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文斋 > 穿越重生 > 香江大厨[八零] > 香江大厨[八零] 第255节
  除了人工便宜之外,没有了自由的难民,能工作能拿钱,比泰国的工人产出率更高。他们打算再投资一家相机组装厂。
  有了pn这样的大户,这个模式也就走通了,港城的压力也就减轻了。
  马教授除了是学者,还是校董,也是港城的太平绅士,他说:“宁宁啊!你有可能成为港城最年轻的太平绅士了。”
  “是不是最年轻的太平绅士,我不知道。但是,宁小厨上市,宁宁肯定是港城最年轻的亿万富豪了。”吴教授看向她。
  “吴老师,亏得你还是学者,铜臭味怎么这么重?”马教授说吴教授。
  “我是研究市场的,我铜臭味不重,怎么教得好学生?”吴教授说道。
  “也是。”马教授想起一件事来,“宁宁,宁小厨是宝华楼旗下,估值最低的一个品牌。你为什么仅仅上市宁小厨呢?要是宝华楼整体上市,你这个身家就更厉害了。”
  岳宁笑了起来:“因为只有宁小厨才能完全实现标准化,工业化。只要能力够,可以开到几千家门店。宝华楼和宁宴,都是无法完全复制的,必须依赖厨师手艺的品牌。宝华楼对口味的要求很高,宁宴则是去色香味形环境服务,还有个性化,非常复杂。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实现厨师培训良性循环,但是一个好厨子培养起来很难,一个具有文化素养,能够经营好宁宴的厨子就更难培养了。所以我对宝华楼的定位,极限是三十到四十家,其中包含和鸿安合作,鸿安大酒店的中餐厅,而宁宴,估计最终也就十几家。宝华楼和宁宴加起来也就五六十家门店,但是要花费的人力、精力和成本,却是宁小厨的几十倍。”
  万教授笑:“专门做牛肉饭的那家日本快餐品牌,你知道的吧?口味一致,品种单一,廉价好吃、出餐快,才是它成功的秘诀。”
  马教授摇头:“看来隔行如隔山。我只能预祝宁宁成为新晋亿万富豪。”
  宝华楼旗下宁小厨品牌在港城会上市,此时港城有四家股票交易所,这四家交易所,上市标准不一样,交易时间也不一样,其中港城会是成立最久,也是对上市公司要求最高的一家股票交易所,成立两年多的宁小厨能在港城会上市,代表着宁小厨的实力。
  这个时候香港四会综合的恒生指数从七三年股灾后,震荡下行到一百五十点的最低点,一路攀升再次突破前高,来到了一千八百点,股市可谓气势如虹,像宁小厨这样的优质公司,一上市就遭到疯抢,1.2港币的发行价,当日盘中最高,涨到17.43港币,收盘略微回落,也到了17.21港币。
  大家对宁小厨一直很乐观,但还是没想到会这样疯狂,岳家祖孙身价居然就破了两亿。而宁小厨的第二大股东立德食品,也因为宁小厨的暴涨而跟着上涨了21%,崔慧仪的身家进一步推高,崔慧仪的身家已经紧随傅丹琴,成为港城排行第二的女富豪,岳宁被排在第三。
  只能说这样疯狂的背后,蕴藏着危机,岳宁自认为这个身家,也不过是个虚数。
  对港城人来说,这就是港城的魅力,充满了机会。
  半年后,崔慧仪住进了医院,港城报纸电视台纷纷播报,这位爸是乔家继承人,妈是港城第二女富豪的幸运儿。
  下午两点多,崔慧仪生下了一名男孩儿,岳宁提着食盒和乔君贤一起去医院看小侄子。
  崔慧仪躺在床上,乔君慎坐在她身边给她擦汗,崔慧仪问:“能不能开冷气?”
