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的最后有一道题:
“如果bye上线好友功能,您可以和连线的志愿者通过好友功能联系,您对此功能的使用意愿程度为:”
郑千玉点了三下。
有些期待。
“久等久等。”
李想开门进来,他给郑千玉带了水,帮他拧开递给他。他话语间有些喘气,是匆匆赶回来的。
“饿了吗?”他问郑千玉,郑千玉喝了口水,李想又接回来,把瓶盖拧回去。
“还好。”郑千玉答道,其实他也不是很渴。
李想笑了笑:“走吧,我开车。”
出会场的时候,寒风扑面。今年非常湿冷,这使郑千玉更不喜欢出门。他缩了缩脖子,握着盲杖的手像冰块一样。
李想让郑千玉挽他手臂,郑千玉不喜欢那样,只在难走的地方会轻轻拉他的袖口。车和人比较多的时候,李想便握郑千玉的手臂,让他的步伐慢一些。
他帮郑千玉开了车门,坐到车里,暖气终于让郑千玉缓回来了一些。
车上还开了音乐,是郑千玉喜欢的一张老牌英国乐队的专辑。李想曾经在英国留学,听郑千玉说喜欢这个乐队的时候,他托了以前的同学寄来几张绝版的黑胶,和郑千玉一起听。
其实郑千玉知道李想对这个乐队并没有什么兴趣。他是个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人,有很好的家境和不错的头脑,除了当同性恋和对一个瞎子有好感,他应该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
李想为什么会对自己有好感?在他对自己展现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不加掩饰的讨好时,郑千玉自己偶尔也会疑惑这件事。
因为和自己这样一个盲人步入恋爱关系显然不是一个理智的选项,而郑千玉的性格也没有很好。他不瞎时是个很骄傲的人,相信自己会玩转人生,有光明前途。
他唯一擅长的事情就是画画。所以他的全部前途都瞬间湮灭在自己的眼疾上,郑千玉乐观不起来,他仍旧抱着很满的自尊,抗拒其他人的同情和帮助。
包括李想。
能对李想保持和颜悦色,郑千玉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下车时外面下起小雨,郑千玉不得不挽住李想的手,和他一起进了餐厅。
李想选的是一家很高档的粤菜,味道不错,是郑千玉喜欢的鲜甜口味。椰子鸡汤他盛了第二碗,李想问他对今天的互助会什么看法。
郑千玉放下汤匙:“挺好的,我有记下一些,后面我自己去查一下。”
李想:“千玉你一直都这么努力。”
郑千玉不知道李想为什么这么说,他只是在活着而已。李想总和他说些好话,但郑千玉没有一句觉得是他真实的自己。
也许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就是需要这样的场面话,只是郑千玉没什么心力来应付了。他喝完鸡汤,借口去上厕所,到前台结了账。
前台发现他是个盲人,语气有些无措。郑千玉付完款,服务员把他领回了座位。
万幸李想今晚没有像以前一样每一件事都要帮郑千玉做。他发现郑千玉已经结完账了,他沉默了一小会儿,又恢复了过来,送郑千玉回家的路上依然很放松地和他聊天。
到家之后,李想把他送到楼下,没有到他家门口。他遵守着自己的规则。
其实郑千玉倒是希望他直接了当地问自己“可以上.床吗”,这样郑千玉就可以直接说“不可以”了。
李想也并不是那样的人。
郑千玉疲劳地回到自己的家,洗完澡之后,把衣服整理好。像参加了一场长长的马拉松,他很快就睡着了。
因为身体上的劳累,郑千玉睡着的时候梦见了很多事情。在梦里他忘记自己是个盲人,但和现实一样,他仍然拥有着很多烦恼。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郑千玉照着互助会上拿到的信息,在网上联系了一些有声书录制的工作室。期间还遇到了要先交几千块保证金的骗子,郑千玉反手就把他们都举报了。
他上大学的时候因为长得好当过学校晚会的主持人,那个时候郑千玉留着稍长一些的头发,几乎不用上妆就可以上台。他当主持的照片传了出去,在大学城里火了一把。
后来郑千玉去考了普通话证书,但大三之后他就没当过主持人了。
工作室发来几段文本让郑千玉试音,郑千玉没有透露自己的情况。他认真地录了一下午,把音频发过去,很快就收到回复,对方很满意,但因为郑千玉的录音设备不是很好,后续要正式交录音文件的话,需要升级一下装备了。
郑千玉考虑了一下。
他有一点存款,现在住的房子是租的,家里人在帮他出房租。他仍然需要工作保证基本的生活。
过了几天,郑千玉收到网购的录音设备。他摸索着拆开了箱子,把声卡和话筒从包装里拿出来,茫然地坐了一会儿。
研究了二十多分钟之后,郑千玉确认他不可能在摸瞎之中装好设备。说明书上的字又小又挤,手机很难聚焦,更读不出来。
他打开了bye,点了连线。
林静松正在睡觉。
手机振动的第一秒他立刻醒了,随后是bye标志性的乐声。
林静松从床上坐起来,打开灯,挺直了身体,接起连线。
视频接通,镜头对着几个箱子,里面有白色的塑料泡沫,黑色的机械设备。
“你好。”
郑千玉的声音响起。
“可以帮我看看这个怎么安装吗?”
