句吗?”
电视里,陈锦莹温情绵绵地看向吴志海,把手伸给他,吴志海伸手牵住了她的手。
“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搭档,我的男友吴志海先生。”
听见这话,吴志海鼻头发酸,低下头居然没出息地掉下眼泪。
岳宁在台下猛烈地鼓掌,范秀琴大喊:“吴哥,求婚啊!”
眼见吴志海真要跪下,陈锦莹连忙拉住说:“这是比赛现场。”
金先生说了一句结束语:“八珍不及匠心贵,万味聚集创新鲜。希望《厨王大赛》在传承与创新中越办越好。”
陈德祥捏着轮椅扶手看完比赛,正式节目结束,正在播放节目组名单,电视台还放了一些花絮:
杨裕合跟金先生说:“现在算起来,连续三届的厨王都在宝华楼。但是宁宁自己还没正式参加过比赛,马上新一届《厨王大赛》就要开始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期待宁宁出场?”
岳宁拿过话筒:“杨叔,你不是好人。你就想着让我出丑,看我输掉比赛。”
“你要是参赛了,那肯定就没什么悬念了,厨王就是你的了。”金先生说。
“第一呢,我还在念书,不管我的厨艺如何,参加比赛肯定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我实在抽不出时间训练。第二呢,厨王比赛的初衷,是让同行们多一个交流的舞台,下一届宝华楼的人选已经定了。”岳宁转头看去,“陆永定大厨和何运邦大厨的爱徒,陆培德大厨的师妹范秀琴范大厨,还有她的搭档,洋大厨尼古拉斯。大家都知道范大厨做菜随心所欲,到时候看她的表现了。”
“没关系,我们张大厨说了,他参加比赛那会儿,宁宁只有一个要求,参加就行。”范秀琴一脸无所谓,还问尼古拉斯,“小尼,你说是吧?”
尼古拉斯听不懂的一律点头。
而陈锦莹和吴志海接受采访,陈锦莹说:“我们先注册,请好友一起吃顿饭。”
“下半年,锦莹姐要去里昂高商读酒店管理硕士了,届时她在业余时间还会去卢卡斯和皮埃尔的餐厅交流进修。另外吴大厨也将在明年年中去法国进修,届时浅水湾宁宴将会重新装修。”岳宁笑看大家,“等锦莹姐法国归来,浅水湾宁宴锦馔会以崭新的面貌迎客。”
节目完全结束了,三太太过来扶陈德祥,陈德祥坐着不肯动,他问:“如果我死了,她会来给我磕头吗?”
“老爷,别胡思乱想。”三太太没办法正面回答他,只能这么说。
“玉秀,能不能?帮我去找锦莹,我没别的念想,就想她是我女儿,是我传人,等我死了给我磕个头。”陈德祥祈求地看着三太太。
三太太看着他,在他祈求的目光中,为难地点了点头。
第305章 三太太母女到港
浅水湾宁宴如往常一样忙碌,范秀琴一边做菜,一边跟同事们闲聊:“没有我,你们还能成吗?就吴哥那个偷偷摸摸的样儿?他关心锦莹姐,总要偷偷来问我。我和他整日凑在一起,弄得锦莹姐以为吴哥喜欢我。她一边忍着酸,一边还要装成长辈的样子,劝吴哥遇到好的就要抓住机会,跟我说吴哥人有多好。”
有一阵子,陈锦莹听范秀琴整天把吴志海挂在嘴上,她觉得秀琴这姑娘性子活泼,学什么都快,是个特别好的姑娘,要是两人在一起,也是好事。理智上是这么想的,但是心里又放不下,特别别扭,对着什么都听她的吴志海,发过几次脾气。
直到范秀琴一脚踹了吴志海,是真踹,她骂吴志海:“你就这么三拳头打不出个闷屁来,等你们都老了,你们俩都单着,然后你提着糕饼去看你师傅,你们俩大眼瞪小眼吧!”