  “你这是生了孩子出的虚汗。二十多度的气温,一点都不热。”乔老太太抱着孩子跟她说。
  叶应漪拿来热毛巾,拉出崔慧仪的手臂,给她擦手臂:“热毛巾擦擦,会好受些,我生君慎的时候,还是夏天,快疯掉了。要不是我妈在,我都想去冲凉了。忍一忍,月子一定要做好。”
  “对啊!听你婆婆的,不要胡来。”崔慧文跟妹妹说。
  看见岳宁,崔慧仪问:“我要吃饭,宁宁,给我做鹅肝拌饭了吗?”
  岳宁摇头:“姨妈和奶奶嘱咐,说产后第一天,只能吃清淡的,我给你做了清蒸鱼和青菜瘦肉粥。”
  “第一天不能吃太油的……”
  崔慧仪委委屈屈:“我好不容易生了,觉得胃口突然就好了,还这个那个不能吃?”
  “前两周切忌大补,一定要清淡。”崔慧文这个过来人说,“你别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没妈,自己不懂,婆婆又不敢多说,我乱吃,堵奶堵到疼死。”
  乔君慎打开食盒:“听姐姐的。”
  岳宁过去看小宝宝,老太太轻声说:“善善,我们让姨姨抱。”
  岳宁接过小宝宝和乔君贤坐在一起,仔细对比小宝宝和哥哥嫂嫂,她说:“善善像姐姐多一点。”
  “给我看看。”
  岳宁听见声音抬头,看见保姆推着崔家昌进来。
  乔老太太过来抱起孩子,说:“善善,外公来了,我们让外公看看。”
  崔家昌低头看孩子,见孩子果然像女儿,长得很大气。
  记得慧仪出生的时候,他看着孩子,很失落,这么大气的长相,要是个男孩儿就好了。
  听见乔老太太叫孩子“善善”,他问:“世伯给孩子取好名了?叫什么?”
  正在喝粥的崔慧仪咽下嘴里的粥,声音铿锵有力:“项承善。”
  崔家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叫……叫什么?”
  第309章 满月宴
  “项承善。”乔老太太见曾孙划动了小手,她直起腰,拍着小宝宝,“这个名字是老爷定的,老爷说当年他太外公哪怕散尽家财,也要为港城运来粮食,那些粮食救了不少人。他太外公行的善积的德,以后呀,这些福报会到我们善善身上。”
  崔家昌可不敢想让乔家长孙随自己姓,更是做梦都没做过乔家长孙能随他岳父姓。
  女儿三十没满,已经是香江数得上的富豪了。女婿也是本港年轻一代里的翘楚,别人家的公子还在学习,他却早已接手家里的船运业务。
  女儿女婿这般天赋,他们生出来的孩子该多出色?孩子如果跟乔家姓,他半句怨言都不会有,可偏偏跟了他岳父姓。哪有隔代姓的道理?那他算什么?
  崔慧仪喝完一碗热粥,汗又一次冒了出来。
  叶应漪递给她热毛巾,她擦着汗,边擦边看向她爹,翻了个白眼:“您别胡思乱想了,爷爷提出让宝宝随我外公姓,是为了让他继承外公的善德。跟您?难道要继承您的忘恩负义、好色成性和不负责任?”
  “你……”崔家昌什么话都没说,心思被猜了个透,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崔慧文伸手捏了捏妹妹的脸:“好了,你身子还虚,别动火。我送爸爸回去。”
  崔慧文走向崔家昌:“爸,我们一起回去吧,让慧仪好好休息。”
  崔家昌眼巴巴地又看了一眼乔老太太怀里已经睡着的小宝贝,才被崔慧文推着出了病房。
  进了电梯,崔慧文问他:“我送您回去,还是您坐司机的车?”