他在镜头前拿起一本说明书,林静松看清了上面的字,是麦克风和声卡的安装使用指南。
“可以对上焦吗?”
郑千玉点了几下屏幕,语音提示是否翻转镜头,郑千玉顿了一下,点击了“否”。
镜头也就没有翻转过来,林静松再也不能因此看到郑千玉的脸。
他抿了抿嘴唇。即使如此,这个提示仍然是必要的。
“可以。”他答道。
“嗯?”
郑千玉总是很快就能反应过来。
“又是你。”
他的语气很中性,并不是烦躁,也不是惊喜。
“这个软件……是随机连线的吗?”
郑千玉有些疑惑。
“是的。”林静松很沉稳地回答。
他很快拿起放在床头柜上的电脑,按照型号找到了视频安装教程,非常耐心地帮郑千玉装好了麦克风和声卡。
这个过程堪称漫长。郑千玉要一个个摸出零件,找到接口,下载软件,进行调试。
连线对面的声音不紧不慢,没有过分的小心和安抚,他的措辞简洁,描述精准,让郑千玉剥离了许多不必要的其他情绪,专注地做好了眼下的事情。
郑千玉认为,他很适应这样的相处。
直到天色暗了下来,郑千玉在对方的提醒下开了灯,他可以使用他的设备了。
“谢谢你。”在暮色浸染的窗前,郑千玉对他道。
他没有立即挂断连线,林静松握着手机,在长途飞行之后的时差颠倒之中,睡意和轻微的头痛的存在被他完全忽略,但他的意识仍旧不算十分清晰。
“你可以添加我为好友。”
所以他说话不加修饰,平地而起。
镜头晃了晃,郑千玉的指尖摸过屏幕,在旁白功能的提示下找到图标。
“……这样吗?”
林静松点开消息通知,同意添加申请,郑千玉出现在他的好友列表之中。他的头像是一只系统随机到的雪貂,戴着墨镜,有种得意又可爱的气质。
很像以前的郑千玉。
林静松尽量维持平和、冷静。
“是的。
“很高兴认识你。”
第4章
郑千玉罕见地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而且他们只在线上联系,算是一个网友。他们没有交换称呼,像是因为合拍而省略了这个步骤。
在交流的过程之中,郑千玉坚持用语音转文字,而不是直接发语音。因为在现实之中,他只能说话而看不见别人的表情,总感觉很赤裸。
文字会隐去他的语气,让郑千玉找回一点平等。
天气已经渐渐回暖了,最冷的时候过去。天气预报说是个大晴天,郑千玉早起,慢慢地换洗了床品。
在面包店切好的吐司放进烤面包机,拿出来涂了一点果酱。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巧克力奶没有加热,郑千玉一起拿到阳台,一边晒太阳,一边吃早餐。
冬天的寒冷久久困扰着他,也让他的心境阴暗低落。现在坐在阳光之下,皮肤久违地感受到自然的温暖,郑千玉静静地坐着,听到楼下小孩要去上学的声音。
以前的郑千玉从不晒太阳,白天出门也一定会涂好防晒,这让他白得发光。和男友站在一起,是两个不同的色号。两个人走在外面,遇到大太阳的时候,郑千玉都要站到他的影子里。
男友想走过来牵他的手,郑千玉不肯,指挥他按照太阳光线站好,不可以动。