吴志海总算鼓足勇气向陈锦莹表白,陈锦莹才知道,她和范秀琴住一个屋,吴志海一直没勇气跟她表白,整天找范秀琴,范秀琴一天天地帮他探她的口风。
吴志海表白是表白了,可他那个脾气,软绵绵的,神情还超级紧张:“如果你觉得我冒犯了,等比赛结束,我跟宁宁说,我去日本。你心里不要有负担。”
陈锦莹跟他说:“先比赛。”
吴志海哪里想到陈锦莹会在比赛现场,亲口承认他是她的男友,那一瞬,他真的很想哭。
今天回来同仁们打趣,恭喜他们,他本就是腼腆的性格,只闷头接单做菜。
“你少说两句,没人当你是哑巴!”何运邦过来敲小徒弟的脑袋。
“我说错了吗?还有你,也是这样。我给你操了多少心?”范秀琴说道。
岳宁走进来:“他们这两对,没你都得散。”
范秀琴骄傲地说:“那可不?”
岳宁走到陈锦莹身边:“我荣叔不是回了澳城吗?我们家浅水湾的房子空了出来。你和吴哥搬过去吧?”
当年爷爷在浅水湾买了两套楼,大的一套就是祖孙俩现在住的那套,八百多尺的,还有一套小的五百多尺。
本来爷爷的想法,认为儿子不是在自己身边长大,他要是跟儿子儿媳一家子住一起,难免有矛盾。他打算儿子一家住大的,自己住在后面一栋楼的小套里。
后来,他只接回了岳宁,祖孙俩自然住一起,那套小房子,就一直空在那里。
澳城的涌金装修,李欣荣来港城大半年,就住这套房子里,现在涌金的宁宴开张了,李欣荣也就回去了。
“啊!宁宁,你想得可真周到。”范秀琴叫起来。
陈锦莹有些扭捏:“我九月就去里昂了。阿志明年年头也会去法国。就不用了吧?”
“这套房,我也不打算租出去,空着也是空着。”岳宁说道。
范秀琴做好了一道菜,看向吴志海:“吴哥,你别说你不想搬。”
吴志海的脸已经涨得通红,他说:“锦莹,宁宁也是一片好意。”
陈锦莹脸一下子红了起来。何运邦凑过去,跟陈锦莹说:“锦莹,扭扭捏捏个什么?我们家阿珍一点头,我立马拉着她去登记领证了。”
“对啊!我可识相了,当天晚上,我就搬出了我婶子的房间。”范秀琴补充道。
何运邦摇头:“点到为止就行了。用得着你说这么清楚吗?”
范秀琴白了他一眼:“装什么装?有的人,猴急得不知道成什么样了。”
何运邦拿她没办法,哼了一声干活去。
“锦莹姐,你搬不搬?”范秀琴贴着陈锦莹。
陈锦莹真的受不了这个小妹妹,这事回宿舍说不行吗?
一个传菜员站在门口:“锦莹姐,门口礼宾处有两位台湾来的客人,说是您的三妈和四姐。”
陈锦莹有些奇怪,她们怎么来了?
她说:“现在有空余的包房吧?”
“有。”
“安排她们去包房,让她们先吃饭,等我忙完我就去。”陈锦莹说道。
吴志海不禁问:“她们来干什么?”
“放心吧!台湾已经没有能拿捏我的人了。”陈锦莹只有话题转移后的轻松,只要大家不揪着搬家说事就行,其他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午市接近尾声,陈锦莹走出厨房,去包厢。
推门进去,母女俩桌上的菜,一筷子都没动。
“三妈、四姐,怎么不趁热吃啊?”
“你四姐说,你一直都是等午市结束再吃饭,我们想等你来,反正也不久,菜还热着。一起吃!”三太太说道。
陈家四小姐说:“是啊!锦莹,你忙了这么久,快来吃饭吧!”
陈锦莹让侍应生添了碗筷:“让吴大厨煮一份鱼汤面来。”
侍应生应了出去,陈锦莹拿起公筷给姐姐和三妈夹菜:“三妈、四姐,这个烧鹅是咱们店里的招牌,可惜有点凉了。”
“锦莹,我们这次来……”三太太开口说事。
陈锦莹再给她们打了拆鱼羹:“三妈,先吃,边吃边说。”
母女俩吃着东西,陈锦莹也喝了一口拆鱼羹,抬头:“三妈,我爸不会还没死心吧?”
“没有,没有。他没想让你回台湾,他想明白了,这几天重新立了遗嘱,大约一半资产给锦龙,另外一半,四个女儿均分。”
“他居然会把一半资产给女儿?”这倒是出乎陈锦莹的意料之外。
她在台湾的时候,给她的薪资都很少,居然肯分这么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