  “你送我。”崔家昌说道。
  崔慧文推他到住院大楼门口,让保姆陪着崔家昌,自己去把车开了过来。崔家昌坐上女儿的车,保姆则带着轮椅上了家里的车。
  “慧仪跟您关系怎么样,您心里能没数吗?”崔慧文说道。
  被崔慧仪讽刺之后,崔家昌也知道自己反应过度了。
  “您何必羡慕有个随我外公姓的孩子呢?等慧书结婚了,他的孩子不都跟您姓崔吗?”崔慧文说道。
  那能一样吗?就儿子那德行,生出来的孩子能有什么出息?他心里这么想,嘴上却不承认。
  他深吸一口气:“谁羡慕了?我只是觉得慧仪太要强、太冲动。她生的可是乔家的长子长孙,却随了你外公的姓。现在夫妻关系好,公婆也疼他,又有老一代的交情在。可以后呢?以后她再生一个姓乔的孩子,能保证乔家不偏心吗?说得更严重些,就她那个脾气,能保证君慎一辈子对她好吗?到时候君慎要是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再生了孩子。一旦出了什么事,善善身为乔家长孙,却什么都得不到,那不是让善善吃亏吗?”
  崔慧文笑出了声:“慧仪自己的身家还不够吗?要是孩子只会为了乔家的家产斤斤计较,就算给他再多家产也会败光。乔家的家业,看样子是君慎接掌,您见过君贤争产吗?生在乔家,长辈和睦,父母疼爱,兄弟姊妹友爱,家中长辈以身作则,又尽心尽力教导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才是大家族代代相传、几代都不会败落的根本。您刚发家,就急着抹去外公的痕迹,亏待扶持您起来的原配妻子,迫不及待找了俞婉媚,生了慧书。不是说你们不好好教养慧书,而是你们自己行事不端,怎么可能教养出好孩子?富不过三代,说的通常就是您这种情况。您就别为我们姊妹俩操心了,多操心操心慧书和慧铃吧。”
  崔慧文看着后座上的父亲,他涨红了脸,嘴唇不停地抖动着。
  车子开进崔家大宅,崔慧文下了车,打开后车门,把父亲扶了出来,送进屋里,说:“我回去了,等下还要和景泽带孩子们去看慧仪。”
  崔家昌坐在空旷的客厅里,呆愣愣地望着前方。慧文和慧仪虽然与他离心,但至少自己有什么事情,都是姊妹俩来处理。慧书除了要钱,基本上不会给他打电话,慧铃的钱都是她妈来要,所以慧铃连电话都不用跟他打了。他找了这么几个女人,又生了两个孩子,到底得到了什么?
  “先生要不要上楼休息?”
  “我坐会儿。”
  他一坐就坐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保姆推他去餐厅,像往常一样,为他打开了电视机。
  他边吃饭边看电视,电视里乔启明满面红光地在医院门口接受采访,说起了孩子的名字,这个名字一曝光,立刻让记者们兴奋不已。
  乔启明介绍了老友当年的事迹,他说:“这个名字,就是要让孩子记住,他曾外祖父当年散尽家财,救了多少流离失所的人。”
  第二天,港城的各大报纸、电视台、电台,都在报道乔家这位小少爷的名字。
  亨通旗下的报纸,刊登了一张1942年港城人排长队买粮食的图片,将往日旧闻翻了出来。当时不仅仅是项立德,还有好几位富商也应该被记住名字,他们一起筹集钱财,在那样艰难的境地下,运来一船又一船的粮食,和港人一起熬过了那段黑暗的岁月。
  也有记者问乔启明:“乔先生,曾孙随项老先生姓,以后您再有曾孙随您姓,您会不会区别对待?”
  “每个孩子的性格、喜好都不同,肯定会被区别对待。但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乔启明微笑着,“乔家从上海开埠起就发迹,家族几经兴衰,只要根本没丢,乔家就还在。能把‘德’传承下去,比姓氏更重要。这才是我让承善随他曾外祖姓的缘故。从家族继承的角度,我当然希望承善能像他父母一样出色,继承方达集团。”
  港人表达情感的方式非常朴素,那就是去购买立德旗下的产品,圆仔面一时间脱销。立德食品感谢大家的厚爱,呼吁大家理性购买,不要浪费。
  崔慧仪出了月子,乔家为项承善小朋友举办满月宴。生产后第一次露面的崔慧仪胖了一圈,不过更胖的是乔君慎。
  崔慧仪看向乔君慎:“家里长辈还有宁宁,天天给我准备好吃的,我们家又不许浪费。我吃不完的,就全给他了。”
  善善也被养得白白胖胖,这一家三口,把福气满满地写在了脸上。
  莫维文和庄宝如夫妇来港赴宴,岳宁和乔君贤陪着他们,与南洋的亲戚坐在一起。
  席间,叶蕴娴提到乔君贤和岳宁的新房已经竣工,房子很有特色。
  大家都来了兴趣,岳宁和乔君贤便带着他们去参观新房。
  他们的宅子就在乔园隔壁,当年建造乔园时一起买下的地,总共十亩不到。
  两栋宅院中间砌了围墙,有一道门相通,这道门直接连通隔壁大宅的花园。不过这道门过去,不能领略全貌。两人带大家从正门进入,粉墙黛瓦的围墙映入眼帘,此时大门敞开,卡车正在卸装修材料。
  这片区域是一个停车场,左右两边设有六个车位的停车库。
  前方是一个影壁,绕过影壁,才是这栋宅子的真正大门。
  走进大门,中间是一个大池子,从边上引入山泉,水为财,既聚财气,也有顺势而为之意。与大池子相伴的是如画的庭院造景,亭台水榭无一不缺,铺地的鹅卵石拼花出自苏州香山帮老师傅之手。
  两边的风雨连廊直通两侧副楼,再与中间的九曲桥汇聚,通往主楼厅堂。
  主楼大厅挑高八米,明代样式的抬梁式木构架下,悬挂着水晶灯。
  楼下的西式厨房和餐厅连通,采用开放式设计,中式厨房则是独立空间。
  “厨子家的厨房,总归要大一些。”岳宁解释道。
  二楼的房间还在装修,看不出太多名堂,顶楼的空中花园请苏州师傅打造,已经完工。青瓦铺就的曲径两侧种满花草树木,往下望去,整个宅子的景致尽收眼底。
  叶蕴娴问家中长辈:“我们的思维还整天停留在西班牙大宅、法式庄园的概念里,这样的中式大宅是不是也可以考虑考虑?”
  几家旗下都有房地产公司。
  岳宁摇了摇头:“姐姐,这只是我的个人审美,目前还不是主流。”
  “你带个头,就会流行起来。”蔡致远说,“现在港城豪华酒楼新装修,哪家不模仿你的宁宴陆府?”
  余嘉鸿点了点头:“我认为可以试试。只是要看宁宁怎么想,如果她希望自己的大宅独一无二,我们这样做就不太好了。”
  “当然不会!如果新中式能在港城流行起来,那也是一种文化宣传,能增加港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中英正在谈判港城回归问题,英国人主张港城留在英国手里是最好的选择。但港城的根,从来不在别国的旗帜上,而是在每一个为这片土地流汗的中国人心里。”岳宁说道。
  余嘉鸿转头说:“那就试试?”
  大表姐余思齐点了点头:“我们这几天商量一下,还需要宁宁给我们提建议,你这栋大宅,传统与现代结合得很好。”
  “好啊!我把设计师团队叫上!”
  岳宁对此乐意之至。上辈子,富豪们开始爱上中式宅邸,从北京的四合院到苏州园林,再到岭南大宅,各有特色,岳宁便是其中入迷的那一个。这套大宅就是按照她上辈子的大宅,结合她上辈子开的隐世餐厅设计的。整个设计团队被她折磨得欲哭无泪,不过一回生二回熟,从宁宴陆府到这套大宅,再到金碧辉煌的宁宴荣馔,这位设计师在中式设计的道路上越走越顺,浅水湾宁宴的重新装修,设计改动已很少。
  陪了亲朋好友几天后,又到了春交会的时刻。岳宁知道风口来了,猪都能吹上天,却没想到现在是大象都能飞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